大自然的奇特之處並不是一言兩語能概括的,古代的勞動人民很早就開始摸索如何利用大自然、開發大自然,現如今更是重視環境與綠化,並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為我們很多的傳統傳承文化離不開自然的饋贈。
比如有一種自然的產物分為黑白兩種,此物斑鳩吃了以後如同醉酒,李時珍說黑白兩色如同一文一武,養生可以益於氣、血、精,烏白髮,助睡眠,潤腸道,這一物就是桑科植物桑樹的果穗,俗稱桑葚。

桑葚甜美可口,深得大部分人的喜愛,而鳥類中的斑鳩更喜愛吃桑葚,但吃多了會像醉酒一樣,這是因為熟透的桑葚會自己發酵出酒精,貪嘴的斑鳩吃多了真的就是喝醉了。
桑葚分布的地區廣,桑葚多的地方常有人在成熟的季節去尋找「喝醉的斑鳩」,然而各地對桑葚的稱呼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地區有很多別名,比如黑桑葚、桑仁、桑果、桑棗、桑葚子等,另外有些書籍以寫作桑椹。《本草綱目》中稱它「文武實」,就是因為桑葚有黑白兩種,一種成熟後由紅變黑,另一種比較少見,整個是白顏色。

在各種典籍中關於桑葚的記載有很多,唐代的《新修本草》說它「單食,止消渴」,「消渴」一詞是中醫文化特有的,指的是糖分不按照正常的規律代謝;同時期的《本草拾遺》提出桑葚養生「利五臟,通氣血」,另外還有常吃桑葚可以烏白髮的論述。
在《食本草》中又桑葚「食之補五臟,耳目聰明,利關節,和經脈,通血氣,益精神」的論述;到明朝的《滇南本草》提出常吃桑葚「益腎骯而固精氣」。綜合古今的認知可以發現常吃桑葚有三個方面的益處。

一、常吃桑葚可以益氣、精、血,烏白髮,延緩衰老。
在說桑葚之前先普及一個知識點,每個人都知道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容易出現亞健康,尤其是步入中年之後,究其根本原因這是因為精氣血的漸漸虛衰,臟腑的充盛依賴於精氣血的滋養,精氣血的漸衰則臟腑先受到影響,從而出現頭髮白、皮膚乾枯沒有彈性、健忘、乏力等諸多的衰老表現。
而桑葚的養生特點就是善於滋養血、精、氣,尤其是肝腎中的精血不足、肝腎的陰虛等,因此適合養生的人群是耳內經常鳴響、鬍鬚或頭髮過早的發白、睡眠質量下降等以衰老為主要表現的亞健康,一般的養生方法是常吃桑葚或者用它泡水,而如果用它與何首烏、女貞子、墨旱蓮、杜仲一起搭檔養生更佳。

二、常吃桑葚可以滋陰、養津液。
在前邊提到過《新修本草》說桑葚「止消渴」,其實傳統中醫文化中對它的認知分為三種,其中一種就是以經常口渴想喝水為主要的表面現象,這一類人多數是津液不足或者「火大」。
如果僅是口渴明顯的這一類的人群也不用擔心桑葚的糖分過多,因為傳統書籍中有用桑葚與生地黃、熟地黃、石斛、麥冬、玉竹養生的記載;如果是「火大」的人可酌情再配合天花粉、知母、天冬等清熱的養生品;如果氣虛的人可適當與西洋參、太子參、生黃芪等益氣之品搭檔。

三、常吃桑葚可以潤腸道。
腸道的乾燥、大便不順暢也是很常見的亞健康,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種亞健康分好幾種,有津液不足、氣血虛、火大、受寒等多種,而用桑葚潤腸最適合的人群就是氣血、津液不足的人,在古籍中的用法分為三種,一種是用桑葚與白糖煮水喝;另一種方法是只用桑葚煮水或泡水喝;第三種方法是桑葚搭檔生何首烏、肉蓯蓉、黑芝麻、火麻仁。
桑葚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傳統的養生之物。本文由傳統中醫文化的傳承者淏哥說養生創作,並首發在百度平臺,如果你感覺喜歡請不要吝惜你的讚賞,如果感覺對你的朋友有幫助請介紹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