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林斯頓大學Ali Yazdani課題組--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強相關Chern絕緣子

2021-02-15 石墨烯雜誌

電子與其能帶拓撲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質的異常量子相。大多數拓撲電子相出現在電子與電子相互作用較弱的系統中。僅由於強相互作用而出現拓撲階段的情況很少見,並且大多局限於在強磁場中實現的情況。在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MATBG)中發現具有拓撲特徵的脂肪電子帶,為尋找強相關的拓撲階段創造了獨特的機會。在此,我們通過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中引入局部光譜表徵技術,發現在MATBG材料中Chern number為C=±1, ±2, ±3時,分別在單位晶格中形成填充因子為±3, ±2, ±1表現的一系列拓撲絕緣態,並且這種拓撲相通過強度適中的磁場穩定。這裡檢測到的一個相(C = +1)是此前觀察到的,當六方氮化硼襯底故意打破MATBG的亞晶格對稱性時,相互作用具有次要作用。我們證明,強的電子-電子相互作用不僅可以產生先前觀察到的相,而且還可以在MATBG中產生未預料的Chern絕緣相。通過假定強相關性有助於打破時間反轉對稱性來形成由弱磁場穩定的Chern絕緣子,可以來理解我們觀察到的全部相序。我們的發現表明,多體關聯可以在莫爾系統中創建拓撲階段,這超出了弱相互作用模型所預期的階段。

 

Fig. 1 200 mK時MATBG中與磁場有關的光譜間隙。

 

Fig. 2 高度相關的Chern絕緣間隙和ZLL的光譜間隙形態。

 

Fig. 3 強相關的Chern絕緣相的量化磁場響應。

 

Fig. 4 使用相互作用誘導的符號轉換霍爾丹質量的理論解釋。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Ali Yazdani課題組,發表在Nature(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3028-8)上。原文:Strongly correlated Chern insulators in magic-angle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相關焦點

  • 魔角石墨烯,又一篇Nature
    Nuckolls通訊作者:Ali Yazdani通訊單位:普林斯頓大學 研究亮點:1.發展了一種基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局域譜學技術,可以在磁場中檢測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Chern數和拓撲相。2. 打破傳統認知,發現強相關體系中,莫爾平帶體系也可以產生拓撲相,超出了弱相互作用模型的範圍。
  • 觀察到「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絕緣態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出手就是8篇Nature,石墨烯還是當年那個石墨烯嗎?
    Nature:在屈曲結構石墨烯中發現平帶和強相關相在石墨烯等二維原子晶體中產生平帶,賦予了材料更多新奇的性質和功能。平帶促進了電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強相關相的出現,譬如超導。實現平帶的一種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控制魔角石墨烯的扭曲角度,然而其操作要求過於嚴格和精準,不利於廣泛使用。
  • InfoMat前沿信息:石墨烯新發現: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存在物質的新拓撲相
    存在拓撲電子狀態的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可以製備垂直取向石墨烯納米通道水過濾膜的新方法,為鋅基水系電池開拓新方向的新型無陽極鋅電池;本期「
  • 石墨烯超導性越發誘人!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美國開發新型「魔角石墨烯」有望用於軍用夜視領域
    導語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海軍研究辦公室、陸軍研究辦公室的資助下,美國耶魯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團隊揭示了「魔角石墨烯」導電性能在中紅外光作用下的響應機理。該研究有望應用於軍用高靈敏度紅外夜視探測器。
  • 《自然》確鑿證據:實驗揭開石墨烯「魔角」超導體的奧秘!
    一種新材料中超導性的驚人發現讓科學界議論紛紛,這種材料通過將一層碳片疊在另一層碳片上,並以「魔角」的角度扭曲頂部碳片,使電子能夠毫無阻力地流動,這一特性可以顯著提高能源效率的電力傳輸,並引入一系列新技術。
  • 魔角石墨烯三個月內第5篇《Nature》
    第一篇論文研究了新的基於小角度扭轉的雙層-雙層石墨烯體系。該體系能夠調控石墨烯的相關絕緣體狀態,而且對扭轉角和電場位移場都高度敏感。該研究報導的相關態對磁場的響應,證明了自旋極化基態的存在,這是在之前的魔角石墨烯體系中所觀察不到的,該結果為進一步探索多平帶扭曲超晶格中扭曲角和電場控制的相關相態提供了新的思路。
  • 美國開發新型「魔角石墨烯」有望用於軍用夜視領域
    中國航空報訊: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海軍研究辦公室、陸軍研究辦公室的資助下,美國耶魯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團隊揭示了「魔角石墨烯」導電性能在中紅外光作用下的響應機理。該研究有望應用於軍用高靈敏度紅外夜視探測器。
  • 又是魔角石墨烯!又一次顛覆傳統認知
    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PabloJarillo-Herrero課題組(曹原在MIT的博士生導師)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這個全新的發現,把石墨烯推向了新的發展高度,也將二維莫爾超晶格推向了前沿研究的制高點。
  • 使用簡單的扭曲,「魔法」材料現在是物理學中的大事
    隨著隧穿能量變小,片材中的電子將減速並彼此強烈相關。麥克唐納並不確切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推測,也許高導電性的石墨烯片會變成絕緣體,或者扭曲會引起磁性。麥克唐納說:「我坦率地說沒有工具可以確切地說出這種強相關系統會發生什麼。」 「當然超導是你最希望看到的東西,但我沒有勇氣預測它。」麥當勞的想法基本上沒有實現。
  • 2020年沃爾夫獎授予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等領域
    來源:返樸 ID:fanpu2019  以色列當地時間1月13日, 2020年沃爾夫科學藝術獎獲獎名單公布,其中物理學獎授予「魔角」雙層石墨烯相關的研究,生物學獎授予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領域的開創性工作,數學獎授予微分幾何與拓撲方面的重要成果,此外還公布了農業獎與藝術獎。
  • 如何釋放石墨烯的超導能力?扭曲和擠壓試試看
    《科學》雜誌1月24日發文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控制石墨烯導電性的新方法,他們通過精確調整石墨烯的蜂窩狀碳原子層間隔,誘導出了超導性。該研究為這種二維材料的物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項目研究首席Cory Dean說:「我們的研究為利用壓力誘導旋轉雙層石墨烯的超導性提供了新方法。
  • 沃爾夫獎下的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和幾何拓撲學
    原創 返樸 返樸點擊上方藍字「返樸」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文章以色列當地時間1月13日, 2020年沃爾夫科學藝術獎獲獎名單公布,其中物理學獎授予「魔角」雙層石墨烯相關的研究,生物學獎授予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領域的開創性工作,數學獎授予微分幾何與拓撲方面的重要成果
  • 當魔角石墨烯遇到量子力學,高溫超導!
    兩年前,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少年曹原等人展示了如何將兩張彼此疊置並以直角扭曲的薄片變成超導材料,從而使材料失去其電阻率,當時《Nature》雜誌來不及排版就連發兩篇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並配以評述(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中科大少年班校友Nature連發兩文)。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幫助啟動了一個新的領域,即 "twistronics",即研究扭曲石墨烯和其他材料中的電子行為。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在本周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中,報告了他們在石墨烯扭曲電子學方面的最新進展。
  •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Nature報導「光學魔角」,全程高能
    NUS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的Qiu Cheng-Wei副教授團隊聯合紐約城市大學、澳大利亞亞蒙納士大學,實驗發現雙層⍺相三氧化鉬材料中的「光學魔角」和拓撲學極化子,能夠控制光在材料中高密度聚焦、精準控制、超低損耗傳播。
  • 石墨烯又出新發現:能讓電子產生拓撲量子態,革命性的巨大潛力
    拓撲量子態第一次引起公眾關注是在2016年,當時三名科學家因發現拓撲在電子材料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獎(普林斯頓大學託馬斯·D·瓊斯數學物理學教授鄧肯·霍爾丹和謝爾曼·費爾柴爾德大學物理學教授,以及大衛·索利斯和麥可·科斯特利茨)。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普林斯頓大學1909屆物理學教授阿里·亞茲達尼(Ali Yazdani)說:過去十年,人們對電子的新拓撲量子態感到非常興奮。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魔角」石墨烯結構中實現莫特絕緣體和超導電性[1][2]。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