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通過砍伐森林和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來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他們正在增加諸如COVID-19之類的疾病流行的風險。許多生態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這一點,但一項新的研究有助於揭示原因:雖然有些物種正在走向滅絕,但那些傾向於生存和繁衍的物種——例如老鼠和蝙蝠——更可能攜帶潛在的危險病原體,從而使人類能夠跳到人類身上。
對6大洲約6800個生態社區的分析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將人類發展趨勢和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疾病爆發聯繫在一起,但沒有預測新的疾病暴發可能發生在哪裡。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警告這一問題,」倫敦大學學院的生態模型師、該研究的作者凱特·瓊斯說。
瓊斯是研究生物多樣性、土地利用和新型傳染病之間關係的研究骨幹之一。他們的工作大多未得到重視,但現在,隨著世界從COVID-19流感大流行中抽絲剝繭,繪製全球社區風險圖和預測疾病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的努力正在成為中心階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上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主辦了一個關於生物多樣性喪失與新出現疾病之間關係的在線研討會。該組織現在的目標是,在計劃於9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首腦會議之前,對這種聯繫所依據的科學進行專家評估,預計各國政府將作出新的承諾,保護生物多樣性。
其他人則呼籲採取更廣泛的行動方針。7月24日,一個包括病毒學家、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在內的跨學科科學家小組在科學類 他認為,政府可以通過控制森林砍伐和限制野生動物貿易來幫助降低未來大流行病的風險,因為野生動物貿易涉及到野生動物(通常是稀有動物)的銷售和食用,這些動物可能會攜帶危險的病原體。
紐約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的動物學家彼得•達扎克說,大多數預防新疾病傳播的努力都集中在疫苗研製、早期診斷和控制上,但這就像是在治療症狀的同時不去解決根本原因。他說COVID-19有助於闡明研究生物多樣性在病原體傳播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巴西被砍伐開發的熱帶雨林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過去幾十年裡,從動物到人類的疾病如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和禽流感的爆發有所增加。這一現象很可能是人類、野生動物和牲畜接觸增加的直接結果,因為人們遷入未開發地區。由於自然景觀的變化和與動物接觸的增加,這些相互作用在人類擴張的前沿更加頻繁。加州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4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烏幹達的森林砍伐和棲息地破碎化增加了靈長類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直接接觸,因為靈長類動物冒險走出森林襲擊農作物,人們冒險進入森林收集木材 。
但是,過去十年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隨著人類在農村邊疆地區的擴張,生物多樣性的下降是否會增加病原體的數量,從而導致從動物到人類的飛躍。瓊斯等人的作品 six這表明在很多情況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通常會導致少數物種取代許多物種,而這些物種往往是能夠傳播給人類的病原體的宿主。
在他們的最新分析中,瓊斯和她的團隊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數百個生態研究點的320多萬份記錄,從原生森林到農田再到城市。他們發現,隨著自然景觀向城市景觀的轉變,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普遍下降,已知的可感染人類疾病的物種數量增加,其中包括143種哺乳動物,如蝙蝠、齧齒動物和各種靈長類動物。
瓊斯團隊的下一步是研究疾病傳播給人類的可能性。該組織已經對非洲伊波拉病毒疫情進行了此類評估,根據發展趨勢、可能的宿主物種的存在以及決定病毒進入人類種群後傳播速度的社會經濟因素繪製了風險圖。該小組的風險地圖準確地捕捉到了過去幾年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爆發疫情的地點,表明可以根據土地利用、生態、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等因素之間的關係來理解和預測風險。
一些研究人員呼籲在宣傳生物多樣性熱點是可能發生疫情的地方時謹慎行事。「坦率地說,我擔心的是,如果人們認為下一次大流行是從這裡來的話,人們會更多地砍伐森林,」地球創新研究所的創始人、熱帶生態學家丹·內普斯塔德說,他是一個致力於可持續發展運動的非盈利組織。他說,只有解決導致森林砍伐的經濟和文化因素以及農村貧困人口對狩獵和交易野生動物的依賴,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才會奏效。
市場上等待出售的野生猴子
流行病學家兼世界衛生組織緊急行動負責人易卜拉希馬也認為,了解農村邊境的生態以及社會和經濟趨勢對預測未來疾病暴發的風險至關重要。他說,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眼淚如果我們的森林砍伐、無組織的採礦和無計劃的開發繼續下去,我們將有更多的爆發
IPBES即將發布的報告可能傳遞的一個信息是,科學家和決策者需要更全面地對待農村邊疆,同時解決公共衛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在COVID-19大流行之後,許多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都強調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據估計,中國的野生動物貿易每年價值200億美元,目前中國已經出臺相關法規永久關閉了野生動物貿易。但是達扎克說,這個產業只是一個更大的拼圖中的一個,這個拼圖涉及到狩獵、牲畜、土地使用和生態。
像印度尼西亞峇里島這樣的野生動物市場維持著許多人的生計。但它們也作為病原體傳播的熱點受到關注。
他說:「生態學家應該與傳染病研究人員、公共衛生工作者和醫學工作者合作,跟蹤環境變化,評估病原體交叉的風險,並減少危險的人類活動。」。
達扎克認為,政府可以通過投資遏制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貿易,以及監測、預防和控制來自野生動物和牲畜的新病毒暴發,大幅度降低未來發生COVID-19等流行病的風險。該研究小組估計,這些行動每年的成本將達到220億至330億美元,其中包括用於終止野生肉類貿易的194億美元(並非所有專家都認為這是可取或必要的)以及高達96億美元的資金,以幫助遏制熱帶森林砍伐。研究小組估計,總投資將比COVID-19流感大流行估計的5.6萬億美元低兩個數量級。
冠狀病毒過後,中國將永久性地取締野生動物貿易
關鍵是讓政府和國際機構在公共衛生、動物健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保持一致。剛果民主共和國最近爆發的伊波拉疫情始於2018年,於上月結束,其根源不僅在於疾病,還在於森林砍伐、採礦、政治不穩定和人口流動。目標必須是把資源集中在最危險的地區,並管理人與動物(包括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之間的互動。
如果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部門進行正確的合作,「就會有一些早期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