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突破!科學家鑑別出細胞生長過程中感知營養可用性的關鍵...

2020-12-05 生物谷

2017年1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生存和生長,細胞必須正確評估自身可用的資源,並將這些資源與細胞生長和代謝結合在一起,這一環節出現錯誤就會引發細胞死亡或細胞功能異常,而制定這些決策的關鍵就是mTOR通路,該通路能夠將細胞營養、代謝和疾病相聯繫起來。

圖片來源:Steven Lee/Whitehead Institute

mTOR信號通路能夠摻入來自多種因素的信號,諸如氧氣水平、營養有效應、生長因子及胰島素水平等,從而就能夠促進或限制細胞的生長和代謝情況。但當該通路失去控制時,就會引發多種類型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理解控制該通路的多種傳感器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多種疾病的新型療法,而下調該通路的水平也能夠促進小鼠和其它有機體變得更加長壽。

儘管必需胺基酸—甲硫氨酸是細胞進行仔細感知的關鍵營養物質,但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到底其是如何為mTOR信號通路提供補給的,如今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懷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鑑別出了一種名為SAMTOR的特殊蛋白,該蛋白能作為mTOR通路的一種傳感器來幫助甲硫氨酸衍生物S—腺苷甲硫胺酸(SAM)的產生。

甲硫氨酸對於蛋白質合成非常必要,同時其也能夠產生代謝產物SAM,而SAM主要參與關維持細胞生長的關鍵細胞功能,包括DNA甲基化、核糖體的生物合成及磷脂代謝等,更有意思的是,甲硫氨酸的限制常常會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耐受性和壽命,這就類似於mTOR通路活性被抑制後產生的抗衰老效應,但mTOR、甲硫氨酸及機體老化之間的關聯目前研究人員並未有效闡明。

研究者Sabatini說道,甲硫氨酸限制的表型和mTOR抑制之間會有很多相似性,而SAMTOR蛋白的存在或許就能提供一些誘人的數據,當然這也說明了,這些表型或許從機制上來講是相關聯的。研究者發現,亮氨酸和精氨酸是mTOR信號通路的分子傳感器,本文研究中,他們鑑別出了此前一種並不特殊的蛋白質似乎能同mTOR通路的組分發生相互作用,隨著深入的研究,研究者發現,該蛋白(SAMTOR)能與SAM結合,從而間接地測定細胞中可用的甲硫氨酸的水平,這或許就使得SAMTOR蛋白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營養感受器來調節mTOR通路。

研究者Orozco認為,人們常常會試圖闡明細胞中甲硫氨酸被感知的分子機制,我認為,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描述了甲硫氨酸如何調節主要的信號通路,諸如mTOR信號通路。當前研究表明,SAMTOR蛋白在感知甲硫氨酸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甲硫氨酸的代謝對於許多細胞功能都非常重要,未來研究人員還將深入研究SAMTOR和機體壽命延長、胰島素敏感性增加之間的關聯,這些效應的產生常常和較低的甲硫氨酸水平直接相關。

本文研究中,研究者闡明了甲硫氨酸的限制如何和多種有機體的有益效應相關,而且SAMTOR蛋白的發現或能為研究人員提供一種深入研究的基礎,mTOR通路上遊的營養感知途徑或許能夠有效對特定營養物質的可利用產生反應,進而調節細胞生長,當然了後期研究人員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比如為何細胞會進化出對特定營養物質的感知機制,以及細胞如何以不同方式來處理這些營養物質等問題。(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Xin Gu, Jose M. Orozco, Robert A. Saxton, et al. SAMTOR is an S-adenosylmethionine sensor for the mTORC1 pathway. Science (2017). DOI: 10.1126/science.aao3265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鑑別出病毒複製的關鍵過程
    病毒是一類能夠通過感染機體細胞從而誘發疾病的胞內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常見病毒如何攔截宿主細胞蛋白,並在病毒釋放之前幫助新型病毒組裝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學家們對機體病毒複製過程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開發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 Sci Adv:科學家鑑別出營養有效性和胚胎生長發育之間的分子關聯
    2019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卵細胞和精子的結合開啟了一個複雜的細胞分裂過程,最終就會產生一個新的生命體,實際上,所有的機體細胞都來自胚胎幹細胞,其必須以一種可控的精確方式分裂,從而在胚胎中產生合適的器官和組織,然而目前科學界所知道的現象包括幹細胞如何在不失控的情況下設法控制這種加速的分裂過程,比如在腫瘤細胞中發生的事件,同時還包括細胞的分裂速度如何適應能量和分子供應
  • Science:Rb是控制細胞大小的感受器之一
    而Zatulovskiy等人最近提出人類細胞通過感知視網膜母細胞瘤家族蛋白Rb的濃度來實現的。Rb自身作為轉錄因子可以抑制細胞周期的進展。隨著細胞的生長,Rb的濃度隨著稀釋而降低,然後細胞可以分裂。在Rb基因缺失的雜合子或純合小鼠中,隨著Rb等位基因的丟失,肝細胞的大小減小,細胞大小的變異性增加。
  • Stem Cell Rep:科學家成功鑑別出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因子的新功能...
    2018年7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信州大學(Shinshu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的新功能,FGF2是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的一種自我更新因子,而精原幹細胞是精子產生的起源
  • 2020年12月Science期刊精華
    5.Science:關鍵蛋白識別感冒病毒doi:10.1126/science.aay2002在最近一項研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和研究機構(A * STAR)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蛋白在檢測普通感冒病毒和啟動抵抗感染的免疫反應中的作用。
  • 《科學》:細胞裡的油滴竟是免疫關鍵!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的脂質滴是...
    不過油脂本身沒有罪過,它的高熱量特性能夠為機體儲存大量的能量,是細胞關鍵的營養來源;同時,油脂也身扛免疫大旗,能夠成為先天免疫的核心。不不不,這回說的不是勇猛可愛的脂肪細胞,而是我們細胞內的那些脂質滴(LDs)。近期,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成果為我們揭示了細胞內脂質滴的關鍵免疫功能。
  • 科學家在眼睛中鑑別出了能幫助大腦區分晝夜的特殊細胞!
    2019年1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夜間的強光會打亂機體正常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從而引發失眠;實際上,晝夜機率在機體健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幹擾晝夜節律常常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比如癌症、心臟病、肥胖、抑鬱症等,因此,理解人眼感知光線的機制或能幫助有效預防抑鬱、促進夜間睡眠並保持機體健康的晝夜節律。
  • Science:抗感染蛋白能感知非感染細胞中的蛋白質摺疊錯誤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宿主細胞對抗細菌感染的免疫機制,同時發現對這一過程至關重要的一種蛋白質能夠感知並對所有哺乳動物細胞中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做出反應,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
  • Oncogene:科學家發現能有效治療多種不同類型癌症的關鍵
    2019年9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Oncoge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代謝通路,其或能讓癌細胞周圍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來促進其生長,研究者希望能夠開發出新型藥物來靶向作用該通路從而治療多重類型的癌症。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42:53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Cole Trapnell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 科學家鑑定出一種新的雙鏈RNA感知蛋白
    科學家鑑定出一種新的雙鏈RNA感知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52:5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Veit Hornung團隊發現,人類NLRP1是雙鏈
  • 《Science》報導新冠疫苗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測試...
    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冷凍電鏡對新冠病毒 S 蛋白結構進行詳細觀察和解析。繪製冠狀病毒被稱為 S 蛋白的詳細結構,是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開發相關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基於這一突破,該研究團隊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相關疫苗的測試工作。
  • 2020年1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對這種類器官的培育及其用途。在生物科學的大部分歷史中,人們不得不使用實驗動物來研究發揮功能的活大腦---出於倫理原因,無法對人腦以這種方式進行研究。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們已找到了一種方法來培養成團的細胞作為人體器官的替代品,從而提供了更好的選擇。它們被稱為類器官,是使用多能性幹細胞培養出的,這些幹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類型的人類細胞。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異質性結構根際中的根-土互作過程及根際...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申建波教授課題組對異質性結構根際中的根-土互作過程及根際調控機制進行了詳細闡述,提出了目前農業與根際科學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
  • Science:重磅!利用CRISPRi鑑定出細胞生長所需的499個lncRNA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鑑定出499個lncRNA是功能性的,並且在理解這些分子如何發揮作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報導,不同於大多數蛋白編碼基因---它們往往是眾多細胞系所必需的---的是,針對測試的6種細胞系,在鑑定出的lncRNA中,將近90%的lncRNA似乎影響僅僅其中的一種細胞系的強勁生長。
  • Cell:科學家鑑別出維持細胞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保持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研究者表示,這種機制是由一種名為HMCES的蛋白質所開啟的,HMCES是此前研究者所鑑別出的200多種蛋白質家族的一種,這些蛋白質屬於特殊分子機器的一員,其能在細胞分裂時幫助DNA進行複製。其中有些蛋白質是用於與DNA複製相關的功能,而包括HMCES在內的一些蛋白質則並未發現該功能。
  • Cell:科學家提出腫瘤細胞「幹細胞指數」概念 未來有望開發出...
    2018年4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聖保羅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索引模式,其能為癌症患者的預後提供相關信息,同時也能幫助指導癌症患者採用更加合適的療法進行治療,並且鑑別出開發新藥的靶點。
  • 2019年11月15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1.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 doi:10.1126/science.aaw5754; doi:10.1126/science.aaz6976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小鼠味蕾中發現一種超級味覺細胞 一次就能識別出苦甜酸鮮四味
    現在,研究人員在小鼠的味蕾中發現了一組超感知細胞,它們可以探測到味蕾所識別的五種味道中的四種:苦、甜、酸和鮮味——這些細胞都可以捕獲到它們。這很讓人吃驚,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味覺細胞非常特殊,只能探測到一種或兩種味道。一些已知的味覺細胞只對一種化合物有反應,例如,對甜味三氯蔗糖或苦味咖啡因有反應。但新的結果表明,一個更為複雜的過程正在發揮作用。
  • Science:重大突破!鑑定出保持細菌基因組完整性的關鍵分子ppGpp
    2016年5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和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關鍵的生物化學分子ppGpp能夠讓細菌修復它們DNA上的致命性損傷,包括抗生素導致的DNA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