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利用CRISPRi鑑定出細胞生長所需的499個lncRNA

2020-12-06 生物谷

2016年12月18日/

生物谷

BIOON/---長鏈

非編碼RNA

(lncRNA)是一類神秘的長200多個核苷酸但不會編碼任何蛋白的分子。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鑑定出499個lncRNA是功能性的,並且在理解這些分子如何發揮作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報導,不同於大多數蛋白編碼基因---它們往往是眾多細胞系所必需的---的是,針對測試的6種細胞系,在鑑定出的lncRNA中,將近90%的lncRNA似乎影響僅僅其中的一種細胞系的強勁生長。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在

Scienc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ISPRi-based genome-scale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long noncoding RNA loci in human cells」。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家Daniel Lim說,「lncRNA是一類非常神秘的轉錄本,在大多數細胞中大量地存在。人們並不清楚的是,存在多少數量的lncRNA,而且哪些lncRNA在基礎生物學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吃驚地發現…大多數lncRNA僅在一種細胞類型中發揮功能。」

之前的研究已證實某些lncRNA在細胞功能、發育和疾病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美國哈佛大學lncRNA研究專家John Rinn(未參與這項研究)說,「十年多來,我們已知基因組的大部分經轉錄後產生lncRNA。幾個研究團隊已證實幾十種lncRNA確實是細胞和甚至有機體活力所必需的。」

但是除了這些研究外,人們對lncRNA如何發揮功能知之甚少。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細胞與分子藥理學教授Jonathan Weissman說,「我們並不知道的是,它們如何發揮功能和它們往往在哪些細胞類型中發揮功能。我們並沒有對lncRNA的生物學重要性獲得良好的認識,而且我們僅有有限的工具來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為此,Lim、Weissman和同事們開發出一種CRISPR幹擾(CRISPR interference, CRISPRi)平臺,這種平臺靶向7種不同的細胞系---6種轉化的細胞系和一種人誘導性多能

幹細胞

---中的16,401個lncRNA位點。通過利用他們的這種經過修飾的CRISPR技術抑制每個候選lncRNA的表達從而對上千個位點進行篩選之後,他們鑑定出499個lncRNA位點是強勁的細胞生長所需要的,其中89%的位點似乎僅在一種細胞類型中發揮功能。

Lim說,「這種技術的力量真地是由CRISPRi提供的。我們能夠關閉這些非編碼轉錄本的轉錄。」為了讓CRISPRi篩選平穩地開展,研究人員也為每個位點構建出由10個嚮導RNA(gRNA)組成的文庫,因而共構建出大約170,000種gRNA。他們將這種文庫命名為CRiNCL(CRISPRi noncoding library, CRISPRi非編碼文庫)。

研究人員寫道,最為令人吃驚的是絕大多數lncRNA基因似乎改變僅一種細胞類型中的細胞生長。Weissman說,「不同於經常在很多不同的細胞類型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蛋白編碼基因,這些僅在一種細胞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lncRNA很少會在其他的細胞類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提示著lncRNA在給每個細胞賦予它自己的身份中發揮著作用。」

Rinn說,「這項研究是首次在特定的細胞系中對lncRNA進行全基因組篩選。依據這項研究,我們如今能夠作出結論:大多數lncRNA在細胞活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猜測中的那樣。但是如今,可以這麼說,一切還得實踐證明。」

他提醒道,仍不清楚的是這些鑑定出的499個lncRNA位點如何可能影響細胞生長。Rinn說,「這項研究格外仔細地控制全基因組篩選存在的多種不足之處。然而,這項研究並不能夠排除是這些lncRNA的轉錄過程發揮重要作用還是最終的RNA產物才是一種功能性分子。」

Rinn補充道,這些發現可能最終對靶向癌症治療產生影響。他說,「研究人員證實很多lncRNA位點在細胞增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發生細胞增殖的癌症等疾病中,這些鑑定出的位點可能代表著一種開發基於RNA的療法的新方法。」(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CRISPRi-based genome-scale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long noncoding RNA loci in human cells

S. John Liu, Max A. Horlbeck3,4,5,6,*, Seung Woo Cho9, Harjus S. Birk1,2, Martina Malatesta1,2, Daniel He1,2, Frank J. Attenello1,2, Jacqueline E. Villalta3,4,5,6, Min Y. Cho3,4,5,6, Yuwen Chen3,4,5,6, Mohammad A. Mandegar3, Michael P. Olvera3, Luke A. Gilbert3,4,5,6, Bruce R. Conklin3,7,8, Howard Y. Chang9, Jonathan S. Weissman3,4,5,6,†,‡, Daniel A. Lim

doi:

10.1126/science.aah7111

相關會議推薦

2017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7.2.24-2017.2.25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exosomes/

相關焦點

  • Science:利用CRISPR構建出細胞事件記錄器---CAMERA
    Liu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構建細胞事件記錄系統的技術。在他們於2018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標題為「Rewritable multi-event analog recording in bacterial and mammalian cells」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這種技術和利用它開發出的兩種記錄系統。
  • 2016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5.Science:重磅!利用CRISPRi鑑定出細胞生長所需的499個lncRNAdoi:10.1126/science.aah7111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神秘的長200多個核苷酸但不會編碼任何蛋白的分子。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鑑定出499個lncRNA是功能性的,並且在理解這些分子如何發揮作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Science:重大突破!構建出有史以來生命所需最小基因組
    這種簡裝版DNA密碼,或者說基因組,包含在一種全新構建出的被稱作JCVI-syn3.0的細菌中。這種基因組還不是構成生命所必需的數量最少的一組基因。一方面,如果研究人員從不同的細菌中刪除DNA序列,他們很可能最終發現另一組基因[也能維持生命]。另一方面,一種有機體所需的最小基因組依賴於它生活的環境。
  • 尋找腫瘤生長所需的代謝物
    撰文 | El Zorro責編 | 酶美細胞如同人一樣,需要攝食攝水。不同的是,它們的「糧食」是一個個小分子,我們稱之為代謝物。比如,我們熟知的葡萄糖和各種必需胺基酸都是細胞所需要的代謝物。細胞的「吃喝」,我們可稱之為「代謝物的吸收」。
  • 2017年12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重磅!復發性的輕度感染會導致慢性腸道炎症doi:10.1126/science.aao561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揭示出隨著年齡的增加,過去經歷的輕微細菌感染如何能夠累加,從而導致一種嚴重的炎性疾病。
  • Science:利用TPCA方法分析細胞中的蛋白複合物動態變化
    TPCA是基於Nordlund團隊在2013年開發出的一種被稱作細胞熱轉移測定(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 CETSA)的方法而被開發出來的(Science, 05 Jul 2013, doi:10.1126/science.1233606)。CETSA的操作過程是首先將藥物與細胞裂解液或活細胞進行孵育,然後分別進行梯度加熱。
  • Cell子刊:利用CRISPR/Cas9技術鑑定出AML白血病細胞的弱點
    他們鑑定出大量基因可能作為抗AML療法的潛在靶標,並且描述了抑制這些基因中的一種,即KAT2A,如何破壞AML細胞,同時不會傷害非白血病血細胞。AML細胞(一種癌細胞)將骨髓中的健康細胞擠出去。它們快速地增殖和幹擾骨髓製造正常血細胞的能力,從而導致威脅生命的感染和流血。主流AML療法在幾十年內並未發生變化,而且不到三分之一的AML患者在這種癌症中存活下來。為了鑑定出治療AML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AML細胞進行篩選以便尋找它們的弱點。這種技術能夠被用來破壞和摧毀細胞基因組中的靶基因。
  • Science:構建出真渦蟲細胞類型轉錄組圖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來自一種真渦蟲(具體而言是地中海圓頭渦蟲,學名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5個身體區域的總共66783個細胞,並利用單細胞RNA測序術系統性地分析了這些細胞,揭示出一個完整有機體中幾乎每種類型細胞的全部活性基因(或者說「轉錄組」),包括罕見的真渦蟲細胞類型(比如在由大約
  • 生物谷推薦:11月必看的重磅級研究Top10
    HIV能夠成功感染宿主的一個關鍵技巧就是其能在宿主細胞內部不斷進行病毒繁殖,一旦病毒感染細胞後,其就會驅動細胞利用自身的膜來製造膠囊結構,而膠囊結構中充滿著HIV病毒,這種膠囊能夠進行修剪(即芽殖過程),同時不斷漂流感染更多宿主機體細胞,一旦進入到另一個值得信任的細胞中,膠囊就會破裂從中釋放出HIV的RNA結構。
  • Science:突破!科學家鑑別出細胞生長過程中感知營養可用性的關鍵...
    2017年1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生存和生長,細胞必須正確評估自身可用的資源,並將這些資源與細胞生長和代謝結合在一起,這一環節出現錯誤就會引發細胞死亡或細胞功能異常,而制定這些決策的關鍵就是mTOR通路,該通路能夠將細胞營養、代謝和疾病相聯繫起來。
  • Science:首次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構建出胚胎軀幹樣結構
    這些TLS結構能在五天內從細胞團塊中發育出神經、骨骼、軟骨和肌肉組織的前體。這可以讓我們在未來更有效地探究藥物的效果,而且這種研究的規模是在活體生物體內無法實現的。這正是胚胎在形狀上發生深刻變化並發育出各種器官前體的時候,這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過程,留下了許多未解的問題。如今,這項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培養出胚胎軀幹的核心部分,從而再現了胚胎發育的一個核心階段。該方法再現了培養皿中胚胎發育的早期形狀生成過程。
  • Science:鑑定出導致腦細胞死亡的罪魁禍首
    這些新的實驗是在實驗室培養的人細胞中開展的,並且是建立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細胞工程研究所主任Ted Dawson博士和神經學教授Valina Dawson博士早前研究的基礎上。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知道當一種被稱作線粒體凋亡誘導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離開它通常在細胞線粒體中的位置而遷移到細胞核中時,它觸發細胞核中的基因組發生切割和導致細胞死亡。但是他們說,AIF本身並不切割DNA。
  • Science:鑑定出一類保守的基因家族編碼質子選擇性離子通道
    這些通道讓質子(氫離子)進入細胞,在內耳平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且存在於對酸味作出反應的味覺細胞中。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月2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gene family encodes proton-selective ion channels」。
  • 2017年7月7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重磅!施旺細胞前體細胞是嗜鉻細胞的一種新的細胞起源突出表明作為一種幹細胞微環境的外周神經和對神經內分泌發育必不可少的前體細胞的遷移途徑的重要性。2.Science:重磅!Farman的合作者們開展的研究在這個相同的基因上鑑定出獨立的突變,這些突變可能是這種毀滅性疾病出現的關鍵事件。
  • Science:重大進展!利用新開發的CRISPR-LICHT技術篩選出決定人類...
    比如,這種方法可以確定大腦形成所需的所有基因。在果蠅和線蟲身上可以常規地進行遺傳篩選。在人類中,存在著豐富的關於遺傳病和疾病相關突變後果的知識,但對人類進行系統性分析是不可能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生物中心(Vienna BioCenter)、維也納大學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這種技術允許在人類組織中並行分析數百個基因。
  • 2018年1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Science:重磅!揭示帕金森病中的腦細胞死亡機制doi:10.1126/science.aat8407; doi:10.1126/science.aav398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小鼠作為研究對象,鑑定出導致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身體和智力退化的一連串細胞死亡事件。
  • Science:鑑定出導致人類膚色多樣化的基因
    我們鑑定出影響這些性狀的基因變異,並且證實影響淺色皮膚和深色皮膚的突變在現代人類起源之前就已存在較長時間了。」淺色皮膚和深色皮膚都會提供益處:比如,深色皮膚被認為有助於阻止紫外線照射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而在較低紫外線照射的區域,淺色皮膚能夠更好地促進維生素D合成。
  • Science:重大進展!鑑定出一種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亞型---Tfh1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和傑克遜基因組醫學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觸發與過敏性休克和其他的過敏反應相關的抗體產生的免疫細胞亞型。他們揭示出一種可用於開發阻止嚴重過敏反應的新療法的潛在靶標。
  • 2016年11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蛋白翻譯後突變---利用自由基化學讓蛋白側鏈多樣化doi:10.1126/science.aag1465; doi:10.1126/science.aai8788; doi:10.1126/science.aah4428在蛋白翻譯後對它們進行化學修飾能夠擴大它們的結構作用和功能作用。
  • Science:神奇的動物竟能讓失去的眼睛重新長出
    該實驗室的最新項目提供了一些啟示:在一項新的研究中,Reddie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類新的細胞,在這種真渦蟲完成重建它的神經迴路的困難任務時,這些細胞可能作為一種路標(guidepost),幫助將它的軸突從眼睛引導到大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