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利用CRISPR構建出細胞事件記錄器---CAMERA

2021-01-09 生物谷


2018年2月19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的Weixin Tang和David R. Liu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構建細胞事件記錄系統的技術。在他們於2018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標題為「Rewritable multi-event analog recording in bacterial and mammalian cells」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這種技術和利用它開發出的兩種記錄系統。Jon Cohen針對這項研究在2018年2月16日的Science期刊上進行了討論。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科學家很早以前就意識到為了理解細胞組分如何在最為基礎的水平上發揮作用,他們需要一種方法來記錄細胞發生的變化,以及對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作出的一種可能的解釋。簡而言之,他們需要一種「黑盒子(black box)」來記錄細胞在它的一生當中發生的所有事件。科學家一直在努力開發這樣的一種黑匣子,但迄今為止,結果並不是鼓舞人心的。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兩名研究人員報導他們開發出一種被稱作CAMERA(CRISPR-mediated analog multi-event recording

app

aratus, CRISPR介導的模擬多事件記錄裝置)的技術,他們利用這種技術構建出兩種類型的細胞記錄系統。

在第一種被稱為「CAMERA 1」的細胞記錄系統中,這兩名研究人員將兩種彼此之間略有不同的質粒注射到

細菌

細胞中,隨後在接觸到所需的刺激物期間,利用CRISPR-Cas9對這兩種質粒中的一種進行切割,從而誘導細胞產生另一種質粒來取代它。這樣做就會在事件發生時記錄它們。這種技術允許這兩名研究人員記錄細胞如何對營養物或

抗生素

等刺激物作出反應。

在第二種被稱為「CAMERA 2」的細胞記錄系統中,當所需的信號在細胞中發生時,這兩名研究人員利用鹼基編輯器(base editor)改變

遺傳

密碼中的單個鹼基。利用這種技術,他們記錄當接觸病毒、營養物和

抗生素

等刺激物時,細胞如何作出反應。他們報導這種技術成功地用於

細菌

細胞和人細胞中。

正如Cohen注意到的那樣,這兩名研究人員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將是證實這種CAMERA技術在活的動物體內的細胞中也能夠發揮作用。(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Weixin Tang, David R. Liu. Rewritable multi-event analog recording in bacterial and mammalian cells.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15 Feb 2018, doi:10.1126/science.aap8992Jon Cohen.『CAMERA』 records cell action with new CRISPR tricks. Science, 16 Feb 2018, 359(6377):728, doi:10.1126/science.359.6377.728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大突破!利用細菌CRISPR/Cas系統構建出世界上最小的磁帶...
    Wang和他的同事們利用很多細菌物種中存在的一種免疫系統---CRISPR-Cas---來構建這種微型數據記錄器。CRISPR-Cas系統複製來自入侵病毒的DNA片段,因此隨後的細菌後代能夠更加有效地抵抗這些病原體。結果就是細菌基因組中的CRISPR位點按時間順序記錄著在病毒感染中存活下來的細菌和它的祖先遭遇到的病毒感染。
  • Nature:利用CRISPR/Cas系統開發出一種存儲轉錄事件的細胞記錄設備
    2018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系統開發出一種新的記錄設備:它產生的DNA片段能夠提供關於某些細胞過程的信息。在未來,這種細胞存儲設備甚至可能用於診斷中。
  • Science:重磅!史上首次利用CRISPR-Cas9讓人細胞變身為記憶存儲系統
    這種模擬記憶儲存系統---首先能夠在人細胞中記錄事件的持續時間和/或強度---可能也能夠允許科學家們研究幹細胞在胚胎發育期間如何產生多種組織,細胞如何對環境條件作出反應以及它們如何發生導致疾病產生的基因變化。Lu說,「為了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學,我們對人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得它們能夠基於基因編碼的記錄器報導它們自己的歷史事件。」
  • Science:首次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構建出胚胎軀幹樣結構
    這些TLS結構能在五天內從細胞團塊中發育出神經、骨骼、軟骨和肌肉組織的前體。這可以讓我們在未來更有效地探究藥物的效果,而且這種研究的規模是在活體生物體內無法實現的。這正是胚胎在形狀上發生深刻變化並發育出各種器官前體的時候,這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過程,留下了許多未解的問題。如今,這項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培養出胚胎軀幹的核心部分,從而再現了胚胎發育的一個核心階段。該方法再現了培養皿中胚胎發育的早期形狀生成過程。
  • Science:重大進展!構建出增加基因組靶向範圍的CRISPR/Cas9系統
    在CRISPR/Cas9系統中,酶Cas9在DNA靶位點上進行切割,其中這種靶位點是這樣確定的:一種被稱作CRISPR RNA(crRNA)的RNA分子利用它的一部分序列與另一種被稱作tracrRNA的RNA分子通過鹼基配對結合在一起,形成嵌合RNA(tracrRNA/crRNA),然後,藉助crRNA的另一部分序列與靶DNA位點進行鹼基配對,以這種方式,這種嵌合RNA就能夠引導Cas9
  • Science:利用CRISPR/Cas9操縱染色體重組繪製遺傳圖
    2016年5月7日/生物谷BIOON/--當將表型性狀繪製到基因組上特異性位點時,科學家們通常依賴於細胞減數分裂期間染色體的自然重組來推斷對應的基因位置。但是重組事件在不同物種和染色體區域存在差異,這就使得人們不能控制基因組哪些區域發生交換。
  •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該遞送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縱破壞它們。這種稱為CRISPR-LNP的遞送系統攜帶一種編碼Cas9的信使RNA(mRNA),其中Cas9作為分子剪刀切割細胞中的DNA。
  • Science:構建出真渦蟲細胞類型轉錄組圖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來自一種真渦蟲(具體而言是地中海圓頭渦蟲,學名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5個身體區域的總共66783個細胞,並利用單細胞RNA測序術系統性地分析了這些細胞,揭示出一個完整有機體中幾乎每種類型細胞的全部活性基因(或者說「轉錄組」),包括罕見的真渦蟲細胞類型(比如在由大約
  • Science:構建出真渦蟲的完整細胞圖譜和譜系樹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和亥姆霍茲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將複雜的單細胞RNA技術與核酸測序和計算方法相結合,構建出一種完整而又複雜的成年動物---具體而言是地中海圓頭渦蟲,學名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詳細細胞圖譜,並重建出所有被鑑定出的細胞的譜系樹。他們的研究結果也為細胞再生功能提供了新的見解。
  • Science:重磅!利用CRISPRi鑑定出細胞生長所需的499個lncRNA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鑑定出499個lncRNA是功能性的,並且在理解這些分子如何發揮作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報導,不同於大多數蛋白編碼基因---它們往往是眾多細胞系所必需的---的是,針對測試的6種細胞系,在鑑定出的lncRNA中,將近90%的lncRNA似乎影響僅僅其中的一種細胞系的強勁生長。
  • Nature: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出細胞疾病模型
    ,如今來自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和紐約幹細胞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在細胞中重現了疾病發生的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
  • 兩篇Science論文構建出胎兒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2020年1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布羅特曼-巴蒂精準醫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兩個細胞圖譜,用於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和染色質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也譯為染色質可訪問性)。
  • Science:全文解讀!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
    簡單地共遞送經過不同的螢光團標記的fRNP能夠同時地可視化觀察U2OS細胞和人原代T細胞中的Chr3重複序列區域和Chr13重複序列區域。之前利用正交dCas9或將sgRNA與RNA適配體(RNA aptamer)和RNA結合蛋白偶聯在一起的方法需要多個構造體。
  • Science:重大進展!利用新開發的CRISPR-LICHT技術篩選出決定人類...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5390。通過使用維也納生物中心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的Jürgen Knoblich研究團隊開發的人腦三維細胞培養模型---大腦類器官(cerebral organoids),人們如今可以使用CRISPR-LICHT分析數百種突變在人腦中的作用。
  • Nat Commun:在小鼠體內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選擇性消除腫瘤細胞...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Sandra Rodríguez-Perale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取得了新的進展:利用這種技術消除了所謂的融合基因,這為在未來開發專門破壞腫瘤而不影響健康細胞的癌症療法打開了大門。
  • Science:重大進展!構建出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經過幾十億年的時間,微生物和植物進化出了一種非凡過程,即我們所知道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從而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氣。作為產生光合作用的細胞區室,葉綠體可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引擎。
  • PNAS:在人細胞中構建出一種強大的基於CRISPR/Cas9的雙核CPU
    2019年4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兩個基於CRISPR-Cas9的核心處理器整合到人體細胞中,這代表了在構建強大的生物計算機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Science:意外!甲狀腺激素水平竟調節人視網膜中三種視錐細胞的產生
    2018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從頭開始構建出人類視網膜類器官,從而確定出讓人們看到顏色的細胞是如何產生的。這項研究為開發出治療色盲和黃斑變性等眼科疾病的療法奠定基礎。它還將在實驗室中構建出的這種「類器官(organoid)」作為一種在細胞水平上研究人類發育的模型。圖片來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u6348。
  • Science:利用TPCA方法分析細胞中的蛋白複合物動態變化
    TPCA是基於Nordlund團隊在2013年開發出的一種被稱作細胞熱轉移測定(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 CETSA)的方法而被開發出來的(Science, 05 Jul 2013, doi:10.1126/science.1233606)。CETSA的操作過程是首先將藥物與細胞裂解液或活細胞進行孵育,然後分別進行梯度加熱。
  • Science:著名華人學者莊小威再發力作,構建出下丘腦視前區的細胞...
    幸運的是,美國哈佛大學的莊小威(Xiaowei Zhuang)教授及其團隊近年來開發出一種稱為MERFISH(Multiplexed Error-Robust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的單分子成像技術(Science, 2015 , doi:10.1126/science.aaa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