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意外!甲狀腺激素水平竟調節人視網膜中三種視錐細胞的產生

2020-11-24 生物谷

2018年10月14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從頭開始構建出人類視網膜類器官,從而確定出讓人們看到顏色的細胞是如何產生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2018年10月1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specifies cone subtypes in human retinal organoids」。這項研究為開發出治療色盲和黃斑變性等眼科疾病的療法奠定基礎。它還將在實驗室中構建出的這種「類器官(organoid)」作為一種在細胞水平上研究人類發育的模型。

圖片來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u6348。


論文通信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育生物學家Robert Johnston說,「我們研究的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一隻正常的發育中的眼睛,它們只是在培養皿中培養的。你有一種模型系統,你就能夠在不用直接研究人體的情況下操縱它。」

Johnston實驗室探究了細胞的命運是如何決定的---或者說子宮中發生的哪些事件讓發育中的細胞轉變為特定類型的細胞,這是人類生物學中很大程度上未知的一個方面。在這項新的研究中,Johnston和他的團隊專注於讓人們看到藍色、紅色和綠色的細胞---人眼中的三種視錐細胞(cone photoreceptor)。

雖然大多數視覺研究都是針對老鼠和魚類開展的,但是這些物種都沒有人類動態的白天視覺(daytime vision)和顏色視覺。為此,他們利用

幹細胞

構建出他們所需的人類視網膜類器官。幾個月後,隨著這些

幹細胞

在實驗室中生長並形成完整的視網膜,Johnston團隊發現檢測藍色的細胞首先產生,隨後是檢測紅色和綠色的細胞。在這兩種情形下,他們發現一種分子開關的關鍵是甲狀腺激素的起伏。重要的是,這種激素的水平不受甲狀腺控制,而是完全由視網膜本身控制,畢竟甲狀腺並不存在於培養皿中。

通過了解甲狀腺激素的水平如何決定這些

幹細胞

是否變成檢測藍色的細胞以及檢測紅色和綠色的細胞,Johnston團隊能夠操縱這種結果,構建出僅能夠看見藍色的視網膜,以及僅能夠看見紅色和綠色的視網膜,就好像它們是完整人類眼睛的一部分。

這一發現表明甲狀腺激素對產生檢測紅色和綠色的視錐細胞是至關重要,它有助人們深入了解為何因缺乏母體供應而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的早產嬰兒具有比較高的視力障礙發生率的原因。

這些發現是Johnston實驗室邁出的第一步。在未來,他們想要利用類器官更多地了解顏色視覺和參與視網膜其他區域(如黃斑)產生的機制。鑑於黃斑變性是人們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如何培育出新的黃斑可能會導致人們開發出臨床治療方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Kiara C. Eldred1, Sarah E. Hadyniak1, Katarzyna A. Hussey et al. 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specifies cone subtypes in human retinal organoids. Science, 12 October 2018, 362(6411):eaau6348, doi:10.1126/science.aau6348.

相關焦點

  • 熬夜刷手機,真的會影響視網膜細胞發育,甚至導致失明!
    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科爾眼科研究所的 Sujata Rao 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就發現,任何打破機體自然晝夜節律的行為都會增加視網膜視錐細胞的損傷風險。 具體來說,Sujata Rao 博士發現,晝夜節律蛋白可以局部調節視網膜視錐細胞對甲狀腺激素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影響視錐細胞的發育和功能, 打破晝夜節律,視網膜視錐細胞的發育就會受損,並可能導致失明。
  • ...改善中老年人視力|格倫·傑弗裡|視力|視錐細胞|視網膜|感光細胞
    研究人員首先測試了志願者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敏感性。這些感光細胞由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組成。視錐細胞負責彩色感知,而視杆細胞則對外圍視覺以及黃昏和黑暗中的視覺很重要。報導稱,為了測量視錐細胞的性能,受試者需要識別幾乎看不出色差且越來越模糊的彩色字母。
  • 甲狀腺素可調控辨色視覺_視覺_甲狀腺素_視錐細胞_醫脈通
    這項新的研究為研發可能的眼疾治療藥物和方法做好了準備;這些疾病有色盲或黃斑變性。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果(這是某些首批在人類組織 vs 小鼠或魚類組織中所做的視覺研究)進一步確定了實驗室中生長的類器官是研究人類基礎發育機制的強有力的模型。
  • 人本質性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功能多樣性
    人本質性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功能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8:03:40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tchidananda Panda、Ludovic S.
  • 美國生物學家培育出人類視網膜組織有助治療色盲和黃斑退化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家在實驗室器皿中培育出人類視網膜組織,在治療色盲和黃斑退化的路上邁進一步。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1日發布的新聞,羅伯特·約翰斯頓領導的團隊花9個月在實驗室器皿中培育出發育完整的人類視網膜組織。
  • 生理-視錐細胞 VS 視杆細胞
    第一題 視網膜中央凹只有視錐細胞,視錐細胞呈單線排列,所以「一對一」,對光的分辨力最高。答案:C第二題 AE.視杆細胞在視網膜周邊部、呈會聚排列;視錐細胞在視網膜中央部、呈單線排列。所以AE√BD.「光杆司令較敏感」,視杆細胞的光敏感比視錐細胞高、而其它(比如視敏感度/分辨力、對光反應的速度)都比視錐細胞低。所以B×、D√。
  • 外媒:研究發現深紅色光線可改善中老年人視力|視力|視錐細胞|...
    研究人員首先測試了志願者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敏感性。這些感光細胞由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組成。視錐細胞負責彩色感知,而視杆細胞則對外圍視覺以及黃昏和黑暗中的視覺很重要。報導稱,為了測量視錐細胞的性能,受試者需要識別幾乎看不出色差且越來越模糊的彩色字母。
  • Science:大腦怎樣識別白天和黑夜?
    因此,了解人類如何感知光線、產生「聰明」的燈光並保持健康的晝夜節律尤為重要。近日,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science》上發表相關研究,他們發現了內在光敏性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cells,ipRGCs)的三種類型,其可以檢測光線,並使大腦的晝夜節律與周圍的光線保持一致。
  • 科學家在眼睛中鑑別出了能幫助大腦區分晝夜的特殊細胞!
    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眼睛中發現了三種細胞類型,其能幫助檢測光線,並使大腦的晝夜節律與周圍的光線保持一致
  • 視錐細胞不停生長,或可預防失明
    研究者發現,還有視錐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體裡生長。視錐細胞是讓我們看到這個色彩豐富的世界的根本原因。視網膜上的每個視錐細胞中,都有很多膜盤,在生長過程中老舊膜盤會脫落,並長出新的膜盤。如果這種過程不平衡的話,就可能會失明。美國印地安那大學伯明頓分校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測量視錐細胞的生長。
  • 《科學》發現三種新細胞 讓大腦構建起生物鐘
    索爾克研究所的新聞標題更為易懂——這三種細胞能讓大腦區分白晝與黑夜。這些細胞有個很長的名字,叫做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縮寫ipRGC)。從名字上可以看出,這是一類分布在視網膜上,對光有敏感性的細胞。
  • 葡萄糖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輸送中斷會導致RP患者視力下降
    隨後視錐細胞的喪失導致白天高解析度視覺和色覺的喪失。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眼科研究人員發現,RP患者失明的原因是營養葡萄糖流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過程中斷。這種破壞導致光感受器的飢餓。在今天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中,由UofL眼科和視覺科學系的博士Douglas C.
  • 利用CRISPR阻止視網膜退化!
    2017年3月16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小鼠體內,沉默基因Nrl會阻止視網膜退行性疾病中的細胞丟失。這一發現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新的療法來阻止視網膜色素變性等人類疾病中的視力喪失。這項研究是由來自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研究人員開展的。
  • 澳洲女子有第四視錐細胞,可以看到一億種顏色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跟別人不一樣,但你能想像,你眼中的世界,是真的跟別人不一樣麼?據悉,作為一個「四色視者」,Concetta Antico的眼睛與正常的三種受體相比,具有第四種顏色受體/視錐細胞。事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對安蒂科女士進行了研究,認為她的第四個視錐細胞吸收的是「紅橙色橙黃色」波長的光。她接受採訪時說:「科學家們對我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了,他們找不到其他候選人能夠像我一樣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據科學家的分析,我其實可以看到一億種顏色」 。
  • 澳洲女子有第四視錐細胞,自稱可以看到一億種顏色
    據悉,作為一個「四色視者」,Concetta Antico的眼睛與正常的三種受體相比,具有第四種顏色受體/視錐細胞。也正是因為Antico女士具有一副「萬花筒式」的眼睛,她具有極強的色彩感知力,這種天賦也讓她踏上了成為藝術家的職業之路,但令人稱奇的是,她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沒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區別,甚至覺得世界就是這樣的。
  • 發現視網膜中感知光線強度的神經元群體
    2017年10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描述了我們能夠檢測環境中的整體光照程度的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他們發現眼睛視網膜中的神經元分工協作,從而使得特定的神經元經過調節對不同的光照強度範圍作出反應。
  • 視椎細胞與多彩世界
    光線作用於眼睛後,當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獲得圖像信息時,會通過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的特定區域,大腦立即處理有關信息,形成視覺。
  • Express:利用雷射檢測視錐細胞生長
    視錐細胞(cone cell)幫助我們觀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如今人們可以在活人眼睛裡實時記錄它們的生長。視網膜中每個視錐細胞攜帶著一堆膜盤(membranous disc):當它們生長時,它們脫掉舊的膜盤,同時產生新的膜盤。這一過程若不能達到平衡能夠導致失明。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伯明頓分校Ravi Jonnal和同事們發現一種通過在健康志願者眼睛內視錐細胞上反射部分雷射束來測量它們的方法。另一部分雷射束則在相隔一段距離的鏡子上發生反射。
  • 記憶中關於感知——視覺的一些認知
    人的視力正常時,光線通過晶狀體發生曲折,光線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而當眼球內的晶狀體發生變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物象落在視網膜前方,則會形成近視。在眼球的後部,則是視網膜,視網膜是由感光細胞和輔助神經細胞構成。它有三層,第一層離眼睛前端最遠,由杆狀細胞和視錐細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