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輸送中斷會導致RP患者視力下降

2021-01-20 RP之光愛心聯盟


2019  07  30


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眼部疾病,會導致視杆細胞的逐漸惡化,導致周圍視力和夜視能力下降。隨後視錐細胞的喪失導致白天高解析度視覺和色覺的喪失。



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眼科研究人員發現,RP患者失明的原因是營養葡萄糖流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過程中斷。這種破壞導致光感受器的飢餓。


在今天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中,由UofL眼科和視覺科學系的博士Douglas C. Dean和Wei Wang領導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導致細胞葡萄糖供應減少的代謝變化。


由於研究提供了一個更好的了解RP進展,這一知識可能導致治療,可以減緩或停止這一過程之前的杆和錐細胞被破壞。除了與RP的相關性外,研究人員還發現,RP中葡萄糖代謝的失敗與肺癌中出現的變化相似,這可能有助於開發針對這兩種疾病的治療靶點。


迪安說:「有趣的是,這些代謝變化與我們在實驗室裡對肺癌進行的其他研究中發現的相似。」「肺癌和視網膜中的神經元都將葡萄糖作為新陳代謝的主要來源。利用葡萄糖是對抗肺癌的主要策略。視網膜和肺癌代謝的這種意想不到的聯繫使我們把這些看似無關的系統聯繫起來,尋找治療肺癌和視網膜退化的常用藥物。」


RP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視網膜視杆細胞和錐細胞中的感光細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光感受器吸收並將光轉化為電信號,電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位於視網膜外部的視杆細胞,允許周圍和低光視覺。視錐細胞主要位於視網膜的中央,能夠感知顏色和視覺細節。


在RP中,視杆細胞首先惡化,導致周邊和低光視力喪失,通常與該病有關。在後期,視錐細胞也會退化。如果沒有視錐細胞功能,RP患者就會失去閱讀、面部識別和駕駛所需的高解析度白天視覺。因此,這一階段的RP視力喪失比夜間或周邊視力的喪失更加嚴重。全球每4000人中就有1人患有RP。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改善中老年人視力|格倫·傑弗裡|視力|視錐細胞|視網膜|感光細胞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每天晚上凝視紅色燈泡三分鐘,或許可以減輕因年齡增長導致的視力下降。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系教授、神經科學家格倫·傑弗裡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現在為該論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7月11日報導,24位年齡在28至72歲之間的志願者參加了這項試驗,所有人均無眼疾。
  • 生理-視錐細胞 VS 視杆細胞
    答案:C第二題 AE.視杆細胞在視網膜周邊部、呈會聚排列;視錐細胞在視網膜中央部、呈單線排列。所以AE√BD.「光杆司令較敏感」,視杆細胞的光敏感比視錐細胞高、而其它(比如視敏感度/分辨力、對光反應的速度)都比視錐細胞低。所以B×、D√。
  • 外媒:研究發現深紅色光線可改善中老年人視力|視力|視錐細胞|...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每天晚上凝視紅色燈泡三分鐘,或許可以減輕因年齡增長導致的視力下降。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系教授、神經科學家格倫·傑弗裡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現在為該論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7月11日報導,24位年齡在28至72歲之間的志願者參加了這項試驗,所有人均無眼疾。
  • 你的視力還好嗎?科學家:觀看深紅色的光,可以拯救下降的視力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將因視網膜老化而出現某種程度的視力下降。 該研究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的Glen Jeffery教授說:「隨著年齡增長,你的視覺系統會顯著衰退,尤其是到了40歲以後。
  • 視力還好嗎?科學家:觀看深紅色的光,可以拯救你下降的視力!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將因視網膜老化而出現某種程度的視力下降。該研究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的Glen Jeffery教授說:「隨著年齡增長,你的視覺系統會顯著衰退,尤其是到了40歲以後。你的視網膜細胞敏感度和色覺都在逐漸減弱。隨著人口老齡化,這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為了阻止或逆轉這種下降,我們試圖用短時長波光重新啟動視網膜老化細胞。」
  • 感光細胞重新編程「失明」老鼠看到了光
    一種呈杆狀,被稱為視杆細胞,大約1.2億個,它主要分布在視網膜的四周,專責負責接收和處理夜間的弱光信號及餘光信號;一種則呈錐狀,被稱為視錐細胞,約有600萬個,它分布在視網膜中間,專責負責接受強光信號和紅、藍、綠三色光的接受和處理,並具備辨色功能。    「出現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患者,一開始主要是視杆細胞失活,使人們逐漸喪失對弱光、餘光的接收處理能力,使視野越來越小。
  • 把皮膚細胞改造成感光細胞,這種新技術有望讓盲人重見光明
    此外,遠近不同距離的物體的光線通過晶狀體入射和折射到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然後由視神經傳導到視覺中樞進一步處理,最後形成人的視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包括兩種感光細胞,分別為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 視椎細胞與多彩世界
    光線作用於眼睛後,當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獲得圖像信息時,會通過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的特定區域,大腦立即處理有關信息,形成視覺。
  • 新研究發現每天看三分鐘「神秘」光,會改善40歲以上人群視力下降
    英國倫敦大學(UCL)最近在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期刊(美國最早出版的有關衰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其領導的一個小樣本量(24人)研究表明:每天盯著長波長光(深紅色)三分鐘,可以「顯著改善」 40歲以上的人群視力下降的趨勢, 這是首次在人類身上發現該情況
  • 夜晚刷手機會導致失明嗎?
    明適應是眼底視網膜上的視椎細胞在發揮作用,這類細胞主管強光下的視覺和辨別色彩,另一種細胞是視杆細胞,主要在暗光情況下發揮作用,沒有色彩識別功能,稱為暗適應。所以,一直看手機屏幕的眼睛從視椎細胞的明適應功能轉化為視杆細胞的暗適應功能,需要好幾分鐘時間,所以會短暫失明。
  • 研究說,每天看紅光3分鐘就可以改善視力下降?
    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一項研究非常有趣,說每天只要盯著深紅持續看三分鐘就可以顯著改善視力下降。這是何道理呢?研究者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40歲後人的視覺系統功能出現明顯下降,視網膜的敏感性和色覺都逐漸受到損害。
  • 研究稱每天看三分鐘深紅色光線可顯著改善視力下降
    6月29日,據外媒報導,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盯著深紅色的光看三分鐘可以顯著改善視力下降的狀況,這是首次在人類身上發現該情況。在人類40歲左右時,視網膜中的光感受器細胞就開始老化。並且由於視網膜的光感受器細胞中線粒體密度最大,對能量的需求很高,所以視網膜的衰老速度往往比其他器官快。
  • 美國最新研製一種仿生眼 可替代眼球細胞功能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視網膜移植未來有一天將用於恢復視覺下降或者眼部疾病,能夠讓失明患者群體短暫地看到光線。目前,美國匹茲堡市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肖恩-凱利(Shawn Kelly)花費十年心血,最新研製出一種仿生眼。
  • 這三種光也會傷害寶寶視力,現在遠離還來得及
    由於屏幕光源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現在父母們都會嚴格限制孩子接觸和使用電視、手機、電腦這些電子屏幕的時間。殊不知,不僅電子產品的屏幕光會傷害孩子眼睛,一些家中常見光源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影響傷害孩子的眼睛。
  • 給視網膜「充電」3分鐘,可以挽救40歲以上視力衰退?
    衰老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細胞的新陳代謝控制的,而細胞的新陳代謝是由線粒體控制,線粒體可以產生ATP來促進細胞的功能。當線粒體下降時,它們會降低膜電位和ATP合成。這種情況發生時,線粒體會增加活性氧的產生,而活性氧會增加炎症反應,這就是細胞死亡的信號。 這當中,視網膜老化比其他器官更快,部分原因是由於它的高代謝率。
  • 英國科學家研究:看深紅色光線改善老人視力
    伴隨年齡增長,人的視力會逐漸下降。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深紅色光線可改善日漸衰退的視力。人類視網膜中的光感受器細胞從40歲開始老化,這種衰老是由產生能量和增強細胞功能的線粒體衰退造成的。為探究延緩視力衰退的途徑,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招募24名志願者進行試驗,參試者男女各半,年齡在28~72歲之間,均無眼部疾病。研究人員首先對參試者的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靈敏度進行了測試(它們共同構成了視網膜的光感受器)。隨後,所有人將小型LED手電筒帶回家,每天凝視它發射出的670納米波長深紅色光束3分鐘,持續兩周。之後,研究人員重新對參試者的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功能進行評估。
  • 輕鬆、科學,改善視力衰退新方法:每天盯特定波長紅光 3 分鐘
    一般來說 40 歲後,視力退化症狀就會開始出現,老化原因主要在於視網膜內感光細胞衰老。由於細胞中產生能量(ATP)並增強細胞功能的粒線體先衰退,進而導致視杆細胞(rod cell)與視錐細胞(cone cell)也無法執行正常功能,於是人眼對光的敏感性與區分顏色的能力逐漸下降。
  • 深海魚眼部發現新型視細胞
    原標題:深海魚眼部發現新型視細胞   多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生活在深海的「暗光魚」眼部存在一種新型視細胞,可讓這種魚在昏暗條件下也擁有良好的視覺。   包括人類在內的大部分脊椎動物眼部視網膜包含兩類光感受器,分別是負責白天視覺的視錐細胞和負責夜間視覺的視杆細胞。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00多米的深海魚通常只在黑暗中活動,所以許多種類逐漸失去了視錐細胞,僅保留了光敏度高的視杆細胞。   本次的研究對象「暗光魚」在黎明或黃昏時最為活躍,且活動區域靠近光線水平中等的水面。
  • 基因療法有望助失明者恢復視力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網站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療法,通過病毒載體將視蛋白基因導入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中,成功恢復了因視網膜退化而失明的實驗鼠的視力。視網膜有兩種感光細胞,一種是視錐細胞,另一種是視杆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