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眼部發現新型視細胞

2020-11-27 人民網

原標題:深海魚眼部發現新型視細胞

  多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生活在深海的「暗光魚」眼部存在一種新型視細胞,可讓這種魚在昏暗條件下也擁有良好的視覺。

  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挪威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發現,認為這將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動物的視覺系統。

  包括人類在內的大部分脊椎動物眼部視網膜包含兩類光感受器,分別是負責白天視覺的視錐細胞和負責夜間視覺的視杆細胞。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00多米的深海魚通常只在黑暗中活動,所以許多種類逐漸失去了視錐細胞,僅保留了光敏度高的視杆細胞。

  本次的研究對象「暗光魚」在黎明或黃昏時最為活躍,且活動區域靠近光線水平中等的水面。研究人員先前認為這種深海魚的視網膜上也只存在視杆細胞,但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暗光魚」擁有一套獨特視覺系統。

  在昏暗環境中,人類會同時使用兩類光感受器,但效果並不理想。相比之下,「暗光魚」結合二者特點,形成了一類更有效的光感受器。經顯微鏡觀察後,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杆狀視錐細胞」。依靠這類獨特的光感受器,「暗光魚」的視覺可以很好地適應昏暗的光線條件。

  研究人員說,最新發現有助人們理解不同動物如何看世界,還挑戰了人們對脊椎動物視覺的已有認識,強調了更全面評估視覺系統的必要性。

(責編:張歌、袁勃)

推薦閱讀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這些深海魚類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眼細胞
    (哺乳動物還有第三種感光細胞,不過這種細胞和以魚類為主題的本文無關。)深海魚類存活於黑暗的海洋深處,太陽光不能穿透海洋照射於此。所以,大部分深海魚類已完全喪失視錐細胞,留在其眼中的只有視杆細胞。然而,繆氏暗光魚在黎明和黃昏時刻會接近水面,這個時候恰好有一些光。
  • 深海魚類擁有彩色視覺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在黑漆漆的深海裡,有些魚類非但不是瞎子,反而有著高靈敏度的彩色視覺。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部分深海魚類能在陰暗環境中擁有彩色視覺,讓魚類能感知深海裡的殘餘光線以及生物體發出的光。  脊椎動物靠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產生視覺。
  • 深海「四眼魚」環視四周無死角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深海魚為了便於捕食,魚眼多數長在頭頂。
  • 深海裡的「外星魚」
    深海裡的「外星魚」 我們把深度超過1000米的海洋稱為深海,在這個深度,已經基本沒有一絲太陽光,常年是黑黢黢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深海魚大多是眼睛退化的「瞎子」,這是我們對深海魚一直以來的認知。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給我們展示了硬幣的另一面:深海魚中也有長眼睛的。
  • 生理-視錐細胞 VS 視杆細胞
    答案:C第二題 AE.視杆細胞在視網膜周邊部、呈會聚排列;視錐細胞在視網膜中央部、呈單線排列。所以AE√BD.「光杆司令較敏感」,視杆細胞的光敏感比視錐細胞高、而其它(比如視敏感度/分辨力、對光反應的速度)都比視錐細胞低。所以B×、D√。
  • 知否|誰說黑漆漆深海裡的生物,不是瞎子就是色盲?
    研究發現燈籠魚家族中的一些成員眼睛中有多種視杆色素蛋白,能夠在黑暗的深海環境中感知到顏色。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深海生物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無色世界。但是最新研究在部分深海魚體內發現了多種視杆色素蛋白,其之前在脊椎動物中從未發現過,但或許能夠讓生活在深海的一些魚分辨出更多顏色。這一發現挑戰了長期以來關於深海生物如何感知顏色的假設。
  • 視椎細胞與多彩世界
    光線作用於眼睛後,當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獲得圖像信息時,會通過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的特定區域,大腦立即處理有關信息,形成視覺。
  • 在深海中,黑暗中的海洋魚類已經進化出了超能力的視野
    進化生物學家已經了解到,他們的這種能力使杆狀視蛋白的基因數量顯著增加,視網膜蛋白可以檢測到昏暗的光線。這些額外的基因已經多樣化以產生能夠捕獲多個波長的每個可能光子的蛋白質 - 這可能意味著儘管有黑暗,但是在深海中漫遊的魚實際上看到了顏色。這一發現「確實撼動了深海視野的教條,」梅根·波特說,他是一名研究檀香山夏威夷大學視力的進化生物學家,並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 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
    ——中國新聞網4新型抗生素能有效對抗多種細菌耐藥細菌名單正在增加,但幾乎沒有新藥在研發中,這就產生了對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中國科學報》5深海化能生態系統研究獲進展▲ 「發現」號ROV在南海冷泉區收集平端深海偏頂蛤等生物樣品近日,《細胞》子刊i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超倫課題組在深海無脊椎動物化能營養共生體的維持和互作機制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 發現新型效應性Treg細胞亞群
    已有報導表明,Treg細胞要經歷類似CD4 T細胞一樣的活化過程,最終分化為效應性Treg細胞,可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行使免疫抑制功能。TGF-β、IL-10是被普遍研究的免疫抑制因子。近年來研究發現,Treg細胞會分泌一種新型抑制性細胞因子IL-35,該因子已被證實在體內和體外都具有很強的免疫抑制能力,能夠在感染性疾病和腫瘤中引起傳染性免疫耐受。
  • 微生物所發現新型效應性Treg細胞亞群
    微生物所發現新型效應性Treg細胞亞群 2017-11-17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已有報導表明,Treg細胞要經歷類似CD4 T細胞一樣的活化過程,最終分化為效應性Treg細胞,可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行使免疫抑制功能。TGF-β、IL-10是被普遍研究的免疫抑制因子。近年來研究發現,Treg細胞會分泌一種新型抑制性細胞因子IL-35,該因子已被證實在體內和體外都具有很強的免疫抑制能力,能夠在感染性疾病和腫瘤中引起傳染性免疫耐受。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近期,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A new neutrophil subset promotes CNS neuron survival and axon regeneration」,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
  • 前所未有,發現新的視覺系統:生活在黑暗環境中的魚有色覺
    在這項新研究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視錐細胞負責色覺,而視杆細胞負責在昏暗條件下檢測亮度。這項新工作表明情況並非完全如此。通過對101條魚的基因組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有些魚含有多種杆狀視素,這增加了它們具有基於視杆細胞的顏色視覺的可能性。 視錐細胞通常含有表達多種視蛋白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被用於色覺。
  • 葡萄糖向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輸送中斷會導致RP患者視力下降
    2019  07  30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眼部疾病,會導致視杆細胞的逐漸惡化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鎂離子是活體細胞內含量最高的二價陽離子,在包括中樞神經興奮性調控、生長發育等所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與鈣離子一樣同屬第二信使,但與鈣離子相比,人們對鎂離子跨膜轉運機制及生理病理功能的了解非常匱乏。迄今為止,哺乳動物中僅有兩類通透鎂離子的通道被發現。
  • 陳根:研究發現新型免疫細胞,如何拯救不可逆的老年痴呆?
    而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發現,為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如ALS和多發性硬化症)以及創傷性腦和脊柱損傷和中風引起的損傷恢復提供了希望——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新型免疫細胞,它不僅可以防止中樞神經系統的進一步損傷,還可以逆轉損傷並恢復功能。
  • 科學家發現深海古細菌
    《自然》近日發表了一種新發現的微生物,它或許可以彌合單細胞和複雜細胞生物之間的分界。
  • 研究發現深海微生物抵禦重金屬脅迫新機制
    重金屬在深海環境中廣泛存在,深海微生物進化出成熟且多樣的抵禦重金屬脅迫的方式以維持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強對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屬的機制研究,有利於從新視角了解其特殊環境適應機制,為發展去除重金屬汙染生物製品提供理論依據和候選材料。近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超岷研究組在深海冷泉和海山生境細菌應對重金屬鎘及汞的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會是逆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希望嗎?
    這一發現最終可能導致新的免疫療法的發展,幫助逆轉中樞神經損傷,恢復各種疾病所失去的神經功能。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具有類似特徵的人類免疫細胞系,可促進神經系統修復。
  • 海洋所發現深海微生物抵禦重金屬脅迫新機制
    重金屬在深海環境中廣泛存在,深海微生物進化出成熟且多樣的抵禦重金屬脅迫的方式以維持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強對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屬的機制研究,有利於從新視角了解其特殊環境適應機制,為發展去除重金屬汙染生物製品提供理論依據和候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