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物學家培育出人類視網膜組織有助治療色盲和黃斑退化

2020-11-24 健康一線視頻網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家在實驗室器皿中培育出人類視網膜組織,在治療色盲和黃斑退化的路上邁進一步。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1日發布的新聞,羅伯特·約翰斯頓領導的團隊花9個月在實驗室器皿中培育出發育完整的人類視網膜組織。

約翰斯頓說,這項研究令人激動的地方在於,使實驗室中培育出的「類器官」成為從細胞層面研究人體發育的「模型系統」。

他們發現,能感應到藍光的視錐細胞最先形成,其次是能感應到紅光和綠光的視錐細胞。他們還發現,甲狀腺激素對正在成長的細胞長成能感應到特定顏色光的視錐細胞發揮重要作用,而這種激素水平不是由甲狀腺控制,而是完全取決於眼睛。這些發現讓研究人員深入了解了為什麼甲狀腺激素水平低的早產兒患視覺疾病的機率偏高。

了解到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後,研究人員通過控制這種激素的水平培育出分別只能感應到藍光、綠光或紅光的視網膜。

參與研究的基亞拉·埃爾德雷德說,了解能感應不同顏色光的視錐細胞的形成原理,就離幫助感光細胞受損的人恢復顏色視覺近了一步。

研究小組打算今後通過研究人工培育的視網膜,進一步了解顏色視覺和黃斑形成機制。黃斑位於人眼光學中心區,黃斑中央的凹陷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由於黃斑退化容易導致失明,研究人員打算通過探索如何培育新的黃斑,尋求治療黃斑退化疾病的新途徑。

研究報告將發表於《科學》雜誌。(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美實驗室培育出視網膜 有助治療色盲

相關焦點

  • 甲狀腺激素水平竟調節人視網膜中三種視錐細胞的產生
    2018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從頭開始構建出人類視網膜類器官,從而確定出讓人們看到顏色的細胞是如何產生的。這項研究為開發出治療色盲和黃斑變性等眼科疾病的療法奠定基礎。它還將在實驗室中構建出的這種「類器官(organoid)」作為一種在細胞水平上研究人類發育的模型。圖片來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u6348。
  • 「科普」傳說中的「色盲」和「色弱」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謂色盲和色弱,是指眼睛有辨色能力異常的情形。其中患者缺乏色覺或色覺不全稱為色盲,辨色能力低稱為色弱。一般人口之中,大約百分之八的男性,百分之一的女性,生下來就有「色盲」的情形。 人類至少有三至十個基因負責管理色彩視覺,每個人的數目不一樣,所以對色彩的敏感度也不同。
  • 眼睛出現黃斑怎麼回事 應該如何治療
    眼睛黃斑病變怎麼辦1、番茄番茄中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而當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它可幫助身體汲取番茄裡的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可促進黃斑的退化,對黃斑病變的進展也是非常的不利的。這一黃斑變性的症狀表現如果進行螢光造影,將看到整個萎縮區會出現斑駁狀的強螢光,萎縮區周圍的黃色斑點處會出現蟲蝕樣的小螢光斑。3、晚期由於視網膜外層和色素上皮層長時間不代謝和功能的喪失,會形成一種費用性萎縮,膜毛細血管也會損害,這時在黃斑部會見到只限於硬化和萎縮的脈絡膜血管以及形態不規則的色素斑。
  • 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將何去何從?
    從1994年美國Li Tiansen(我在NIH的導師)等首先將腺病毒載體注射到正常和視網膜變性小鼠視網膜下腔開始,在十多年大量臨床前研究基礎上,2007年美國和英國三個研究小組率先啟動了由RPE65基因突變引起的LCAⅡ型患者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並於2008年報導了初步結果,認為基因治療能夠挽救患者的部分視功能,標誌著HRD基因治療已經開始
  • |黃斑變性|幹細胞|視網膜|神經元|近視|...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喪失或出現功能障礙對疾病進展至關重要。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一組遺傳性眼病,由於視網膜細胞受損並最終死亡,導致視力逐漸喪失。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在實驗室中培養大量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相對容易,並且培養出來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人眼中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完全相同。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Wolfe表示,這是首個患有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其表現出智力障礙(人類症候群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就能糾正該模型整個大腦中的生化和病理性損傷;如今研究人員能夠對多年影響大腦功能的人類遺傳性疾病模型進行研究,在基因療法的幫助下,一種病毒運輸載體就能提供突變基因的正常版本來糾正疾病,如今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或有望治療嚙齒類動物的神經變性疾病,然而,對高等動物較大尺寸的大腦應用相同的療法或許僅會產生部分疾病糾正的效應
  • Nat Commun:治療失明新策略!利用CRISPR阻止視網膜退化!
    圖片來自圖片來自Zhijian Wu和Anand Swaroop。2017年3月16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小鼠體內,沉默基因Nrl會阻止視網膜退行性疾病中的細胞丟失。這一發現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新的療法來阻止視網膜色素變性等人類疾病中的視力喪失。
  • 強生AAV-RPGR治療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可顯著...
    在XLRP患者中,眼睛中負責將光轉換為信號並發送到大腦的光感受器功能低下,導致視網膜退化,成年後失明。AAV-RPGR是一款在研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RPGR基因突變引起的最常見和最嚴重的XLRP,通過減緩視網膜退化,保護和改善視力。針對該疾病,目前還沒有批准的治療方法。
  • 基於石墨烯電極的視網膜假體有望為視網膜退化患者帶來光明
    Garrido是ICREA的研究教授,也是位於巴塞隆納的石墨烯旗艦合作夥伴ICN2的高級電子材料和器件組的負責人。他也是石墨烯旗艦生物醫學技術工作包的副主管,他有一個願景:醫生可以使用石墨烯等新型電子材料支持的生物醫學植入物來治療疾病和殘疾。
  • 雲南治療眼底黃斑手術費用多少
    核心提示:雲南治療眼底黃斑手術費用多少?黃斑病變治療費用和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法的選擇等因素有關。黃斑病變病情較輕時,費用相對低廉;黃斑病變病情較重時,治療難度較大,程序更多,費用更貴些。而且不同性質的醫院,收費標準也會存在差異。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熱點
    如內皮祖細胞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係及治療前景逐漸得到學者們的充分關注,在多種視網膜血管病動物模型中驗證了脂肪來源的幹細胞有分化為穩定視網膜血管周細胞的能力,這些研究都為幹細胞後續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2) 基於552個文獻的熱點關鍵詞分析發現,近20年幹細胞和內皮祖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的基礎研究文章相對較多,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血管再生、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變化等方面;(3)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幹細胞在鼠內培育人類胰臟
    近期,日媒報導了日本近日批准利用iPS幹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研究小組將於近期實施,以確認利用相關技術能否在動物體內正常形成臟器。早前,日本科學家已首次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但由於日本規定禁止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後來日本科學家聯合美國史丹福大學在美國啟動一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人類的iPS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
  • 科學家培育出高智商老鼠 或有助痴呆症治療研究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通過改造單個基因培育出超級聰明的老鼠。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老鼠不但更加聰明,而且不易感到焦慮或記住恐懼。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14日報導,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發現將對阿爾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失調症的治療有所幫助。報導稱,英國和加拿大研究人員改變了老鼠體內的一種基因,以抑制磷酸二酯酶-4B(PDE4B)。
  • 基因治療全色盲患者的首次人體試驗數據公布
    醫谷微信號:yigoonet近日,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眼科雜誌《JAMA Ophthalmology》上報導了該團隊使用基因療法治療全色盲2型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數據顯示,基於腺相關病毒(AAV)的實驗性基因療法在全色盲2型患者中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視力改善功能,這為未來更大規模的人體試驗打開了大門
  • 日本首次將iPS幹細胞克隆技術用於人類疾病臨床治療
    一名罹患退行性眼病的日本患者將成為全球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進行治療的第一人。日前,日本衛生部的諮詢委員會對這一療法的安全性進行了審查,並同意相關研究人員開展人體治療實驗。iPS細胞是由成人體細胞經過病毒誘導而成的多功能幹細胞,是一種方便易得的克隆細胞,可經過進一步誘導發育成患者所需的組織和器官。
  • 諾貝爾獎幹細胞技術首次人體試驗 關注黃斑變性
    但是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應該是可以用幹細胞技術治療的疾病。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病因是眾所周知的,通過將幹細胞轉化為視網膜細胞的方法非常有效,而且眼睛是「免疫共溶的」,這意味著免疫細胞不會攻擊外來細胞,比如實驗室製造的視網膜細胞。然而在得到動物研究證實後的十多年來,以及視網膜細胞從胚胎幹細胞安全移植到9個病人的臨床試驗後的近八年,所有的案例都局限於實驗室環境。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如果西田幸二和他的團隊獲得批准,他們對四名患者進行治療,然後對他們進行為期一年的監測,以檢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一次治療計劃在7月底之前進行。英國幹細胞療法治療黃斑變性導致的失明實際上,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變性是醫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英國早在2018年就利用幹細胞療法幫助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
  • 微流道晶片模擬血液障壁 有助發現視網膜病變
    打開APP 微流道晶片模擬血液障壁 有助發現視網膜病變 發表於 2018-02-09 13:34:31 西班牙研究團隊研發出微流道晶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模擬人類的血液視網膜障壁(BRB)。
  •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 生命秘方:科學家試圖實驗室培育出人類精子和卵子
    目前,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裡培育卵子和精子,未來能替代正常的人類生殖方式嗎?「人造配工」進程不斷地加速,日本科學家在實驗器皿中使用老鼠尾部細胞培育卵細胞,然後生長成老鼠。日本科學家將老鼠尾部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之後發育成了卵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體內創造出人造卵子。用這些合成的卵子,他們培育了8隻幼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