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全文解讀!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

2020-12-04 生物谷

2019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可以誘導包括易位在內的染色體重排。儘管測序方法已用於鑑定和描述與遺傳疾病和基因編輯有關的染色體異常,但是染色體重排的時間動態變化鮮為人知。

之前的研究依賴於使用基因組整合的LacO/TetO陣列,這既枯燥又有挑戰性。與螢光蛋白融合在一起的沒有核酸酶活性的dCas9,或者招募單向導RNA(sgRNA)的與螢光蛋白融合在一起的RNA結合蛋白能夠對基因組位點進行CRISPR介導的實時成像。但是,對編碼CRISPR組件的DNA的需要限制了它的使用。傳統的螢光原位雜交(FISH)需要DNA變性,同時在體外與sgRNA組裝在一起的螢光標記dCas9(CASFISH)僅檢測固定樣本中的基因組位點,這就限制了實時追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卡斯迪加學校和中國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稱為CRISPR活細胞螢光原位雜交(CRISPR live-cell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CRISPR LiveFISH)的實時成像方法,從而允許研究活細胞中的各種染色體功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9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ISPR-mediated live imaging of genome editing and transcription」。

這些研究人員首次將等摩爾含量的蛋白dCas9-EGFP(即與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融合在一起的dCas9)和經過Cy3標記的嚮導RNA(gRNA)組裝成螢光核糖核蛋白(fRNP),所組裝而成的fRNP靶向3號染色體(Chr3)中的一個重複序列區域(Chr3q29,大約500次重複)。他們通過電穿孔將fRNP遞送到人骨肉瘤U2OS細胞中。流式細胞儀分析表明95%以上的gRNA信號在轉染之後的4小時內受到降解,這與之前報導的gRNA在細胞環境中高度不穩定相一致。然而,他們觀察到Cy3-gRNA對這個Chr3位點(即Chr3q29)的快速且持久的標記,這表明穩定的與靶標結合在一起的dCas9-gRNA複合物形成了。Cy3-gRNA的信噪比(signal-to-background ratio, S/B)比dCas9-EGFP的S/B高4倍以上。與經常在核仁中聚集的dCas9-EGFP不同的是,Cy3-gRNA並不在核仁中聚集。通過進行體外測定,他們發現過量的靶DNA而不是非靶DNA,保護Cas9:gRNA:DNA三元複合物中的Cy3-gRNA免受核糖核酸酶A降解。此外,相比於存在不小於6個鹼基對(bp)錯配的靶DNA,結合著dCas9的Cy3-gRNA更好地受到完全匹配的靶DNA或者在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前間隔序列鄰近基序)遠端存在不大於4bp錯配的靶DNA的保護。

圖片來自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x7852。

基於這種靶DNA依賴性的gRNA保護,這些研究人員開發出CRISPR LiveFISH,即一種部署與dCas9組裝在一起的螢光gRNA探針來靶向和標記活細胞中基因組序列的方法。他們在來自巴陶症候群(Patau Syndrome)患者的細胞中測試了這種方法,其中巴陶症候群是一種13號染色體(Chr13)三體遺傳病,它導致器官缺陷、智能障礙和身體缺陷,並且最終是致命性的。他們將含有dCas9和Atto565標記的gRNA(Atto565-gRNA)且靶向Chr13上的一個重複序列區域(Chr13q34,大約350次重複)的fRNP轉染到正常的或者源自患者的產前羊水細胞中,並檢測到Atto565-gRNA快速且穩健地標記Chr13,這優於dCas9-EGFP RNP標記或基於質粒的成像。CRISPR LiveFISH的高效率可通過核型分析進行定量,它的準確性可通過核型分析進行證實。簡單地共遞送經過不同的螢光團標記的fRNP能夠同時地可視化觀察U2OS細胞和人原代T細胞中的Chr3重複序列區域和Chr13重複序列區域。之前利用正交dCas9或將sgRNA與RNA適配體(RNA aptamer)和RNA結合蛋白偶聯在一起的方法需要多個構造體。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利用CRISPR LiveFISH來研究CRISPR-Cas9在活細胞中誘導的DNA雙鏈斷裂(DSB)的實時動態變化。他們構建出穩定地表達與螢光Apple蛋白融合在一起的截斷53BP1蛋白(aa1220-1711)的U2OS細胞系(以下稱為U2OS-53BP1-Apple細胞),其中53BP1蛋白是一種得到很好描述的DNA DSB傳感蛋白。人類基因組含有通常與大多數蛋白編碼基因(>60%)相鄰的重複序列(<100kb)。他們通過核轉染方法將切割Chr3中PPP1R2基因的基因編輯RNP(Cas9/gPPP1R2)和對Chr3q29重複序列區域進行標記的CRISPR LiveFISH fRNP(Cas9/A488-gChr3)共遞送到U2OS-53BP1-Apple細胞中,其中Chr3q29重複序列區域與PPP1R2切割位點相距36kb。為了避免fRNP介導的DNA切割,他們針對成像gRNA使用了一個短的間隔序列,這不足以進行DNA切割。在轉染後不久,他們很快就觀察到在含有基因編輯gRNA的細胞中,較高比例的Chr3q29位點與53BP1位點共定位在一起,這表明在PPP1R2位點上快速形成了Cas9誘導的DSB。按序遞送成像fRNP和基因編輯RNP能夠讓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追蹤單個位點上的DSA形成和53BP1招募過程。在遞送基因編輯RNP之後,他們連續數小時地捕捉到53BP1位點快速地和正在招募到53BP1位點。

這些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基因編輯事件的動態變化。比如,他們觀察到53BP1位點招募Chr3q29位點,隨後與Chr3q29位點脫離開來,這可能表明成功修復了DNA DSB。他們還在很多細胞的單個DNA位點上觀察到53BP1位點的重複招募和脫離,這表明對靶DNA重複進行切割和修復。最終,在將基因編輯RNP遞送到一些細胞之後,多個Chr3q29位點簇集在相同的53BP1位點內,這表明正如之前報導的那樣,在DNA DSB位點之間發生同源配對。最初在單獨的Chr3q29位點上形成的兩個53BP1小體快速地融合在一起,相應地這些同源的Chr3q29位點在融合的53BP1小體內相互作用,這表明53BP1小體融合可能促進同源DSB位點配對。

利用CRISPR對多個基因進行編輯對基因療法比較重要,但是這能夠引入有害的非同源染色體重排。為了可視化觀察染色體易位,這些研究人員共遞送靶向Chr3中PPP1R2和Chr13中SPACA7的基因編輯RNP和CRISPR LiveFISH fRNP來追蹤Chr3q29和Chr13q34(與SPACA7切割位點相距82kb)。在通常是非整倍體的U2OS細胞中,53BP1免疫染色證實了DSB在靶位點上形成。他們能夠觀察到Chr3q29位點和Chr13q34位點之間的配對。這兩個位點顯示了幾乎相同的運動軌跡,而且它們之間的距離幾乎保持恆定,這表明這兩個位點之間可能物理連接。他們追蹤了這些染色體易位的動態變化。Chr3q29和Chr13q34最初是分開的,隨後彼此靠近,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一起,這可能代表著內源性非同源染色體易位。他們還捕捉瞬時事件,在這些瞬時事件中,Chr3q29位點和Chr13q34位點短暫地一起移動並分離開來。為了獨立地證實染色體易位,他們進行發生易位的染色體片段進行克隆、測序和驗證。

這些研究人員進一步擴展了CRISPR LiveFISH,以便實時地對DNA和RNA進行成像觀察。他們利用催化失活的Cas13d(CasRx)--- dCas13d---和人工合成的螢光標記gRNA進行靶RNA成像觀察。U2OS 2-6-3細胞系攜帶一個位於強力黴素(Dox)誘導性基因盒上遊的LacO重複序列陣列,其中這種基因盒含有MS2重複序列陣列。為了同時可視化觀察DNA和RNA,他們設計了Atto488標記的靶向LacO DNA的Cas9 gRNA(下稱gLacO),設計了Atto647標記的靶向MS2 RNA的Cas13d gRNA(下稱gMS2)。通過共遞送gMS2和dCas9/gLacO到表達dCas13d的U2OS 2-6-3細胞中,他們成功地在Dox的存在下對DNA位點和RNA轉錄本進行標記。CRISPR LiveFISH也能夠讓他們追蹤活細胞中RNA轉錄的實時動態變化。在利用高濃度Dox誘導轉錄後,他們在一段時間內觀察到MS2轉錄本在LacO位點附近主逐漸地聚集。

終上所述,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了用於活細胞DNA和RNA成像的CRISPR LiveFISH技術。化學合成的螢光gRNA與dCas蛋白形成的複合物能夠促進快速穩健地、可擴展地對細胞(包括原代細胞)中的基因組DNA進行追蹤和對細胞中的RNA進行成像。在富含核糖核酸酶的環境中,對Cas9:gRNA:DNA三元複合物中gRNA的靶DNA依賴性保護會富集靶信號,同時讓背景噪音最小化。CRISPR LiveFISH也允許對活細胞中內源性基因組位點上發生的CRISPR誘導的基因編輯和易位事件進行動態追蹤。使用dCas9和dCas13系統的雙DNA/RNA CRISPR LiveFISH能夠對相同細胞中的基因組DNA和RNA轉錄本進行實時成像。人們有可能將CRISPR LiveFISH與其他的基因操縱技術(比如,CRISPRi/a、表觀遺傳修飾和CRISPR-GO)結合使用來加深對基因組組裝和細胞核事件的時空動態變化的理解。(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Haifeng Wang et al. CRISPR-mediated live imaging of genome editing and transcription.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x7852.

相關焦點

  • ...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實時...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卡斯迪加學校和中國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稱為CRISPR活細胞螢光原位雜交(CRISPR live-cell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CRISPR LiveFISH)的實時成像方法,從而允許研究活細胞中的各種染色體功能。
  • Science:日本開發出培養iPS細胞新技術
    日本研究人員利用質粒代替病毒載體運送基因,成功用實驗鼠體細胞培育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科學家說,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這種「萬能細胞」技術的普及。日本京都大學和科學技術振興機構10日發布聯合新聞公報說,以前培育iPS細胞時,需要依靠逆轉錄酶病毒或慢病毒將Oct3/4、Sox2、Klf4和c-Myc這4個基因導入體細胞,而使用病毒載體有可能引發腫瘤形成。此外,每次實驗前都要製作新的病毒載體,對操作過程和實驗室的管理要求很嚴格,這都阻礙著iPS細胞技術的普及。
  • Science:利用CRISPR構建出細胞事件記錄器---CAMERA
    2018年2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的Weixin Tang和David R. Liu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構建細胞事件記錄系統的技術。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兩名研究人員報導他們開發出一種被稱作CAMERA(CRISPR-mediated analog multi-event recording apparatus, CRISPR介導的模擬多事件記錄裝置)的技術,他們利用這種技術構建出兩種類型的細胞記錄系統。
  • Science論文解讀!開發出CiBER-seq新技術,可同時分析細胞中的多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它讓任何人都可以對細胞(包括人類細胞)進行分析,並迅速確定基因組中所有調控特定基因表達的DNA序列。CiBER-seq原理示意圖,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9662。雖然這項技術將主要受益於對影響感興趣基因的遺傳網絡進行追蹤的基礎研究人員,它也將幫助人們快速找到控制疾病基因的調控序列,並可能找到新的藥物靶點。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該方法可利用細胞和生物中DNA修復因子的募集特徵,準確鑑定體內基因編輯細胞的脫靶位點和Cas活性的分子表徵。例如,目前的脫靶檢測方法多使用純化的DNA或特定的細胞模型,無法實現體內直接檢測,並且存在產生假陽性結果以及殺死被檢測的細胞等問題。此外,最常用的檢測方法仍僅限於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不適用於患者來源的幹細胞或者動物組織。新開發的DISCOVER-Seq方法,可通過精確追蹤體內DNA修復因子的募集,以單鹼基解析度揭示細胞中CaS活性的分子特性。
  • 《細胞》: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存在重大隱患
    使用這種工具,科學家們能夠快速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在編輯人類胚胎上,CRISPR卻始終充滿了爭議。這不僅有著倫理上的問題,也有著技術上的隱患。在本篇《細胞》論文中,科學家們評估了使用CRISPR工具修復一條致盲基因的可能性。這條基因叫做EYS,其中的一些突變(如移碼突變)會導致遺傳性眼盲。
  • 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常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展現重要的潛力。 最近,史丹福大學的亓磊教授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CRISPR系統對抗新冠病毒的新策略。他們日前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論文表明,這種新策略可以在實驗中識別並瓦解人體細胞內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起到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
  • 科學家以光為媒介用CRISPR手術刀精準切割DNA 觀察到超高速DNA修復
    在新的實驗中,科學家們通過設計一種光敏RNA分子來修改CRISPR- cas9複合體,這種RNA分子使CRISPR複合體只有在暴露在特定波長的光下才能切斷活細胞中的基因組DN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博士說:「我們技術的優勢在於,研究人員可以讓CRISPR機制找到它的目標,而不必過早地切斷基因,直到暴露在光線下才會停止它的活動。」
  • Nat Cell Biol:開發出CRISPR-HOT工具對特定基因和細胞進行螢光標記
    CRISPR-HOT幾年前,科學家們已發現,就像微小分子剪刀一樣發揮作用的CRISPR/Cas9可以精確地切割DNA中的特定位置。這種新技術極大地幫助和簡化了基因工程。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胡布勒支研究所的Delilah Hendriks說,「DNA中的較小切口可以激活細胞中的兩種不同的修復機制,這兩種機制可被人們用來迫使細胞在切口部位攝取新的DNA片段。」
  • Nat Commun:在小鼠體內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選擇性消除腫瘤細胞...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Sandra Rodríguez-Perale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取得了新的進展:利用這種技術消除了所謂的融合基因,這為在未來開發專門破壞腫瘤而不影響健康細胞的癌症療法打開了大門。
  • ...利用Cas13開發出經編程後殺死人細胞中RNA病毒的新技術---CARVER
    Sabeti說:「人類病毒病原體極其多樣化,不斷地適應它們所在的環境,即便在單一病毒種類中也是如此,這既強調了所面臨的挑戰,也強調了開發靈活抗病毒平臺的必要性。我們的研究將CARVER確立為一種強大且可快速編程的診斷和抗病毒技術,可用於各種各樣的病毒。」病毒走開人們迫切需要新的抗病毒方法。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轉載)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毫無意外又是理綜獎)個人分類:科研點滴啟發|系統分類:科研筆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而在大腸桿菌細胞內,CRISPR序列也同樣能讓細菌記住噬菌體的模樣,抵抗病毒的感染。
  • Science:重磅!史上首次利用CRISPR-Cas9讓人細胞變身為記憶存儲系統
    2016年8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方法在人細胞的DNA中記錄複雜的歷史事件,從而允許他們通過對這種DNA進行測序從中找回過去事件的「記憶」。
  • 2019年9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1.Science:全文解讀!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實時成像doi:10.1126/science.aax7852基因組編輯可以誘導包括易位在內的染色體重排。儘管測序方法已用於鑑定和描述與遺傳疾病和基因編輯有關的染色體異常,但是染色體重排的時間動態變化鮮為人知。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技術如日中天HIV疫苗再獲突破!一般而言,對抗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成功的方法是疫苗。最近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努森茨威格和他的同事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B細胞進行了修飾。B細胞是一種分泌抗體的白細胞。研究人員通過改造小鼠B細胞來製造人類自身的bNAbs。研究人員發現,以這種方式改變的細胞產生的抗體水平足以保護動物免受愛滋病毒感染,這意味著這項技術最終可能被用作免疫工具。
  • CRISPR專利之爭,最終「花落誰家」?
    近日,美國專利審查與上訴委員會(PTAB)發布了最新的裁定結果,裁定指出來自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張鋒團隊具有在真核細胞中使用CRISPR技術的專利優先權 ,該專利在未來可能應用在實驗室培養但是,CVC團隊並沒有在最初的論文中提到CRISPR能夠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引發了這場專利爭奪戰。自2014年以來,美國專利局開始向張鋒團隊頒發了幾項與CRISPR相關的專利,但在2016年由於CVC團隊關於CRISPR的訴訟,引發了PTAB的第一次判決。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為生物技術領域提供無限可能
    論文裡,科學家們首次將CRISPR技術應用到了哺乳動物細胞內,並證明它能在短短幾周之內,就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隨後,這支團隊也首次在人類細胞中成功使用CRISPR-Cas系統完成了基因編輯。發展與爭議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誕生以來,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優化與改造。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而且根據研究所的說法,其提交討論的專利不僅包括與CRISPR/Cas9相關的專利,還包括與CRISPR相關的「更廣泛相關」的專利和與該技術有關的應用。  此次提交也包括張鋒的專利  22項專利中所涉及的與CRISPR技術有關的12項專利,發明人是Broad研究所的張鋒博士。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聯合北大開發出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在該項新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經過六年多的不懈努力,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技術及人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研究體系,鑑定了百餘個新的人類細胞衰老促進基因,並對排名前50的基因進行了功能驗證,證實了敲除這些基因均可延緩人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