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清華園裡的臺灣女博士生——「兩岸同窗共築夢」組稿之一

2020-12-04 騰訊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趙旭)紅油火鍋翻滾沸騰,熱氣之下漂浮著密密麻麻的辣子與花椒,再配上鋪著香菜和蔥花的油碟……對於曾經不愛吃辣的臺灣學生藍黎來說,辣火鍋已成為她和同學們周末聚餐的「標配」。

今年28歲的藍黎正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室友是江西人,還有一位同門學姐是重慶人。因為經常和她們一起吃飯,我現在也『無辣不歡』。」藍黎說。

藍黎從小在臺灣長大,但一直對大陸充滿好奇。從臺灣淡江大學本科畢業後,她報名參加了兩岸教育交流項目,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學習。為期半年的大陸生活,讓她萌生了來大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想法。

「在大陸交流時,我看到周圍同學經常到圖書館讀文獻,學習氛圍很濃,自己就也想體驗這樣的學習生活。」藍黎那次回臺灣後便著手準備申請,並於2017年9月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錄取,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方向的碩士學位,去年又成功考取清華大學本專業博士。

「我倆有時候會被別人認作雙胞胎。」熊欣便是藍黎提到的來自江西的室友。從碩士同窗,到相約讀博,今年已是她倆作為室友的第三個年頭。

「元旦晚會、中秋節、端午節、男生節、同學生日等等,大大小小的節日、活動,我倆都會一起幫忙張羅。最近,我倆每天抽空到操場跑步、跳繩,都瘦了不少呢!」熊欣笑著說。

作為院系實踐助理,藍黎協助對接實踐基地、擬合同、組織動員會、總結會;疫情期間無法返校時,她參與線上班級讀書會,同時擔任本科生課程助教、導讀助教。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同學們都親切地稱這個臺灣女生為「阿黎」。

藍黎的同門師姐、來自重慶的秦僕說:「博士大多是『單線行動』,但晚上有空時,我經常到阿黎寢室找她『蹭』夜宵、聊課題。我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我們是師姐妹,更是朋友。」

前不久,藍黎嚮導師提出更改博士論文研究方向的想法。「我之前的選題是聚焦抗戰時期的中國留學生,但相比於純歷史的研究,我更想做一些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的課題。新選題主要是通過史料挖掘,把臺灣和大陸的歷史更好結合起來,釐清兩岸歷史有機統一而非割裂的邏輯。」

藍黎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幫助更多臺灣青年了解真實完整的中國歷史。「博士畢業後,我計劃留在大陸,繼續從事關於兩岸的歷史研究,期待能為兩岸關係發展盡一份力。」(實習生王奕涵參與採寫)(完)

相關焦點

  • 清華園裡的臺灣女博士生——「兩岸同窗共築夢」組稿之一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趙旭)紅油火鍋翻滾沸騰,熱氣之下漂浮著密密麻麻的辣子與花椒,再配上鋪著香菜和蔥花的油碟……對於曾經不愛吃辣的臺灣學生藍黎來說,辣火鍋已成為她和同學們周末聚餐的「標配」。今年28歲的藍黎正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臺灣選舉與兩岸的關係?學者:「自轉」與「公轉」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次選舉的結果是臺灣民眾在臺灣內部政治上,對國民黨這些年施政情況的一個綜合反映。楊幽燕以「天體運轉」作比進行解讀:這場選舉是臺灣的「自轉」,而「公轉」則是兩岸關係發展,「公轉」圍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全體中國人的福祉。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巨大成果,不僅使兩岸民眾受益,對地區和平也是一個重大貢獻。
  • 朱衛東:兩岸關係和臺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
    【兩岸快評第121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中國臺灣網8月1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31日在南寧圓滿閉幕。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作為會議三個主辦單位之一,該所副所長朱衛東為大會致閉幕詞。
  • 兩岸關係「划龍舟」 蔡英文你卻在岸上走
    此外,端午節這一天,北京市門頭溝城子街道與臺灣高雄兩地開展了「兩岸一家親 端午粽友情」活動。活動採取戶外民俗展演、觀摩社區建設、同臺歌舞演出、學包粽子互動等方式進行,既活躍了氣氛,又強化了情感交流。還有,在江蘇宿遷,16名來自臺灣實踐大學的實習生在包粽子、話感受、看宿遷等過程中,感受著植根於血脈裡,萬水千山「粽」是情的節日文化氛圍。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等路徑來實現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 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原標題: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資料圖:蔡英文。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所長吳東野7日在臺北指出,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目前有關兩岸政策的言與行來看,所謂「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 兩岸高校首辦EMBA班在臺畢業
    6月23日15時36分,身穿黑色學位服的煙臺麥特集團總裁蓋方俯下身,由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將帽穗由右邊撥到左邊。  「我心裡非常激動。」從李嗣涔手中接過畢業證書的蓋方說,自己今天才知道無意中創造了歷史。  海峽兩岸高等學府首度合作開辦的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班——「復旦—臺大EMBA項目」2010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正式開學。
  • 臺灣文化為蔡英文兩岸政策敲響警鐘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缺席深圳文博會,今年臺灣館聲勢大不如前。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潘罡的評論文章指出,這都因兩岸當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創產業上,不只意味臺灣少了商機,更嚴重的是臺灣文化發展前景敲響警鐘。
  • 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來源:華夏經緯網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以致臺灣不能加入RCEP,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成員國經濟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對臺灣而言,RCEP經濟體是重要的經貿夥伴。
  • 蔡英文執政2年 消失的兩岸關係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將滿兩年,在這七百多天中,各項政策中最受外界關注之一的就是兩岸關係,蔡英文能否實現選前承諾的「維持現狀」,成為檢驗焦點。    臺大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表示,蔡英文所謂的維持現狀並不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維持現狀,而是要維持「一邊一國」的現狀;而蔡英文一面倒親美日的政策下,現在已經沒有兩岸關係,只剩下中美關係。
  • 車英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不可逆轉
    最主要的原因是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領導人達成了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概括為「05共識」),獲得了大多數臺灣同胞的擁護,臺灣人民阻止了民進黨重新執政,為國民黨馬英九提供了繼續執政的機會,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維護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
  • 回顧2019兩岸關係美國是最大變量
    ,在中國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後,掌握話語權,臺當局被動回應反對,蔡英文仍堅持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僵局持續,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的過度親美,引發藍綠陣營爭辯臺灣是否應在中美兩強間保持等距關係,還是選擇親北京或親華府,美國成了影響2019兩岸關係的最大變量。
  • 「我家的兩岸故事」:追憶兩岸漂移時光的傳家篇章
    除了精選遷台歷史人物百感交集的生命紀實,難得一見的傳家寶亦在展場原件展示:承載時代記憶的母親裹腳鞋、隔絕時期冒險傳遞的兩岸家書、神秘金三角情報員配件、百年手工訂製棉襖等珍貴展品,無不情牽兩岸歷史記憶。上海展場特邀兩岸書畫名家共締翰墨之緣,臺灣水墨書畫家黃光男與大陸著名書法家陸亨各以精湛書藝,揮毫書寫大時代,筆墨縱橫之間,勾勒遷臺人物波瀾起伏的心路歷程。
  • 蔡英文或成兩岸關係的「關鍵」
    疫情影響了世界,加速世界產業經濟的變化,也改變了海峽兩岸的關係。西方國家「甩鍋」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年初爆發,中國大陸快速組織封鎖了武漢等區域,安排了全國優質醫療團隊支援湖北,有效抑制了疫情的擴散。而美國政府因不重視疫情防控,超190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33萬多人死亡,並以極高的速度繼續擴散。美國政府不抓緊疫情防控,還把責任甩給中國大陸。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
    (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廣州訊 (記者 陳佳慧 高旭)4日上午,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廣東省副省長張新,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張嘉極,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廣東省臺辦主任黃耿城出席總開營儀式,1000餘名兩岸青年共同參與此次活動。
  • 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
    原標題: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中評社臺北6月8日電 蔡英文8日表示,臺灣經濟要再一次成功轉型,需要穩定的內外環境,兩岸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維持現狀,建立具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我說到做到」。
  • 朱衛東談2019兩岸關係走勢:不確定性與確定性博弈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資深臺灣問題專家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具體分析,新的一年影響兩岸關係的諸多因素將交相激蕩、疊加共振,呈現出尖銳複雜的博弈狀態,其結果直接攸關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而影響未來四至八年兩岸關係的進程。
  • 碰撞出新的火花——兩岸新媒體人廈門共話融合發展
    作為第十一屆海峽論壇重頭戲之一,該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等主辦,以「我和你 在一起」為主題,吸引超過500名來自海峽兩岸的行業精英、青年才俊會聚一堂。「論壇的表現形式很新穎,展示了VR、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媒介交互領域的運用,很有啟發性。」
  • "九合一"選舉: 2020年臺灣藍綠格局與兩岸關係前哨站
    她星期三對黨內發出動員令,要求催出每一張支持票,還搬出民進黨神主牌,全力號召用選票告訴世界,「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將來臨地方選舉拉到統獨對決、臺灣民主價值保衛戰的高度。   她此舉也清楚凸顯民進黨選情告急的嚴重程度。
  • (兩岸關係)臺青聚落:一平方米裡的夢想有多大
    新華社福州11月12日電 題:臺青聚落:一平方米裡的夢想有多大 新華社記者 黃揚 吳劍鋒 鄧倩倩 在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裡,幾名穿著時尚的青年男女走入一家古色古香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