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東:兩岸關係和臺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12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

中國臺灣網8月1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31日在南寧圓滿閉幕。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作為會議三個主辦單位之一,該所副所長朱衛東為大會致閉幕詞。朱衛東指出,當前臺海局勢複雜嚴峻,兩岸關係發展也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兩岸關係的未來和臺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因為信仰、信念決定著人們的行動和方向。

朱衛東指出,與會專家有一個共識,就是當前臺海局勢複雜嚴峻。朱衛東引用英國劇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經典開頭來形容當下世界形勢和兩岸關係:

「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

這是閃耀著智慧的年代,這是愚昧充斥的年代;

這是富於信仰的歲月,這是懷疑一切的歲月;

這是陽光閃耀的季節,這是長夜漫漫的季節……」

朱衛東指出,這兩天的會議中,很多學者都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描述當今紛繁複雜的世界形勢,其實兩岸關係發展也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即明年1月的臺灣「二合一」選舉特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結果,可能是影響、決定臺灣未來5到10年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責任在哪裡?朱衛東用三個關鍵詞來回答這個當下眾多學者、以及關心兩岸關係、關心中國統一的人士都關心的問題。

第一個關鍵詞是信仰。也就是在當今的時代,我們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因為信仰、信念決定著人們的行動和方向。兩岸關係的未來和臺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

朱衛東指出,中國大陸相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認為和平統一是最佳的方式。「一國兩制」是最佳的方案。

朱衛東說,統一不僅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過程;不僅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現在進行時。這是我們相信的。所以今年1月2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對臺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中國和平統一的5點重大主張。大家在這次討論中也基本一致認為,這個講話是新時代中國和平統一的一個宣言書,是一個路線圖,是一個行動綱領。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臺灣相信什麼,臺灣不相信什麼?臺灣地區領導人、臺灣精英、普羅大眾相信什麼?難道是相信臺灣可以自外於大陸、擺脫被統一的宿命嗎?難道是相信搞「臺獨」不會引發戰爭嗎?難道現在的國民黨相信,成為一個山寨版的民進黨,就可以爭取選票嗎?難道臺灣老百姓相信,民進黨繼續執政,會給臺灣帶來美好的未來嗎?

朱衛東觀察,臺灣的一些當政者,在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這個重大問題上,存在巨大的偏差、盲點和誤區。如果按照他們相信的那種「臺獨」理念去行事,那實際上不是真正的愛臺灣,而是在害臺灣。

第二個關鍵詞就是責任。朱衛東重點強調了兩岸專家學者的責任與擔當。他指出,面對當前複雜的形勢。作為學者,應該「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而不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比如說,關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這次會議討論非常熱烈,平心而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大家的共識是,認為「和平統一」對兩岸的成本是最小的。對同胞的福祉是最大的。

與會學者的另一個基本共識是:「一國兩制」是對臺灣最大的照顧,也體現大陸最大的誠意,也是一個從目前來看最為務實可行的方案。

因此,朱衛東指出,針對蔡英文、民進黨等「臺獨」分裂勢力對「一國兩制」汙名化、妖魔化的抹黑攻擊,海內外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有識之士理應本著善意和建設性的態度,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全面系統準確地闡釋和宣導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以消除外界的種種疑慮,努力爭取更多的認同和支持。

真理越辯越明,朱衛東說,「一國兩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是一個在不斷發展的理論事件。所以學者的任務,就是要登高望遠,就是要趨利避害,就是要順應潮流,就是要找出最為可行的辦法、最為行得通的辦法,這樣才能實質上對兩岸人民有利。所以學者需要有戰略遠見,去洞察未來、去把握機遇、去化解危機,為兩岸的民眾福祉去建言獻策。

第三個關鍵詞是智慧。朱衛東提出,就像原先提到的,和平發展是最佳方式,「一國兩制」是最佳方案。而如何以最佳方式實現最佳方案,考驗兩岸雙方的智慧。

朱衛東表示,臺灣問題確實是非常複雜的,它的特殊性在當今的世界也是不多見的。這些因素加上中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學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壓力,考驗我們的智慧。

朱衛東指出,現在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大國像中國一樣,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還處在暫時的分離狀態中;也很少有像兩岸這樣,人員往來、經濟交流極其密切,但政治對立僵局又如此嚴峻;更沒有像兩岸這樣,實力差距拉得這麼大,分裂勢力竟公然利用執政資源的權力推動「臺獨」的例子,此外再加上不可控的外力因素等,這些都是臺灣問題的特殊性、複雜性所在。

同時,朱衛東也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他指出,另一方面,很難有哪一個國家像我們兩岸現在這樣,同文同種,距離很近,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密切,所以我們對兩岸融合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信心。

朱衛東說,現在臺灣對很多事情還有疑慮,每條道路都要試。過去陳水扁的激進「臺獨」失敗,所以陳水扁對兩岸關係的貢獻。朱衛東認為就是證明他那條路是走不通的。現在蔡英文搞所謂的「維持現狀」、「笑臉臺獨」,她的功績也將是證明這一條「臺獨」路也是走不通的。在他們所試之後都走不通的時候,臺灣老百姓才會真正覺得要走兩岸統一之路。

朱衛東最後指出,「一國兩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去探討「兩制」的臺灣方案,要解放思想、要集思廣益、要博採眾長。我相信最終的方案內涵一定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鮮明的中國氣派,也一定能夠真正體現出中國人的智慧和創新。

朱衛東是在「三臺會」閉幕式總結髮言時作如上表示的。每年一度的「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由三家主辦單位——全國臺灣研究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舉辦,因此被簡稱為「三臺會」,迄今已經堅持了28年。(完)

相關焦點

  • 朱衛東談2019兩岸關係走勢:不確定性與確定性博弈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資深臺灣問題專家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具體分析,新的一年影響兩岸關係的諸多因素將交相激蕩、疊加共振,呈現出尖銳複雜的博弈狀態,其結果直接攸關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而影響未來四至八年兩岸關係的進程。
  • 朱衛東談2019年兩岸關係走勢:不確定性與確定性的博弈
    、資深臺灣問題專家朱衛東認為,2019年兩岸關係走勢將是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的博弈,偶然性與必然性的奇特組合。中新社發 朱衛東供圖 攝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朱衛東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具體分析,新的一年影響兩岸關係的諸多因素將交相激蕩、疊加共振,呈現出尖銳複雜的博弈狀態,其結果直接攸關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而影響未來四至八年兩岸關係的進程。
  • 臺灣選舉與兩岸的關係?學者:「自轉」與「公轉」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次選舉的結果是臺灣民眾在臺灣內部政治上,對國民黨這些年施政情況的一個綜合反映。楊幽燕以「天體運轉」作比進行解讀:這場選舉是臺灣的「自轉」,而「公轉」則是兩岸關係發展,「公轉」圍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全體中國人的福祉。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巨大成果,不僅使兩岸民眾受益,對地區和平也是一個重大貢獻。
  • 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來源:華夏經緯網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兩岸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以致臺灣不能加入RCEP,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成員國經濟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對臺灣而言,RCEP經濟體是重要的經貿夥伴。
  • "九合一"選舉: 2020年臺灣藍綠格局與兩岸關係前哨站
    她星期三對黨內發出動員令,要求催出每一張支持票,還搬出民進黨神主牌,全力號召用選票告訴世界,「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將來臨地方選舉拉到統獨對決、臺灣民主價值保衛戰的高度。   她此舉也清楚凸顯民進黨選情告急的嚴重程度。
  • (兩岸關係)清華園裡的臺灣女博士生——「兩岸同窗共築夢」組稿之一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趙旭)紅油火鍋翻滾沸騰,熱氣之下漂浮著密密麻麻的辣子與花椒,再配上鋪著香菜和蔥花的油碟……對於曾經不愛吃辣的臺灣學生藍黎來說,辣火鍋已成為她和同學們周末聚餐的「標配」。 今年28歲的藍黎正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室友是江西人,還有一位同門學姐是重慶人。
  • 特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
    張志軍談到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時說,無論臺灣政治形勢發生什麼變化,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各政黨交往的基礎和前提。事關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問題含糊不得。否定「九二共識」作用,模糊甚至質疑「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必會動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迷失前進方向,甚至將兩岸關係引入險境。
  • 蔡英文:尊重「九二會談」這個事實 以此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
    臺灣2016年「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選後首度接受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採訪,就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國民黨力促的「多數黨組閣」等議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100分鐘的訪問中,蔡英文就兩岸關係發表了和以往略為不同的見解。
  • 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原標題: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資料圖:蔡英文。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所長吳東野7日在臺北指出,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目前有關兩岸政策的言與行來看,所謂「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 車英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不可逆轉
    車英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不可逆轉 時間:2012-01-27 23: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馬英九先生獲得勝選,這是海外同胞期盼的,也是臺灣同胞堅定地選擇了和平、發展、繁榮和幸福。
  • 回顧2019兩岸關係美國是最大變量
    ,在中國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後,掌握話語權,臺當局被動回應反對,蔡英文仍堅持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僵局持續,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的過度親美,引發藍綠陣營爭辯臺灣是否應在中美兩強間保持等距關係,還是選擇親北京或親華府,美國成了影響2019兩岸關係的最大變量。
  • 臺媒:臺灣如何避免2035年「被迫統一」?要回到「兩岸一家親」
    若「中等發達」設定為人均GDP在1.5到2萬美元間,而去年大陸人均GDP為10262美元,意味著未來15年大陸人均GDP成長鬚維持在4%~5%之間。2019年臺灣人均GDP約2.5萬美元,大陸1萬美元,臺灣為大陸兩倍有餘;但大陸人口為臺灣59倍,經濟規模為臺灣24倍。
  • 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
    原標題: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中評社臺北6月8日電 蔡英文8日表示,臺灣經濟要再一次成功轉型,需要穩定的內外環境,兩岸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維持現狀,建立具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我說到做到」。
  • 蔡英文今談兩岸關係,藍民代:不再「疾言厲色」,印證他預測的第一步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迎接2021年,蔡英文今發表新年談話,對於兩岸關係,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對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直言,蔡的談話印證他先前所預測的第一步,兩岸關係將重回現狀。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等路徑來實現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 臺灣學者發來「跨海視頻」:兩岸文化交流不應中斷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2日在廈門舉行,海峽兩岸近70餘位出版業界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共同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兩岸出版交流拓展深耕、出版與人文智庫平臺建設、人文智庫與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 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他點出來了
    然而,與蔡英文心理形成反差的是,近期不少臺灣網友心裡多少有那麼一股失落感:為2020選舉,臺灣社會都已經被民進黨撕裂,大陸在整個選舉中「躺槍」,但大陸人和大陸媒體對臺灣即將舉行的選舉,卻無感。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反差?也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的「我們沒有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關鍵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這句話給出了註解。
  • 兩岸關係非常重要!島內專家: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還會更高
    臺灣前「國發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25日出席論壇指出,臺灣今年出口正增長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賣到大陸,再轉到其他地方,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9、10月約46%,全年約43%;這趨勢明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未來幾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會變得更高,而不是更低。
  • 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蘇起:臺灣的未來取決於大陸「打不打」
    蘇起指出,美國軍艦略輸大陸,但飛彈遠不如大陸,而防空上也輸,這就能看到近期大陸軍機頻繁繞臺,美國不容易來救,就只剩臺灣空軍在撐。蘇起說,既成事實已被美國政策圈廣泛使用,代表臺灣在開戰初始幾天內就會「變天」,既然美國能力不夠,美國在臺灣的份量就下降。臺灣的未來變成大陸決定,取決於解放軍打不打,美國不願承認、民進黨不講,但我們要會看,國際政治是靠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