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三角形》題型全解7: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2020-11-25 米粉老師說數學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實質就是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畢竟與我們的數學教材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如這道題:

有一塊三角形的厚鐵板,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工人師傅要把∠MAN平分開,現在他手邊只有一把沒有刻度的尺子和一根細繩,你能幫工人師傅想個辦法嗎?

此題除了想到角平分線外,我們很難從這個實際問題中聯想到數學其他知識點,而題目條件是不可能作出它的角平分線的,一定需要利用到別的數學知識,這時需要利用到數學的「建模思想」,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全等問題來解決,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鞏固三角形全等知識,才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題型的練習重點或考查重點。

解題方法:建模思想+全等知識

解題思路:畫出或完善幾何圖形,構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證明解決問題

例1.如圖,山腳下有A、B兩點,要測出A、B兩點的距離,請說說你的解決方案。

(1)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B點的點O,連接AO並延長到C,使AO=CO,請你能完成右邊的圖形。

(2) 說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離。

解析:此題實質考查數學建模思想:構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質求出線段AB的長,即A、B兩點間的距離.

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B點的點O,連接AO並延長到D,使AO=OD,連接BO並延長到C,使OC=OB,連接CD,測量出線段CD的長度,即是A、B兩點間的距離。理由是:

∵OA=OD,∠AOB=∠COD,OB=OC,∴△AOB≌△DOC,∴AB=CD,即量出CD的長度,即為AB的長度。

2.(1)如圖,要測量河兩岸兩點A、B間的距離,可用什麼方法?並說明這樣做的合理性

解析:考查數學建模思想:構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質求出線段AB的長。方法:在AB的垂線BE上取兩點C、D,使CD=BC,過點D作BE的垂線DG,並在DG上取一點F,使A、C、F在一條直線上,這時測得的DF的長就是A、B間的距離.

理由:∵AB⊥BE,DG⊥BE ∴∠B=∠BDF=90°,在△ABC和△FDC中, ∠B =∠BDF,BC = CD,∠ACB= ∠DCF,∴△ABC≌△FDC(ASA) ∴AB=DF.

(2)若A、B兩點的位置如圖,你會構造全等的三角形,求出A、B兩點間的距離嗎?

例3.七年級某班學生到野外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為了測量一池塘兩端A、B之間的距離,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兩種方案:

方案一:如圖1,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B的點C,再連接AC、BC,並分別延長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後量出DE的距離就是AB的長;

方案二:如圖2,過點B作AB的垂線BF,在BF上取C、D兩點,使BC=CD,接著過D作BD的垂線DE,交AC的延長線於E,則測出DE的長即為AB的距離。

(1)兩種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請說明理由;

(2)小李說在方案二中,並不一定要BF⊥AB,DF⊥BF,只需_____就可以了,請把小李所說的條件補上。

解析:(1)相比於前兩題,此題要簡單多了,利用建模思想所構造的全等三角形題目已給出,只需要證明所構造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即可解答,其中方案一用「SAS」證全等,方案二用「ASA」證全等;

方案一可行,理由是:由題意可知,DC=AC,EC=BC,又∵∠ACB=∠DCE,∴△ACB≌△DCE(SAS),∴DE=AB,即量出DE的距離就是AB的長;

方案二可行,由題意可知,BC=CD,∠ABC=∠EDC=90,又∵∠ACB=∠DCE,∴△ABC≌△EDC(ASA),∴DE=AB,即量出DE的距離就是AB的長;

(2)方案二作兩垂線的目的可得兩個等角,所以兩個等角不一定要作垂線,直接替換兩個等角即可,所以,

小李說在方案二中,並不一定要BF⊥AB,DF⊥BF,只需「∠ABC=∠EDC」即可。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出現的那道題,解題步驟如下,你想到了嗎?

解:在AM、AN上截取AB=AC,再將繩子對摺,可得到繩子的中點D,將繩子的兩端固定在鐵板上點B、C處,拽住繩子中點D,向外拉直BD、CD,在鐵板上畫出現在點D的位置,再作射線AD,則AD平分∠MAN,

理由是:∵AB=AC,BD=CD,AD=AD,∴△ABD≌△ACD(SSS),∴∠BAD=∠CAD,即AD平分∠MAN。

歡迎點評留言,探討與辯論,會讓數學更具魅力!請繼續關注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為你呈上更豐盛的數學大餐,謝謝!

相關焦點

  • 初一《三角形》題型全解8:三角形尺規作圖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三角形中的尺規作圖,相對於作等線段、作等角、或作平行線等基本尺規作圖而言,是複雜的尺規作圖。它既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是三角形全等的應用,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解決問題,儘管並不是這一章的重點或核心內容,但也屬於我們必須了解和掌握的知識範疇。
  • 七(下)數學:全等三角形證明題型全面整理,附答案解析,很實用
    同學們好,今天老師為大家分享一份初一(下)-第三章(北師大版)三角形之全等三角形的證明題型筆記整理。通過這份試題,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這部分題型以及常用的解題方法。通過課本學習,我們知道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種:SSS,SAS,ASA,AAS;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判定方法除了上述四種之外,後面還會學到一種特殊的方法,即「HL」定理。當然,具體到某一道題目時,還要根據題目所給出的條件進行觀察、分析,選擇合適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來解題。
  • 初中數學初二上冊《全等三角形》利用「旋轉法」構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旋轉法」構造全等三角形如圖,已知點E,F分別在正方形ABCD的邊BC、CD上,並且AF平分∠EAD。我們可將△ADF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到△ABG的位置,則△ADF≌△AB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可以得到:DF=BG、∠AFD=∠G、∠FAD=∠GAB。2、此時觀察圖形可以發現BE+BG=BE+DF=GE。現在我們來證明AE=GE。由條件AF平分∠EAD可得到結論:∠FAD=∠FAE=∠GAB。
  • 如果連全等三角形都不會,中考幾何也就只有看看的份
    全等三角形作為初中數學有關三角形知識的重要基礎內容,不僅是關係到三角形的學習,更關乎後面四邊形等眾多幾何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三角形全等有關的知識概念和題型,一直是中考數學必考內容之一。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不會全等三角形,那麼幾何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 學好全等三角形有訣竅?學霸不用課本,完全靠它!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級數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在綜合運用全等三角形性質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溫故而知新,通過複習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作圖及識圖能力。
  • 直觀法,圖形法,等量代換法,轉化等量關係,構建全等三角形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分析】欲證明ED=EC,只要證明△BED≌△AEC即可;【解答】解:【點評】本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尋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屬於中考常考題型.【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角平分線的性質【分析】根據已知利用角之間的關係得出∠CEF=∠CFE,由等角對等邊可得到CE=CF,過E作EH⊥AB於H,利用AAS判定Rt△CFG≌Rt△EHB,從而得到CG=EB即CE=GB,所以就得到了CE=CF=GB.
  • 幾何公式定理:相似、全等三角形
    幾何公式定理:相似、全等三角形   1、定理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 中考數學——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在數學上,我們將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稱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定義那麼下面各圖中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形嗎?我們可以嘗試將他們疊在一起看是否重合。2.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概念把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重疊到一起時,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全等」用符號「≌ 」表示,如圖4中的△ABC和△DEF全等記作△ABC≌ △DEF,讀作△ABC全等於△DEF
  • 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與全等三角形綜合,動點存在性問題難度大
    初二數學培優,一次函數中三角形面積問題,要掌握五類題型一次函數也會與全等三角形結合起來考查,一般有兩種考查方式,第一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求解點的坐標,進而轉化為函數問題;另外一類是動點存在性問題,難度較大。
  • 學會構造全等三角形其實很簡單
    求動點的運動軌跡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已知在△ABC中,∠C=90°,∠A=30°,BC=1,動點D在邊AC上,若以BD為邊作等邊三角形BDE(點E,A在BD的同側),則在點D從點A移動至點C的過程中,求點E經過的路線長。
  • 北師版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三角形,重難點知識點多
    北師版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相交線與平行線,精選40題過關練習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全等三角形動點題與十二大模型,你掌握了嗎在三角形這一章中,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重難點知識點也多,包括三角形中角度之間的關係,三邊之間的關係,三條重要的線段,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等等,不僅有計算,還有大量的證明題,在期末考試中所佔的比分較大。
  • 新課標: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證明題50道!考試必考,務必列印收藏
    新課標: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證明題50道!考試必考,務必列印收藏隨著新課標的不斷實施,初中各科的教材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數學這門學科為例,原先的話對全等三角形這部分知識點考察甚少,而現在的話不僅在選擇、填空題當中有所出現,在綜合解答題當中也是經常考察的。以解答題的前兩道為例,幾乎都是對全等三角形的一個考察,那麼這部分試題應該如何解答呢?
  • 一個技巧,輕鬆破解三角形摺疊題型,孩子看完讚不絕口!
    上周,小樂在小樂測驗中給大家出了一道八年級上冊三角形的對摺題型,本來想著大部分的同學都可以算對的,但是從留言的結果看,至少有一半的同學算錯了,這令小樂很意外,畢竟三角形摺疊題型可是考試中常考的一類題型。
  • 「中考數學」與全等三角形有關的證明與計算
    與全等三角形有關的證明與計算是中考命題的熱點,也是解答諸多幾何綜合題的關鍵知識,想要在中考取得好成績,全等三角形不容小覷。「七嘴八舌」說考情陝西、雲南說:在解答題中考查,以三角形或四邊形為背景,直接證明三角形全等或通過三角形全等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或平行。
  • 全等三角形也有難題?老師直言:期中考不注意這些題,要吃虧
    八年級數學期中考試主要考查內容為全等三角形,對於數學成績中上水平的學生來說,影響成績的題常常是些出乎意料的題。根據我近十多年的經驗,給大家總結了幾道非常規題及解題策略,希望能幫助大家樹立信心。02(二)巧用等面積法證線段相等證明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可以說是八年級必考題型,但是如何證明線段相等?
  •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回顧
    初二上學期幾何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這一章中,角平分線和垂直平分線是重點,很多同學剛學習時可能不會寫證明過程,現在已經快要到學期末,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中,動點題是該章節的難點所在,也是期末考試常考題型。例題1:如圖,點C在線段BD上,AB⊥BD於B,ED⊥BD於D.
  • 「持續更新」全等三角形常見輔助線:截長補短法 - 勤十二談數學
    全等三角形是我們初二學習的第一個重難點,在中考中佔有一定的比重。雖然我們在初一學習了幾何知識,也學習了部分證明過程,但是全等三角形才開始真正的進入幾何與證明。在剛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時候,建議同學們把過程寫的完整點,理由也寫在每一步的後面,按照證明全等的步驟把三個條件按定理排列好用大括號括起來。
  • 全等三角形單元模擬試卷,考點全面,給自己備一份檢測下
    1題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的性質推知MQ=NP=7釐米,2題根據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進行說明即可;3題判斷△APB≌△APC的條件是:PB=PC,AP=AP,據此即可判斷。
  • 初中數學乾貨:全等三角形輔助線難題突破
    具體做法是在某條線段上截取一條線段與特定線段相等,或是將某條線段延長,是之與特定線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關性質加以說明.這種作法,適合於證明線段的和、差、倍、分等類的題目。遇到三角形的中線,倍長中線,使延長線段與原中線長相等,構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維模式是全等變換中的「旋轉」。過圖形上某一點作特定的平分線,構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維模式是全等變換中的「平移」或「翻轉摺疊。
  •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斜邊、直角邊定理,總結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特殊的存在,有一個角是90°,其它兩個角互餘。初中階段,直角三角形的考點也是非常的多,例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證明。在全等三角形證明中,直角三角形由於其特殊性,有專屬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