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是我們初二學習的第一個重難點,在中考中佔有一定的比重。雖然我們在初一學習了幾何知識,也學習了部分證明過程,但是全等三角形才開始真正的進入幾何與證明。在剛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時候,建議同學們把過程寫的完整點,理由也寫在每一步的後面,按照證明全等的步驟把三個條件按定理排列好用大括號括起來。當然,全等三角形中,除了要掌握常規的定理外,還需要了解一些輔助線的作法。截長補短法常用來解決線段和差之間的關係,如果題目中出現了線段和差,我們可以試著用截長補短法來做。
截長法:在長邊上截取一條與某一短邊相同的線段,再證剩下的線段與另一短邊相等.
補短法:(1)延長短邊。(2)通過旋轉等方式使兩短邊拼合到一起。
例題1:如圖,在△ABC中,AB>AC,∠1=∠2,P為AD上任意一點。求證:AB-AC>PB-PC
【分析】這是一道很典型的利用截長補短法來證明的題目。要證明AB-AC>PB-PC,應該可以想到,這邊可能會用到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所以我們要學會轉化,把這四條邊轉化到一個三角形裡面去。那我們怎麼轉化呢?發現AB邊比AC邊長,並且要求兩條線段的差,所以我們可以在線段AB上截取一段AN,使得AN=AC,那麼NB的長度就是AB與AC的差。
既然線段AC比線段AB短,那我們也可以延長AC,去構造AB-AC
我們可以看幾道具體的題目,來檢驗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截長補短法是全等三角形中常見的一種輔助線的方法,常用來解決線段的和差問題,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它,它也可以和四邊形、圓等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考察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