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化動為靜,分類討論,學會解題方法

2020-12-06 勤十二談數學

前節提要:

全等三角形太難了?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這些常見模型和輔助線

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長中線法,三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口訣突破

全等三角形之截長補短法,遇到AB+CD=EF這類題目怎麼辦?

幾何動點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中的「變」與「不變」的和諧統一,其特點是圖形中的某些元素或某部分幾何圖形按一定的規律運動變化,從而引發其它一些元素的數量、位置關係、圖形面積等發生變化。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將幾何與代數相結合,考查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題目靈活多變,綜合性強。在解題過程中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變」與「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具體分析動點問題時,需要先研究背景圖形,再分析運動過程,動點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僅改變線段的長度,有可能還會和動點相關的圖形的形狀。在研究動點前,先找到動點的起始位置和終點位置,確定動點運動時間,求解時若得到的解不在運動範圍內,需要捨去。然後找到在運動的過程中的轉折點,通過轉折點的時間,將總時間進行分段,從而達到化動為靜的目的,在每一時間段內研究問題。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分析如何處理處理動點問題。

已知:如圖,在長方形ABCD中,AB=6釐米,BC=9釐米.點P從點A出發,沿AB邊向終點B以1釐米/秒的速度移動,同時點Q從點B出發沿折線BC—CD向終點D以3釐米/秒的速度移動,連接PQ。如果P,Q兩點同時出發,當其中一點到達終點後,另一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

本題有兩個動點,分別為點P與點Q,我們分別找到兩點的起始位置和終點位置,先確定運動時間。點P從點A運動到點B,速度為1釐米/秒,運動時間為6秒;點Q從點B出發,終點位置在點D,運動速度為3釐米/秒,運動時間為(9+6)÷3=5秒。由此可以確定,總的運動時間為5秒,即點Q最終運動到點D,但是點P並沒有運動到點B,在距離點B1個單位長度時即停止運動。

然後找到轉折點,確定分幾種情況進行討論。可以發現,在0≤t≤5這段時間內,點P一直在AB上運動,點Q先在BC上運動,然後再CD上運動,因此點C為點Q運動的轉折點,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1)當0≤t<3時,此時點P在線段AB上,AP=t;點Q在線段BC上,BQ=3t;(2)當3≤t≤時,此時點P在線段AB上,AP=t;點Q在線段CD上,CQ=3t-9,DQ=6-(3t-9)=15-3t。

相關焦點

  • 八年級上學期,全等三角形中易錯點分析,這些錯誤你犯過嗎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幾何的開端,我們需要先掌握基礎知識,然後再挑戰難題。全等三角形要找準對應關係,對應的頂點、對應的角和對應的邊。證明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個條件,其中至少需要一條邊。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①判定定理1:SSS--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②判定定理2:SAS--兩邊及其夾角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③判定定理3:ASA--兩角及其夾邊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④判定定理4:AAS--兩角及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⑤判定定理5:HL--斜邊與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 一次函數中的K型圖,解題的關鍵在於輔助線的添加,有難度
    在剛學習全等時,基本上圖形都是給全的,不需要添加輔助線,但是K型圖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做輔助線的方法。而在三垂直圖中,最直觀的圖形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看到這兩種圖形,一般就要想一想需不需要構造K型圖構造全等三角形解決問題。一次函數也能與K型圖相結合,很多問題需要自己添加輔助線構造K型圖得到全等三角形,進而求出點的坐標,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得函數解析式。
  • 八年級下冊數學,等腰三角形中的動點問題,解題可分3個步驟 - 走進...
    對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八年級小夥伴來說,下冊的第一節內容就有一個難題橫在我們面前,那就是等腰三角形中的動點問題。下面分享下這類題的解題技巧,其實分三步就能化難為易。根據已知條件:∠B=40度,∠BDA=115度。
  • 中考數學:全等三角形存在問題如何分類討論?1張圖讓你輕鬆掌握
    #中考數學複習#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是中考常考的熱點習題那麼它的難點在於尋找分類標準和計算.分類標準尋找的恰當,將大大降低我們解題的難度。分類討論示意圖兩個三角形有一條公共邊,證明時該如何分類>關於怎樣分類,若題目出現「△ABD與巳知△ABC全等,D為動點」,則往往分兩類:① 當△ABC≌△ABD時,如右圖中的點D2;② 當△ABC≌△BAD時,如右圖中的點D1、D3.
  • 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線段最值問題
    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基本模型講解我們在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解答最值問題時,構造出合適的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分析:需要求求動點D到定點O的最大值,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中,一般需要先去尋找和分析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到兩條長度固定的線段並且與變化的線OD構造出三角形。
  • 初三數學:動點的運動軌跡不會求?學會構造全等三角形其實很簡單
    求動點的運動軌跡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已知在△ABC中,∠C=90°,∠A=30°,BC=1,動點D在邊AC上,若以BD為邊作等邊三角形BDE(點E,A在BD的同側),則在點D從點A移動至點C的過程中,求點E經過的路線長。
  • 初二數學難題,直角邊上動點如何構成全等三角形?分兩種情況討論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條件是初二數學的重要知識點,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如何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解直角邊上的動點構成全等的條件,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解題過程:根據題目中條件:OA=10,OB=8,則OA+OB=18;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點P、Q的運動速度分別為每秒2cm和1cm,OA+OB=18,則點P從A點運動到B點的時間=18/2=9秒,點Q從B點運動到A點的時間=18/1=18秒;
  • 中考數學壓軸題:該省連續三年考動點與三角形,網友:2020年呢?
    因為二次函數壓軸題的類型那麼多,動點與線段,動點與角,動點與取值範圍,動點與四邊形等。究竟考察哪一種類型,很難有一個定論!但是,凡事都有一個例外!比如新疆的中考數學,連續三年都是因動點產生的三角形問題。而且動點產生的相似三角形問題烏魯木齊市連續考了2年!
  • 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與全等三角形綜合,動點存在性問題難度大
    >一次函數除了考查本身的圖像與性質外,還可以與幾何圖形相結合,在前幾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一次函數與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結合問題。一次函數也會與全等三角形結合起來考查,一般有兩種考查方式,第一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求解點的坐標,進而轉化為函數問題;另外一類是動點存在性問題,難度較大。
  • 動點形成的相似三角形也有解題套路了,掌握這個思路,壓軸題不難
    所有老師和學生都一直處在探索壓軸題解題方法的路上,其實初中數學壓軸題是有範圍了,就拿動點形成的相似三角形來說,由於初中數學知識範圍的限制,從而決定了它常考這二個題型,有4種解題思路。類型一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我們可以找到兩個相似三角形的等角,若設動點的坐標為參數,我們發現等角的兩邊可以計算出來或用含參數的式子表示出來,再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即可建立方程。再解方程就求出了動點的坐標,這個是這類壓軸題的基礎題型。
  •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回顧
    初二上學期幾何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這一章中,角平分線和垂直平分線是重點,很多同學剛學習時可能不會寫證明過程,現在已經快要到學期末,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中,動點題是該章節的難點所在,也是期末考試常考題型。例題1:如圖,點C在線段BD上,AB⊥BD於B,ED⊥BD於D.
  • 中考數學: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2種方法教你搞定動點壓軸題
    #中考數學複習#近幾年各地的數學中考中,探索因動點產生的存在性問題頻頻岀現這類問題識記上是有據可依、有法可解的,在此通過系統的整理,將這類問題的解題策略結合例題進行綜合性的一個闡述,希望能對廣大同學解決此類問題有所幫助那麼,我們今天呢,就講解一下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
  • 初中數學中考難點:九年級數學上冊圓及幾何動點最值問題考點解讀
    【正文】中考數學四大難點:函數、三角形、圓、幾何動點最值問題,為了初中學生能夠系統學習整個中考內容,我將初中數學全部內容用十個專欄進行了梳理。其中代數部分5個,幾何部分4個,概率統計1個,對中考數學進行了從入門到精通講解,從考點出發,系統學習各章節知識,將中考題型分類講解。可以做到從零基礎起步,迅速掌握圓的通性通法和秒殺技巧,學透學會所有題型。
  • 運動過程當中構建全等三角形,倍長中線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考點】列代數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分析】(1)依據t=2,即可得到BP的長,即可運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即可得到△EBP的面積;(2)設點Q的運動速度為vcm/s,先根據時間、速度表示路程:BP=2t,CP=6﹣2t,CQ=vt.根據點E為AB中點表示BE=2,根據△BPE與△CQP全等的不確定性,分兩種情況:分別根據對應邊相等,列方程可得結論;
  • 中考數學:二次函數與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題型變幻莫測?
    就拿二次函數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結合的綜合問題來說,涉及到的知識點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斜邊的中線、全等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角平分線、方程與函數模型、函數的基本性質等。而正在就讀初三的你,如何在這眾多的知識點中,找到最最適合的方法?這裡,我們將等腰直角三角形與二次函數綜合問題分為三種題型。
  • 初三例題精講:動點情景下的特殊三角形的幾何計算
    例.如圖,已知點A(0,8)、B(6,0),點M、N分別是線段AB、AO上的動點,點M從點B出發,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向點A運動,點N從點A出發,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點O運動,點M、N中有一個點停止時,另一個點也停止。
  • 12道題和解題策略,讓你中考攻克動點產生一次函數的面積分段問題
    02解題策略我們知道求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式,即用含自變量的代數式去表示因變量,因此可以將自變量看成已知量去求因變量.而動態幾何題有時需根據圖形運動的位置進行分類討論,進而得到分段函數,注意應寫出自變量的取值範圍,此類題目的一般過程是:①因動點在所給圖形上運動
  • 學會構造全等三角形的思路方法,你就掌握了幾何輔助線的要點
    本題採用歷史文件介紹過的方法分析題目,希望大家能從中領悟解題思路.只有掌握題目的分析方法,才是根本.典型例題:如圖,E、F分別是正方形ABCD的邊BC、CD上的點,且∠EAF=45°,AH⊥EF,H為垂足,求證:AH=AB.
  • 中考數學動點問題
    動點問題常常被列為各地中考數學的壓軸題之一,這類問題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幾何圖形上設計一個或兩個動點,並對這些點在運動變化過程中伴隨的等量關係、變量關係、圖形的特殊狀態、圖形間的特殊關係等進行研究考查.動點問題常集幾何與代數知識於一體,常用到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有較強的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