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八年級小夥伴來說,下冊的第一節內容就有一個難題橫在我們面前,那就是等腰三角形中的動點問題。下面分享下這類題的解題技巧,其實分三步就能化難為易。
根據已知條件:∠B=40度,∠BDA=115度。再結合三角形的內角定理,即可求出∠BAD的度數,這問題比較簡單。下面我們繼續來解答第二個問題:(2)當DC等於多少時, △ABD≌△DCE?請說明△ABD≌△DCE的理由。
(2)當△ABD≌△DCE時,DC=AB.
∵AB=2, ∴DC=2, ∴當DC等於2時,△ABD≌△DCE.
理由如下:
∵∠ABD=40°, ∠ADE=40°,
∴∠BAD+∠BDA=140°,∠CDE+∠BDA=140°,∴∠BAD=∠CDE.
∵AB=AC, ∴∠B=∠C.
在△ABD和△DCE中, ∵∠B=∠C, AB=DC, ∠BAD=∠CDE,
∴△ABD≌△DCE
(3)在點D的運動過程中, △ADE的形狀也在改變. 當∠BDA等於多少度時, △ADE是等腰三角形?
(3)∵AB=AC, ∴∠C=∠B=40°.
①當AD=AE時, ∠AED=∠ADE=40°.
∵∠AED是△DCE的一個外角,
∴∠AED>∠C=40°, ∴此時不符合題意;
②當DA=DE時, ∠DAE=∠DEA= 1/2 × (180°-40°)=70°,
∴∠BDA=∠DAE+∠C=70°+40°=110°;
③當EA=ED時, ∠DAE=∠ADE=40°,
∴∠BDA=∠DAE+∠C=40°+40°=80°.
綜上所述,當∠BDA為110°或80°時,△ADE是等腰三角形。
解決等腰三角形動點問題分三步:(1)化動為靜, 確定特殊位置, 並畫出滿足條件的圖形;(2)依據題中數量關係、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或判定定理, 構建相關點、線之間的特殊圖形;(3)求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