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回顧

2021-01-21 勤十二談數學

初二上學期幾何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這一章中,角平分線和垂直平分線是重點,很多同學剛學習時可能不會寫證明過程,現在已經快要到學期末,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中,動點題是該章節的難點所在,也是期末考試常考題型。

例題1:如圖,點C在線段BD上,AB⊥BD於B,ED⊥BD於D.∠ACE=90°,且AC=5cm,CE=6cm,點P以2cm/s的速度沿A→C→E向終點E運動,同時點Q以3cm/s的速度從E開始,在線段EC上往返運動(即沿E→C→E→C→…運動),當點P到達終點時,P,Q同時停止運動.過P,Q分別作BD的垂線,垂足為M,N.設運動時間為ts,當以P,C,M為頂點的三角形與△QCN全等時,求t的值.

分析:分三種情況討論,(1)當點P在AC上,點Q在CE上時;(2)當點P在AC上,點Q第一次從點C返回時;(3)當點P在CE上,點Q第一次從E點返回時,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求解。

解:當點P在AC上,點Q在CE上時,

∵以P,C,M為頂點的三角形與△QCN全等,∴PC=CQ,

∴5-2t=6-3t,解得:t=1,

當點P在AC上,點Q第一次從點C返回時,

由題意得:PC=CQ,∴5-2t=3t-6,解得:t=2.2,

當點P在CE上,點Q第一次從E點返回時,

∵PC=CQ,∴2t-5=18-3t,解得:t=4.6,

綜上所述:t的值為1或2.2或4.6.

例題2:如圖1,在長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點P從點B出發,以2cm/s的速度沿BC向點C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且t≤5.

(1)PC=()cm(用含t的代數式表示).

(2)如圖2,當點P從點B開始運動的同時,點Q從點C出發,以vcm/s的速度沿CD向點D運動,是否存在這樣的v值,使得以A、B、P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Q、C為頂點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請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用t表示出BP,從而可用t表示出PC;

(2)分兩種情況討論:①當BP=CQ,AB=PC時,則根據「SAS」判斷△ABP≌△PCQ,則BP=10-6=4,即2t=4.解得t=2,所以CQ=BP=4,即v×2=4;②當BA=CQ,PB=PC時,利用「SAS」判斷△ABP≌△QCP,則BP=PC=1/2BC=5,即2t=5.解得t=2.5,所以v×2.5=6,然後分別求出對應的v的值.

解:(1)BP=2t,則PC=10-2t;

(2)存在.分兩種情況討論:

①當BP=CQ,AB=PC時,△ABP≌△PCQ.

因為AB=6,

所以PC=6.所以BP=10-6=4,即2t=4.解得t=2.

因為CQ=BP=4,v×2=4,所以v=2.

②當BA=CQ,PB=PC時,△ABP≌△QCP.

因為PB=PC,所以BP=PC=1/2BC=5,

即2t=5.解得t=2.5.因為CQ=BA=6,即v×2.5=6,解得v=2.4.

綜上所述,當v=2.4或2時,△ABP與△PQC全等.

例題3:如圖(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別為A、B,AC=5cm.點P在線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點A向點B運動,同時,點Q在射線BD上運動.它們運動的時間為t(s)(當點P運動結束時,點Q運動隨之結束).

(1)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相等,當t=1時,△ACP與△BPQ是否全等,並判斷此時線段PC和線段PQ的位置關係,請分別說明理由;

(2)如圖(2),若「AC⊥AB,BD⊥AB」改為「∠CAB=∠DBA=60°」,點Q的運動速度為x cm/s,其他條件不變,當點P、Q運動到某處時,有△ACP與△BPQ全等,求出相應的x、t的值.

分析:(1)利用SAS證得△ACP≌△BPQ,得出∠ACP=∠BPQ,進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結論即可;

(2)由△ACP≌△BPQ,分兩種情況: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組求得答案即可.

解:(1)△ACP≌△BPQ,

∵AC⊥AB,BD⊥AB

∴∠A=∠B=90°

∵AP=BQ=2,

∴BP=5,

∴BP=AC,

在△ACP和△BPQ中,

∵AP=BQ,∠A=∠B,AC=BP,

∴△ACP≌△BPQ;

∴∠C=∠BPQ,

∵∠C+∠APC=90°,

∴∠APC+∠BPQ=90°,

∴∠CPQ=90°,

∴PC⊥PQ;

(2)存在x的值,使得△ACP與△BPQ全等,

①若△ACP≌△BPQ,則AC=BP,AP=BQ,可得:5=7-2t,2t=xt,

解得:x=2,t=1;

②若△ACP≌△BQP,則AC=BQ,AP=BP,可得:5=xt,2t=7-2t

解得:x=20/7,t=7/4.

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注意分類討論思想的滲透。

相關焦點

  • 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與全等三角形綜合,動點存在性問題難度大
    八年級數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初二上學期,難點分析,一次函數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一次函數除了考查本身的圖像與性質外,還可以與幾何圖形相結合,在前幾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一次函數與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結合問題。
  • 北師版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三角形,重難點知識點多
    北師版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相交線與平行線,精選40題過關練習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全等三角形動點題與十二大模型,你掌握了嗎在三角形這一章中,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重難點知識點也多,包括三角形中角度之間的關係,三邊之間的關係,三條重要的線段,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等等,不僅有計算,還有大量的證明題,在期末考試中所佔的比分較大。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代數式知識點回顧,你掌握了嗎
    期末考試的腳步越來越近,本篇文章主要回顧下代數式(整式加減法)的相關知識點,考試時不要在基礎知識點上出錯。比如,什麼是代數式?什麼是整式?什麼是單項式?什麼是單項式的係數、次數?什麼是整式的次數?什麼是同類項?等等問題,你掌握了嗎?
  • 期末考試複習指南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試距離我們越來越近,各年級的同學們也逐漸進入緊張的總複習階段,同學們能否利用好這段有限的時間進行高效複習,在期末考試中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裡談一下自己的一些複習方法和複習建議,希望能夠對同學們有所幫助。首先,明確考試範圍。期末考試是對整個學期所學內容的檢測,各個年級一定都會有它的考試範圍。
  • 七年級上學期,網格問題分析,作平行線、垂線的方法
    七年級上學期,在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章中,有動手畫圖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在網格中,會涉及畫平行線、垂線等,以及對垂線段的識別,面積的求解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直線互相平行。
  • 八年級上學期,一次函數與面積問題,面積求點坐標註意使用絕對值
    求△ABD的面積,三角形有一邊在x軸上,求三角形的面積可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選擇x軸上的線段AB為底,那麼點D縱坐標的絕對值即為三角形的高,因此需要求出點B坐標。點B是兩直線的交點,聯立方程組即可求得點B坐標。本題主要是有函數圖像求得三角形的面積,屬於基礎題。
  • 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化動為靜,分類討論,學會解題方法
    全等三角形太難了?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長中線法,三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口訣突破全等三角形之截長補短法,遇到AB+CD=EF這類題目怎麼辦?幾何動點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中的「變」與「不變」的和諧統一,其特點是圖形中的某些元素或某部分幾何圖形按一定的規律運動變化,從而引發其它一些元素的數量、位置關係、圖形面積等發生變化。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將幾何與代數相結合,考查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題目靈活多變,綜合性強。
  • 八年級數學期末想考高分?這幾道題你須了如指掌
    數學浩瀚無邊,但初中數學劃定了考試範圍;八年級數學的考試範圍就更窄了,所以就這次期末考試而言,想要考高分,這幾個題型必須了如指掌。全等三角形在八年級數學中佔據半壁江山,所以關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是必考知識點。
  • 八年級數學,臨近期末考試試卷的難度變得更大,為什麼?幾何壓軸
    幾何原本的重要性,目前對於八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是枯燥和乏味的,當然也沒有時間細細去看。昨日有網友給我留言,因為是競賽班的選手,他們現在已經普遍性的開始學習四點共圓的概念了,沒有錯八年級上的競賽班就是如此。他問我應該如何去準備競賽才能夠讓自己在競賽路上取得不錯的結果。
  • 八年級上學期,全等三角形中易錯點分析,這些錯誤你犯過嗎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幾何的開端,我們需要先掌握基礎知識,然後再挑戰難題。全等三角形要找準對應關係,對應的頂點、對應的角和對應的邊。證明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個條件,其中至少需要一條邊。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①判定定理1:SSS--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②判定定理2:SAS--兩邊及其夾角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③判定定理3:ASA--兩角及其夾邊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④判定定理4:AAS--兩角及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⑤判定定理5:HL--斜邊與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有理數,確定哪個點為原點
    在有理數這一章中,有一類題目是確定原點的的位置,在解這類題目時,我們可以利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這類題目一般與絕對值、有理數的加減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知識點相結合,解題時可用排除法。解:由a、b在數軸上的位置可知,表示數a、b兩點之間的距離小於3,因此原點不可能在a、b之間,故原點不可能為點C、D。
  • 初一上學期期末熱點,利用數軸解決相關問題,動點題難度大
    初一上學期,有兩類難題,一類是實際應用題,另外一類就是動點題,動點題中我們首先接觸的就是數軸動點題。本篇文章主要介紹利用數軸解決相關問題,包括數軸動點題的簡單介紹。初一期末複習,關注以下文章:初一期末複習,重難點之數軸動點題,精選20題,全部做對學霸無疑
  • 尋覓正方形旋轉過程中動點形成的軌跡(八年級數學)
    尋覓正方形旋轉過程中動點形成的軌跡(八年級數學)旋轉變換與平移、軸對稱一道,被稱為初中平面幾何三大變換,在八年級數學下冊學習正方形之後,結合旋轉變換,對學生審題看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其中動點的運動路徑,也稱軌跡,它的探尋也是八年級數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仍然需要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有深刻的認知
  • 初三數學:動點的運動軌跡不會求?學會構造全等三角形其實很簡單
    求動點的運動軌跡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已知在△ABC中,∠C=90°,∠A=30°,BC=1,動點D在邊AC上,若以BD為邊作等邊三角形BDE(點E,A在BD的同側),則在點D從點A移動至點C的過程中,求點E經過的路線長。
  •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平面圖形的認識,重難點分析(上)
    平面圖形的認識雖然在最後一章,但是在期末考試中所佔比重還不小,小題和解答題都有所考查。特別是解答題,除了要有解題的思路,書寫過程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僅僅寫幾個計算式,這樣是拿不到多少分的。例題1:在一直線上有A、B、C三個點,M為AB的中點,N為BC的中點,若AB=a,BC=b(a≠b),試用a、b的代數式表示MN的長度.分析:因為點C的位置不明確,所以分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點C在線段AB上,點C在線段BA的延長線上三種情況進行討論求解。
  • 八年級數學,三角形周長的最小值,這三種類型的問題你都會了嗎
    D點作BC的垂線交AB於點E,BE=6cm,F為線段AC上一動點,則△DEF的周長最小值是多少?、AC上的動點,求△DEF周長的最小值.一次函數是八年級上學期的重點,其中難點也較多,可以關注以下文章。初二上學期,難點分析,一次函數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 八年級數學2018年年底期末測試多邊形和三角形等考點和例題詳解
    八年級數學2018年年底期末測試多邊形和三角形等考點和例題詳解本課程適用於八年級以及八年級以上的學生。如您馬上要進行期末考試了,那趕緊來加入我們的隊伍一起學習吧!考點難點都不是什麼大問題!考點1:三角形的性質及其面積與周長計算三角形的性質: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的絕對值小於第三邊。注意:兩個條件需要同時滿足,且第三邊在判斷兩邊之和時誰被看成第三邊了,在判斷兩邊之差的時候還是把誰看做第三邊。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衝刺之角度的計算,突破難題
    期末複習的腳步臨近,本篇主要介紹角度計算中的難題。角度計算是期末考試的重點內容,有時也會作為壓軸題出現。角度問題常涉及的概念有:垂直、餘角、補角、角平分線等,與旋轉、動點等相結合。03旋轉問題例題3:如圖1,點A、O、B依次在直線MN上,現將射線OA繞點O沿順時針方向以每秒4°的速度旋轉,同時射線OB繞點O沿逆時針方向以每秒6°的速度旋轉,直線MN保持不動,如圖2,設旋轉時間為t(0≤t≤60,單位秒)(1)當t=3時,求∠AOB
  • 2019年八年級數學期末複習專題,學好三角形只需會做這些題
    八年級上冊數學包含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軸對稱整式乘除與因式分解和分式方程,對於三角形這章來說,這份試卷包含了所有的考點。1題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係進行判斷,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2題根據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積相等進行解答,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三角形的高。
  • 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知識點較多
    前節提要:八年級上學期,函數的概念,很多同學在學習時比較懵初二上學期,難點分析,一次函數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與全等三角形綜合,動點存在性問題難度大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綜合應用之行程問題,每條直線的K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