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期末熱點,利用數軸解決相關問題,動點題難度大

2020-12-04 勤十二談數學

初一上學期,有兩類難題,一類是實際應用題,另外一類就是動點題,動點題中我們首先接觸的就是數軸動點題。本篇文章主要介紹利用數軸解決相關問題,包括數軸動點題的簡單介紹。

01類型一:利用數軸解決距離問題

在講動點題之前,需要掌握利用數軸解決距離問題。那麼,首先需要知道絕對值的幾何應意義,數軸上表示 a 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原點用「0」表示,即一個數與0的距離。比如5到原點的距離為5,那麼|5|=5;-5到原點的距離也等於5,那麼|-5|=5;如果一個數到原點的距離等於5,那麼個數可能是±5。如圖,點A、B在數軸上分別表示有理數a、b,那麼有如下結論:

(1)點A到原點的距離為|a|;

(2)點B到原點的距離為|b|;

(3)A、B之間的距離為|a-b|=b-a;

(4)如果A、B兩點表示的數互為相反數,那麼A、B兩點到原點的距離相等,即|a|=|b|.

例題1:如圖,數軸上標出了7個點,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已知點A表示-4,點G表示8

(1)點B表示的有理數是_________ ,表示原點的是點是 _________.

(2)圖中的數軸上另有點M到點A,點G距離之和為13,則這樣的點M表示的有理數是 _________.

(3)若將原點取在點D,則點C表示的有理數是_________ ,此時點B與點 表示的有理數互為相反數_________.

分析:(1)先根據數軸上兩點之間距離公式求出點A到點G的距離,再求出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即可解答;(2)設點M表示的有理數是m,根據數軸上兩點之間距離的定義即可求出m的值;(3)根據兩點間的距離是2可求出C點坐標,再根據相反數的定義即求出結論.

解:(1)∵數軸上標出了7個點,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已知點A表示-4,點G表示8,∴AG=|8+4|=12,∴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12÷6=2,∴點B表示的有理數是-4+2=-2,點C表示的有理數-2+2=0,

(2)設點M表示的有理數是m,則|m+4|+|m-8|=13,∴m=-4.5或m=8.5,

(3)若將原點取在點D,∵每兩點之間距離為2,∴點C表示的有理數是-2,∵點B與點F在原點D的兩側且到原點的距離相等,∴此時點B與點F表示的有理數互為相反數。

02類型二: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數

若數軸上的點M表示的數為m,沿數軸移動a個單位,有如圖所示的結論:

點在數軸上運動時,由於數軸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因此向右運動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運動的速度看作負速度。這樣在起點的基礎上加上點的運動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運動後點所表示的數。如果沒有說明移動的方向,那麼需要分情況討論。

例題2: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是-3,將點A在數軸上平移7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則點B表示的數是_________.

分析:根據題意,分兩種情況,數軸上的點右移加,左移減,求出點B表示的數是多少即可.

解:點A表示的數是-3,左移7個單位,得-3-7=-10,點A表示的數是-3,右移7個單位,得-3+7=4.所以點B表示的數是4或-10.

03類型三:數軸動點題

掌握這兩個基本知識點,再加上方程思想和用字母表示數,我們可以解決大部分數軸動點題,有些數軸動點題與行程問題有關,我們可不藉助這兩個知識點來做。

例題3:已知A、B、C為數軸上三點,若點C到點A的距離是點C到點B的距離的2倍,則稱點C是(A,B)的奇異點,例如圖1中,點A表示的數為-1,點B表示的數為2,表示1的點C到點A的距離為2,到點B的距離為1,則點C是(A,B)的奇異點,但不是(B,A)的奇異點.

(1)在圖1中,直接說出點D是(A,B)還是(B,C)的奇異點;

(2)如圖2,若數軸上M、N兩點表示的數分別為-2和4,

①若(M,N)的奇異點K在M、N兩點之間,則K點表示的數是________;

②若(M,N)的奇異點K在點N的右側,請求出K點表示的數.

(3)如圖3,A、B在數軸上表示的數分別為-20和40,現有一點P從點B出發,向左運動.若點P到達點A停止,則當點P表示的數為多少時,P、A、B中恰有一個點為其餘兩點的奇異點?

分析:本題為數軸動點題與閱讀理解型問題相結合,(1)根據A、B、C為數軸上三點,若點C到點A的距離是點C到點B的距離的2倍,則稱點C是(A,B)的奇異點,即可得結論;(2)①根據(1)即可得K點表示的數;②首先設K表示的數為x,根據(1)的定義即可求出x的值;(3)分四種情況討論說明一個點為其餘兩點的奇異點,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1)根據定義:A、B、C為數軸上三點,若點C到點A的距離是點C到點B的距離的2倍,則稱點C是(A,B)的奇異點,可知:點D是(B,C)的奇異點;

(2)①(M,N)的奇異點K在M、N兩點之間,則K點表示的數是2;

②(M,N)的奇異點K在點N的右側,設K點表示的數為x,

則由題意得,x-(-2)=2(x-4)

解得x=10

∴若(M,N)的奇異點K在點N的右側,K點表示的數為10;

(3)設點P表示的數為y,當點P是(A,B)的奇異點時,則有y+20=2(40-y)

解得y=20.

當點P是(B,A)的奇異點時,則有40-y=2(y+20)

解得y=0.

當點A是(B,P)的奇異點時,則有40+20=2(y+20)

解得y=10.

當點B是(A,P)的奇異點時,則有40+20=2(40-y)

解得y=10.

∴當點P表示的數是0或10或20時,P、A、B中恰有一個點為其餘兩點的奇異點.

初一期末複習,關注以下文章:

初一期末複習,重難點之數軸動點題,精選20題,全部做對學霸無疑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拿下動點題,離滿分又近一步,精選35題

初一上學期,數學期末複習之有理數,40道精選題過關練習

相關焦點

  • 初一數學熱點壓軸題:數軸中的動點問題
    例題1、閱讀下面材料並回答問題.Ⅰ 閱讀:數軸上表示-2和-5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2)-(-5)=3數軸上表示1和-3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1-(-3)=4一般地,數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右邊點對應的數減去左邊點對應的數.
  •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平面圖形的認識,重難點分析(上)
    平面圖形的認識雖然在最後一章,但是在期末考試中所佔比重還不小,小題和解答題都有所考查。特別是解答題,除了要有解題的思路,書寫過程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僅僅寫幾個計算式,這樣是拿不到多少分的。分析:因為點C的位置不明確,所以分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點C在線段AB上,點C在線段BA的延長線上三種情況進行討論求解。解:①如圖1,點C在AB的延長線上MN=MB+NB=1/2(a+b);②如圖2,點C在AB上MN=MB-NB=1/2(ab),③如圖3,點C在BA的延長線上MN=NB-MB=1/2(ba).
  • 初一上學期,數軸中的摺疊問題,藉助中點公式找準「新」原點
    數軸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我們有很多問題可以藉助數軸來解決。數軸中有兩類問題需要重點注意,一類是數軸中的摺疊問題,難度不是很大,關鍵在於找準「新」原點;還有一類是數軸中的動點問題,難度較大。要解決數軸中的摺疊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四個知識點。第一,數軸中原點的作用;第二,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幾何意義;第三,線段中點的作用與中點公式;第四,有理數的加減。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有理數,確定哪個點為原點
    在有理數這一章中,有一類題目是確定原點的的位置,在解這類題目時,我們可以利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這類題目一般與絕對值、有理數的加減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知識點相結合,解題時可用排除法。類型一:有理數加減法例題1:如圖所示,數軸上標出若干個點,每相鄰兩點相距一個單位長度,點A,B,C,D對應的數分別是數a,b,c,d,且d-2a=10,那麼數軸的原點應是( )分析:此題用排除法進行分析:分別設原點是點A或B或C或D。
  • 七年級數學難點|破解數軸上的動點問題的絕招
    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是七年級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困難題,學生遇上了它就一個字——「暈」.但這個知識點又不得不學,因為這個知識比較綜合,也比較抽象,是一類極為常見且重要的綜合題,對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要求較高,涉及到「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數在數軸上的表示、行程問題」等,更是學習「數形結合」思想的第一步.動點問題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衝刺之角度的計算,突破難題
    期末複習的腳步臨近,本篇主要介紹角度計算中的難題。角度計算是期末考試的重點內容,有時也會作為壓軸題出現。角度問題常涉及的概念有:垂直、餘角、補角、角平分線等,與旋轉、動點等相結合。分析:(1)利用∠AOB=180°-∠AOM-∠BON,即可求出結論;(2)利用∠AOM+∠BON=180°+∠AOB,即可得出關於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結論;(3)分0≤t≤18及18≤t≤60兩種情況考慮,當0≤t≤18時,利用∠AOB=180°-∠AOM-∠BON=90°,即可得出關於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結論;當18≤t≤60時,利用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代數式知識點回顧,你掌握了嗎
    期末考試的腳步越來越近,本篇文章主要回顧下代數式(整式加減法)的相關知識點,考試時不要在基礎知識點上出錯。比如,什麼是代數式?什麼是整式?什麼是單項式?什麼是單項式的係數、次數?什麼是整式的次數?什麼是同類項?等等問題,你掌握了嗎?
  •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平面圖形的認識,重難點分析(下)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故錯誤;②在高速公路的建設中,通常要從大山中開挖隧道穿過,把道路取直,以縮短路程是利用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故正確;③植樹時,只要定出兩棵樹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樹所在的直線是利用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故錯誤;④從A地到B地架設電線,總是儘可能沿著線段AB架設,就能縮短路程是利用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故正確.
  • 初一上學期,已知x=1時代數式得值,求x=-1得值,整體思想的應用
    在求解這類問題時,首先要看清楚題目所給的條件,大部分這樣的題目是利用整體代入思想來解決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例題3,先求出參數,然後再直接求出代數式的值。最近更新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解決一個小知識點,希望對看到的同學都有幫助。初一上學期計算不過關怎麼辦?關注以下文章吧。
  • 七年級上學期,網格問題分析,作平行線、垂線的方法
    七年級上學期,在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章中,有動手畫圖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在網格中,會涉及畫平行線、垂線等,以及對垂線段的識別,面積的求解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直線互相平行。
  • 北師版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三角形,重難點知識點多
    北師版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之相交線與平行線,精選40題過關練習初一下學期期末複習,全等三角形動點題與十二大模型,你掌握了嗎因此,在複習這一章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明確考點,重點突破,基礎知識點要掌握,有難度的題目也不要迴避。
  • 初三數學期末考試題,壓軸題又是架橋選址問題,很重要!
    期末考試要來了,對於初三畢業生來說,其實中考也並不遙遠。所以壓軸題就撲面而來了。現在是初三上學期,其實不少學校已經基本把初三的全部內容都上完了,剩下半學期基本就是複習衝刺了。北師大版本數學九年級期末考試的試卷主要由以下內容構成:1,特殊平行四邊形(菱形的性質與判定,矩形的性質與判定,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通常會有一道證明加計劃的大題,一道比較難的選擇題(本套試卷的選擇壓軸題12題)。2,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性質,解法,應用,根的判別式和韋達定理),解方程和應用題是必考題。
  • 迎戰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數軸上的「中點」引發的動點問題
    數軸上的「中點」問題,堪稱「退化版」的「一維」中點坐標公式,在七年級數學學習中,常常會以「數軸摺疊」或數軸上的動點行程問題等形式呈現,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掌握數軸上的「中點」「模型」,對於快速解題至關重要,本文簡要闡釋一下:如圖,數軸上,M是AB的中點,A對應a,B對應數b,M對應m,請探究a,b,m三者關係。根據「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等於右數-左數」由方程思想立證:中點m等於"兩頭"a+b和的平均數,將這個結論作簡單的「公式變形」,還可以得到另外幾個形式,並且這些基本結論在考試中都可以直接使用,特別方便。
  • 七年級上學期,平面圖形的認識易錯點分析,這些錯誤不要再犯
    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章中,主要知識點有:線段、射線、直線、角度、平行、垂直等,該章在期末考試中所佔比例較大,重難點、易錯點也較多。易錯點1 求線段長度時考慮不全面例題1:已知:如圖,線段AB=10,C是AB的中點.(1)求線段BC的長;(2)若點D在直線AB上,DB=2.5,求線段CD的長.
  • 新定義:一道燒腦的7年級期末壓軸題
    【問題】在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為1,點B表示的數為3,對於數軸上的圖形M,給出如下定義:P為圖形M上的任意一點,Q為線段AB上任意一點,如果線段PQ的長度有最小值,那麼稱這個最小值為圖形M關於線段AB的極小距離,記作d1(M,線段AB);如果線段PQ的長度有最大值,那麼稱這個最大值為
  • 初一英語上期末考試打靶練習題,6一8單元易錯題專練
    期末考試越來越近,又到了孩子拼命複習的階段。現在的孩子課業負擔重,已成為了全社會、尋常百姓人家面臨的問題,一時也不可能得到妥善的解決。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為了讓孩子們考出好成績,在複習當中省時當力,避免刷無謂的題,複習出效率,增強孩子們的自信。
  •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回顧
    初二上學期幾何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和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這一章中,角平分線和垂直平分線是重點,很多同學剛學習時可能不會寫證明過程,現在已經快要到學期末,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中,動點題是該章節的難點所在,也是期末考試常考題型。例題1:如圖,點C在線段BD上,AB⊥BD於B,ED⊥BD於D.
  • 初二上學期,一次函數圖像常見四種應用,難度較大
    函數常見的應用主要包括實際應用和幾何圖形上,能夠從所給的圖像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並通過函數圖像求出函數一次函數解析式,從而解決實際應用題和幾何問題。這類題目常與熱點題型相結合,考查綜合分析能力,難度較大。
  • 聚焦絕對值: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很難?掌握這些就夠了
    對於剛上初一的學生,數學的學習馬上迎來的就是數軸。並第一次出現了數形結合這一貫穿整個初中學習的數學思想方法。而絕對值的出現,又多了一個分類討論思想。當數形結合思想與分類討論思想結合,有理數的壓軸題呼之欲出。
  • 初一數學:第一次月考考什麼?看到壓軸題之後,有些學生崩潰了
    國慶節之後,初一數學的第一次月考考什麼?剛升上初一的學生能否在這次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成為眾多初一學生家長的心中所憂。既怕學生考不好,耽誤了之後的學習不說,還對能否學好初中數學產生疑問,信心大打折扣。又怕學生考得太好,輕輕鬆鬆就能拿到滿分,容易產生「初中數學不過如此」的輕視,驕傲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