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章中,主要知識點有:線段、射線、直線、角度、平行、垂直等,該章在期末考試中所佔比例較大,重難點、易錯點也較多。
易錯點1 求線段長度時考慮不全面
例題1:已知:如圖,線段AB=10,C是AB的中點.
(1)求線段BC的長;(2)若點D在直線AB上,DB=2.5,求線段CD的長.
分析:點D可能在線段AB上,也可能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根據線段的和差求得結果。
解:(1)∵線段AB=10,C是AB的中點,
∴BC=1/2AB=5;
(2)如圖1,點D在線段AB上,
∵BC=5,BD=2.5,∴CD=BC-CD=2.5;
如圖2,點D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
∵BC=5,BD=2.5,
∴CD=BC+CD=7.5,
綜上所述:線段CD的長為2.5或7.5.
本題的易錯點在於易漏解,解題時一定要看清楚「線段」、「射線」、「直線」等字眼,給出的條件不一樣,答案也不一樣。解題時,一般沒有圖片的會有多解,但是不要以為有圖片解就是唯一的。
易錯點2 角度計算考慮不全面
例題2:已知∠AOB=60°,∠AOB=3∠AOC,射線OD平分∠BOC,則∠COD的度數為( )
分析:分兩種情況(OC在∠AOB內或外),分別首先求得∠BOC的度數,然後根據角平分線的定義求得∠COD的度數。
與易錯點1一樣,本題考查了角平分線的定義,角的和差,正確求得∠BOC的度數是關鍵,因考慮不周,容易漏掉一種情況的解。「OC是從∠AOB的頂點O引出的一條射線」,這裡有兩種可能,即OC可能在∠AOB的內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
易錯點3 互餘、互補的概念理解不清
例題3:下列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說明理由.
(1)互餘且相等的兩個角各是45°;
(2)一個角的餘角一定小於這個角的補角;
(3)如果∠1+∠2=∠3,那麼∠1的餘角與∠2的餘角的和等於∠3的餘角;
(4)如果∠1+∠2=∠3,那麼∠1的餘角與∠2的餘角的和等於∠3的補角.
解:(1)互餘且相等的兩個角都是45°,正確,45°+45°=90°;
(2)一個角的餘角一定小於這個角的補角,正確,因為一個角的補角比它的餘角大90°;
(3)如果∠1+∠2=∠3,那麼∠1的餘角與∠2的餘角的和等於∠3的餘角,錯誤,∠3的餘角餘角=90°-(∠1+∠2),∠1的餘角與∠2的餘角的和=(90°-∠1)+(90°-∠2)=180°-(∠1+∠2);
(4)如果∠1+∠2=∠3,那麼∠1的餘角與∠2的餘角的和等於∠3的補角,正確,因為∠3的補角=180°-(∠1+∠2)=(90°-∠1)+(90°-∠2).
故正確的說法有(1)(2)(3).
互為餘角、互為補角是指兩個角之間的數量關係,1個角或超過2個角不存在「互餘」或「互補」關係。
易錯點4 點到直線的距離概念理解不清
例題4:在下列圖形中,線段PQ的長度表示點P到直線L的距離的是( )
分析:根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判斷。圖A、B、D中,線段PQ不與直線L垂直,故線段PQ不能表示點P到直線L的距離;圖C中,線段PQ與直線L垂直,垂足為點Q,故線段PQ能表示點P到直線L的距離。
期末考試如何複習?關注以下文章吧。
初一上學期,數學期末複習之有理數,40道精選題過關練習
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想拿高分,這些技巧你需要掌握,精選40題
初一期末複習,重難點之數軸動點題,精選20題,全部做對學霸無疑
初一上學期,期末倒計時1個月,數學這樣複習更高效,精選3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