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數軸中的摺疊問題,藉助中點公式找準「新」原點

2021-01-08 百家號

數軸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我們有很多問題可以藉助數軸來解決。數軸中有兩類問題需要重點注意,一類是數軸中的摺疊問題,難度不是很大,關鍵在於找準「新」原點;還有一類是數軸中的動點問題,難度較大。

要解決數軸中的摺疊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四個知識點。第一,數軸中原點的作用;第二,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幾何意義;第三,線段中點的作用與中點公式;第四,有理數的加減。

數軸是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一條直線,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到原點的距離相等,我們一般將「0」規定為原點。而在摺疊問題中,原點會發生改變,因此我們需要找到「新」原點,兩個數到「新」原點的距離相等。我們先以一道例題來具體看一下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例題1:已知在紙面上有一數軸(如圖),摺疊紙面.例如:若數軸上數2表示的點與數-2表示的點重合,則數軸上數-4表示的點與數4表示的點重合,根據你對例題的理解,解答下列問題:

(1)若數軸上數1表示的點與-1表示的點重合,則數軸上數-5表示的點與數__________表示的點重合.

(2)若數軸上數-3表示的點與數1表示的點重合.

①則數軸上數3表示的點與數 __________表示的點重合.

②若數軸上A、B兩點之間的距離為7(A在B的左側),並且A、B兩點經摺疊後重合,則A、B兩點表示的數分別是__________ .

③若數軸上C、D兩點之間的距離為d,C在D的左側並且C、D兩點經摺疊後重合,求C、D兩點表示的數分別是多少?(用含d的代數式表示)

分析:根據數軸上數1表示的點與-1表示的點重合,得到原點為對稱中心,即以「0」為原點,那麼數軸上數-5表示的點與數5表示的點重合。

那麼怎麼得到這個「原點」的呢?第一種方法,先求出兩點之間的距離,1與-1之間的距離為2,那麼這兩個點到對稱中心的距離都是2÷2=1,可以確定0為原點。第二種方法,可以藉助中點公式,如果點A表示的數為a,點B表示的數為b,那麼AB的中點為:(a+b)/2,比如本題可以得到中點為:(-1+1)÷2=0,那麼求得的中點0即為原點。

若數軸上數-3表示的點與數1表示的點重合,我們藉助上述兩種方法來確定原點。-3與1之間的距離為4,那麼這兩個點到對稱中心的距離為4÷2=2,那麼「新」原點為-1;藉助中點公式得到中點為:(-3+1)÷2=-1,那麼中點-1即為「新」原點。

得到「新」原點後,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了,數軸上A、B兩點之間的距離為7,那麼AB之間的距離為7÷2=3.5,即點A與點B到-1的距離都是3.5,且點A在點B的左側,那麼點A表示的數為:-1-3.5=4.5,點B表示的數為-1+3.5=2.5.

根據上述方法,同樣可以得到第三問的結論。CD的一半為d/2,∵C在D的左側,∴C表示的數是-1-d/2,D表示的數是-1+d/2.

例題2:已知在紙面上有一數軸如圖1,根據給出的數軸,解答下面的問題:

(1)請你根據圖中A,B兩點的位置,分別寫出它們所表示的有理數.

(2)請問A,B兩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3)在數軸上畫出與點A的距離為2的點(用不同於A,B的其它字母表示),並寫出這些點表示的數.

(4)摺疊紙面.若在數軸上-1表示的點與5表示的點重合,回答以下問題:

①10表示的點與數_________表示的點重合;②若數軸上M、N兩點之間的距離為2018(M在N的左側),且M、N兩點經摺疊後重合,求M、N兩點表示的數是多少?

(5)如圖2,半徑為2的圓周上有一點Q落在數軸上A點處,求將圓在數軸上向右滾動(無滑動)一周後點Q所處的位置的點在數軸上所表示的數.

分析:(1)數軸上原點左側的數為負數,原點右側的數為正數;(2)A、B兩點間的距離可看做兩點表示的數的絕對值的和;(3)與點A距離為2的點,即A左右兩邊距離兩個單位長度的點,也就是表示-1和3的點;(4)①根據中心對稱列式計算即可得解;②根據中點的定義求出MN的一半,然後分別列式計算即可得解;(5)先求出圓的周長,再根據右移加即可得出結論.

初一計算不過關怎麼辦?關注以下文章吧。

學好初一數學的基礎,計算必須要過關,地基不紮實哪來高樓平地起

初一上學期,數學基礎薄弱怎麼辦,計算首先要過關

初一上學期,計算天天練,助力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解題習慣

相關焦點

  • 初一上學期期末熱點,利用數軸解決相關問題,動點題難度大
    初一上學期,有兩類難題,一類是實際應用題,另外一類就是動點題,動點題中我們首先接觸的就是數軸動點題。本篇文章主要介紹利用數軸解決相關問題,包括數軸動點題的簡單介紹。那麼,首先需要知道絕對值的幾何應意義,數軸上表示 a 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原點用「0」表示,即一個數與0的距離。比如5到原點的距離為5,那麼|5|=5;-5到原點的距離也等於5,那麼|-5|=5;如果一個數到原點的距離等於5,那麼個數可能是±5。
  • 迎戰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數軸上的「中點」引發的動點問題
    數軸上的「中點」問題,堪稱「退化版」的「一維」中點坐標公式,在七年級數學學習中,常常會以「數軸摺疊」或數軸上的動點行程問題等形式呈現,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掌握數軸上的「中點」「模型」,對於快速解題至關重要,本文簡要闡釋一下:如圖,數軸上,M是AB的中點,A對應a,B對應數b,M對應m,請探究a,b,m三者關係。根據「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等於右數-左數」由方程思想立證:中點m等於"兩頭"a+b和的平均數,將這個結論作簡單的「公式變形」,還可以得到另外幾個形式,並且這些基本結論在考試中都可以直接使用,特別方便。
  • 初一數學熱點壓軸題:數軸中的動點問題
    Ⅱ 問題:如圖,O為數軸原點,A、B 、C是數軸上的三點,A 、C兩點對應的數互為相反數,且A點對應的數為-6,B點對應的數是最大負整數.⑴ 點B對應的數是_____ ,並請在數軸上標出點B位置;⑵ 已知點P在線段BC上,且PB=0.4PC,求線段AP中點對應的數;⑶ 若數軸上一動點Q表示的數為x,當QB=2時,求0.01(a+c)x^2-bx+2的值(a,b,c是點A、B、C在數軸上對應的數).
  •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之有理數,確定哪個點為原點
    在有理數這一章中,有一類題目是確定原點的的位置,在解這類題目時,我們可以利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這類題目一般與絕對值、有理數的加減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知識點相結合,解題時可用排除法。類型一:有理數加減法例題1:如圖所示,數軸上標出若干個點,每相鄰兩點相距一個單位長度,點A,B,C,D對應的數分別是數a,b,c,d,且d-2a=10,那麼數軸的原點應是( )分析:此題用排除法進行分析:分別設原點是點A或B或C或D。
  • 坐標系中的中點公式(2)
    思想決定高度,眼界決定寬度思路決定出路,行動決定成敗       在前面的探究中(坐標系中的中點公式(
  • 聚焦絕對值: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很難?掌握這些就夠了
    然而,在初一數學的學習中,數形結合究竟怎麼用呢?我們先閱讀下面材料:點A、B在數軸上分別表示實數a、b, A、B兩點之間的距離表示為AB.(2) 回答下列問題:① 數軸上表示2和5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______ ,數軸上表示 -2和 -5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______ ,數軸上表示1和 -3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是______ ;② 數軸上表示x和 -1的兩點分別是點A和B,則A、B之間的距離是______ , 如果AB=2, 那麼x=________ ;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兩點的距離公式和中點公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兩點的距離公式和中點公式》,僅供參考!
  •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平面圖形的認識,重難點分析(上)
    01考點1:與線段中點有關的分類討論當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不唯一時,需要分情況討論,分情況時既不能重複也不能遺漏。例題1:在一直線上有A、B、C三個點,M為AB的中點,N為BC的中點,若AB=a,BC=b(a≠b),試用a、b的代數式表示MN的長度.
  • 2019年中考數學知識點:兩點的距離公式和中點公式
    新一輪 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 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 數學知識點:兩點的距離公式和中點公式》,僅供參考!
  • 中點的定義和中點公式(七年級)
    中點公式:7.如圖,已知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為6,數軸上一點B在點A的左邊,且AB=10,動點P從A出發,以每秒6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0)秒.(1)寫出數軸上點B所表示的數        ;(2)點P所表示的數           ;(用含t的式子表示);(3)M是AP的中點,N為PB的中點,點P在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生變化?若變化,說明理由;若不變,請你畫出圖形,並求出線段MN的長.
  • 2021中考數學一輪複習——第2講:數軸
    第2講 數軸一、數軸1、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2、數軸上點的位置:① 在原點左側的數為負,在原點右側的數為正,原點對應的數為O;② 數軸上的點,距離原點越近,其對應的數的絕對值越小;距離原點越遠,其對應的數的絕對值越大。
  • 初一數學考點難點專題講解及訓練,數軸兩點間距離的求解
    在初一數學上冊,我們在學習了基本的正數、負數、有理數後,對有理數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應該能夠掌握有理數的分類,「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也是期末常考題型,一般會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而這基本上就是送分的題目。學生應該熟練掌握兩點:1、表示的意義相反;2、他們是同類量。基礎知識之後就是我們的數軸,注重考察數形結合思想,不僅期末考試要考,中考也是常考題型。
  • 七年級數學難點|破解數軸上的動點問題的絕招
    數軸上的動點問題,是七年級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困難題,學生遇上了它就一個字——「暈」.但這個知識點又不得不學,因為這個知識比較綜合,也比較抽象,是一類極為常見且重要的綜合題,對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要求較高,涉及到「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數在數軸上的表示、行程問題」等,更是學習「數形結合」思想的第一步.動點問題
  • 初一數學,老師梳理:代數式知識點在數軸上運動問題中的運用方法...
    數軸上的運動問題是七年級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利用絕對值、代數式的知識點解決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已知數軸上A,B兩點表示的有理數分別為a,b,且(a-1)^2+|b+2|=0。
  •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之平面圖形的認識,重難點分析(下)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平面圖形的認識中的三個考點:(1)與線段中點有關的分類討論;(2)角的度量與換算;(3)方向角的應用。本篇文章接著介紹平面圖形的認識中一些考點。01考點1:三個性質直線的性質: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線段的性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的性質: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在解題時要會區分這三個性質,不要選錯。
  • 初一數學,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需注意的問題
    初一數學下冊,學到平面直角坐標系,同學們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小學我們也涉及到了這個知識點的,只是沒有建系,用橫坐標,縱坐標來表示了,到現在,我們學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就要掌握,橫坐標是用x軸表示,縱坐標是用y軸表示。
  • 初一上學期,已知x=1時代數式得值,求x=-1得值,整體思想的應用
    在代數式求值中,有這樣一類問題,那就是已知x=1時代數式得值,求x=-1時代數式得值。當然,這邊的x=1,也可以變成x=2、x=3等,一般不影響解題。遇到這類題目時,可以利用整體思想來進行解題,因為一般代數式中會含有多個字母,僅僅依靠一個x的值,無法將所有的字母都求出來。
  • 中考數學,利用兩點距離公式和中點坐標公式例題解析
    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之間距離公式二,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線段的中點坐標公式如圖,已知M(x1,y1),N(x2,y2)兩點,線段AB的中點P的坐標為:例題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2,-5)關於x軸的對稱點為A',連接A'與原點O,求A'O的中點坐標為____.解析:A'坐標為(2,5),由中點坐標公式:橫坐標=(2+0)/2=1,縱坐標=(5+0)/2=5/2,則中點坐標為(1,5/2).
  • 七年級數學精講:這幾個問題不會,數軸這節等於白學了,典型例題
    數軸是學習絕對值、相反數的基礎,也是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的最好的例證。它的概念常識、畫法我想課堂上、練習中同學們一定都能掌握了,這裡呢我們講一些拓展提升類的題型、方法,大家嘗試著回答下面這幾個問題。如何判斷一個圖形是否為數軸?
  • 七年級上學期,網格問題分析,作平行線、垂線的方法
    七年級上學期,在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章中,有動手畫圖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在網格中,會涉及畫平行線、垂線等,以及對垂線段的識別,面積的求解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直線互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