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幾何問題的難點在於添加輔助線,就全等三角形這章而言,添加輔助線的主要目的是構造全等三角形。所以當已知條件中出現角平分線時,我們不難想到添加輔助線的常見方式有以下四種類型。
這題已經有角平分線到角一邊的垂線,只需要作出到另一邊的垂線,就可以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或者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連接OA,過點O作OE⊥AB,OF⊥AC,垂足分別為E、F。因為BO是∠ABC的平分線,且OD⊥BC,OE⊥AB,所以OE=OD=1.8 cm;同理OF=OD=1.8 cm。
因為角的平分線已經具備了全等三角形的兩個條件(角相等和公共邊),所以在處理角的平分線的問題時,常作出全等三角形的第三個條件。這題向兩邊作垂線段,利用「AAS」就可以判定出三角形全等。過點P作PE⊥OA於點E,PF⊥OB於點F,就構造出△PCE≌△PDF(AAS)。
這題不少人容易想到過點D作AB的垂線,這樣雖然構造出全等,但是跟結論2AE=BD無法聯繫。所以解決這題的關鍵不僅要結合角平分線,還要結合構造2AE來考慮。延長AE交BO的延長線於點F,這樣圖中就出現2對全等三角形:△ABE≌△FBE(ASA),△AOF≌△BOD(ASA)。
證明線段的和差關係,我們常採用截長補短的方法。在AD上截取DH=BD,連接EH,FH。因為AD是BC邊上的中線,所以BD=CD=DH。再結合角平分線的性質,可得到△BDE≌△HDE(SAS)和△CDF≌△HDF(SAS)。
輔助線再解決幾何問題時,主要起到橋梁的作用。在添加時,應結合已知條件和所求結論來考慮,讓已知條件發揮最大作用,讓條件更加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