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與分離

2021-01-09 建設工程教育網

  富集:富集是分離的一種,即從大量試樣中搜集欲測定的少量物質至一較小體積中,從而提高其濃度至其測定下限之上。

  分離:分離是將欲測組分從試樣中單獨析出,或將幾個組分一個一個地分開,或者根據各組分的共同性質分成若干組。

  (一)氣提、頂空和蒸餾法

  1.氣提法:該方法基於把惰性氣體通入調製好的水樣中,將欲測組分吹出,直接送入儀器測定,或導入吸收液吸收富集後再測定。

  (二)萃取法

  1.溶劑萃取法:溶劑萃取法是基於物質在互不相溶的兩種溶劑中分配係數不同,進行組分的分離和富集。

  2.固相萃取法(SPE):固相萃取法的萃取劑是固體,其工作原理基於:水樣中欲測組分與共存幹擾組分在固相萃取劑上作用力強弱不同,使它們彼此分離。固相萃取劑是含C18或C8、腈基、氨基等基團的特殊填料。

  (三)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將水樣中一種或數種組分吸附於表面,再用適宜溶劑、加熱或吹氣等方法將欲測組分解吸,達到分離和富集的目的。

  (四)離子交換法:該方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與溶液中的離子發生交換反應進行分離的方法。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劑和有機離子交換劑兩大類,廣泛應用的是有機離子交換劑,即離子交換樹脂。

  (五)共沉澱法

  1.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澱分離

  共沉澱法係指溶液中一種難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澱(載體)過程中,將共存的某些痕量組分一起載帶沉澱出來的現象。共沉澱現象在常量分離和分析中是力圖避免的,但卻是一種分離富集痕量組分的手段。

  2.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澱分離

  當欲分離微量組分及沉澱劑組分生成沉澱時,如具有相似的晶格,就可能生成混晶共同析出。

  3.用有機共沉澱劑進行共沉澱分離

  有機共沉澱劑的選擇性較無機沉澱劑高,得到的沉澱也較純淨,並且通過灼燒可除去有機共沉澱劑,留下欲測元素

責任編輯:南瓜妹

相關焦點

  • 「納米零價鐵分離與富集鈾」在《美國化學協會會刊》上發表
    「納米零價鐵分離與富集鈾」在《美國化學協會會刊》上發表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5-03-02  瀏覽:
  • 幹細胞的分離純化
    通過細胞分離和純化過程,使得培養物成為單一型培養物,甚至是遺傳特性完全一致的培養物,後者即細胞系或細胞株。分離和純化兩概念之間沒有截然的界限,許多情況下,細胞分離和純化並不是完全徹底的,培養物中只能達到以某種細胞為主(佔絕大多數)的程度,所以也常稱為富集(enrichment)。中科博生。
  • 循環腫瘤細胞富集和檢測研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戴海明、聶金福團隊,在循環腫瘤細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的富集和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然而,由於外周血中CTC的數量稀少,每毫升血液約107個白細胞中僅有1個CTC,且具有異質性和易聚集成團等特點,外周血細胞的遮蔽也阻礙CTC的分離與分子鑑定,制約CTC檢測的臨床應用。
  • 化工分離技術!
    速率分離過程是在某種推動力(濃度差、壓力差、溫度差、電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時在選擇性透過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組分擴散速率的差異實現組分的分離。這類過程所處理的原料和產品通常屬於同一相態,僅有組成上的差別。膜分離技術原理是利用流體中各組分對膜的滲透速率的差別而實現組分分離的單元操作。
  • 共沉澱分離法的常用沉澱劑
    但在分離方法中,利用共沉澱現象可以分離和富集痕量組分。例如,海水中含UO22+量為2~3ug/L,不能直接用沉澱法分離出來,但可在1L海水中,在pH=5~6的條件下,用AIPO4共沉澱UO22+,過濾洗淨沉澱物,用10mL鹽酸溶解,即可使鈾與海水中其它成分分離,同時又將鈾的濃度富集了100倍。常用的共沉澱劑分為無機共沉澱劑和有機共沉澱劑兩類。
  • 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技術概述
    所以,要對CTC進行分析,第一步必須先進行分離。目前常用的富集方法主要有兩大類,物理學法和免疫學法/免疫化學法。前者是根據CTC的細胞大小和密度與血液中其它細胞不同;後者是利用CTC表面的分子標記物來將其進行區分。 1、密度梯度離心法 血液中各種細胞的密度不同,離心後在細胞分離液中會呈現梯度分布。
  • 廣州地化所揭示西崑侖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鋰礦的鋰富集機理
    而關於稀有金屬偉晶巖成因的問題至今都存在爭議,主要聚焦於稀有金屬元素富集機制及源區兩個方面。目前對稀有金屬元素富集機制的解釋模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過冷卻條件下,邊界層熔體結晶分異模型,即CZR模型。δ7Li值與主微量元素變化圖解顯示貧礦偉晶巖與含礦偉晶巖Li同位素差異不是連續分離結晶的結果。貧礦偉晶巖相對高的CaO、K2O、TFe2O3、TiO2、MnO 含量,明顯的稀土四分組效應及超球粒隕石的Y/Ho比值表明其可能處於由純巖漿向巖漿-流體過度的體系。
  • ——看看硝化菌富集技術是怎麼...
    汙水系統硝化功能崩潰後,需從其他生化處理單元投加新的活性汙泥,時間長、工作量大,而通過投加富集的硝化菌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可以減輕崩潰後的硝化系統對汙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的影響。此外硝化菌富集技術已經成功應用於汙水處理系統崩潰和低溫的快速啟動的工程以及水產養殖的應用中,硝化菌富集技術逐漸成為水處理方向和水產養殖方向的研究熱點,因此對硝化菌富集技術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
  • 差異基因富集分析及作圖
    前面介紹了怎麼分析差異基因,那麼肯定需要對差異基因進行功能富集分析,今天simplify老師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怎麼做差異基因富集分析。
  • 科學網—耐受高濃度對硝基苯酚降解菌株分離與鑑定
    ELSEVIER
  • 生物富集、生物積累與生物放大
    這一系列現象涉及生物富集、生物積累和生物放大的概念。教材中已介紹了生物富集,即生物體從周圍環境吸收、積蓄某種元素或難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有機體內濃度超過環境濃度的現象。某種物質在生物體內富集,一般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這種物質比較容易被生物吸收,二是其在生物體內降解、排出速率較慢,三是該物質暫未對生物造成致命傷害。
  • GSEA富集分析知多少……
    要弄懂GSEA,還是要追根溯源,看GSEA的首發文章-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for interpreting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es》利用傳統的實驗方法,我們最經典的套路是找到不同組中的差異表達基因,然後將這些差異表達基因富集到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集中,
  • webgestalt:基因富集分析的在線工具
    在組學數據分析中,基因富集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有的基因數據分析最終都要落實到功能上去,富集分析作為一種最基礎的功能研究方法,通過go, kegg pathway等不同的基因功能注釋資料庫,再結合對應的富集分析算法,可以探究輸入的基因富集在哪些功能上。
  • 不再亦步亦趨 中國稀土採選分離技術全球領先
    科技創新讓稀土大國擺脫研發弱國地位——我國稀土採選分離技術全球領先本報記者 謝開飛在神話中,息壤是可以自己生長不息的土壤。如今,一種類似「息壤」功能的新型萃取沉澱劑面世了,其「神奇」之處在於,可與稀土形成固體萃合物,並可以反覆萃取和循環使用,大大提高了稀土分離富集效率,有效避免傳統技術中大量「三廢」汙染。
  • 「核廢物」處理實現鑭錒分離
    「核廢物」處理實現鑭錒分離來源:《中國科學報》1-20核能大規模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戰略需求,「分離—嬗變」先進燃料循環,能從根本上消除放射性的長期危害。鑭錒分離(尤其是三價鑭錒分離)及三價錒系組內分離對於先進燃料循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 化學學院宛新華課題組提出模擬磁選礦的手性分離新策略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白楊 | 責編:凌薇 1848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外消旋酒石酸銨鈉鹽能從其飽和溶液中析出互為鏡像的兩種晶體,並根據晶體形狀的不同,藉助鑷子和放大鏡成功地將其分離
  • 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大總結
    常見的就是GO功能注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過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分析基因可能參與的生物學過程或者信號通路。下面將手把手為大家介紹6種常用的基因富集通路分析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1.David DAVID是最早也是目前最經典的做富集分析的資料庫,它整合了大量生物學數據和分析工具,為大規模的基因或蛋白列表提供系統綜合的生物功能注釋信息。 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步驟圖解:第一步:打開網址,點擊Functional Annotation。
  • GSEA富集分析圖講解
    GSEA分析也是功能分析的一種,GSEA的結果圖想必大家也不陌生,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畫一下炫酷的基因集富集分析圖吧~GSEA富集分析可以用GO的基因集也可以用KEGG的基因集,今天來看一下GSEA-KEGG分析首先加載相關的R包###########加載library(topGO)library(enrichplot)library
  • 工業之肺——空氣液化分離裝置
    儘管大氣中的氧氣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要大規模從空氣中分離出氮氣和氧氣,考驗著一個國家的氣體工業水平。然而,氧氣和氮氣的沸點差異太小,簡單的蒸餾並不能有效分離,需要採用精餾的方法,即反覆進行部分氣化-部分冷凝的過程,來實現分離。
  • 【中國科學報】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中國科學報】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2019-02-15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大 中 小】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何振豔研究組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在轉錄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分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