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耐受高濃度對硝基苯酚降解菌株分離與鑑定

2020-11-29 科學網
ELSEVIER
耐受高濃度對硝基苯酚降解菌株分離與鑑定

 

硝基芳烴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藥物、色素、染料、農藥等生產,由此導致對硝基苯酚在環境中的累積。對硝基苯酚在廢水、河流、土壤和地下水中均能被檢測到。由於對硝基苯酚對許多生物毒性高,並可在食物鏈中富集,被美國環保局定為環境優先控制汙染物(priority pollutant)。為消除對硝基苯酚對生物與環境的不利影響,需要建立有效的生物除汙體系,其中篩選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或酶/基因是關鍵。儘管國內外已經分離了不少具有降解對硝基苯酚活性的微生物,但由於對硝基苯酚本身的毒性高,已經分離到的能耐受並降解高濃度對硝基苯酚的菌株還很少。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邱星輝博士等運用富集培養技術,分離了多株具有降解對硝基苯酚的細菌,其中一株可以耐受400ppm的對硝基苯酚。該菌株被鑑定為節桿菌Arthrobacter sp. HY2, 可在無機鹽培養基中以對硝基苯酚為碳源和能源生長,最適溫度為30℃,最適pH值為7-9。進一步研究發現,在無機鹽培養體系中加入0.1% 的葡萄糖或0.5%的β-環糊精可以大大地增強該菌降解高濃度對硝基苯酚的活性。該研究團隊還從該菌株中克隆了對硝基苯酚單加氧酶基因。本項工作為硝基芳烴類汙染物的生物除汙技術的構建發掘了重要的微生物和基因資源。

 

上述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術》(

Bioresource Technology

)雜誌上。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前沿領域項目的資助。(來源: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溴和硝基的吸電子特性導致苯環的電子云密度大大降低,使2,6-DBNP不易發生化學反應,難以受到氧化攻擊,很難被降解,並持久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眾所周知,微生物在有機汙染物的降解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但是,至今還未見微生物被報導能夠降解2,6-DBNP。
  • 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研究進展
    最近,抗性分子遺傳學組的科研人員在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從農藥廠活性汙泥中分離並鑑定了一株高效且具有很寬的降解譜的有機磷降解菌,經16S rRNA和生理生化鑑定為Stenotrophomonas sp.。
  • 張全興:高濃度難降解有毒有機廢水治理及資源化
    首先要預處理,再加以資源化,將有毒有機物採取分離手段回收變為有用資源。最早採用的是萃取技術,瀋陽化工研究院、中科院過程所等單位在這方面都取得了研究成果。我及南大張志炳教授團隊主要是在樹脂吸附分離和超級浮閥塔板技術方面實現了有毒有機廢水的資源化。目前對高濃度難降解高鹽分有毒有機廢水處理主要圍繞「三化」開展工作,即資源化、能源化、無害化(減量化)。
  • 苯酚科普知識
    一、苯酚的特點苯酚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針狀晶體,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部分會發生氧化而顯現出粉紅色。苯酚為可燃物,可使用常用的滅火劑如水、乾粉和二氧化碳進行滅火。苯酚在常溫下微溶於水,當溫度高於65℃時能與水互溶。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引言近年來,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帶動了我國對各項化工產品的需求,因此,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型化工也不斷湧現出來,大大滿足了人們對各類化工產品的需求。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科學網訊 (通訊員 李琳)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研究組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吳唯民高級研究員、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繼2014年12月發表蠟蟲腸道微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論文後
  • 張全興院士:11大案例詳解高濃度難降解有毒有機廢水治理及資源化
    有毒有機廢水的特點是濃度高、色澤深、含鹽多、毒性大、酸(鹼)性強、難降解。我國近幾年來化工、紡織、印染等產業是生產和使用有機化學品最多的行業,主要聚集在我國沿海和東北老化工基地。首先要預處理,再加以資源化,將有毒有機物採取分離手段回收變為有用資源。最早採用的是萃取技術,瀋陽化工研究院、中科院過程所等單位在這方面都取得了研究成果。我及南大張志炳教授團隊主要是在樹脂吸附分離和超級浮閥塔板技術方面實現了有毒有機廢水的資源化。目前對高濃度難降解高鹽分有毒有機廢水處理主要圍繞「三化」開展工作,即資源化、能源化、無害化(減量化)。
  • 高效降解檸檬酸酵母菌的篩選鑑定及其在紅樹莓果汁中降酸特性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的陳思睿、唐琳琳和王金玲*等人從紅樹莓果園泥土和紅樹莓鮮果中篩選降酸效果最好的菌株,測定發酵過程中有機酸的變化,利用生理生化測定和內轉錄間隔區(ITS)序列測定對降酸菌株進行鑑定,旨在為降低高檸檬酸果汁酸度及菌株後續的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 酵母菌高糖耐受機制的研究進展
    彭素琴等以一株產醬香地衣芽孢桿菌CGMCC3963和不產醬香的模式菌株ATCC14580為研究對象,測定其耐高滲、耐酸和耐乙醇的特徵,利用轉錄組學研究分析菌株CGMCC3963的耐受機制。轉錄組比較分析表明,二者的一系列與耐受相關的基因表達有差異。
  • 突變的清酒酵母菌株可產生高量的鳥氨酸
    日本傳統酒精飲料——清酒的愛好者現在有了更加充足的飲酒動機:日本科學家發現,突變的清酒酵母菌株可產生高水平的鳥氨酸。本月公布的代謝工程研究報告指出,奈良研究所與產業發展部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清酒突變株酵母產生的胺基酸是原始酵母菌株的10倍。
  • 難降解廢水生物電化學系統強化處理的研究進展
    但是,高濃度的乳酸鈉同樣會導致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對乳酸鈉的利用率下降。當進水乳酸鈉濃度為40 mmol/L時,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對乳酸鈉的利用率僅為(30.1±1.4)%。因此,在確保碳源利用率的基礎上,調控適宜的碳源濃度,可最大限度地去除汙染物。
  • 蘭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離及形態學鑑定
    因此,分離和篩選能促進蘭科植物生長的適宜的共生真菌,對組培苗進行高效菌根真菌的人工接種,實現菌根化,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實驗器材】1.實驗材料野生蘭花菌根。2.培養基PDA培養基。3.儀器和用具數碼顯微鏡、超淨工作檯、恆溫培養箱、滅菌鍋、天平、電爐等。
  • 新機制提高生物法合成萜烯類化合物產量—新聞—科學網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人員首先逐漸提高培養基中外源檜烯的濃度對宿主細胞進行定向馴化,獲得了能耐受高濃度檜烯的大腸桿菌馴化菌株,利用該菌株作為宿主合成檜烯,其產量達到191.76 mg/L,是未馴化菌株的8.43倍,為目前已知大腸桿菌合成檜烯產量的最高報導。 該工作獲得了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山東省人才項目、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和兩所融合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 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近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德國萊比錫Helmholtz環境研究中心(UFZ)鑑定出一種能夠降解聚氨酯(PU)中某些化學成分的細菌。然而,很少有研究像目前這篇論文一樣關注過聚氨酯的生物降解。來自UFZ的研究團隊成功從一個富含脆性塑料垃圾的地方分離出一種名為假單胞菌(sp.TDA1)的細菌,它有望破壞構成聚氨酯塑料的一些化學鍵。
  • 如何處理高濃度廢水?
    被芬頓試劑分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有一部分會加速分解,而另外一部分會和Fe2+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很難被進一步降解,只要有H必:存在,有機物的降解反應便會繼續下去。由實驗結果得出pH=2-4時,有機物的降解速率發生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這個降解速率相對於氯酚濃度來說是一級反應,它的反應速率常數正比於Fe2+和過氧化氫的初始濃度。
  • 多環芳烴生物降解及轉化途徑的研究進展!
    根據苯環數目,分為低相對分子質量(2~3環)PAHs和高相對分子質量(4環及以上)PAHs;根據來源分為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其中人為來源是環境中PAHs主要來源[2]。PAHs的生物毒性主要從兩方面表現:一方面是PAHs本身具有的化學結構;另一方面是PAHs進入生物體後被細胞色素P450依賴的混合氧化酶氧化或羥基化[3]。
  • 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一些研究陸續報導了 PE 塑料被微生物降解的現象,並且從土壤、垃圾堆置點、海洋、昆蟲腸道等不同生境中分離出若干能利用 PE 為唯一碳源生長的菌株[4-5],為處理 PE 塑料廢棄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簡述目前國內外關於 PE 降解菌株的分離、篩選以及降解酶方面的研究進展,以期為進一步研究 PE 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機理和處理技術提供參考。
  • 微囊藻素降解有妙招?群體感應系統前來報導!
    在該研究中,MCs能使AHL產生菌比例大幅增加,依賴於AHL的QS系統出現在所有MC降解細菌中,證明QS參與MCs的降解。針對mlr降解途徑的marker基因mlrA設計新引物,我們分離到了兩株擁有MC降解和AHL生產功能的Novosphingobium菌株。其中Novosphingobium sp. ERW19編碼雙層級QS調控系統novR1/novI1和novR2/novI2。
  • 歐盟利用微生物菌群降解有毒化學汙染物質
    研究團隊的科研人員,充分發揮「喜好」脫滷酶微生物家族的新菌群,即厭氧的Dehalococcoide細菌(CBDB1菌株)的「特殊」作用,來消化吸收和有效降解滷代芳香化合物汙染物質。為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Dehalococcoide菌群降解化學汙染物質的機理,從而提高微生物修復技術的效率,研究團隊的科研人員從CBDB1菌株生理學的同位素和蛋白質組學入手,集中科技資源研究突破CBDB1菌株的生理學特性,尤其是顯示還原滷化苯脫滷和劇毒滷化二惡英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