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發明了量子啟發的光學傳感器

2020-12-04 AI工程學習
單用光學相干性測量物體位置的裝置

來自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以及來自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位同事,利用簡單的光學工具實現了一種先進的量子算法來測量物理量。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讓我們更接近價格低廉的高性能線性光學傳感器。從天文學到生物學,各種研究領域都在尋求這種工具。

最大限度地提高測量工具的靈敏度對於任何科學技術領域都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天文學家試圖探測遙遠的宇宙現象,生物學家需要辨別極其微小的有機結構,工程師必須測量物體的位置和速度。

直到最近,沒有任何測量工具能夠確保精度超過所謂的散粒噪聲極限,這與經典觀測固有的統計特性有關。量子技術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法,將精度提高到基本的海森堡極限,這源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LIGO實驗在2016年首次探測到引力波,表明通過結合複雜的光學幹涉方案和量子技術,有可能實現海森堡限制的靈敏度。

量子計量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前沿領域,涉及的技術和算法工具,以作出高度精確的量子測量。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來自MIPT和ANL的團隊將量子計量與線性光學融合在一起。

「我們設計並構建了一個光學方案,運行基於傅立葉變換的相位估計程序,」來自MIPT的研究合著者Nikita Kirsanov說。「這個過程是許多量子算法的核心,包括高精度測量協議。」

大量的線性光學元件——分束器、移相器和反光鏡——的特殊排列使得獲取幾何角度、位置、速度以及其他物理物體的參數成為可能。測量包括編碼感興趣的光學相位的數量,然後直接確定。

量子信息技術物理MIPT實驗室的負責人Gordey Lesovik說:「這項研究是我們在通用量子測量算法方面工作的後續。」「在早期與芬蘭阿爾託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的合作中,我們在transmon量子位上實驗性地實現了一個類似的測量算法。」

實驗表明,儘管該方案中含有大量的光學元件,但它是可調可控的。根據論文中提供的理論估計,線性光學工具對於實現甚至是相當複雜的操作也是可行的。

「這項研究已經證明,線性光學為實現中等規模的量子測量和計算提供了一個負擔得起的和有效的平臺,」Argonne傑出的研究員Valerii Vinokur說。

相關焦點

  • 來自量子光學?光學應用更好的微環傳感器!
    調整微環傳感器的設計可以在不增加實現複雜性的情況下提高其靈敏度。光學傳感是光科學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它在天文學、環境科學、工業和醫學診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用於光學傳感的方案多種多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則:要測量的量必須在系統的光學響應上留下「指紋」。
  • 基於鈣鈦礦量子點的有源腔光學壓力傳感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鈣鈦礦量子點6#傳感器3撰稿 | 戴光 北京理工大學 (論文第一作者)光學壓力傳感器具有抗電磁幹擾、集成度高、響應快等特點,已廣泛應用於信息通信、健康監測、生物醫學治療和軍事探測等領域。
  • 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導讀據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以僅幾納米的精度成功地將光源安放在原子薄度的材料層中。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背景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
  • 量子光學先鋒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昨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兩名「量子光學」領域的先鋒——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以獎勵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 墨子的發現啟發了量子通信了嗎?
    央視播放的一個宣傳片上出現了這樣的情景,潘建偉講墨子最早發現了光沿直線傳播,啟發了量子通信。這則宣傳語引起了一些爭論,尤其是那些認定量子通信是騙局的人聽到此宣傳語後騷動大發。墨子號中國的首顆量子通信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這並不同於探月衛星被命名為「嫦娥」幾號。嫦娥奔月是神話傳說,墨子可是實實在在的有光學方面的發現。
  • 新型微環傳感器:開啟高靈敏度的光學傳感技術!
    導讀據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以及中佛羅裡達大學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提出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新型光學傳感器。背景光學傳感是光科學領域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它在天文學、環境科學、工業以及醫療診斷等領域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儘管光學傳感所用的方案有很多種,但是它們都分享著同一原則:被測量的物理量必須在系統的光學響應上留下一個「指紋」。
  • 一文讀懂量子傳感器技術與應用
    根據物理學家Seth Lloyd的理論方案,這個過程包括將一系列糾纏光子對中的一半從一個物體上彈回來,然後將返回的光子與被阻擋的光子進行比較。 量子傳感器具有許多經典傳感器所不具有的性質, 設計量子傳感器時, 在重點考慮將量子領域不可直接測量量變換成可測量量外, 還應從非破壞性、實時性、靈敏性、穩定性、多功能性等方面對量子傳感器的性能加以評估。
  • 玻璃吹制激發了新型量子傳感器
    當阿德萊德玻璃鼓風機Karen Cunningham用鑽石和玻璃製作藝術品時,她不知道這會啟發一種新型的混合材料。現在,包括RMIT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在內的科學家聯盟正在使用該技術製造新型的量子傳感器。在APL Materials上發表的研究揭示了如何使用常規玻璃纖維製造高性能的金剛石傳感器。
  • 量子點氣敏材料及其低功耗氣體傳感器
    報告題目:量子點氣敏材料及其低功耗氣體傳感器報 告 人 :劉歡 副教授報告人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主 持 人 :孫鵬 博士報告時間:2016年5月30日 09:30報告地點:南區唐敖慶樓D區538主辦單位: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 一種接近量子效率極限圖像傳感器
    (b)圖為垂直堆疊色傳感器,但光子在傳感器的深度有很強的依賴性。(c)圖天線型顏色傳感器,其有效接收光面積明顯大於其物理橫截面積。通過以上三圖對比分析(c)圖明顯更有利於提高量子效率並有實現的可能。 器件機理:筆者選用通過對材料的分析發現,採用高消光係數和高折射率的材料(p-i-n結構,如圖2所示)應用於天線型顏色傳感器中有利於提高量子效率。
  • 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邁出了一步!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烏得勒支、聖塞巴斯蒂安和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群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這種分子內部絕緣,但其角落裡有電子狀態。這些狀態具有零能量,因此,對分子中的缺陷具有彈性,並可能用作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比特,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上。
  • 那些靠「詭異」的量子力學誕生出的偉大發現和發明!
    量子力學理論導致了許多偉大的發明,包括雷射、電晶體、集成電路,幾乎整個電子領域都少不了它。如果量子力學理論忽然失靈了,那麼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將無法運作,整個世界將陷入癱瘓。量子力學的方程式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微小的開關,以決定電流的流向,進而控制電腦、數位相機以及電話。現今所有的信息產業設備都以量子力學為基礎,它們為什麼能夠正常運作?
  • 物理學家設計出僅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光學鏡面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設計出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新型的超材料是由一個僅由幾百個相同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構成的。這些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光學晶格的二維陣列中。該研究成果是在最近才興起的亞波長量子光學這個有序原子新領域的首次實驗觀測。到目前為止,這種鏡子是唯一的一種。該成果今天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受跳蛛啟發,哈佛大學開發緊湊高效的深度傳感器
    生物進化是一個令人沉醉的領域,而這方面的研究同時啟發了一系列的科技進步。以跳蛛為例,儘管大腦細小,但其依然具備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感知能力,這使得它們能夠精確地突擊毫無戒心的獵物。受其啟發,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緊湊而高效的深度傳感器,並可用於微型機器人,小型可穿戴設備,或輕型虛擬實境/增強現實頭顯。
  • 氮原子大小的量子傳感器研製成功
    量子技術為計算機小型化開闢了新途徑。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了一種微磁場下應用的量子傳感器,可應用於未來計算機硬碟識別。集成電路變得越來越複雜。最新的奔騰處理器現在可容納約3000萬個電晶體。弗勞恩霍夫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IAF)研究人員與馬普固體研究所同事一起開發的這種量子傳感器,可應用於微小磁場下計算機硬碟的精確識別。這種量子傳感器僅有氮原子大小,載體物質是人造鑽石。弗勞恩霍夫IAF幾十年前就已開發出製造人造鑽石的優化裝置。但新型量子傳感器需要特別純的晶體,為此,研究人員進一步改進了製造工藝,藉助鋯過濾器淨化甲烷氣來獲得超淨人造鑽石塗層。
  • 科學家: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
    量子感測領域涉及量子源(例如糾纏)和量子測量的設計與工程,這些量子源在許多技術應用中均能超越任何經典方法的性能,通過光子系統或固態系統來完成。量子傳感器是對刺激做出反應的量子設備。科學家們現在開始在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以進一步理解量子材料的隱藏秘密,因為需要只有能夠運行量子原理的工具才可能達到預定的目的。美國新的能源部研究中心正在專注開發這些工具。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量子傳感和量子材料中心匯集了來自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專家。
  • 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提高光學傳感器靈敏度?
    打開APP 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提高光學傳感器靈敏度? 胡薇 發表於 2018-10-15 16:17:48 納米結構的幾何形狀只要滿足特定條件,並匹配入射光的波長,就能夠大幅提高光學傳感器的靈敏度。
  • 科學家開始探索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
    他們將利用開發三種尖端量子傳感設備:一臺掃描量子顯微鏡、一種利用糾纏電子對的光譜儀器和另一種儀器,該儀器將利用SLAC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利納克相干光源——的成對光子探測材料。利納克相干光源在升級後最近重新開放。這些新技術將使研究人員能夠更詳細地了解量子材料為什麼做他們做的怪事,為發現新的量子材料和發明更敏感的探針它們的行為鋪平道路。
  • 物理學家發明量子隧道效應電晶體
    騰訊科學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阿德裡安·約內斯庫在為英國《自然》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上述看法,該文章是《自然》雜誌有關矽的特別報導的一部分。
  • 重磅:物理學家實現將數據信息,從微波轉換為光學信號
    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開發出可以將數據信息從微波轉換為光學信號的技術,這一進步在下一代超高速量子計算機和安全光纖電信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量子模擬Ultracold氣體研究主席Lindsay LeBlanc解釋說:許多量子計算機技術工作在微波區域,而許多量子通信通道,如光纖和衛星,都是利用光學工作的,我們希望這個平臺在未來可以用來在這兩種波之間進行量子信號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