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編碼在轉座子的新型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作用機制

2020-12-03 生物谷



1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

細胞生物學

研究所楊薈研究組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a Tn7-like transposase recruitment and DNA loading to CRISPR-Cas surveillance complex 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闡明了霍亂弧菌I-F 亞型Cascade效應複合物招募Tn7樣轉座子亞基TniQ的分子機制,及Cascade-TniQ複合物對DNA的序列特異性識別過程,對潛在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CRISPR系統是原核生物體內由RNA介導的,序列特異性識別外源核酸,並通過核酸內切酶對其進行切割的獲得性免疫系統。早先的研究發現幾種核酸內切酶基因缺失的I-F、I-B和V-K亞型CRISPR系統與DNA靶向亞基缺失的Tn7樣轉座子在進化和功能上相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類I-F和V-K亞型CRISPR系統可與轉座相關蛋白共同作用,在大腸桿菌細胞全基因組範圍內實現RNA介導的DNA特異位點插入。在霍亂弧菌中,轉座蛋白TniQ可與I-F 亞型Cascade效應複合物直接作用,並在DNA插入過程發揮關鍵作用。CRISPR系統與Tn7樣轉座系統介導的DNA插入不依賴CRISPR系統產生DNA雙鏈斷裂,進而不依賴細胞內源DNA修復途徑,為基因編輯提供一種全新的模式。然而,這一過程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和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分別解析了apo-TniQ的晶體結構和Cascade-TniQ複合物與DNA結合前後的電鏡結構。霍亂弧菌的Cascade複合物由Cas6、Cas7、Cas8(Cas5和Cas8基因融合蛋白)和crRNA以1:6:1:1的比例組裝而成,整體結構與已報導I-F亞型其他Cascade複合物較為相似。Cas6位於複合物頭部並結合crRNA的3』莖環部分,Cas8位於複合物尾部並結合crRNA的5』端,6個Cas7形成複合物的骨架並結合crRNA的間隔區(spacer)。底物DNA結合後,Cas8通過DNA雙鏈小溝序列特異性識別PAM序列,並穩定被打開的DNA雙鏈。目標DNA鏈與crRNA的間隔區互補配對形成DNA-RNA雜交鏈,由6個Cas7穩定。TniQ形成同源二聚體結合在Cascade複合物頭部,分別與Cas6和Cas7.1相互作用。DNA結合後,Cascade-TniQ複合物發生微小變化,crRNA螺旋軸增長,複合物整體構象更為伸展。本項工作的研究成果闡明了轉座蛋白TniQ與Cascade複合物的組裝機制以及Cascade-TniQ複合物識別DNA的分子機制,深入理解RNA介導的DNA位點特異性插入的起始過程,為新型基因編輯方式的開發提供結構信息。(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轉座子編碼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結構基礎
    轉座子編碼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9 16:04:46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Israel
  • Cell Reports報導揭示非編碼RNA和轉座子在長壽中的作用機制
    3月21日,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研究員韓敬東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Impa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s on Noncoding RNA Networks and mRNAs Encoding Chromatin-Related Factors 的研究論文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原因在於,「基因剪刀」Cas9把DNA切斷後,DNA雙鏈通過內源損傷修復通路自然癒合,新DNA片段的整合依靠同源重組或非同源末端連接來實現,效率低,而且在很多細胞類型中不起作用。此次,張鋒教授團隊新開發的升級版CRISPR編輯系統在靶向插入DNA這方面做出了突破。用「改正」的DNA序列來取代含有致病突變的序列,將為治療某些遺傳疾病提供極大的幫助。
  • 科學家揭示真核基因組轉座子寄生策略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基因組所供圖 近日,《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新巖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對基因組中常見的寄生性轉座子元件(又稱跳躍因子)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轉座子的兩種依賴宿主基因轉錄的基因組整合策略。這一發現為解析複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提供了「基因組生態學」視角。
  • ...利用新型CRISPR/Cas13靶向冠狀病毒SARS-CoV-2等RNA病毒
    2020年3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基於CRISPR的遺傳篩選已幫助科學家們鑑定出在鐮狀細胞性貧血、癌症免疫療法、肺癌轉移和許多其他疾病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但是,這些基因篩選的範圍是有限的:它們只能編輯或靶向DNA。
  • 基因組轉座子
    1951年,美國冷泉港著名女性細胞遺傳學家Barbara McClintock發表文章「Induction of Instability at Selected Loci in Maize」,首次在玉米種發現這類「跳躍基因」,這一研究成果使其在1983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轉座子能夠在基因組中通過轉錄或逆轉錄,在內切酶(Nuclease)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現。
  • Piggybac轉座子載體小傳
    在我們研究某種疾病的發病機制或者某種藥物的作用靶點時,經常需要建立目的基因過表達或基因敲除的細胞模型,目前構建穩轉細胞株及部分敲除細胞株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慢病毒法,慢病毒因其可以轉染幾乎所有種類的細胞,且在轉染後可以整合到細胞的基因組而長期表達的優勢,是目前較為主流的構建方法,但慢病毒構建的穩轉細胞株相對於野生型沒有生長優勢;此外,慢病毒對目的基因的載量也有限。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跳躍DNA:耐藥性擴散的一種手段抗生素耐藥性在細菌之間擴散的主要促進因素之一是轉座子,也被稱作跳躍DNA,即能夠自主地在基因組中改變位置的遺傳因子。當在細菌之間轉移時,轉座子能夠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Orsolya Barabas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轉座子及其分子結構。他們首次解析出一種轉座酶-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作為一種轉座子插入機器,這種複合物將轉座子(包括它們攜帶的耐藥性基因)插入到受體菌中。
  •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Young、博士Daniel Watterso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ibody that targets the flavivirus NS1 protei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株對多種黃病毒都有保護效果的單克隆抗體1G5.3,並首次揭示了NS1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指出黃病毒非結構蛋白NS1可以作為通用疫苗設計的新靶點,有效避免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複合物的作用機理
    2019年12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捕捉到一種由對現有的基於CRISPR的工具進行改進而產生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首批結構圖片。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凍存正在發揮作用時的這種基因編輯複合物,從而揭示它的工作原理的高解析度細節。Sternberg說,「我們在我們之前的研究中展示了如何利用INTEGRATE在細菌細胞中進行靶DNA插入。這些新的圖片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分子細節揭示這種基因編輯複合物的生物學機制,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改進這種基因編輯系統。」
  • Mol Cell:從結構上揭示出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制
    CRISPR-Cas9可能是最著名的CRISPR-Cas系統,也是俗稱的「基因剪刀」。CRISPR-Cas9隻是眾多CRISPR-Cas系統中的一種。如今,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解析出並分析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原子結構。
  • Mol Cell:從結構上揭示出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制
    2020年8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中國山東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低溫電鏡(CryoEM)技術成功地可視化觀察最大最複雜的CRISPR-Cas系統的三維結構。他們認為這種系統可能在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方面有潛在的應用。
  • 重磅解讀RNA編輯系統CRISPR-Cas13a發展脈絡
    這些發現揭示出VI型CRISPR-Cas系統的Cas13a抵抗RNA噬菌體的作用機制,這就為將它作為一種RNA操縱工具加以應用鋪平道路,如將它的RNA切割和附帶切割活性用於基礎研究、診斷和治療。,張鋒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兩個新型的RNA靶向CRISPR系統。
  • 「最小」的CRISPR-Cas3系統 可快速準確刪除DNA片段,編輯效率近100%
    也就是說,它僅利用三個cas基因(cas5,cas8和cas7)來產生可組成Cas3的crRNA導向的Cascade監視複合物。研究人員將該CRISPR-Cas3系統用於基因組編輯,並評估了它在銅綠假單胞菌和其他三種微生物中的功能,即大腸桿菌、丁香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他們測試了三種應用:大毒力區域的一步刪除、多重靶向和質粒固化。
  • 首次從結構上揭示CRISPR-Cas3系統作用機制
    圖片來自Cell,doi:10.1016/j.cell.2017.06.0122017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獲得來自嗜熱裂孢菌(Thermobifida fusca)的I型CRISPR複合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的圖片,揭示出它的作用機制的關鍵步驟
  • 研究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以往研究認為,異染色質的基因組通常處於沉默狀態。隨著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研究發現異染色質並非一直保持沉默。基因組學研究發現,細胞間期異染色質的穩定可以保證基因組結構的穩定。分裂期的異染色質,尤其是位於著絲粒區域以及近著絲粒區域的異染色質,其穩定性可幫助遺傳信息在細胞分裂中有效的高保真傳遞。
  • Nature:揭示為何大約40%的細菌缺乏CRISPR-Cas系統
    2020年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和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細菌免疫系統如何對它們的宿主有害,並解釋了為何在許多細菌中沒有發現它們。
  • ​華人研究組Cell發布CRISPR研究新突破:I型CRISPR複合體作用機制
    Maofu Liao教授這項研究成果的突破所在:新研究獲得了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構圖像,解析了CRISPR如何搜索靶標DNA,並製備可以用於Cas3酶切割的DNA的關鍵步驟;研究結果揭示了防止意外基因組損傷發生的多層錯誤檢測機制
  • Biochemistry,:轉座子睡美人系統-基因治療新技術
    生物谷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科研人員報導說,睡美人tranposon(Sleeping  Beauty  tranposon,SB-Tn)系統——一種能夠避免病毒轉移基因技術缺陷的基因治療技術,在實驗室中能夠矯正導致鐮狀細胞貧血病(SCD)的基因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