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hemistry,:轉座子睡美人系統-基因治療新技術

2021-01-08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科研人員報導說,睡美人tranposon(Sleeping  Beauty  tranposon,SB-Tn)系統——一種能夠避免病毒轉移基因技術缺陷的基因治療技術,在實驗室中能夠矯正導致鐮狀細胞貧血病(SCD)的基因缺陷。

    在這項發表在6月12日的ACS' Biochemistry的研究中,Clifford  J.  Steer和同事指出,病毒作為傳遞載體引發了多種安全關注。

    在SCD中,編碼β-球蛋白的基因的一種突變導致血色素異常,使紅細胞變成鐮刀形。由於對病毒載體的潛在風險和其他問題的逐漸關注,使病毒載體用於基因治療遇到越來越多的障礙。

    利用實驗室培養的細胞,研究人員證實SB-Tn系統可以將正常的β-球蛋白基因傳遞到細胞中。這個系統是一種魚基因,該基因在沉睡了1500萬年後於1997年被其他研究人員再次喚醒。該轉座子系統能夠滿足基因治療的關鍵要求。

    細胞攝入由SB-Tn技術傳遞的基因,然後這些基因以長期穩定的狀態製造正常的β球蛋白。而且,這些基因能夠被遺傳,隨著細胞增殖而傳遞下去。

    研究人員之所以將這種「睡美人」定義成一個轉座子或跳躍基因,是因為它能夠從一段DNA上的一個位置跳躍到另外的位置。

原始出處:

Biochemistry, 46 (23), 6844 -6858, 2007. 10.1021/bi6024484 S0006-2960(60)02448-3
Web Release Date: May 18, 2007 Copyright © 2007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rythroid-Specific Expression of -Globin by the Sleeping Beauty Transposon for Sickle Cell Disease

Jianhui Zhu, Betsy T. Kren, Chang Won Park, Rasim Bilgim, Phillip Y.-P. Wong, and Clifford J. Steer*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Department of Genetics, Cell Biology,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edical School, Minneapolis, Minnesota 55455

Received November 28, 2006

Revised Manuscript Received February 22, 2007

Abstract:

Sickle cell disease (SCD) results predominately from a single monogenic mutation that affects thousands of individuals worldwide. Gene therapy approaches have focused on using viral vectors to transfer wild-type - or -globin transgenes into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or long-term 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globin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a novel nonviral vector system, the Sleeping Beauty (SB) transposon (Tn) to insert a wild-type -globin expression cassette into the human genome for sustained expression of -globin. We initially constructed a -globin expression vector composed of the hybrid cytomegalovirus (CMV) enhancer chicken -actin promoter (CAGGS) and full-length -globin cDNA, as well as truncated forms lacking either the 3' or 3' and 5' untranslated regions (UTRs), to optimize expression of -globin. -Globin with its 5' UTR was efficiently expressed from its cDNA in K-562 cells induced with hemin. However, expression was constitutive and not erythroid-specific. We then constructed cis SB-Tn--globin plasmids using a minimal -globin gene driven by hybrid promoter IHK (human ALAS2 intron 8 erythroid-specific enhancer, HS40 core element from human LCR, ankyrin-1 promoter), IHp (human ALAS2 intron 8 erythroid-specific enhancer, HS40 core element from human LCR, -globin promoter), or HS3p (HS3 core element from human LCR, -globin promoter) to establish erythroid-specific expression of -globin. Stable genomic insertion of the minimal gene and expression of the -globin transgene for >5 months at a level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endogenous -globin gene were achieved using a SB-Tn -globin cis construct. Interestingly, erythroid-specific expression of -globin driven by IHK was regulated primarily at the translational level, in contrast to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non-erythroid cells. The SB-Tn system is a promising nonviral vector for efficient genomic insertion conferring stable, persistent erythroid-specific expression of -globin.

相關報導:

腫瘤患者新曙光: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技術的進展

美國專家利用轉基因技術治療神經痛

基因治療技術能否使盲人重見光明?

納米技術與基因治療相結合治療動脈閉塞性疾病

相關焦點

  • Nature:發現能夠促進尋找致癌基因的新方法
    這種方法將可能幫助人們更加精確地確定基因的身份。這項研究的結果公布在7月14日的Nature雜誌上。     這種在轉基因小鼠中開發出來的基因鑑定方法叫做「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它利用了跳躍DNA的一個片段。跳躍基因(轉座子)能夠將自己插入基因或基因之間,並因此能夠活化或者失活一個基因的正常功能。
  • 新一代細胞療法:星塵生物以轉座子策略革新細胞治療
    目前,星塵生物運營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臺北和德國雷根斯堡都設有研發分部,公司專注於創新型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臨床轉化並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新一代的細胞治療產品。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專訪了星塵生物執行長Dr. Jay Zhang,為讀者揭示新一代細胞治療的策略將如何革新現有的細胞療法。
  • Piggybac轉座子載體小傳
    二類轉座子:DNA轉座子(DNA transposons),通過自身編碼的轉座酶直接切割轉座子所在DNA序列,實現序列的轉移。在脊椎動物中發現的轉座子系統中,以睡美人轉座子(SleepingBeauty)和piggyBac轉座子等DNA轉座子最為常見。
  • 基因組轉座子
    1951年,美國冷泉港著名女性細胞遺傳學家Barbara McClintock發表文章「Induction of Instability at Selected Loci in Maize」,首次在玉米種發現這類「跳躍基因」,這一研究成果使其在1983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轉座子能夠在基因組中通過轉錄或逆轉錄,在內切酶(Nuclease)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現。
  • CAR-T相關的基因工程技術一覽
    毫無疑問,CAR-T細胞的生產過程基於一定的基因工程技術。到目前為止,已有病毒和非病毒的基因工程技術大顯身手。Oxford Biomedica被稱為慢病毒載體基因治療領域的先驅,該公司擁有專利技術LentiVector基因遞送平臺,並基於此開發了多種基因療法產品。自2013年至今,Oxford Biomedica一直與細胞治療領域領頭羊諾華密切合作,為其CAR-T候選產品提供慢病毒載體臨床供應。
  • 轉座子編碼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結構基礎
    轉座子編碼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9 16:04:46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Israel
  • 科學家揭示真核基因組轉座子寄生策略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他們對基因組中常見的寄生性轉座子元件(又稱跳躍因子)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轉座子的兩種依賴宿主基因轉錄的基因組整合策略。這一發現為解析複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提供了「基因組生態學」視角。 論文第一作者張新巖介紹,轉座子是基因組中的「自私」元件,也是基因組複雜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座子拷貝數的增加會導致基因組大小、複雜性和不穩定性的增加。
  • 研究揭示編碼在轉座子的新型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作用機制
    該研究闡明了霍亂弧菌I-F 亞型Cascade效應複合物招募Tn7樣轉座子亞基TniQ的分子機制,及Cascade-TniQ複合物對DNA的序列特異性識別過程,對潛在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CRISPR系統是原核生物體內由RNA介導的,序列特異性識別外源核酸,並通過核酸內切酶對其進行切割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 研究發現水稻轉座子受馴化選擇和在抗病抗逆中的調節功能
    該項研究發現自然條件下一個活躍的反轉錄轉座子HUO(「活」),該轉座子廣泛存在於野生稻基因組中,部分存在於考古水稻樣本和農家種中,但在現代栽培稻中丟失。研究揭示HUO通過表觀遺傳學途徑影響基因組水平的功能基因,激活基因組的不穩定性/防衛反應,這些都有利於野生稻適應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
  • Nature:轉座子源於性染色體演化
    來自同一團隊的兩項新研究展示了轉座子如何能夠促動性染色體的演化,以及這一效應如何影響劑量補償。果蠅含有3種在不同時間形成的不同X染色體。雄果蠅攜帶了每種X染色體的一個拷貝,而雌果蠅攜帶了兩個拷貝;因此,為了在兩性之間補償X染色體基因的表達,雄果蠅中每個單一X染色體中的基因轉錄都是雙倍的。
  • 「轉座子」--基因小偷家族
    20世紀40年代,芭芭拉(Barbara McClintock)在研究玉米種子顏色的時候發現了轉座子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原因在於,「基因剪刀」Cas9把DNA切斷後,DNA雙鏈通過內源損傷修復通路自然癒合,新DNA片段的整合依靠同源重組或非同源末端連接來實現,效率低,而且在很多細胞類型中不起作用。此次,張鋒教授團隊新開發的升級版CRISPR編輯系統在靶向插入DNA這方面做出了突破。用「改正」的DNA序列來取代含有致病突變的序列,將為治療某些遺傳疾病提供極大的幫助。
  • 轉座子系統在CAR-T中的應用
    ━━━━━━━━━━━━━━━━━━━━轉座子系統是近些年來逐漸在細胞治療領域得到應用的一種非病毒基因遞送系統。常見的轉座子系統有睡美人轉座子(Sleeping Beauty,SB),PB轉座子(piggyBac)和Tol2等,目前SB和PB兩款系統在過繼細胞療法中得到應用,其中SB的應用案例要遠多於PB轉座子系統。
  • Nature genetics:轉座子突變分析發現黑色素瘤驅動基因
    2015年4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sleeping beauty(SB)轉座子造成的突變能夠促進
  • Cell:轉座子LINE1對早期胚胎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我們的DNA中有一半是由「轉座因子」或者說「轉座子」組成的。作為病毒樣遺傳物質,轉座子具有複製自我和將自我重新插入到基因組中的不同位置的特殊能力,這導致科學家們稱之為遺傳上的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一些轉座子已將數百或數千個自我分散在基因組中。
  • 經典文獻解讀:真核生物轉座子的分類-1
    ,轉座子在基因組結構、組成或基因表達調控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很多轉座子家族非常古老並在各個物種中廣泛存在,轉座子序列之間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變異,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成千上萬個不同的類型,並佔據著整個基因組序列的絕大部分(>80%)。隨著真核基因組數據的不斷釋放,轉座子序列的注釋和功能研究就需要有一套直接有效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 Gene Dev:抗癌基因有助於控制「跳躍」基因
    2020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所有腫瘤中約有一半具有基因p53的突變,通常負責抵禦癌症。現在,UT西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p53在對抗腫瘤中的新作用:防止逆轉座子或「跳躍基因」在人類基因組中跳躍。研究小組發現,在p53缺失或突變的細胞中,逆轉座子的移動與擴增比平時更為常見。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檢測或治療具有p53突變的癌症的新方法。
  • Cell Reports報導揭示非編碼RNA和轉座子在長壽中的作用機制
    3月21日,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研究員韓敬東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Impa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s on Noncoding RNA Networks and mRNAs Encoding Chromatin-Related Factor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探索能量限制調控非編碼RNA和轉座子表達的機制上取得了新進展
  • 神奇的轉座子:植物中轉座子的分布
    在神奇的轉座子:轉座子的分類一文中,我們簡要介紹了轉座子的分類系統和命名規則。我們已經知道,在生物體中轉座子的多樣性非常高,數量非常大。
  • 研究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隨著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研究發現異染色質並非一直保持沉默。基因組學研究發現,細胞間期異染色質的穩定可以保證基因組結構的穩定。分裂期的異染色質,尤其是位於著絲粒區域以及近著絲粒區域的異染色質,其穩定性可幫助遺傳信息在細胞分裂中有效的高保真傳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異染色質中的表觀marker(H3K9me3)會隨機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