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該研究也是首次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策略從模式生物的整體來系統尋找miRNA功能靶標分子的報導。 針對CDR1as這種與多種癌症和神經性疾病發生相關的環狀RNA分子,研究組採用基於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術的定量蛋白質組學策略,構建了CDR1as在肝癌細胞中的蛋白調控網絡。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多重耐藥菌的例子包括屬於健康的微生物組的一部分因而很難根除的細菌,比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黴素腸球菌)和產生ESBL(超廣譜β-內醯胺酶)的腸桿菌。跳躍DNA:耐藥性擴散的一種手段抗生素耐藥性在細菌之間擴散的主要促進因素之一是轉座子,也被稱作跳躍DNA,即能夠自主地在基因組中改變位置的遺傳因子。
-
科學家揭示真核基因組轉座子寄生策略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他們對基因組中常見的寄生性轉座子元件(又稱跳躍因子)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轉座子的兩種依賴宿主基因轉錄的基因組整合策略。這一發現為解析複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提供了「基因組生態學」視角。 論文第一作者張新巖介紹,轉座子是基因組中的「自私」元件,也是基因組複雜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座子拷貝數的增加會導致基因組大小、複雜性和不穩定性的增加。
-
Cell:轉座子「跳躍」過程調控機制
人類基因組包含了大量古老的跳躍基因的垃圾片段,由於細胞要抑制跳躍基因的胡作非為,細胞進化出了針對轉座子的調控機制。近期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文章揭示了調控跳躍基因的新機制。大多數跳躍基因都會產生突變並不再"跳躍",但是有一個基因例外--L1基因。該基因成功的複製自己,佔據了人類DNA的20%。儘管很多拷貝發生突變,還是有很多拷貝處於活躍狀態,這引起了遺傳學家的興趣。
-
研究揭示編碼在轉座子的新型CRISPR-Cas系統靶向DNA的作用機制
早先的研究發現幾種核酸內切酶基因缺失的I-F、I-B和V-K亞型CRISPR系統與DNA靶向亞基缺失的Tn7樣轉座子在進化和功能上相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類I-F和V-K亞型CRISPR系統可與轉座相關蛋白共同作用,在大腸桿菌細胞全基因組範圍內實現RNA介導的DNA特異位點插入。在霍亂弧菌中,轉座蛋白TniQ可與I-F 亞型Cascade效應複合物直接作用,並在DNA插入過程發揮關鍵作用。
-
Nature Immunology:非編碼小RNA在多發性硬化症發生過程中作用機制
我國科學家最新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非編碼小RNA在多發性硬化症發生過程中的新機制。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裴鋼院士領導的研究組及他們的合作者,在研究中發現一種非編碼小RNA (miR-326)在多發性硬化症病人的CD4+T細胞亞群中特異性上調。而近年來免疫學家發現,人體中的CD4+T細胞亞群的大量誘導及其對病灶部位的主動入侵,能加速誘發組織損傷。
-
宋旭:長非編碼RNA-蛋白質相互作用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2015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2015年10月30日2015(第三屆)非編碼RNA學術研討會氣氛熱烈,來自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宋旭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長非編碼RNA-蛋白質相互作用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主題演講。
-
基因組轉座子
轉座子的分類根據轉座子「跳躍」方式的不同,轉座子被分為Class I和Class II轉座子。Class I又被稱為Retrotransposon,逆轉錄轉座子,指那些通過「複製-粘貼」機制來實現其在基因組中「跳躍」的轉座子,這種類型的轉座子能不斷增加其自身在基因組中的拷貝數。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Divergent lncRNAs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and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in pluripotent cells)的研究論文,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論文連結: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16)00062-X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組的廣泛轉錄產生了大量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它們不具有編碼蛋白的功能。目前人們對它們的了解還非常有限,lncRNA被認為是生物學中的暗物質。
-
緊跟非編碼RNA研究前沿,怎麼能少了snoRNA!
非編碼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而通過RNA形式發揮功能的分子。近年來成為疾病,特別是腫瘤研究領域中的大熱門。miRNA,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等非編碼RNA均被報導在各類腫瘤中異常表達,並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該成果揭示了長非編碼RNA SLERT 在細胞核仁功能和RNA聚合酶I (Pol I) 轉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機制。由於rDNA序列具有高度重複性,因而這些序列上非常相似的rDNA的差異表達如何實現和相關Pol I轉錄調控機制等仍然未知。經典的長非編碼RNA和mRNA結構相似,含有5' 端帽子及3' 端多聚腺苷酸尾巴結構,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
-
Mol Cell.:新型長非編碼RNA及其重要功能機制被發現
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
-
研究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但是,重複序列的功能在一些已知的通路中已被報導,且這些功能多伴隨重複序列的轉錄。所以研究重複序列的轉錄情況以及這些轉錄產生的RNA的結合位點,將為解析重複序列的功能提供思路。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付向東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潤生、何順民合作,在Genome Research上發表題為Active retrotransposons help maintain peri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required for faithful cell division
-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
經典文獻解讀:真核生物轉座子的分類-1
,轉座子在基因組結構、組成或基因表達調控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很多轉座子家族非常古老並在各個物種中廣泛存在,轉座子序列之間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變異,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成千上萬個不同的類型,並佔據著整個基因組序列的絕大部分(>80%)。隨著真核基因組數據的不斷釋放,轉座子序列的注釋和功能研究就需要有一套直接有效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肝臟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於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前者稱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高發的,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後者稱為肉瘤,與原發性肝癌相比較較為少見。繼發性或稱轉移性肝癌係指全身多個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侵犯至肝臟。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在這項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運用前期創建的無poly(A)尾巴RNA分離和測序技術發現了一條全新的長非編碼RNA,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但是,重複序列的功能在一些已知的通路中已被報導,且這些功能多伴隨重複序列的轉錄。所以研究重複序列的轉錄情況以及這些轉錄產生的RNA的結合位點,將為解析重複序列的功能提供思路。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付向東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潤生,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何順民合作,在Genome Research上發表題為Active retrotransposons help maintain peri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required for faithful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