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轉座子:植物中轉座子的分布

2021-01-19 BioArt植物
在神奇的轉座子:轉座子的分類一文中,我們簡要介紹了轉座子的分類系統和命名規則。我們已經知道,在生物體中轉座子的多樣性非常高,數量非常大。那麼,在不同的植物基因組中,每種類型的轉座子都是均一分布的嗎?它們的分布有沒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水稻和玉米為例,介紹一下轉座子在植物基因組中的分布情況。
2000年,Nature發表了一篇題為Analysis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owering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論文,首次公開了擬南芥完整的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對擬南芥基因組進行詳細分析後發現,轉座子至少佔據了整個基因組的10%,並且基因間 DNA 中約 1/5 都是轉座子。擬南芥基因組中約有 2109個 class I 轉座子,2203個class II 轉座子,另外還鑑定到1209個新類型轉座子。對轉座子的跳躍歷史進行研究後發現,擬南芥基因組中的轉座子傾向於整合到重複序列。不過,雖然擬南芥基因組中轉座子的數量巨大,但是它們大部分都是不表達的,只有約4%的轉座子可以表達。在許多具有較大基因組的植物中,I型轉座子的含量通常會比較豐富。擬南芥的基因組相對較小,I型座子的數量也比較少,並且它們主要集中在著絲粒附近。相比之下,擬南芥中II型轉座子則主要分布在中心體周圍。對轉座子和基因的分布情況分析後發現,轉座子密集區域基因的分布相對較少,重組率較低,並且與之匹配的EST也較少,說明這些區域基因的表達也不活躍。2005年,Nature 發表了水稻的基因組。水稻中轉座子序列至少佔據了整個基因組的35%,並且水稻基因組中幾乎含有所有已知的轉座子家族。具體分析後發現,水稻8號染色體和12號染色體的轉座子含量最高,分別為38.0%和38.3%;1號、2號以及3號染色體的轉座子含量相對較低,分別為31.0%、29.8%和29.0%。水稻基因組中II型轉座子的含量較多,約是I型轉座子的兩倍。但是,I型轉座子的核苷酸數量要遠遠大於II型轉座子,因為I型轉座子通常比較大,而II型轉座子一般都較小。水稻中I型轉座子主要集中在基因稀少的區域和異染色質區域,比如著絲粒和中心體附近;不過,仍有一些I型轉座子和II型轉座子分布在基因密集和重組率較高的染色體區域。總體來看,水稻轉座子的分布和轉座子的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較小的轉座子主要分布在基因相對密集以及重組率高的區域,而較大的轉座子則集中在著絲粒和中心體附近。2009年,玉米的基因組也在Science上公布。由於轉座子最早是在玉米中發現的,許多轉座子家族也都是首先在玉米中鑑定到的,因此玉米中轉座子的含量及分布規律自然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讓人們吃驚的是,轉座子這種一度被認為是「垃圾DNA」的物質,竟然佔據了玉米基因組的近85%。和擬南芥以及水稻不同,玉米中許多轉座子都分布在基因密集以及染色體重組率較高的染色體末端區域,這暗示著玉米中轉座子在調控基因功能方面可能非常活躍。我們在神奇的轉座子:轉座子的分類一文中提到過Helitrons,它是一類通過特殊的滾環方式進行轉座的轉座子,在植物、動物以及真菌中都有分布。不過,在玉米基因組中,這類轉座子的含量非常豐富,活性極高,變異也非常多樣。玉米基因組中含有8個Helitrons家族,所有成員的拷貝數加起來約為20000個,並且主要分布在基因密集區域。而在許多其他的動物和植物基因組中,Helitrons都主要分布在基因稀少的區域。這也說明了,玉米基因組中轉座子廣泛參與了基因的調控。從本文中列舉的三種模式生物中轉座子的含量和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基因組的擴增,轉座子的含量和豐富性也隨之逐漸增加。而轉座子的分布也隨之從基因稀少的著絲粒以及中心體附近向基因密集區轉移,這暗示著轉座子在基因組的擴張和大基因組生物的基因調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2000). Analysis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lowering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nature, 408(6814), 796.

【2】Sasaki, T. (2005). The map-based sequence of the rice genome. Nature, 436(7052), 793.

【3】Schnable, P. S., Ware, D., Fulton, R. S., Stein, J. C., Wei, F., Pasternak, S., ... & Minx, P. (2009). The B73 maize genome: complexity, diversity, and dynamics. Science, 326(5956), 1112-1115.


相關焦點

  • 神奇的轉座子:植物中轉座子的分布
    在神奇的轉座子:轉座子的分類一文中,我們簡要介紹了轉座子的分類系統和命名規則。我們已經知道,在生物體中轉座子的多樣性非常高,數量非常大。那麼,在不同的植物基因組中,每種類型的轉座子都是均一分布的嗎?它們的分布有沒有什麼特點呢?
  • HR:浙江大學徐建紅課題組在甘藍轉座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儘管如此,但目前我們仍對甘藍基因組中轉座子的群體動態和進化活性知之甚少。通過分析,研究人員從整個群體中共鑑定到了45,737個高質量的轉座子位點,並對其在每個品系中的插入或缺失進行分型。結果發現約70% 的位點在不同的品系之間呈現豐富的插入多態性,並且約1/4的位點位於基因的內部或附近。轉座子在甘藍的三個亞基因組之間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呈現相似密度與分布。
  • 「轉座子」--基因小偷家族
    不過當時分子生物學還沒有發展起來,因此轉座子還是偷偷摸摸的跳來跳去。後來各種技術的發展讓這個小偷家族無所遁形。目前認為轉座子分為兩類。第一類,什麼也不留,直接將轉座區域的基因全部席捲而空,就是所謂的剪切粘貼,然後再找個其他順眼的地方貓起來。第二類還厚道一些,是複製粘貼,給房主留點備份,但是基因信息已經被複印偷走了。往大了說,這是洩露軍事機密啊。
  • 生物的轉座子有望為大腦重新接線
    轉座子可被視為細胞指南裡面的「散頁」,因為它們可以改變自身的位置,且在不同人的基因組中的分布也不同。轉座子可以插入到基因中,幹擾基因功能,破壞重要的細胞活動。然而,最近的研究提出,轉座子也可對身體有益,如在大腦不同細胞的交流中發揮作用。
  • PNAS:水稻中的H3K4特異性去甲基酶參與控制轉座子活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證實水稻中的H3K4特異性去甲基酶JMJ703參與控制了轉座子活性,相關研究論文於1月1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曹曉風(Xiaofeng Cao)。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同源轉座子維持普通小麥多倍體亞基因組...
    染色體組多倍化是推動植物演化的重要因素,是物種形成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全球廣泛種植的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2n=6x=42, AABBDD)是經過兩次多倍化事件形成的異源六倍體,含有三個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亞基因組(A、B、D)。
  • 科研人員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該研究利用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生命周期中具有DNA和RNA兩個不同階段的特性,首次採用RNA編輯的策略,實現了對逆轉錄轉座子Tf1(類似於逆轉錄病毒的模式生物)的編輯幹預。同時,該工作還第一次採用CRISPR-Cas12a對逆轉錄病原體的DNA階段進行編輯,達到了100%的編輯幹預效率。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跳躍DNA:耐藥性擴散的一種手段抗生素耐藥性在細菌之間擴散的主要促進因素之一是轉座子,也被稱作跳躍DNA,即能夠自主地在基因組中改變位置的遺傳因子。當在細菌之間轉移時,轉座子能夠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Orsolya Barabas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轉座子及其分子結構。他們首次解析出一種轉座酶-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作為一種轉座子插入機器,這種複合物將轉座子(包括它們攜帶的耐藥性基因)插入到受體菌中。
  • 上海巴斯德所等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該研究利用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生命周期中具有DNA和RNA兩個不同階段的特性,首次採用RNA編輯的策略,實現了對逆轉錄轉座子Tf1(類似於逆轉錄病毒的模式生物)的編輯幹預。同時,該工作還第一次採用CRISPR-Cas12a對逆轉錄病原體的DNA階段進行編輯,達到了100%的編輯幹預效率。
  •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0 14:43:4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和Neil C.Chi研究組合作發現,轉錄活躍的HERV-H逆轉錄轉座子,能夠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中劃分拓撲相關結構域
  • 《基因發展》抗癌基因p53可通過阻斷逆轉錄轉座子避免致癌突變
    近期在《基因發展》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的資深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細胞生物學教授John Abrams博士說,關於逆轉錄轉座子與癌症的聯繫由來已久,這項研究在人類p53和逆轉錄轉座子之間建立了首個經驗聯繫。p53作為抗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已被證實。當細胞處於壓力或分裂異常時,比如腫瘤,它可以阻止細胞生長或誘發細胞自殺。
  • PNAS:反轉錄轉座子編碼蛋白質結構研究揭示分子進化
    被稱為LINE-1的反轉錄轉座子是一種可以繁殖並能在不同方位插入染色體DNA中的移動遺傳因素。這就會打亂融合的遺傳密碼,由此對宿主生物體帶來嚴重後果。另一方面,這也會引起遺傳變異,這也是物種進化的先決條件。現在L1ORF1p蛋白質的結構有利於對LINE-1移動機製做出更精確的學術研究。這就為反轉錄轉座子和反轉錄病毒的關係提供了新視角,也可能為人類和動物的某些進化過程提供了新視角。
  • 揭示轉座子調節人類大腦神經元分化和神經傳遞活性的分子機理
    人類基因中包含超過450萬個稱之為轉座子的DNA元件,這種類似於病毒的元件會在基因組中跳躍並幫助調節基因的表達,轉座子能通過與轉錄因子結合做到這一點,而轉錄因子是一種能調節DNA轉錄為RNA的特殊蛋白,其會在廣泛的生物學事件中影響基因的表達。
  • 通過功能性的數據分析揭示基因組中LINE-1轉座子元件的特性和動態...
    稱之為長散在重複元件-1( LINE-1或L1,s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1)的序列組成了一類轉座子元件,同時也被稱為跳躍基因,因為其能在基因組中移動;遺傳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非常想知道這些跳躍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基因組中的互作機制。
  • 12星座專屬「神奇寶貝」,獅子座活力肯泰羅,射手座呆萌可達鴨
    12星座專屬「神奇寶貝」,獅子座活力肯泰羅,射手座呆萌可達鴨對於《神奇寶貝》這部動畫,相信大家在小時候一定都看過吧!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十二星座專屬的神奇寶貝是什麼樣子的?1、獅子座獅子座的專屬神奇寶貝是活力十足的肯泰羅。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在夏末初秋的晚上,北半球天空中從東方會冉冉升起一個星座,這個星座非常神奇,一個星座它包含了宇宙間大部分的天體的類型,它就是天鵝座,一個具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類地行星和存在於一個長得像北美洲的星雲裡面。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相關轉座酶
    2019年6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研究人員發現CRISPR相關的轉座子可用於將定製的基因插入到DNA中而不需要切割它。
  • 基因組轉座子
    轉座子能夠在基因組中通過轉錄或逆轉錄,在內切酶(Nuclease)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現。轉座子的這種行為,與假基因(Pseudogene)的出現頗有相似甚至相同之處。有些科學家將後者視為「基因化石」,是透視物種進化的痕跡之一。轉座子的發現,證明了基因組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集合,而是一個不斷在改變自身構成的動態有機體。
  • 初見木鱉子植物
    木鱉子是一種比較冷背的中藥材,主要產自南方,作為北方人很難見到其植物的生長狀態。
  • 科研進展 | 我院蔬菜中心揭示RsMYB1基因啟動子甲基化調控心裡美蘿蔔花青苷合成的新機制
    序列分析表明在紅肉野生型和白肉突變體中,該基因沒有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同時發現在RsMYB1啟動子上遊存在7,372bp的CACTA類型轉座子插入。通過調查CACTA轉座子在111份蘿蔔種質中的分布,揭示了該CACTA轉座子對於心裡美蘿蔔紅肉形成必不可少。甲基化分析表明:CACTA轉座子在紅肉和白肉材料中均有較高的甲基化水平,但RsMYB1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水平白肉材料明顯高於紅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