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功能性的數據分析揭示基因組中LINE-1轉座子元件的特性和動態...

2020-12-06 生物谷

2020年10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題為「Human L1 Transposition Dynamics Unraveled with Functional Data Analysi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深入揭示了基因組中跳躍基因所產生的影響效應。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分析了一類跳躍基因的功能和影響,跳躍基因,即能在人類基因組中不同位點移動的DNA序列,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理解人類基因組的進化特性,或對於研究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稱之為長散在重複元件-1( LINE-1或L1,s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1)的序列組成了一類轉座子元件,同時也被稱為跳躍基因,因為其能在基因組中移動;遺傳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非常想知道這些跳躍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基因組中的互作機制。研究者Chen指出,首先,LINE-1是唯一活躍的LINE家族,其在我們的基因組中會不斷跳躍,人類基因組由不同的序列組成,而這個特殊的逆轉座子(L1)則佔到了17%以上的比例,從結構上來講其非常重要,能夠產生多種其它的轉座子元件序列,同時還能通過進化的過程來擴張機體基因組的尺寸,此外,其在調節自身功能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片來源:Di Chen and Marzia Cremona

如今研究人員能夠建立L1s進化的整合模型,包括L1s傾向於在基因組中整合的位點以及其傾向於保持的維持,或者在基因組中固定的位置等。本文研究結果非常有意思,轉座子元件能夠整合併最終保留在非常不同的基因組景觀中,通常情況下其主要會整合到基因組中的特定部分,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進化後,其最終會被保留在其它的基因組位置。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儘管整合和固定過程會被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特性所影響,但L1s並不僅僅是基因組中跳動的DNA片段,其實際上會影響圍繞在周圍的基因組景觀,此前有部分研究暗示了這一點,但本文研究對此進行了證實,即L1s會影響宿主機體基因組的進化過程。本文研究還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模型來深度理解L1s的特性。研究者Makova說道,通過建立模型,研究人員就能理解L1s在疾病發生和基因組所編碼的重要特性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比如,根據L1s在移動過程中的未知,研究者就能發現是否其會產生強烈的影響還是較輕微的影響,或者並不產生影響,當然了,這些預測都需要經過計算和實驗研究來進行研究,但重要的是,如今研究人員距離這一步越來越近了。

雖然本文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但相關研究結果或許能產生實際和臨床的一些應用價值,因為有研究表明,L1s或許並不像曾經研究人員認為的那樣是被動的角色,其實際上在基因組中處於一種活躍的未知,某些L1s的插入也被認為會對基因組中的蛋白編碼區域產生影響或幹擾。如今重要的是如何將這項研究發現應用於醫學研究,首先,研究人員會在癌症和其它疾病的研究中基於L1整合的資料庫進行分析,有些L1s在神經性疾病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比如,對大腦DNA測序的研究就發現了多態L1的插入,研究人員還能使用相同的方法將其應用於更多臨床相關的資料庫分析中去。

隨後研究人員分析了能代表最新整合的、多態特性和人類特異性L1s的三個人類L1s全基因組資料庫,同時還通過其它研究收集到了49個基因組景觀特徵。他們利用功能性數據分析來建立模型並精準分析L1s整合併固定的基因組景觀特性,這些方法或許能在高解析度下幫助研究人員分析基因組的景觀特性。研究者Cremona說道,我們測試了基因組景觀特徵的差異,即在攜帶L1s和並未攜帶L1s的區域之間,隨後我們利用最重要的特性建立了一種模型來幫助理解所有這些特徵是如何一起發揮作用的。

與其它方法相比,功能性的數據分析技術能夠更好地挖掘高解析度數據,並能為研究者提供更為豐富的L1s和基因組景觀之間相互作用的藍圖,比如,研究者就能利用該技術比較L1s插入一段時間、較短時間以及並不含有L1s區域之間的特徵。使用功能性數據分析技術(而不是對比平均值),研究人員就能對比曲線,也就是在較高解析度下觀察測定的行傳該數據,不僅僅是觀察到的平均數的差異,而且觀察到的曲線形狀的差異都能夠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其之間的關係和效果。(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Di Chen, Marzia A Cremona, Zongtai Qi, et al. Human L1 Transposition Dynamics Unraveled with Functional Data Analysi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20). DOI: 10.1093/molbev/msaa194

【2】Scientists take a step toward understanding 'jumping genes' effect on the genome

by Matt Swayn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相關焦點

  • PNAS:基因組中DNA移動元件的插入或可使人類獲益
    ,這種常見的移動元件名為LINE-1反轉錄轉座子,其由大約人類機體20%的DNA組成,研究者表示,大多數的研究都忽略了這種重要遺傳調節子的所有效應。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處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LINE-1反轉錄轉座子在基因調節和疾病易感性上的作用,研究人員表示,LINE-1反轉錄轉座子或許對人類的進化具有一種正向有益的效應。
  • 基因組轉座子
    轉座子能夠在基因組中通過轉錄或逆轉錄,在內切酶(Nuclease)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現。轉座子的這種行為,與假基因(Pseudogene)的出現頗有相似甚至相同之處。有些科學家將後者視為「基因化石」,是透視物種進化的痕跡之一。轉座子的發現,證明了基因組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集合,而是一個不斷在改變自身構成的動態有機體。
  • 揭示轉座子調節人類大腦神經元分化和神經傳遞活性的分子機理
    人類基因中包含超過450萬個稱之為轉座子的DNA元件,這種類似於病毒的元件會在基因組中跳躍並幫助調節基因的表達,轉座子能通過與轉錄因子結合做到這一點,而轉錄因子是一種能調節DNA轉錄為RNA的特殊蛋白,其會在廣泛的生物學事件中影響基因的表達。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當在細菌之間轉移時,轉座子能夠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Orsolya Barabas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轉座子及其分子結構。他們首次解析出一種轉座酶-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作為一種轉座子插入機器,這種複合物將轉座子(包括它們攜帶的耐藥性基因)插入到受體菌中。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同源轉座子維持普通小麥多倍體亞基因組...
    territories following polyploidization and introgression的論文,通過解析矮抗58三維基因組揭示同源轉座子參與維持普通小麥多倍體亞基因組高級結構穩定性。
  • 神奇的轉座子:植物中轉座子的分布
    研究人員對擬南芥基因組進行詳細分析後發現,轉座子至少佔據了整個基因組的10%,並且基因間 DNA 中約 1/5 都是轉座子。擬南芥基因組中約有 2109個 class I 轉座子,2203個class II 轉座子,另外還鑑定到1209個新類型轉座子。
  • 神奇的轉座子:植物中轉座子的分布
    研究人員對擬南芥基因組進行詳細分析後發現,轉座子至少佔據了整個基因組的10%,並且基因間 DNA 中約 1/5 都是轉座子。擬南芥基因組中約有 2109個 class I 轉座子,2203個class II 轉座子,另外還鑑定到1209個新類型轉座子。
  • 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分析詳細說明
    5.結構變異(Structure Variation)結構變異(Structure Variation-SV)是基因組變異的一類主要來源,主要由大片段序列(一般>1kb)的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以及非平衡倒位(unbalance inversion)事件構成。
  • 科學家揭示真核基因組轉座子寄生策略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基因組所供圖 近日,《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新巖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對基因組中常見的寄生性轉座子元件(又稱跳躍因子)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轉座子的兩種依賴宿主基因轉錄的基因組整合策略。這一發現為解析複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提供了「基因組生態學」視角。
  • Nature解讀:人類ENCODE計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和小鼠基因組...
    來自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完成了另外13項深度的研究,研究者Eric Green博士表示,ENCODE 3計劃的一個主要優先任務就是尋找方法來與更廣泛的研究群體共享數千個ENCODE實驗數據,從而幫助擴展科學家們對基因組功能的理解,ENCODE 3計劃中搜索和可視化的工具就能適當這些數據能被訪問,從而就能推動科學家們在開放科學上的努力。
  •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0 14:43:4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和Neil C.Chi研究組合作發現,轉錄活躍的HERV-H逆轉錄轉座子,能夠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中劃分拓撲相關結構域
  • HR:浙江大學徐建紅課題組在甘藍轉座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它們不僅使蕓薹屬中不同物種之間發生了不對稱進化,而且很大程度上還促使了亞基因組優勢現象的形成和維持。相對於近緣物種,甘藍基因組在近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擴張,其部分原因是由於轉座子的擴增而導致。儘管如此,但目前我們仍對甘藍基因組中轉座子的群體動態和進化活性知之甚少。
  • ...基因組數據研究登《Nature》封面!進一步揭示基因組多樣性演化...
    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
    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轉錄組測序、Nanopore單分子測序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發現在白水牛Agouti信號蛋白(ASIP)基因上遊存在一個LINE-1轉座子的插入,長2809個核苷酸,只含有完整LINE-1轉座子的5』
  • 生物的轉座子有望為大腦重新接線
    我們身上超過一半的基因組由「垃圾」DNA構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潛在的移動片段組成,名為轉座子或「跳躍基因」,科學家相信跳躍基因源自遠古的病毒。轉座子可被視為細胞指南裡面的「散頁」,因為它們可以改變自身的位置,且在不同人的基因組中的分布也不同。轉座子可以插入到基因中,幹擾基因功能,破壞重要的細胞活動。然而,最近的研究提出,轉座子也可對身體有益,如在大腦不同細胞的交流中發揮作用。
  • 科學家揭示去甲基化酶在腫瘤中的致病機理—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以「KDM4B通過激活LINE-1促進DNA損傷」為題,解析了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在腫瘤中所扮演的新角色,從全新角度揭示了KDM4B在腫瘤細胞中高表達的致病分子機理,並為腫瘤的預防和靶向治療提供了線索。
  • PNAS:反轉錄轉座子編碼蛋白質結構研究揭示分子進化
    被稱為LINE-1的反轉錄轉座子是一種可以繁殖並能在不同方位插入染色體DNA中的移動遺傳因素。這就會打亂融合的遺傳密碼,由此對宿主生物體帶來嚴重後果。另一方面,這也會引起遺傳變異,這也是物種進化的先決條件。現在L1ORF1p蛋白質的結構有利於對LINE-1移動機製做出更精確的學術研究。這就為反轉錄轉座子和反轉錄病毒的關係提供了新視角,也可能為人類和動物的某些進化過程提供了新視角。
  • 研究人員揭示超級增強子動態甲基化調控轉錄異質性
    研究人員選擇了Sox2和miR290-295的超級增強子作為研究對象。這兩個基因的超級增強子對於保持多能性有重要作用,而且其T-DMR在測序數據中顯示低水平甲基化。在Castaneous x 129 F1的mESC中(兩套基因組之前含大量SNP,便於區分不同allele),研究人員將兩個不同顏色的甲基化報告子通過CRISPR/Cas9 敲進Sox2或者miR290-295的超級增強子T-DMR,報告子的螢光可以實時反映在單細胞單染色體水平Sox2或者miR290-295 超級增強子位點的甲基化變化。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了羊膜生物進化的古老特徵
    基於喙頭蜥獨特的文化地位和進化地位,本研究完成了一個喙頭蜥的基因組組裝,著重分析了喙頭蜥基因組獨特的進化特徵,基因的適應性進化,種群動態與地理事件的關聯等
  • PNAS:水稻中的H3K4特異性去甲基酶參與控制轉座子活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證實水稻中的H3K4特異性去甲基酶JMJ703參與控制了轉座子活性,相關研究論文於1月1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曹曉風(Xiaofeng 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