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太空夢吧,期待有一天也會飛上太空看看地球的樣子,但是大家知道嗎太空人一般在太空都吃些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太空中航天員的吃飯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航天員的一個生存環境,在太空艙內航天員是處於失重狀態的,在失重狀態下優雅地吃東西就成了一種奢侈。
比如餅乾之類容易掉渣的食物,必須先包裹住才行,不然吃完就滿倉的餅乾渣。再比如泡椒鳳爪,鴨脖子一般也不建議帶上太空。
試想一下太空艙內雞骨頭、鴨骨頭隨處飄蕩的場景,而可樂這種碳酸飲料一般也不建議帶到太空,不是因為技術原因喝不了,而是喝完之後會打嗝,在失重狀態下打嗝就如同嘔吐。
所以像碳酸飲料、啤酒這些東西一般都是減氣之後帶上去,而且最早的航天食品由於技術和安全因素考慮,帶的都是類似牙膏狀的半流體食物,通過擠牙膏一樣擠到口腔內。
後來隨著FD凍幹技術和RP技術的發展,航天食品開始豐富起來。
所謂FD凍幹技術就是將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質,在較低的溫度下凍結成固態,然後在真空環境下加熱,使其中的水分不經液態直接升華成氣態,從而使物料脫水獲得凍幹製品的乾燥技術。
實際上中國早在2003年楊利偉坐神州5號進行地球軌道飛行時,就吃上了八寶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等。
而2012年的神舟9號則出現了豆沙粽、水晶蓮子、溼金炒飯和燒雞腿等等,相信用不了多久,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太空旅行可能就和搭公交一樣,而吃航天食品也可能會像吃飛機餐一樣方便。
看完後大家是不是對於太空中如何用餐有了了解呢,歡迎大家把想法留言到評論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