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辛棄疾的這首詞,如觀大河漲潮,流速由慢而疾,潮聲也由小而大

2020-12-04 詩詞曲精品齋

辛棄疾雖然在詞壇上流芳百世,但其實他的一生卻非常不如意,自己想要抗金收復失地的志向,到死都沒有完成。辛棄疾多次提出自己的抗金謀略,但是卻總是落得被貶官、被誹謗的結果。尤其是晚年,辛棄疾一直都在賦閒的愁苦中度過。

當然,面對當時時局和宋朝文武百官的「不思進取」,辛棄疾多次流露出想要辭官歸隱的情緒,但這都是他在備受打擊後的消極之辭。比如辛棄疾在擔任江西安撫使的時候,曾經來到上饒城北帶湖地區,發現這個地方風景優美,辛棄疾於是在這裡修建了一所新居,以作為他將來隱居的場所。「稼軒居士」這個稱號,也是這時候他為自己取的,表示去官務農的意思。下面這首《沁園春》,正是辛棄疾在帶湖新居將要建完時,抒發自己當時心情的一首佳作。

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辛棄疾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抒發了作者想要棄官歸田的心情。首句便以西漢蔣詡隱居時的「三徑」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典故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接著自嘲自己在俗世中當官,卻不去隱居,但是這裡卻不能認為是辛棄疾的真實想法,他一生致力於抗金,怎麼會「雲山自許」呢?這當然是面對現實處處被打擊後的無奈牢騷而已。

下片主要是對歸隱後未來生活的構想。但是這個構想不單單是隱居而已,從種柳(想想陶淵明,五柳先生)、竹、梅等象徵著高潔的事物來看——更可況還有屈原《離騷》中的「餐秋菊之落英、紉秋蘭以為佩」等意象的化用——辛棄疾這裡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品格。而最後一句更是對自己忠肝義膽、一片赤誠的自然流露。

總體來看,這首詞上下兩片風貌迥異:上片主要寫隱居之情,猶如大河漲潮,河水流速越來越快,感情也越來越明朗;下片寫歸隱後的藍圖,好比在河中泛舟而行,平穩徐緩,雖然沒有水流抨擊的呼嘯之聲,卻能夠欣賞到波光粼粼的美景。但是,由於有「新居將成」這一條線索的連綴,所以沒有絲毫割裂之感,反而有渾然天成之意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的這首詞別具一格,問了八個問題,有創新更有深度
    有一年的中秋節,辛棄疾與客人喝酒聊天,通曉歡愉,興致很高。天快亮時,客人說過去的詩詞寫月亮的很多,但是寫送月的卻少。趁著酒興,辛棄疾便躍躍欲試,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很有意思的《木蘭花慢》。這首詞模仿屈原的《天問》,在詞中提出很多問題,構思新穎,藝術上也很成熟,而且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至少領先哥白尼幾百年。木蘭花慢 辛棄疾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裡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參加了抗金農民起義,馳騁沙場,殊不知已過很多年,依然壯志未酬。這首詞《破陣子》好像對早年戰場生涯的追憶。當初是「沙場秋點兵」神採飛揚,而現如今「白髮生」,壯志未酬,這種對比令人無限感慨。梁啓超在《藝蘅館詞選》寫道:「無限感慨,哀同甫亦自怨也。」辛棄疾始終有著收復北方的夢想,從沒動搖,但是卻壯志未酬白髮生!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對於現代人而言,我們通常都會直白地將令我們愁苦的這件事情講出來,從而宣洩出自己心中的愁苦。對於我們來講,這就是「傾訴」。而於古人而言,尤其是古代的文人,他們心中的愁苦,實際上也不少。同時,在他們的筆下,對於愁苦心緒的書寫,也大不相同。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就像杜甫一生都想要在唐朝由盛轉衰之際做點什麼,但是最終卻是一生的漂泊,發出「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慨嘆。而在宋朝也有陸遊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至死還告誡後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抱負,他們想要憑藉自己一身所學,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當然讀書人大都有自己的風骨,所以很多詩人總是仕途多坎坷。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在辛棄疾眾多佳作中,還有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詞十分悲涼,但卻感人至深,讀之,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這首詞作於淳熙元年(1174年),辛棄疾當時任江東安撫使參議官。當時正是辛棄疾南歸後的第十二年,他曾多次向朝廷提出很多有見識的建議,但均未被採納。鬱郁不得志的詞人登上賞心亭,不禁百感交集:想到山河破碎,統治者猶醉生夢死,他留下了悲憤的淚!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所以我們現在品讀唐宋詩詞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有大量的飲酒詩詞。這些詩詞便是歷代文人墨客,一邊吟詠詩詞,一邊飲酒,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當時的南宋朝廷並沒有想過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要去與金國開戰,這與辛棄疾的理念是產生了分歧,為此他很被調回後方,開始被人排擠和打壓,為了擺脫內心的苦悶。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宋詞中最激情的詞牌,史上最經典《滿江紅》,嶽飛第一辛棄疾第二
    這首詞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詞裡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這首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的中華民族不敢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宋〕辛棄疾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
  • 清平樂讀音是什麼怎麼讀 清平樂讀le還是yue
    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表示,過去一直念「lè」,是因為看電視劇才知道讀「yuè」。也有網友稱,竟然念錯了十多年,記得上學時老師教的是「lè」呀。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王國欽表示,「樂」是一個多音字((lè、yuè、yào 等)。讀 lè 為快樂、愉悅之意;讀 yào 為喜好、欣賞之意;讀 yuè 為音樂、樂曲之意。
  • 辛棄疾被調回臨安,送別友人時,寫下這首詞,訴說心中無奈的哀愁
    以至於朝廷將辛棄疾頻繁調度,到各地為官,好像一塊萬能的磚,補上南宋江山各處的缺處,調任次數居然高達四十多次。就在這年復一年的調度路途中,時光流去,辛棄疾一天天地老了,收復大業依然未有半分進展。1178年的這天,他又從豫章出發,在調任回臨安做大理少卿的途中,送別友人時。
  • 過中秋朋友請客,辛棄疾寫首任性詞,無一悲字卻寫出悲的至高境界
    寫中秋的古詩詞更是數不勝數,很多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就像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膾炙人口,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最後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至今讀之依舊讓人心有所感。我們品讀這些中秋詩詞,會很容易發現他們在作品中都有對於圓月的描寫,似乎沒有圓月便不成中秋。
  • 遇到一群調皮的熊孩子,辛棄疾悟出首《清平樂》,讀完心裡暖暖的
    當辛棄疾遇到熊孩子,看見孩子們純真無邪的模樣,便悟出了這首《清平樂》,既活潑可愛又有水平。《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這首詞上闋描敘的是鄉下悠閒恬靜的生活方式。
  • 今日詩詞賞析: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 聽,航空業的「潮聲」
    新華社發(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供圖)新華社成都11月14日電 題:聽,航空業的「潮聲」!新華社記者丁玫、謝佼、劉昕宇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能聽到一種「潮聲」。新華社發(中國商飛四川分公司供圖)每兩分鐘這裡就響起飛機轟鳴聲,或由遠及近,或直上雲霄。中國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的機場生產統計顯示,全球航空業疲軟背景下,雙流機場今年5月以25299起降架次在全球領先,9月、10月在大型機場中率先實現起降架次同比正增長,進入冬春航季日均航班計劃1100架次,同比增長5.1%。這轟鳴就是中國航空業復甦進取的潮聲!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因此,她與辛棄疾二人在一起情投意合,有著說不盡的共同話題。 辛棄疾的有很多作品都是關於妻子的,比如《定風波·昨夜山公倒載歸、《浣溪沙·壽內子》。而最出名的當是那首《滿庭芳·靜夜思》莫屬。 這首詞雖不同於李白的《靜夜思》名氣大且朗朗上口,但卻是內藏乾坤。
  • 語文很有趣:換個角度讀經典,將辛棄疾的家國情懷寫進高考作文
    在這篇文章裡,我就從全新的角度,來給考生解剖一篇經典課文——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並用它來完成「家國情懷」系列典型素材的整理。經典回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 辛棄疾: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真實版,一代英豪寫出如此傷春之詞
    趕緊叫手下戰將把關羽這句話記下來,寫在衣服上,牢牢記住,遇到張飛,切不可輕敵。這畢竟是演義之說,正史未見張飛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記錄。但是,正史之中還真有這樣的記錄,不過男神不是三國時代的張飛,而是南宋抗金名將,史上稀罕的文武雙全之人辛棄疾。辛棄疾出生時,大宋已經成為南宋,北方已淪落金人之手。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我們來讀一讀:《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長相思》這首詞是李煜早年間的作品,並且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在於:明明句句意思都帶有思愁的感覺,卻在詞中沒有一句「愁」字來表示出,通過展示的花間詞風格,顯然讓很多人在讀起來的時候能感覺到比一般的花間詞寫的更加清新雋永。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
  • 秦觀這首詞描寫的很是感人,特別是最後兩句,更是讀來肝腸寸斷!
    雖然《減字木蘭花》這一詞牌有很多經典的作品,但無疑秦觀這首作品也是同樣經典,可謂是字字珠璣,最後兩句讀來更是感人肺腑,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宋代:秦觀天涯舊恨,獨自悽涼人不問。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