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詞別具一格,問了八個問題,有創新更有深度

2021-01-08 品詩賞詞

有一年的中秋節,辛棄疾與客人喝酒聊天,通曉歡愉,興致很高。天快亮時,客人說過去的詩詞寫月亮的很多,但是寫送月的卻少。趁著酒興,辛棄疾便躍躍欲試,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很有意思的《木蘭花慢》。

這首詞模仿屈原的《天問》,在詞中提出很多問題,構思新穎,藝術上也很成熟,而且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至少領先哥白尼幾百年。

木蘭花慢 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裡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詞的上片說,今夜可愛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麼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裡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升起在東邊?茫茫的宇宙廣闊無垠,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怎麼樣,辛棄疾是不是太有想像力了,還是他酒醉了胡侃?從他問的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他雖然通宵豪飲,卻並沒有醉意。上片問了五個問題,既有一定專業水準,又極其富有想像力。

先是問月亮的歸宿(很深奧),然後預測月亮會繞著地球轉動,又提出宇宙邊際和萬有引力問題,牛頓也要驚詫了,辛棄疾為何沒有成為天文學家,太有想像力和邏輯思維了。

下片作者接著問,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為什麼玉兔也能在海中潛遊?假如說這一切都很平安,為什麼圓月會漸漸變得鉤一樣彎?

我說辛棄疾啊,你太有創新精神了,別人都寫賞月和思親,你卻別具一格,這麼多問題把月亮也問糊塗了,就是如今的人也不一定全能答對。

李白喝了酒,舉杯問青天,也問不出這麼多問題。蘇軾對著月亮感嘆,也就剩下感嘆了。你卻能夠一口氣問出八個問題,而且都有一定的價值,你是學文科還是理科?一定是自學成才。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像你那樣有鑽研精神,就該讓他們好好讀一讀這首詞。

辛棄疾無愧是豪放派詩人,思路開闊深遠,想像力豐富,不僅問到了嫦娥,還有玉兔。不僅有寫實,也有寫意,用韻也是揮灑自如,毫無矯揉造作,更沒有晦澀難懂的詞彙,完全是大師級水平。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參加了抗金農民起義,馳騁沙場,殊不知已過很多年,依然壯志未酬。這首詞《破陣子》好像對早年戰場生涯的追憶。當初是「沙場秋點兵」神採飛揚,而現如今「白髮生」,壯志未酬,這種對比令人無限感慨。梁啓超在《藝蘅館詞選》寫道:「無限感慨,哀同甫亦自怨也。」辛棄疾始終有著收復北方的夢想,從沒動搖,但是卻壯志未酬白髮生!
  • 辛棄疾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千古名句,經常在酒宴上問旁人:寫得如何
    如果說李白酒入愁腸,是七分化作了月光,三分化作了劍氣;那酒入了辛棄疾的愁腸,化作的不只有月光有劍氣,還有那一絲不羈的狂傲。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辛棄疾一首酒後狂傲之作,詞名叫《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那,在這兒,我們提到了辛棄疾,就說說他的另一首,關於「愁」的詞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在寫「愁」方面,其實跟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裡面處處充滿了想像。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 讀辛棄疾的這首詞,如觀大河漲潮,流速由慢而疾,潮聲也由小而大
    當然,面對當時時局和宋朝文武百官的「不思進取」,辛棄疾多次流露出想要辭官歸隱的情緒,但這都是他在備受打擊後的消極之辭。比如辛棄疾在擔任江西安撫使的時候,曾經來到上饒城北帶湖地區,發現這個地方風景優美,辛棄疾於是在這裡修建了一所新居,以作為他將來隱居的場所。「稼軒居士」這個稱號,也是這時候他為自己取的,表示去官務農的意思。
  • 辛棄疾這首經典之詞,道出了真正的「愁」,尾句更有意味
    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內涵,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情感。在這其中,就如同我們心中的固勢思維,總覺得哪一類詩人就是哪一類詩詞的代表,好比提到王昌齡總會想到邊塞,提到柳永,總會想到那些風花雪月。辛棄疾也是如此。不得不說,如此這般的感悟,只有那些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成年人,才體味得更加深刻,辛棄疾也一定是如此了。這首詩是辛棄疾被在遭遇彈劾去職之後,賦閒在帶湖時有感而作的。在這閒居的時光裡,從便面上看,他似乎悠然自得,卻是心中愁緒萬分,無心留戀山水風光,而是整日裡思索著國家事務。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這一次針對的是辛棄疾的《西江月》,此詞是兩宋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入選課本多年,我們先來讀一讀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首詞寫於公元1181年,當時辛棄疾因讒言被排擠,離開朝堂。想他一生才華,武能馬上定乾坤,文能提筆抒衷腸,卻沒有用武之地。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那麼筆者現在問個問題,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辛棄疾的這首《懷古》氣勢磅礴,表達了他欲像當年劉裕那般北伐出徵的雄心壯志。他的作品,想必黃口小兒也能娓娓道來幾首。 辛棄疾在南宋可以說是文人裡仗打的最好的、軍營中最有才華的,可惜一生懷才不遇,到老也沒能見到王師定中原。而辛棄疾多有才華,他的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抱負,他們想要憑藉自己一身所學,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當然讀書人大都有自己的風骨,所以很多詩人總是仕途多坎坷。而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所介紹的這首詞,是來自「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這首詞被譽為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 種木十年渾未辦,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詩詞中這兩句有何寓意?
    前言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種木十年渾未辦,此心留待百年餘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種木十年渾未辦,此心留待百年餘。出自南宋辛棄疾的七言律詩《和趙昌父問訊新居之作》: 草堂經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畫不如。
  • 今日詩詞賞析: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這和蘇東坡的人生境遇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蘇東坡小時候讀到《漢書·范滂傳》,就立志要成為像範滂那樣的敢於為了理想犧牲生命的巨人。所以他的詞裡面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志意,直到被貶黃州之前。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辛棄疾閒居帶湖,寫一首《踏莎行》,十句話用十典故,充滿了諷刺
    因為他的號是「稼軒」,所以這首詞題為「賦稼軒」。 一、《踏莎行·賦稼軒》賞析 《踏莎行·賦稼軒》——南宋·辛棄疾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
  • 眼光有稜 背胛有負:陳亮眼中的辛棄疾和南宋風雲
    這些畫贊本身就是一種文學作品,而更深刻的內涵則在於其中所體現的那個時代哲學、國政和文化的激辯和進退。這裡,謹以此文紀念辛棄疾為首的南宋詞壇豪放派經典人物的不凡人生。 畫贊作為文學作品,淵源久遠,晉代陶淵明曾在一篇《扇上畫贊》中一口氣讚譽了八個歸隱高士,這些人物來自《史記》《漢書》和《後漢書》等古籍。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語文很有趣:換個角度讀經典,將辛棄疾的家國情懷寫進高考作文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首宋詞是豪放派宋詞的典型代表作,有「稼軒詞」一貫的「龍騰虎躍」之風度。如果是新授課,那麼我們一定要將這首詞的上下兩闋的構思梳理明白,再把詞中的典故逐一進行解讀。不過,既然我們是回扣教材,梳理寫作素材,那麼就不妨直奔主題——「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 辛棄疾詞《滿江紅》: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辛棄疾好友李正之,是主戰派的人物,他與辛棄疾志同道合。淳熙十一年,辛棄疾已經罷官三年,在上饒居住已久。李正之當時擔任的是提點坑冶鑄錢公事,也就是採銅鑄錢,信州是當時的主要產銅區,所以李正之常居住在信州(信州屬上饒市)。
  • 宋詞中最激情的詞牌,史上最經典《滿江紅》,嶽飛第一辛棄疾第二
    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之句,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此調在南宋至清代都可付諸歌喉,其基音較高,聲情悲壯雄渾,故有激越之感。嶽飛的一首《滿江紅》唱出了民族自強的最強音,成為千古絕唱。辛棄疾所作《滿江紅》詞牌也頗多,多為婉約之作,當屬第二。〔宋〕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這首詞號稱宋詞壓卷之作,它的作者有「詞中之龍」美譽,可是800年來...
    春社是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春社節一般在戊日這天,有時也會提前或延後一兩天。開禧元年(1205)的立春是正月初八丙寅這天,此後第五個戊日為戊申,即二月二十日。辛棄疾的這首詞,即作於二十日或前後一兩天。 那麼,辛棄疾寫「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