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駐華使館現在的文化參贊Martin Fleischer演講:
大家下午好!我中文名字叫(風馬丁),非常高興今天下午能夠參加這個討論會。不好意思,我沒有準備PPT,因為三個星期之前我出了一個車禍,所以沒有辦法做,對不起。
大家看一下這個初次能源的使用,核電站到了11%,整個能源消耗,如果光看電力的話,我們在德國20%的電力是來自於核電,看上去不太多,剛才也說到了法國,法國佔到了80%。前面的發言人也說了,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但是在德國我們不是這麼認為,我們並不認為核能是一個可再生能源,我們是把它單獨列出來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水、生物質能。自從在40年前,我們在德國開始使用核能之後,我們就一直在公眾當中有著非常熱烈的爭論,在議會裡也有很多爭論,因為德國是民主國家,我們有公眾的代表,他們在議會當中代表民眾做出決策。在這些爭論中主要是關注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安全,它和保安不一樣,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我們說的安全,就是保證它不會發生事故,而保安,不受來自於外界的入侵,比如說飛機,或者是恐怖襲擊。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就是核不擴散的問題,就是核武器的不擴散。原子能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也可以用於民用目的,要保證核武器不會擴散到其他國家,但是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第四,也是德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核廢料怎麼處理?可以對廢料進行再處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我們對燃料進行再處理,但是並不是有很多國家都採取了這樣的做法。核廢料到底怎麼處理?主要是儲存起來放在相對安全的地方。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40年前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今年仍然如此,我們還是不太了解應該把這些核廢料放在哪兒,如何保存,怎麼樣確保是安全的。我們也討論核能的經濟性,我想補充剛才Steve 講的經濟性問題,我們建一個核電站,燃料的儲存,也包括每度電的成本當中,這是工程師以及經濟學家應該解決的問題。我們所做的爭論,就是對燃料進行儲存,目前在德國對這個問題有很多激烈的爭論,如果是火車,運(閥燃料)的話,成千上萬的人一塊兒會遊行示威,他們不希望這些閥燃料被送到他們所居住的附近的地區被儲存起來。在這個問題上不僅僅有公眾的爭論,在議會也有很多爭論,不同的政黨當中都有爭論,大家對核能源的使用都有不同的看法。1989年我們政府有一個更迭,我們就把它叫「紅綠政府」,「紅」代表的是民眾民主黨,「綠」代表的是綠黨,就是兩國聯合的一個政府。施洛德是當時的總理,他是左翼的,他在中國也很有名。在當時我們形成了2000核電統一意見,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在2002年的時候議會通過了一部法律,叫《核能法》,在德國逐漸讓核電退出。後來重新選舉,政府又有了一個新的更迭,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關於核電的決議,但是結果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現在把它叫「黑黃政府」,「黑」是代表政府黨,「黃」是自由黨,黨首是現在的外交部長,最近也剛剛訪問了中國。
在這個決議中,要延長現有的核電站的壽命,把現有的12年規定的壽命進一步的延長。對《核能法》修訂案的方式確定下來了,但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在兩個方向都有不同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政府發布了他們新的能源概念,就是要建立起來環境友好的,可靠的,而且是可獲得的能源供給,也就是說建立起來這樣一些目標,到2050年的時候可再生能源要佔到非常大的比例,包括風能。在德國尤其是南部地區,我們有很多風能,中國也有很多的成功項目,比如說三峽水電的項目,我在德國也有很多水電的利用。太陽能是另外一個能源,但是就發電來說,我們尤其關注風力發電。主要是在北部地區,有海岸線的地方,我們要建立風能的話,我們必須建立起來電網,使它能夠和城市連接起來。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和計劃,但是似乎在公眾當中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現在大家更多的是關注政府通過的決議,要延長現有核電站的壽命,幾個月之後我們看到發生了福島這個事件,幾天之前,就是6月6號的時候,我們的內閣,有點兒像中國的國務院,德國的內閣就決定議會通過八部不同的法律,都是關於核能退出的議題。所有現在18個核電站,現在已經有一半已經被關閉了,尤其是在福島事件之後。另外,剩餘的核電站一一會被關閉,2022年的時候將被全部關閉。我們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而且要進一步擴大電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必須建很長的電力傳輸的線路,這跟建鐵路可不一樣,我們必須要穿越樹林,穿越城市,當地的市民有時候他們有很多的抗議意見,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間也有很多的衝突。在德國是地方政府決定把電站建在哪兒,或者傳輸的線路怎麼來布,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對於能源的消費和使用應該大幅度的降低。一方面說如何能發更多的電,另一方面要節能節電。我們要減少能源的消耗可能不會花很多的錢,現在建築的比如供熱,製冷,佔到整個能源消耗的40%。我們可以利用30億歐元的貸款在這個領域,在建築能耗領域,同時,我們也是非常樂觀的,到2020年,整體德國能耗將會下降10%。我們不會再回到中世紀時代,所以德國還保持一個工業國家,每年有比較好的經濟增長,技術項目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同時,我們也認為可以降低總體能耗。
我的發言結束了,我再簡單提幾點。首先,內閣今年所採取的措施,不能說福島的輻射案使一切發生了改變,但是2010年之前,我們能源的概念還是比較穩定的,由於福島實踐,我們將儘快的來淘汰核能,比我們自己相關的規劃而言還要更快、更早。我想強調這一點,雖然我們已經關掉了一些核電廠,但是電不會缺,德國將繼續保持明亮,電力不會減,還會有一些新的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工廠,但是量越來越少。另外,我們會從鄰國進口電力,但是只是短暫的措施,之後德國的能源供應將保持自給自足。
我幾年沒有想到情況會有今天的變化,這樣一個變化,從核電和化石燃料轉變到可持續的材料,不是免費的,所以需要做大量的投資。不僅僅納稅人要為此買單,同時整個行業要進行參與,這樣一個投資本身也會有回報的,德國會越來越好,或者說成為全球第一個工業國,沒有核電的工業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