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ischer:我們並不認為核能是一個可再生能源

2020-11-30 騰訊網

德國駐華使館現在的文化參贊Martin Fleischer演講:

大家下午好!我中文名字叫(風馬丁),非常高興今天下午能夠參加這個討論會。不好意思,我沒有準備PPT,因為三個星期之前我出了一個車禍,所以沒有辦法做,對不起。

大家看一下這個初次能源的使用,核電站到了11%,整個能源消耗,如果光看電力的話,我們在德國20%的電力是來自於核電,看上去不太多,剛才也說到了法國,法國佔到了80%。前面的發言人也說了,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但是在德國我們不是這麼認為,我們並不認為核能是一個可再生能源,我們是把它單獨列出來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水、生物質能。自從在40年前,我們在德國開始使用核能之後,我們就一直在公眾當中有著非常熱烈的爭論,在議會裡也有很多爭論,因為德國是民主國家,我們有公眾的代表,他們在議會當中代表民眾做出決策。在這些爭論中主要是關注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安全,它和保安不一樣,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我們說的安全,就是保證它不會發生事故,而保安,不受來自於外界的入侵,比如說飛機,或者是恐怖襲擊。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就是核不擴散的問題,就是核武器的不擴散。原子能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也可以用於民用目的,要保證核武器不會擴散到其他國家,但是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第四,也是德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核廢料怎麼處理?可以對廢料進行再處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我們對燃料進行再處理,但是並不是有很多國家都採取了這樣的做法。核廢料到底怎麼處理?主要是儲存起來放在相對安全的地方。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40年前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今年仍然如此,我們還是不太了解應該把這些核廢料放在哪兒,如何保存,怎麼樣確保是安全的。我們也討論核能的經濟性,我想補充剛才Steve 講的經濟性問題,我們建一個核電站,燃料的儲存,也包括每度電的成本當中,這是工程師以及經濟學家應該解決的問題。我們所做的爭論,就是對燃料進行儲存,目前在德國對這個問題有很多激烈的爭論,如果是火車,運(閥燃料)的話,成千上萬的人一塊兒會遊行示威,他們不希望這些閥燃料被送到他們所居住的附近的地區被儲存起來。在這個問題上不僅僅有公眾的爭論,在議會也有很多爭論,不同的政黨當中都有爭論,大家對核能源的使用都有不同的看法。1989年我們政府有一個更迭,我們就把它叫「紅綠政府」,「紅」代表的是民眾民主黨,「綠」代表的是綠黨,就是兩國聯合的一個政府。施洛德是當時的總理,他是左翼的,他在中國也很有名。在當時我們形成了2000核電統一意見,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在2002年的時候議會通過了一部法律,叫《核能法》,在德國逐漸讓核電退出。後來重新選舉,政府又有了一個新的更迭,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關於核電的決議,但是結果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現在把它叫「黑黃政府」,「黑」是代表政府黨,「黃」是自由黨,黨首是現在的外交部長,最近也剛剛訪問了中國。

在這個決議中,要延長現有的核電站的壽命,把現有的12年規定的壽命進一步的延長。對《核能法》修訂案的方式確定下來了,但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在兩個方向都有不同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政府發布了他們新的能源概念,就是要建立起來環境友好的,可靠的,而且是可獲得的能源供給,也就是說建立起來這樣一些目標,到2050年的時候可再生能源要佔到非常大的比例,包括風能。在德國尤其是南部地區,我們有很多風能,中國也有很多的成功項目,比如說三峽水電的項目,我在德國也有很多水電的利用。太陽能是另外一個能源,但是就發電來說,我們尤其關注風力發電。主要是在北部地區,有海岸線的地方,我們要建立風能的話,我們必須建立起來電網,使它能夠和城市連接起來。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和計劃,但是似乎在公眾當中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現在大家更多的是關注政府通過的決議,要延長現有核電站的壽命,幾個月之後我們看到發生了福島這個事件,幾天之前,就是6月6號的時候,我們的內閣,有點兒像中國的國務院,德國的內閣就決定議會通過八部不同的法律,都是關於核能退出的議題。所有現在18個核電站,現在已經有一半已經被關閉了,尤其是在福島事件之後。另外,剩餘的核電站一一會被關閉,2022年的時候將被全部關閉。我們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而且要進一步擴大電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必須建很長的電力傳輸的線路,這跟建鐵路可不一樣,我們必須要穿越樹林,穿越城市,當地的市民有時候他們有很多的抗議意見,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間也有很多的衝突。在德國是地方政府決定把電站建在哪兒,或者傳輸的線路怎麼來布,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對於能源的消費和使用應該大幅度的降低。一方面說如何能發更多的電,另一方面要節能節電。我們要減少能源的消耗可能不會花很多的錢,現在建築的比如供熱,製冷,佔到整個能源消耗的40%。我們可以利用30億歐元的貸款在這個領域,在建築能耗領域,同時,我們也是非常樂觀的,到2020年,整體德國能耗將會下降10%。我們不會再回到中世紀時代,所以德國還保持一個工業國家,每年有比較好的經濟增長,技術項目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同時,我們也認為可以降低總體能耗。

我的發言結束了,我再簡單提幾點。首先,內閣今年所採取的措施,不能說福島的輻射案使一切發生了改變,但是2010年之前,我們能源的概念還是比較穩定的,由於福島實踐,我們將儘快的來淘汰核能,比我們自己相關的規劃而言還要更快、更早。我想強調這一點,雖然我們已經關掉了一些核電廠,但是電不會缺,德國將繼續保持明亮,電力不會減,還會有一些新的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工廠,但是量越來越少。另外,我們會從鄰國進口電力,但是只是短暫的措施,之後德國的能源供應將保持自給自足。

我幾年沒有想到情況會有今天的變化,這樣一個變化,從核電和化石燃料轉變到可持續的材料,不是免費的,所以需要做大量的投資。不僅僅納稅人要為此買單,同時整個行業要進行參與,這樣一個投資本身也會有回報的,德國會越來越好,或者說成為全球第一個工業國,沒有核電的工業國,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之間的鬥爭正在升溫
    許多支持零排放電網的人堅決反對核能。他們認為,這並不是無排放的。它是危險的,因為它使用放射性物質。現在,一個研究小組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認為在零排放的未來,核能根本沒有立足之地。來自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某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相互排斥的,為了推進世界減排議程,需要避免使用核能,轉而使用太陽能和風能。
  • 拜登的能源政策:核能VS可再生能源
    到2050年將核能裝機的佔比從目前的19%提高到50%」,「綠色核電協議運動」的創始人切爾溫斯基認為。這似乎有悖常理。畢竟,民調顯示,太陽能和風能比核能更受公眾歡迎。反對風能和太陽能的選民主要來自農村地區,他們多數人都投票給了唐納·川普總統。上周四,懷俄明州政府拒絕了一家風能開發商的建設申請,這是該州首次拒絕在州政府土地上建設能源項目。
  • 核能還是可再生能源?能源可持續發展引爭議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未來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是以核能為主,還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已引發科學界重大爭議的問題。這位知名應用核物理與強雷射技術專家認為,基於核聚變反應堆的聚變電站是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的一個希望,雖然樂觀的估計要五十年以後甚至更長時間,受控聚變核能才能開始對清潔能源做出實際貢獻,但這對能源的長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之間的鬥爭正在升溫
    許多零排放電網的支持者堅決反對發展核能。他們認為,因為使用了放射性物質,這並不是零排放,是危險的。現在,一組研究人員更進一步,他們認為在零排放的未來,核能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小組認為,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相互排斥的,為了推動世界減排議程,應該避免使用核能,而支持太陽能和風能。
  • 日本碳中和困境:核能、可再生能源
    這反過來又引發了一場討論——到本世紀中葉,日本為獲取安全、穩定、可靠和綠色的能源,是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還是更多的核能?1、  碳中和目標2020年10月,菅義偉宣布2050年碳中和目標時表示:「我們將通過能源節約,可再生能源引進,以安全最高準則推進核能政策,建立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核能的穩定性特點,可以提高經濟效益,這對能源系統的脫碳目標十分重要。因此,核工業界將不斷努力提高核電的安全性與運行的穩定性。」日本原子工業論壇會長荒井白在回應菅義偉首相的聲明時說。
  • 科學家:核能並不能解決環境危機 可再生能源更省錢
    中國網12月8日訊 據英國媒體12月6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漢森、克裡·伊曼紐爾、肯·卡代拉及湯姆·威格力於12月3日發表了題為《核能——改善環境的唯一方法》的文章,世界各地科學家對此紛紛提出懷疑,並表示:雖然作者們對環境變化的原因及影響分析得很透徹,但是他們提出的有關核能的解決方案並不合理。
  •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2020年
  • 韓國能源政策大轉向:不再開發核電 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放棄開發核能,顯示韓國能源政策重大轉向。關閉最老核電機組文在寅當天在南部港口城市釜山出席韓國首座商業運營核反應堆「古裡1號」退役儀式時說:「我們將摒棄以核能為中心的能源政策,邁向一個無核時代。我們將徹底廢止所有正在進行中的核反應堆建設計劃。」永久關閉「古裡1號」即古裡核電站1號機組是樸槿惠政府2015年就定下來的事。
  •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區別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是什麼?很容易解釋,但不能解釋為非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指能夠重複產生的天然能源,即不會隨它本身的轉化或人類的利用而日益減少,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大水電和小水電)、地熱能和海洋能。          不能說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國際能源巨頭BP集團(英國石油公司,下稱BP)在上海最新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包括水電)同比增長了
  • 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能源轉型需要綜合各方面全局考量,既要降低碳排放、也要保障民生和能源供給安全。法國和歐洲減少、關停核電的措施在這幾點上似乎沒有帶來正面效果。大幅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德國也並沒有在電力碳強度上有所改善。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只有核能、煤炭和天然氣是可操控、可隨時滿足電力需求、提供穩定基荷發電的能源。
  • 德國單方放棄核能 承擔能源轉型的巨大挑戰
    他們的態度究竟發生了多大的轉變,我們看看事實就能更加明顯地感覺得到:就在去年秋天,出於對生態和經濟方面的考慮,聯盟黨決定大力推進核能使用,這一決定建立在對能源部門進行了廣泛的分析基礎之上,並被認為是保障德國商業中心地位的必然選擇。最近政策的急劇轉變,不是因為對德國能源產業的形勢有了新發現,也不是因為德國核電站安全性能不達標。
  • 到2035年,美國可以將90%的可再生能源
    —具體來說,就是用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和核能,我們能以多快的速度達到90%的零碳電力,而不會給消費者帶來任何額外成本。由於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的成本迅速下降,答案是2035年。作者說,通過建立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儲存庫,我們可以使每家燃煤電廠以及許多燃氣電廠脫機。我們將在需要時使用其餘的設施供電。化石燃料僅佔電力供應的10%,而不會產生碳汙染的核能和水力發電將佔20%左右。剩餘的70%將來自風能和太陽能,再加上電池存儲,這意味著我們90%的電力將來自零碳源。在過去的十年中,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急劇下降,一直超過專家的預測。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日本能源結構最終確定 核能發電比例降至20%至22%
    而另一方面,據目前的統計數據表明,日本2013年度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所佔比例為10%左右,根據這一最新方案的內容顯示,2030年時,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所佔比例將提高到「22%至24%」左右的水平,是目前的兩倍多,屆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也將超過核能發電量所佔的比例。而其中針對可再生能源的來源方面,將從集中太陽能等能源的導入,以及增加國民負擔等方面著手實施。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他們為何反對發展核能
    車諾比核洩漏曾影響到德國,這一直是德國人的一個陰影。    西維亞還認為,即使完全保障了核電廠的安全,目前全球科學家還無法解決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是的,我們可以把核廢料埋到地下,但它們仍然會汙染土地,影響到我們未來子孫們的安全與生存。所以,人類應該退出核能的使用」。
  • 經合組織國家能源結構:化石能源高達80%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各佔10%
    RECAI)報告顯示,美國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和部署最有吸引力的國家。 2020-12-01 業內認為,廣東近日發布的交易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國外可再生能源的「購電協議」,可以看作是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