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靚燒鵝的背後,是傳統和創新的思辨

2021-01-20 網易

  

  機長廣播

  有人問老機長,為何講飲講食總愛強調「傳統」,固執守舊,難道創新不是好事嗎?「創新是好事,整蠱造怪是壞事」,我會幹脆地答。要知道,「傳統」和「創新」從來都不是對立的。

  食物菜餚的選料也好,烹飪技藝、品嘗方法也罷,無一不是從無到有的,當然也是不斷變化改良的。那什麼是「傳統」?傳統即是歷經幾十年乃至幾代人的口味考驗,都不被淘汰的方法或者技巧。要是某種改良創新是對食物味道的提升,自然會流傳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它便成了傳統。

  那何解老機長會害怕「創新」,皆因現時很多所謂「創新」,目的並非提升食物的品味,而是讓它變得好看,為它加點噱頭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創著創著把食物原來的精髓都丟了,更加難吃。拜託,那不叫「創新」,叫整蠱造怪!

  同樣對飲食執著的老友記——老Tao,也對此有過深入的思考,甚至還在發現了一種美味,它用了幾百年來的發展和演變解釋著一個問題:什麼是好的創新,到底傳統與創新會不會矛盾?

  那就是我們熟知的廣州燒臘經典——燒鵝

  

  荔枝木,是堅料還是噱頭?

  先人們祖祖輩輩的經驗積累,凡是用果木烤制能讓雞鴨鵝皮脂酥脆,保持肉質鮮嫩同時也飄逸著果木清香,於是我們看到北方的烤鴨用的是大紅棗木或者梨木、蘋果木。當燒鵝這道宮廷菜來到南方時,因地制宜,於是自然選擇了荔枝木。

  

  某家堅持荔枝木燒制的名店

  僅囤木就已經超一千萬元了

  想想,這能哄得「妃子笑」的荔枝,居然用它來做燒鵝,瞬間倍感奢侈高端!其實在南方這也不算是什麼非常珍貴之物,但對於燒鵝來說卻是缺之不可的燃料。

  讓荔枝木陳一年以上,其中的油脂和水分自然流失,少煙高溫,乾燥耐燒,讓食材能有獨特的香味。

  
荔枝木等果木燃燒會看到有藍色火焰

  看不到?自己買兩斤燒去

  反正不貴,一千塊一噸而已

  其他燃料當然也可用於製作燒鵝,像普通的木炭、燃氣甚至電都可以。很多城市的燒鵝店已經在用各種不同的燃料製作,但也有一些店家把荔枝木燒鵝作為虛假的賣點,在之前沒有吃過或者沒有對比的情況下,普通食客也已經難以識別。

  

  深井燒鵝的「深井」不是地名?

  如果說選用荔枝木作為燃料是堅持傳統的做法,那麼不斷改良的燒爐則是燒鵝製作的創新了。

  從開始的土窯或者是深井(一說是挖深井製作燒鵝的方法,一說是地名),一直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斷迭代出各種不同的燒鵝爐子,而改良的目的最終只有一個,就是提高效率。

  但是提高效率是否意味著一定要放棄傳統的精髓,比如說為了更快更多地產出,就要用電爐或者燃氣爐等等去製作燒鵝?

  新型的爐子用電或燃氣也能夠做出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燒鵝,可是在味道和口感上的確與荔枝木等果木燒制的相差甚遠。

  

  以前的燒鵝爐子

  真正的創新,前提是一定不會拋棄傳統的。所以用心的店家,無論怎麼迭代改良,依然會堅持用荔枝木燒制。我們了解到的一家店,現在已經用著自稱「第五代」的燒鵝爐了。

  正面看起來像個電爐,轉個身過去卻看到燒著一堆荔枝柴,沒認真看還以為燒柴只是一種擺設而已。揭開一看,用電只是控制爐內架子的旋轉以及溫度的顯示和預警,燒制依然是靠荔枝柴。


  因為爐子長得像個電爐

  曾有不少消費者投訴過他們虛假宣傳

  弄得店家哭笑不得

  店家介紹,以前的爐子,燒鵝完全靠師傅人手去轉動,一個師傅最多就看兩個爐子幾隻燒鵝,即使技術很好的師傅,也總有心情好壞的時候,心情好自然做出來的燒鵝就好,心情不好那就壞事了~

  現在這種爐子,堅持用荔枝木的燒制,同時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為的影響因素,讓出品穩定也能讓產量加大了。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與創新,他們從來不矛盾。只是我們所做的創新,究竟是把優良的傳統無理地拋棄,還是在優良的傳統上,進行改良。起碼,我們看到有人是努力做到後者的!

  

  什麼鬼「純種」烏鬃鵝

  都是騙你的

  做燒鵝大多數喜歡選用原產於清遠的烏鬃鵝,頸部特別細長,胸部羽毛呈白色或者灰色,現在各地都有飼養。

  選用烏鬃鵝主要是因為它的肉質夠肥美,現在大致品種也是這個,但是市面上那麼多的鵝已經很難去考究「純種」,再多說也只是噱頭而已,因為養殖者本身就已經不再一味追求是否純種了。

  

  哪有那麼多所謂「正宗」清遠原產的烏鬃鵝

  可能鵝自己也不太正經,不會專門挑同類型的鵝交配

  而原來鵝的養殖方法,也有幾種,不同的養殖方法,影響了燒鵝最終的皮脆度和肉質口感。

  

  這也許是聽起來已經感覺良好的一種養殖方法了,讓鵝放任自由,吃的是草和一些穀物,喜歡就戲一下水,不喜歡就踩一下田,腦補了一幅鵝肉鮮美肥嫩的畫面,多麼萬惡的人類!

  

  你看他們撲騰起來

  開心得像200斤的大胖子

  也正因為用這種方法來養殖,養殖的天數並不需要那麼多,基本上50-60天便已經達到師傅對於鵝肉味的要求了。

  鵝最終燒制出來鮮嫩多汁,不失鵝味,而由於鵝還處於「稚嫩」的年齡,燒鵝皮並不會有想像當中的「脆」,這是不同地方不同人們對於燒鵝的一種選擇而已。

  這種選材的燒鵝在市場上反而顯得更為稀缺,因為沒多少地方有這種養殖方法的鵝供應,著名的古井燒鵝便是經典代表。

  

  現在我們經常能夠品嘗到的燒鵝,大多數是棚養的。正常來說,棚養的鵝需要養殖大概100天才能達到標準,體脂、鵝的肉味等等才算是合格。

  現在很多養殖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在棚養的方法下,僅養殖了六七十天,便已經拿出來銷售了,這麼做並不意味著鵝的肉質就會鮮嫩,反而鵝肉因為養的天數不夠,而鵝味不足。

  養殖得當的話,棚養足夠100多天的情況下,鵝肉依然鮮嫩多汁,這時候燒制出的鵝皮脆度相當,我們經常說的脆皮燒鵝選用的就是這種。有經驗的師傅銳利的眼光,只挑殺好去完內臟後約七斤半的鵝,每一隻都基本一樣。

  而技術沒到家的話,挑鵝挑不好,皮是脆了,肉卻要麼很肥要麼很韌。還有更差的,燒制出來皮不脆肉不嫩,一口下去像咬著連皮的乾柴似的,頓時發脾氣的火能把鵝再次燒著~

  
做只鵝也挺幸福的

  吃吃喝喝一天就過去了

  除了剛才說的飼養時間,對於鵝的生長環境以及各方面的條件都很有講究。

  要求農場需要有休養生息的生態循環制度,例如三個不同地方的農場輪流養殖,其中一個在養殖一段時間過後必須空置一段時間,讓鵝的糞便得到自然分解,這樣做避免了持續的養殖中因糞便等產生的細菌造成瘟疫。

  以前的鵝在清明前後才開始有鵝苗,再養5個月到6個月後,八月十五中秋節前趕上這麼一批,也剛好是天氣轉涼,鵝趕著儲存脂肪的季節,便有入秋燒鵝最肥美的說法。

  倒也感謝現在科技和培育技術的發展,基本上全年都會有燒鵝吃。

  

  一隻靚燒鵝的完美燒制過程

  在宰殺前,講究一些的店家,都要提前一晚將選好的烏鬃鵝送到鵝棚裡,讓它們自然清除體內糞便,保證製作後的燒鵝無異味。

  很多店家根本不跟你講究這個,圖個快手,上來便殺,或者有的小店直接就從市場買宰殺好的,市場哪會去想什麼要不要養一晚再殺呢?

  宰鵝量少的依然是燒開水人工拔毛,而規模較大的已經採用機器減輕大量的工作了,但是在夾細毛等等工序依然需要人工進行。

  這個過程可不能對鵝表皮造成過度損傷乃至於穿了個洞,這隻鵝基本上就毀了,因為下面步驟尤為重要。

  
充氣使其脹滿,高高隆起

  在經過兩次夾毛後,鵝便要進行吹氣。將充氣機插進鵝的脖子開刀處皮與肉之間充氣使皮肉分離,這跟醫院打針一樣講究深淺,假若直接插入氣管,那是一點作用沒有。

  在高壓充氣機出現之前,廚師都是自己用嘴巴吹脹的,《舌尖上的新年》也有鏡頭描述。

  皮肉分離後,在烤制過程中可以充分讓皮、脂肪、肉得到不同火力的加熱。如果在拔毛之前不慎讓燒鵝的表皮出了些事故,那鵝無法脹滿,自然就不能做到皮肉分離,烤制出來明顯的皮脂肪肉都會緊緊貼在一起,非常影響口感。

  充氣完成後會在腹部尾端割個口,把鵝的內臟掏出拆解做其他用,同時也為等一下的填料做準備。

  

  師傅的手活真的不錯

  接著就是斬去鵝掌翼,為了讓燒鵝在上色和燒制的過程中均勻著色和受熱,需要把掌翼剁去,而這也剛好能做其他的菜式,如滷水鵝掌翼等,以滿足食客多樣的需求。

  既講求內涵也重視外貌

  一隻只排整齊,準備將調料填進肚子裡去。關於填料,各店家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秘方。市場上對於填料大致有兩種:一種為乾料,一種是溼料。

  

  反正裡頭空間夠大,隨便塞

  乾料燒鵝大多加入鹽、砂糖、各種香料,燒制出來後醬汁比較少。而溼料燒鵝則會加入醬油還有其他配方。

  
其中一家老字號的秘制配方

  將調料填入肚中後,燒鵝便像一個吹飽了的氣球,需要綁起來,這個過程也叫縫肚。燒鵝都會在其屁股後面發現打著結。

  

  如果縫不緊,漏氣

  鵝的汁水和調料外流,肉便不夠入味

  之後就是浸入由大紅浙醋以及糖等製作而成的糖皮水著色。

  

  假若糖的調配濃度不對

  燒制後要麼容易焦黑要麼不夠亮澤

  大家對於燒鵝的第一印象是皮脆,為了達到或者超過這個效果,技術尚未夠班的師傅,在某些製作手法中會加入了一種添加劑「脆皮黃」,或者其他奇怪的東西。

  著色完畢的鵝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掛起進行風乾,師傅將鵝整齊擺放好,保證每隻鵝中間都有一定空間,便可設定參數關門拉閘。

  

  風乾一般在溫度16度、溼度65的環境下進行

  維持8小時

  風乾的過程能讓燒鵝的皮色變得更好看,同時這也是一個醃製的過程。

  往往以為,燒鵝的皮脆,主要看鵝的大小,皮肉分離的做法以及烤制的過程,誰知風乾的過程也是關鍵。只有風乾時間足夠了,燒出來的鵝脆度和光澤才能愈發誘人。

  
風乾後的鵝,稱作料鵝

  可以保鮮保存,等待正式的入爐燒制

  料鵝也可以運送各個分店或其他城市,在需要時即場燒制,以確保新鮮。很大程度上,這樣的做法保證了燒鵝能夠發展擴張到更大的區域。

  料鵝風乾8小時後,便可以入爐燒制。爐子之前已經介紹過,在這種改良的爐子裡,柴火的溫度一般在160-170度左右。

  其中選用嫩鵝和溼料做法的店家,1隻燒鵝需要燒約50分鐘,一個爐子最多可以同時燒制25隻,無論是燒1隻還是燒25隻,用的荔枝柴都是50斤,想想一千萬的囤貨也沒多少可以燒。

  

  機器控制均勻的轉動

  左轉右轉依靠師傅的觀察切換

  師傅需要定時觀察燒鵝的皮色以控制柴火大小和出爐時間。假若燒制火候掌握不好,燒鵝的皮要麼色澤不足要麼變焦,因此這項技藝也並非簡單之事。

  在一些門店或者出品燒鵝的酒樓,為了給食客享用出爐兩小時以內的鵝,後廚往往都配備了一臺或者數臺燒鵝爐,除了控制每隻鵝的燒制質量,還要根據店面或者樓面的銷售情況及時燒制,做一個燒鵝師傅也並不是隨便的活兒。

  

  根據經驗,觀察皮色

  50分鐘並非固定值,合適的時間,便可出爐了

  新鮮出爐的燒鵝是最吸引的,根據空氣的溼度,一般放置3-5小時內,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口感。但還是得實話實說,假若按照古法來製作,即便新鮮出爐,皮在咬下去的時候也只會有「卡呲」一下的聲音,而不會如薯片般「卡呲卡呲」個不停,無須造成更大的誤解和期望。

  

  這隻燒鵝就有添加劑的嫌疑了

  而例如加入「脆皮黃」的燒鵝,確實可以讓皮色澤金黃,光滑明亮,但是吃起來卻脆中帶韌。這種取巧的燒制方法可能是為了迎合大眾「自己吃不重要,手機上拍到好看的才行」。

  

  燒鵝也分黨分派

  燒鵝發展到現在,雖然基本的燒制手法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已經演變出了各種不同的具體製作方法,因此也出現了不同類別的燒鵝。在前文關於鵝的選擇方面也介紹過,不同的選材最終燒制出不同類別的燒鵝。

  樸實的內在美派

  像古井這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燒鵝古鎮,更喜歡選用放養的嫩鵝,不一味追求讓人難忘的皮脆,反而更為講究肉嫩。溼料填鵝醃製,燒制過程中能補充水分,讓燒鵝肉更為鮮嫩多汁。

  這種豉香型的燒鵝,不需要多餘的醬料進行點綴,與燒鵝最為般配的,就是燒制完成後鵝肚裡充分融合了鵝肉和各種配料的汁水。

  
嫩鵝的表皮會有些細毛,不是拔不乾淨

  而是嫩到毛還沒長出來,根本拔不了

  古井這種派別的燒鵝常常讓人產生一些誤解,「皮不脆,失敗~毛都沒清理乾淨,失敗~吃燒鵝沒配酸梅醬,失敗中的失敗~」

  其實這恰恰是這派別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品嘗的是嫩鵝燒制後脆但不會顯得太過分的皮,鮮嫩多汁同時也鵝味十足的肉,再加上那秘方配料與鵝肉汁渾然一體的汁水。

  

  古井燒鵝

  當地以及慕名而來的客人都覺得非常不錯。但正如當地的店家所說,各地都有各地人們的偏好,口味肯定會根據不同地區進行改良,並不能說哪個就是最好的。

  高調的外貌協會派

  或許很多師傅或者食客都不願停留在口頭上的「脆」,於是一直改良,務求讓燒鵝皮脆這件事落到實處。

  完全符合人們對於「脆」的想像的燒鵝真的如願研發出來了,這種脆度的皮通常也只會出現在養殖日子較長的鵝身上,剛才說的嫩鵝,皮沒法做成這樣的效果。

  皮脆除了口感上讓人喜歡,在外貌上也因為顯得飽滿豐潤「能站得起來」而備受歡迎。

  

  看到這樣的燒鵝汁便可知道填加的是乾料

  現在市面上看到的這種脆皮燒鵝,主要是鹹香型的做法,與豉香型做法不同的是甜味不重了,填充鵝肚的是各種幹的香料,最後一般不會沾本身的燒鵝汁,而是配上一碟酸梅醬。

  脆皮燒鵝通常出現在港澳和珠三角一些大酒樓,可以說是燒鵝技術傳出去後,經過改良和適應的做法。

  我們了解到,這種燒鵝技術,多數是由一些香港甚至是東南亞的師傅回傳國內的。

  
師傅挑鵝功力不行

  那層脂肪實在望而生畏

  脆皮燒鵝,主要是品嘗燒鵝的皮,但並不是意味著鵝肉就能隨便了事,很多師傅只關心那張鵝皮燒得到底脆不脆,但忽略了鵝肉的問題。

  所以有時候會看到鵝皮燒得很好很脆,但皮下一層厚厚的肥油,或者鵝肉老得咬不動,外表再好也沒什麼用了,這都是師傅選鵝的經驗和技術不足所致。

  

  硬是喜歡沾酸梅醬

  也總得先來塊原味一試究竟吧?!

  有趣的就是酸梅醬這種東西了。的確,酸梅醬在某種程度上與燒鵝說得上是天作之合,天然解決了燒鵝的膩感。但是搞不好,酸梅醬卻容易弄巧成拙。

  燒鵝本身已經有鮮明的本味,酸梅醬除了解膩外,由味道突出而容易蓋過燒鵝的原味。而且有些技術未到家的師傅,為了掩蓋添加劑的澀味,酸梅醬剛好就是一道美麗的藉口。

  

  用最原始的吃法,便是手撕了,除了豪爽

  你還能親手體會皮肉撕開那種脆嫩

  總之,各人根據喜好選擇不同的燒鵝類型,但是每種做法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和講究,好還是不好其實都是有標準的,我們自己也能明顯品嘗得出,並不是被吹捧或者有名氣就能使它變得多麼地好吃。

  燒鵝這種美食,插花擺盤上得了星級餐廳,斬件上碟上得了得體宴席,剁剁幾件就能成就一個快餐盒飯,隨便斬個燒鵝腿也能做個奢侈一點的小吃。

  吸引就在於它是一個萬能場景美食,就看你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也正因為這樣,燒鵝能夠傳承數百年,並一直在發展、改良、進步!

  

  創新還是整蠱造怪

  黃昏時分,漫步於街頭巷尾間,遊蕩於昏暗暮色中,那一抹橙紅色的燒臘店可謂鱗次櫛比。幾尺見方的屋子,透過玻璃,燈光映照,燒鵝在中間排開懸掛,晃動,令人垂涎不已。

  老主顧們掐好出爐的時間點,摩肩接踵的擠壓在門口,檔主解開縫肚,讓燒鵝汁傾瀉而出。顧客皆是大吸一口燒鵝濃香的氣息,便屏住自己的呼吸生怕味道從自己肺裡漏出來,歪頭看店家給自己斬件。

  這本是非常曼妙的求食情境,因為歷史的眷顧,能將其保留至今就非常不容易。是否能在講求創新的時候,把最為決定燒鵝品質的關鍵保留?

  經濟發展衍生出創新的手段和方法固然是好事,但求把最好的傳統也保存下來,莫讓後來者亦嘆後來者矣。

  願創新最終也能成為優秀的傳統,而不是讓美食因為各種取巧手段走向滅亡

  

  

  本期作者丨老Tao

  編輯丨老機長

  本文為「老Tao」(id:laotao811)原創首發

  原文為《一隻燒鵝的赤裸誘惑》

  「帶我去粵球」獲授權編輯轉載

  老Tao不是只會瞎逼逼的鍵盤食神

  相關主題美食體驗活動

  請留意老Tao的活動公告

  投稿/勾搭/合作請加微信:MrKwongNy

  掃二維碼登上這艘穿梭機

  ↓老機長帶你飛

  

  讚賞

相關焦點

  • 傳得神乎其神的廣東燒鵝是什麼樣?燒鵝和燒鴨有什麼區別
    對於一個廣東人的我雖然不是珠三角人,但是長期在珠三角工作可以說是對燒臘在熟悉不過了,今天就以我的視角給大家聊一聊廣東燒鵝燒鵝在粵菜裡屬於燒臘類型,燒鴨、燒雞、燒肉、叉燒、蜜汁排骨、蜜汁雞和燒鵝一樣同屬於燒臘類。
  • 廣西農村辦宴席,100頭乳豬100隻燒鵝現烤現吃,這也太壯觀了
    一般廣西人請客吃飯燒鵝燒鴨是必不可少,條件寬裕的還要來燒豬,這不有一家人直接定了100頭燒豬和100隻燒鵝,整條村都聞到香噴噴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燒乳豬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廣西人愛吃的是粵式燒乳豬,和廣東的風俗一樣,每次喜慶的場景就經常出現,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一隻乳豬大概有十斤左右,宰殺後從中間剖開再取出肋骨,放入秘制的醬料,再把整隻豬撐開,烤到金黃酥脆即可,在燒烤的過程中用慢火,這樣外皮才能更酥脆,吃起來皮脆肉嫩骨頭香酥可口。
  • 美味也有「身份」,RFID成就傳統廣式美味
    廣東之所以每年都能吃掉將近全國四分之一的鵝,當然離不開廣東傳統名菜--廣式燒鵝的功勞。廣式燒鵝的製作過程極其複雜,從選材到燒制出爐涉及到二十幾道製作工序,十幾種燒鵝填料搭配製成,任何一個步驟都會影響到燒鵝的味道。一直致力於RFID行業的嵌入式應用配套解決方案,擁有生產+研發+解決方案於一體的的物聯網整合能力。
  • 儘量避免用這種鵝坯做燒鵝,處理不好燒出來的鵝會很難看
    如果我們想做出美味又好看的燒鵝,鵝坯的選材是非常重要的,在製作燒鵝的前期階段一定要對鵝坯的選材嚴格把關,應儘量避免選擇換毛季的鵝。一般製作經驗豐富的人會告訴你,在選擇鵝坯時,選擇那些體重7~8斤、皮膚光滑、生長期75~100天的鵝。
  • 廣東六十多歲老師傅的燒鴨、燒鵝、叉燒、白切雞等秘方
    廣東湛江六十多歲老師傅的燒鴨、燒鵝、叉燒、東江白切雞、東江手撕雞、琵琶鴨做法燒鵝燒鴨廣東燒鴨、燒鵝:絕對與北京烤鴨不一樣的吃法與味道,北京烤鴨其精在於脆皮,而廣東燒鴨、燒鵝,不但皮脆,並且味便是一絕!做法與吃法也不一樣。鹹香為主,和酒樓燒鵝味道有所不同。
  • 勾引無數人流口水的火焰醉鵝,竟然吃一隻送半隻!而且便...驚爆友人朋友圈
    爆料&合作請加小編微信YFsoco電話13377661050平時吃燒鵝、滷鵝就吃多了
  • 關於物質構成的哲學思辨
    一個恆星系就像一隻原子,相鄰一個或幾個恆星系的組成就像一隻分子,同樣的,我們所認識到的氫原子就像有一顆衛星的小太陽系,碳原子就像有六顆衛星的小太陽系。因為原子非常小,我們肉眼看不見摸不著。所以科學家只能憑藉已有的科學事實,對其進行推測,建立原子結構模型。
  • 湖北靚晟泰氣膜誠邀您出席十月武漢體博會
    湖北靚晟泰氣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靚晟泰」)是國內膜結構建築行業的知名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也是國內較早研究並引入先進膜結構技術並進行設計、加工、施工一體化運作的企業。經過十餘年的不斷創新,靚晟泰先後推出黑科技產品:膜結構看臺與充氣膜運動館等膜結構產品,並成功應用於體育領域,是「全民健身」大環境下,建造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最易於經營的體育運動建築形式。
  • 西關水菱角,荔灣艇仔粥,靚靚靚!
    再看一旁,臥著一隻如小艇的碗,白嫩額的米粥上,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配料,如小舟的碗上還輕放著瓷蓋子,半遮著艇仔粥,好一番「猶抱琵琶半遮面」,讓這一碗荔灣艇仔粥,更是惹人垂誕不已。艇仔粥是廣州的一道傳統小吃,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遊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所創造出來的,後來又在廣州發揚光大,久而久之成為廣州著名的一道傳統小吃,早茶晚茶,酒肆裡總少不了這小吃。
  • 用生死思辨慶生,危機意識讓長城汽車勇面未來
    在危機意識的鞭策下,長城汽車也與之對應提出了「每天進步一點點」的企業理念,如果從字面理解,「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日復一日地增長和前進,但探索與思辨何嘗不是進步。在如今SUV和皮卡兩大細分市場的成功經歷背後,正是長城汽車思辨的成果。
  •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領軍人物:張紅凱博士
    張紅凱(Carl Zhang)  著名科學家發明家  美國AAA集團董事局主席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董事長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生物學博士後  國際細胞康復學會會長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細胞醫學奠基人  細胞訓練營創始人
  •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雅蓮凱有機護膚品牌
    YALALA品牌創立者美國AAA集團早在2003年就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松江獨資設立了佔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世界領先的生物洗滌技術以及無添加護膚全方位多角度地理念引入中國。2009年,AAA集團攜其獨資子公司上海亮靚生物科技,瞄準最具經濟活力、最發展潛力的中國市場,瞄準這塊全球500強企業和國際眾多一線品牌都瘋狂爭搶的戰場和發展的沃土,正式註冊中文商標「雅蓮凱」,將YALALA那顛覆傳統洗滌方式和傳統護膚理念的國際領先產品,全面投放中國市場,致力於在這片土地上為人們締造更時尚、更環保、更健康的高品質生活。
  • 馬斯克背後的女人:70歲靚媽Maye Musk如何成為時尚模特傳奇?
    馬斯克背後的女人:70歲靚媽Maye Musk如何成為時尚模特傳奇?而在密密麻麻的祝賀裡,也有一封超具家庭色彩的來信——來自馬斯克的七旬靚媽——將近年滿70歲的名模梅·馬斯克(Maye Musk)。
  • 如東縣掘港小學:思辨課堂展風採,交流碰撞生智慧
    課堂研討展思辨上午,來自如東縣沙建華名師創新團隊的佘娟老師和傅力老師,來自南通市姜樹華工作室的顧石紅老師和姚姝穎老師,分別就「基於『思辨讀寫』的整本書教學研討」執教了研究課。如東縣掘港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沙建華主持了課堂研討活動。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前不久有家長問我,最近聽過一個最近很熱的詞——「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分析獲取的信息為基礎,對事物和問題進行推敲、分析、評測,最後形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小時候,父母經常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
  • 說東方智慧的經典道德經和金剛經,解讀沒有思辨的信,真的要不得
    那是一種從人類生存智慧層面的思辨。逛夜市,是我的一個習慣,就是圖一個熱鬧,又買了一本《金剛經》 ,讀起來非常的喜歡,那是一種特殊的空間和時間的智慧,浪漫的筆觸,描繪了龐大的宇宙和漫長的時間概念。為了對照,我翻出了《道德經》,這才算看懂,什麼是自然?什麼是人生?時光嫣然,人到中年,經歷的多了,心也就靜了下來。
  • 文化存在論的先驗基礎及其思辨邏輯
    我們把文化的種種樣態進行抽象,抽象到最後就會看到,種種文化樣態的背後所包含的共同的東西,就是屬人的「意義世界」。 精神是對自然的超越,古典哲學把理性看做人的本質,遭遇了來自卡西爾的質疑。卡西爾把人的本質理解為符號的動物,企圖用符號這一最抽象的直觀形式當做人的本體論根基,從而為人的種種文化存在方式找到統一性標準,這一觀念是難以成立的。
  • 北京:亮馬河更「靚」背後的河湖共治密碼
    亮馬河更「靚」了,但這還不是亮馬河最美的時刻。「如果你們晚上來,能看到亮馬河『亮』起來的模樣。步道、樹蔭、橋梁、親水平臺全部安裝了不同顏色的燈帶,到了晚上,兩岸照明景觀一齊點亮,璀璨燈光映照河面,夜景非常美,前來遊玩的市民絡繹不絕。」朝陽區水務局副局長彭慶彬告訴記者。
  • 2021國考面試備考「全面出擊」之哲理思辨題
    一、題型介紹哲理思辨類問題通常以智慧箴言、哲理故事、哲理詩句、生活哲理等為命題素材,側重考查考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哲理思辨類問題重點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問方式一般為「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則故事帶給你哪些啟示」「你有何感想」等。二、題型分類從題目的內容上看,哲理思辨類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名言俗語類、哲理故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