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錢德勒:被村上春樹頂禮膜拜,小說常銷不衰

2020-12-06 齊魯壹點

雷蒙德·錢德勒

3月26日是美國文壇巨匠雷蒙德·錢德勒逝世60周年忌辰,他是世界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被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作家。作為美國文學黃金時代作家之一,40多歲開始寫作的錢德勒與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齊名,他的作品更是備受加繆、錢鍾書、村上春樹、阿城等小說大家的推崇。

著名作家王朔去洛杉磯訪問時,一看到這座城市就說,這是錢德勒的城市。阿城說,錢德勒因自己的小說而不死。學者止庵說,關於錢德勒,真是用不著說他怎麼好,他就是好。村上春樹則表示,他每每陷入困境,便打開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而讀者也能從《尋羊歷險記》和《1Q84》等作品中感受到村上敘事的「錢德勒式文風」。自2006年起,村上春樹幹脆親自開始翻譯錢德勒的7部長篇,帶動錢德勒閱讀熱潮。

國內錢德勒閱讀熱漸起於2007年,當時國內出版社引進正式版權,開始系統地翻譯錢德勒長篇系列。多年過去了,他小說的翻譯版本與日俱增。值得高興的是,不僅作家們推崇錢德勒,他七八十年前寫下的《漫長的告別》《長眠不醒》等7部長篇,有多部中譯本近幾年銷量幾十萬冊。在讀者心目中它們並不過時,仍可以常常拿來細讀。錢德勒說,他要尋找一眾雅俗共賞的手法,既有一般人可以思考的程度,又能寫出只有藝術小說才能產生的那種力量。如此可見,他做到了。

傳奇一生,晚景悽涼

錢德勒的一生可以說個性十足,恣意瀟灑,但高低起伏,令人震驚。他把不起眼的故事寫成爐火純青的小說,卻把精彩的人生活得杯盤狼藉、悽涼孤獨。

1888年,錢德勒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親是個嗜酒如命的火車工程師。酒精毀了他的父親,也將在若干年後摧毀錢德勒。不到十歲,他與母親遭到父親遺棄,母子移居英國,後錢德勒考進倫敦頂尖的德威學院,畢業後進入海軍本部工作。但是,20歲的他,沒幹多久就辭職了。此後,錢德勒幹過新聞,寫過評論,但都不成功。一戰爆發後,錢德勒應徵加入加拿大軍隊,此後加入英國皇家空軍,被送往法國前線戰場,伴隨著慘烈的戰事以及在硝煙炮火中的孤獨生還,心理受到創傷的他開始瘋狂酗酒。一戰結束後,錢德勒回到美國,進入石油公司擔任記帳員,不久升任副總裁,但因為酗酒、曠工以及試圖自殺而被辭退。

1933年錢德勒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1939年第一部長篇《長眠不醒》出版後,他得到如潮水般的讚譽。加上之後的20年寫作生涯,他一共留世7部長篇,20多部短篇。錢德勒還是電影史上值得一提的編劇,是好萊塢黑色電影的締造者,兩度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上世紀40年代,他與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等導演合作締造的「黑色電影」,部部大爆,連諾獎得主福克納在當時也只是他的助手。在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說6次被好萊塢搬上銀幕,成為電影導演的最愛。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錢德勒的生活卻一團糟糕,他愛上有夫之婦,娶了對方後又鬧婚外情,婚後得知妻子比自己大18歲而不是8歲,又痛苦加深,用酒精麻醉自己,且常常想自殺。1959年3月26日,錢德勒孤零零地病死在他鄉。他的經紀人和秘書卻因他的遺產爭得不可開交,這導致他的遺體最終只能葬於聖地牙哥預留給貧困人士的墓地中。只有17個人參加了他的葬禮,且大部分只是點頭之交。

很多優秀的大作家,人性都是複雜的。錢德勒在小說裡塑造的硬漢偵探勇敢無比,他卻屢屢舉槍試圖自殺。他曾這樣描述自己:「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內裡的傲慢、自大的不協調的混合物」「始終活在虛無的邊緣」。錢德勒的生活被酗酒折磨得亂糟糟,但他非常具有個人魅力。作家毛姆曾說:「從來沒見過這麼讓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當作家,當個喜劇演員也一定能成功。」

馬洛是「硬漢派」偵探中的真正好人

錢德勒的7部長篇分別是《長眠不醒》《再見,吾愛》《高窗》《湖底女人》《小妹妹》《漫長的告別》和《重播》。就像作家愛倫·坡創造了偵探杜賓,柯南·道爾成功塑造了福爾摩斯,阿加莎·克裡斯蒂塑造了波洛一樣,錢德勒所有小說中的主角、第一講述人永遠是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而且馬洛的活動背景永遠是「天使之城」洛杉磯。

在《長眠不醒》中,馬洛遇到一個古怪的家庭,老邁而富有的將軍請他去尋找自己的女婿,而其兩個女兒卻奮力阻止馬洛的行動,面對混混、流氓等人的阻攔和勒索,以及各種兇殺,他用其利如刀鋒的語言和拳頭、手槍破案。在《再見,吾愛》中,馬洛被一隻巨手抓到一個黑人娛樂中心,隨後巨手的主人從容離去,留下一具被擰斷脖子的屍體,他只能施展勇氣與智慧撥開撲朔迷離的案情。《高窗》中,馬洛被默多克太太請來尋金幣,結果出現了三具屍體,而只要馬洛見過的關鍵證人都紛紛死掉……到了《漫長的告別》,也就是錢德勒的巔峰之作中,馬洛成為一個貧窮又高貴的私家偵探,他與優雅有禮的酒鬼倫諾克斯成為朋友,一次事件後,酒鬼送給馬洛一張五千美元的巨鈔作為感謝和告別,然而一連串謀殺卻使這個告別綿綿不絕……令人悲傷的是,寫此書時錢德勒已進入酗酒、生病的惡性循環,他悲痛不已,他的馬洛執迷於在黑暗中不斷地摸索,尋找出路。

《漫長的告別》電影劇照

馬洛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迷人的角色之一,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代表性角色。他曾任地方檢察官,因違抗上級命令而被解職,後在洛杉磯做私人偵探。他帥氣逼人、身形高大、性格倔強,但也不乏柔情和俏皮。他常常單槍匹馬闖入槍聲大震的住宅,也經常獨自一人處理各種屍體和各種壞人,他辦案時從不妥協,甚至為了破案不怕被打入監獄,他也會為了一個沒什麼交情的生命過客而堅守自己的承諾。馬洛可以窮困潦倒、不顧及生命,但絕不能讓真相被掩埋。他在工作中遵守新教倫理,禁慾苦行,不拿一分骯髒錢,被公認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在浮華又骯髒的洛杉磯,沒有馬洛揭不開的謎案和奇案。錢德勒說,偵探必須是英雄,必定是個完人,必定是個正直的男人,天生如此,無須多想,更無須去說。

學者止庵曾在一篇文章中深入分析過英國「古典派」與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中偵探角色的不同。他認為,警方是需要杜賓、福爾摩斯、波洛幫忙破案的,警方承認他們的智力優勢,不論是否情願,但錢德勒塑造的馬洛的境遇卻大不相同,警方總是拒絕他這個私人偵探「攪和」到案件偵破之中,所以馬洛不僅要對付兇手,還要對付警方,而後者給他設圈套、毆打他的次數,可能比前者還多。馬洛之為硬漢,根植於此。「馬洛這個人既不太新,又不太舊,正好跟現代人的精神狀態相契合:有一點黑色,有一點硬,有一點生存和正義的掙扎,有面對世界的孤獨與困境。」而著名翻譯家傅惟慈曾說:馬洛的魅力讓他捨不得放下手,他遠遠超過了福爾摩斯,他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給「錢德勒式文風」

最高的致敬

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真實地記錄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社會特有的輝煌及其失落,小說力透紙背地寫出了隱藏在紙醉金迷的「美國夢」後面的辛酸與無奈。蓋茨比所處的時代,正好是錢德勒創作偵探小說的年代。及時行樂、金錢至上、犯罪成風,隨即而來的大蕭條,讓社會無處不充滿腐敗和黑暗,而錢德勒提起筆開始寫他心目中時代需要的英雄。作為一個從戰場回來的戰士,錢德勒無法忍受再去虛構美化了的「古典派」偵探故事,只能直面現實,直面人的靈魂。這是他小說的特質,也是其作品至今被熱讀的原因。

《長眠不醒》宣告了「硬漢派」偵探文學的崛起,為隨後的城市犯罪小說和當代好萊塢驚悚片提供了典範。而《漫長的告別》則是錢德勒最重要的作品,該小說一出版就斬獲了愛倫·坡獎,是20世紀美國文學黃金時代四大傑作之一,與《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在路上》齊名。在這本小說中,他讓偵探小說不僅是偵探小說,而且寫到了人的孤獨,人與人之間的靈魂交流,讓小說的主題更加深化,步入文學藝術的高雅殿堂。

錢德勒讓美國偵探小說邁入一個全新時期,是因為在20世紀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裡,他脫離英國古典推理的傳統與主流,建立了新的格局,開啟了美國本土私家偵探小說的鐵漢傳統。錢德勒的出現有時代的影響和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小說語言與結構大師,其作品個性化、獨創性自成一家,後世多少作家推崇他,無數人模仿他,但他從來沒有被超越。

錢德勒之後,文壇為他發明了一個專屬詞彙,「錢德勒式文風」(Chandleresque),以像他洗鍊、簡潔、精準、銳利為特質的語言風格致敬。在《漫長的告別》中,錢德勒以最為成熟的語言風格,呈現了他十足的獨特魅力:

「過道對面的美夢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甚至不屬於那個世界。她無法被歸類,遙不可及和清澈透亮得仿佛山泉,比水色還要難以捉摸。」「法國人對此有個說法。那幫混蛋無論對什麼都有個說法,而且往往正確。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而錢德勒也會將俏皮的語言寫得如同詩歌:「你們這些男孩像打飛了的高爾夫球那樣可愛」「我暈頭轉向,像個苦行僧;虛弱不堪,像臺破舊的洗衣機;情緒低落,像是獾那癟癟的肚子;心驚膽戰,像只受驚的山雀;不可能取得成功,就像裝了條腿的芭蕾舞演員……」

錢德勒的小說結構複雜,敘事技巧嫻熟,各種連環敘事、外聚焦敘事在他筆下遊刃有餘,但他的作品唯一的特點是扣人心弦,值得一讀再讀,細細品味。面對這樣的錢德勒,他的崇拜者村上春樹更是發自肺腑地讚嘆:毋庸置疑,《漫長的告別》是部完美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夢的境界」這是多高的評價!而很多人都會被那一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所感動得潸然淚下。錢德勒的偵探文學,破的不是案,而是人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讓村上春樹崇拜的作家,雷蒙德·錢德勒這十句名言,讀完讚不絕口
    在美國小說史上,有一位偉大又影響深遠的作家。他被村上春樹、錢鍾書等諸多名家極力推崇,他就是雷蒙德·錢德勒,今天我們來欣賞他的文字,讀完一定會深深地吸引你。推理小說就是「閉門造車」,登不上大雅之堂,真正具備文學價值的作品並不多,包括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故事》。
  • 如何寫犯罪小說,村上春樹的偶像雷蒙德·錢德勒說:懸疑要素只是...
    美國作家雷蒙德·錢德勒是一種類型。加繆、毛姆、艾略特、錢鍾書、村上春樹,都是他的粉絲。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9)雷蒙德在43歲時正式開始了硬漢犯罪小說創作,後來發表了《長眠不醒》《湖底女人》《再見,吾愛》《漫長的告別》等一系列作品,在經過一些爭議後,得到了大多數讀者的認可。上世紀40年代,屢有好萊塢電影公司看中他的作品並買下電影版權。
  • 《燃燒》的原作小說裡,村上春樹寫了什麼
    因為電影《燃燒》的關係,讀了村上春樹的原作《燒倉房》,也順便讀了村上的幾個短篇。都很喜歡。《燒倉房》收錄於《螢》。故事就是如此,而這個小說, 以及改編成電影的《燃燒》,重點則不是講故事,而是「故事性」。劉亞仁飾演鍾秀村上春樹在小說裡,使用了富裕男是否殺死女孩作為懸念,但這並不是一個偵探故事,村上也沒興趣給出標準答案。在整個事件中,村上鋪陳了這條暗線,實際是從人物及其言行的描寫中,由讀者理解和想像完成的。
  • 雷蒙德·錢德勒:好萊塢的寵兒
    村上春樹更是雷蒙德·錢德勒的忠粉。他表示,自己每每陷入寫作上的困境,便會打開《漫長的告別》,而讀者們也能從《尋羊歷險記》和《1Q84》中感受到村上敘事中的「錢德勒文風」。村上翻譯錢德勒的小說,曾直接帶動過日本讀錢德勒的熱潮。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作為一個相當高產的作家,村上在他的創作生涯裡,幾乎從未寫起過自己的家人,就連他書中的主人公,也常是15到30歲,幾乎沒有家人。而就在昨天,書單君收到了他的新書《棄貓》,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當我談起父親時」。書單君不由得感慨,村上真的上年紀了。作為一個在全世界火了幾十年的作家,村上在中國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上世紀90年代,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被引進到中國,掀起了一陣喧騰的「村上春樹現象」。他在小說裡擁有多樣的氣質,既會大談葡萄酒、龍蝦的妙處,也會生出各種玄妙而哲學化的沉思。他溫和親人,曾經在網上給網友回復過7728 封信,愛在車裡刷牙,為了省事每年買兩次川久保玲男裝。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當做一本黃色小說來看,也許是因為年少不知愁。
  • 村上春樹昨晚罕見在東京演講:翻譯是我的愛好
    2017年才過去4個月,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已經已經出版了三本書,分別是長篇小說《殺死騎士團長》、與另一位日本女作家川上未映子的長篇對談集《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以及剛剛出版的《村上春樹 翻譯(幾乎)是全部工作》。
  • 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依然是獲獎的大熱門比如今年賠率榜排名前十的作家,「千年陪跑王」村上春樹自不必說,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奧茲(Amos Oz)、阿多尼斯(Adunis)都是老面孔了。對村上春樹本人來說,每年都是文學獎大熱門,每年又都與諾獎擦肩而過,肯定是既無奈又心塞。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翻譯技巧的探討等。
  •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時報出版社表示,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首度回顧自己30多年來職業小說家的生涯,全書分成十二回,從入行、到工作的邏輯、乃至於小說的發想創意,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工作上的心路歷程。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首次介紹了為何自己在22歲就結婚。
  • 村上春樹寫《且聽風吟》為了表達什麼?
    當我們通讀村上春樹的著作,其實他大部分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如此,總是欲言又止,充滿心事。《且聽風吟》跟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一樣,人物間的對話十分簡短,每個人都惜字如金,很少吐露自己的心事。他們心事重重,只能藉助比喻、景物描寫來反映腦海最深處的心思,或者直接讓角色開一個玩笑,提出一個疑問,使聽話的人陷入沉默,以「終結交流」的方式來表現無法被說或不願說出的感受。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村上春樹:別害怕當笨的人
    村上春樹覺得自己是後一種。還不忘把大部分同行都拉下水,他聲稱大半的小說家,幾乎都是這種個性。《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片,很多人看了當時很感動。片子裡,那些一輩子圍著古老文物打轉的人,看起來似乎和村上故事裡那個腦袋不太靈光的人,有著類似的氣質。隔著屏幕,忍不住對他們萌生敬意。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張雄關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爵士樂  眾所周知,村上春樹是爵士樂的發燒友。長期以來他通過經營爵士酒吧、電臺傳播爵士樂,並從不同的角度把爵士樂融入到自己的文學作品中。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村上春樹與諾貝爾 誰更需要誰
    撰稿|張 生  村上在西方世界的走紅  最近關於村上春樹的新聞比較重要的有兩則,一是前段時間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英國的「立博」(Ladbrokes)預測今年10月中旬開獎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排名,村上排在榜首,賠率也最低。二是在近期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端展開後,北京有書店把日本作家的書從櫃檯裡撤掉,村上主動對此現象發言。
  • ——評村上春樹《假如真有時光機》
    乍看《假如真有時光機》封面,覺得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實際上,它是作家村上春樹的全新旅行隨筆集。該書的日文名直譯為《寮國到底有什麼》,緣於村上春樹乘飛機前往寮國途中,在河內中轉時,被當地人一臉不解地問道:「寮國到底有什麼,會是越南沒有的呢?」這句無意中的問話讓彼時的村上春樹無言以對。
  • 對談集《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中文版問世,村上春樹:作家「必須和...
    這是村上春樹迄今接受過的最長訪談,總共歷時四次、11個小時,總計13萬字。這部深入探析村上春樹藝術和內心世界的訪談記錄,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中文版,近期與讀者見面。「後記」中,村上春樹如此描述這次訪談——川上未映子把過去從未有人問過的那類問題迎面砸來,並且毫不膽怯地從各個角度反覆提問,一直問到心滿意足為止。「而在一個個回答那樣的提問當中,我在自己心中發現了我本身迄今從未想到的意味和風景。」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