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年是一個距離概念,一般用在太陽系以外的大尺度天體距離的表示上面。
鑑於光速在真空中不受慣性系和參考系限制而恆定不變的性質,人類把光速作為衡量距離的精準工具。
現在精確的測量光速為299792458 m/s,就是每秒鐘約30萬公裡。1光年就是光運行1年的距離,科學界把這個光年定為儒略年,為365.25天,這樣1光年的準確距離為9460730472580800米,約等於9.46萬億千米(公裡)。
人類的長度概念有很多等級,一般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釐米、米、千米(公裡)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地球上使用的,現在1米最精準的尺度國際上確定為光行駛1/299792458秒的距離。
從這點可以看出,光速已經是人類最精確的距離尺度了。
在地球上所有的長度距離就不會以光速來丈量了,因為這個尺度太小了,整個地球繞一圈也就4萬公裡,如果用光速表示,就是約0.1333333光秒,很麻煩。
出了地球在太陽系,這個距離就大很多了,太陽到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496億公裡,如果用光速表示就是496.6667光秒,或者8.3光分,也還是很麻煩。因此人們把太陽到地球平均距離定為一個天文單位,符號為AU。
在太陽系,科學界就用天文單位來表示天體之間的距離,比如太陽到各個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為:水星0.38AU;金星0.72AU;地球1.0AU;火星1.52AU;木星5.2AU;土星9.54AU;天王星19.22AU;海王星30.06AU。
但出了太陽系,這個天文單位就小了,丈量起天體之間的距離就麻煩了,用光年計算比較方便。
比如到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為4.22光年,如果用天文單位來表示的話就是266141.3333AU。這個還是很麻煩,因此在太陽系外天體之間一般就用光年作為距離單位。
但宇宙範圍太大了,因此除了光年,人們還制定了更大的距離單位,叫秒差距,表示符號為pc。
這種單位是建立在三角視差基礎上。具體方法就是以地球公轉的平均半徑(1個AU)為底邊,對應的三角內角為視差。1個秒差距等於206265AU,約為3.26光年。
從以上比較,我們就更清楚的了解了光年的概念,不知道這樣解釋大家明白了沒有。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都來參與討論和點評。
原創版權所有,如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信息,抄襲可恥,侵權將受到追究,請理解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