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是一種常見的家常菜,肉質柔軟嫩滑,果汁清淡,辛辣。洋蔥的常見品種有紅洋蔥、黃洋蔥、白洋蔥,顧名思義,可以區別於形狀特徵。
1.土地選擇
洋蔥對土壤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但根系吸收肥料的能力較弱,因此,它適用於肥沃的鬆散,中度通風的中性壤土,砂質壤土易於獲得高產,但粘土壤土充滿了球莖,良好的顏色和儲存抗性,此外,洋蔥的生長需要大量的光照,因此選擇光照充足的地塊。
2.整地和施肥
在耕地之後,根據氣候和土地的灌溉和排水條件確定鋤頭的大小,在傾斜表面平整後,將基肥與耕地結合使用,基肥的施用量應以土壤肥力和基肥類型為基礎,決定一般每畝15-20公斤超磷鈣和適量鉀肥分解優質有機土複合肥每畝1330~3340公斤為基肥,土壤充分攪拌均勻耕作土地,使土壤和肥料均勻混合,幼苗出苗後,將速效氮肥與澆水一起施用,每畝施用10kg尿素。
3.播種
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播種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洋蔥的生長,導致質量和產量下降,以黃淮河流域為例,最佳播種日期為9月中旬,根據發芽率等實際情況,選擇播種量,如果考慮消除20%的弱幼苗,則種植面積應為苗床的15倍,平整表面後,先將其澆水並均勻塗抹,播種後可覆蓋0.8釐米的營養土,保證齊苗。
4.定植
為了篩選幼苗,消滅幼苗、矮化幼苗、幼苗、分枝幼苗,幼苗生長過大和過小,留下根發達,幼苗大小均勻;並根據幼苗的高度和厚度分級。將相同大小的相同大小的幼苗種植在一起用於分類管理以促進該領域的持續生長。
5.實地管理
洋蔥出苗後應注意防黴和枯萎病的發生,及時防治,另外,種植期間的溫度低,種植後的苗期不能大量澆水,否則地面溫度會降低,幼苗會減慢,但它的發展需要水分,因此,在此期間應控制洋蔥的澆水,並應澆注少量的水。
6.收穫
洋蔥收穫期一般從5月底到6月初,當洋蔥葉從底部到頂部逐漸變黃時,假莖變軟並開始下降,球莖停止膨脹,外皮變得堅韌,表明球莖成熟並及時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