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慌,心臟就像敲鑼打鼓,做完這個手術,72歲大伯說有想跑步的衝動

2020-12-06 騰訊網

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標 我 們

「我現在有想跑步的衝動!」72歲的老徐(化名)面色紅潤,聲音洪亮。

就在十多天前,他還是一副病懨懨的狀態,時刻處在對於隨時隨地可能發作的房顫的恐懼中,心悸、心慌、頭暈等症狀,一點點消磨著他的意志。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老徐接受了浙江省首例熱球囊導管射頻消融手術,這是一項世界領先的臨床研究,使用最先進的熱球囊對心臟中的房顫病灶進行射頻消融。

心臟就像敲鑼打鼓

時隔12年房顫再次發作

老徐退休前是杭州重機廠的總經理,參加工作那些年,正是重機廠最輝煌的時期,他一路從學徒工做到車間主任、副廠長、副總經理、總經理,工作壓力也與日俱增。

老徐記得很清楚,2007年11月18日,距離他的生日只有幾天時間,快中午時,他突然覺得胸口發悶,最喜歡的香菸都抽不進去了,他趕緊去附近醫院檢查,做了心電圖,醫生一看,「你這個毛病有點厲害的,我們這裡看不了,快去上級醫院看。」

當天,兒子小徐帶著他往大醫院趕,去醫院途中,之前讓老徐感覺難受的症狀消失了。

在大醫院,老徐被診斷為房顫,醫生建議住院做進一步篩查,必要時做個冠脈造影以明確病因。但那時,老徐覺得自己身體已經好轉,況且廠裡事情太多放不下,婉拒了醫生的住院建議。

這之後,這種難受的感覺一直沒有出現,直到去年10月。「那種胸悶心慌頭暈的狀態又來了,第一次就發作了兩三個小時。」

這一次,診斷還是房顫。房顫反覆發作,患者會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一旦亂跳的心臟內形成血栓,很可能還會引起腦中風甚至心力衰竭。

在醫生的指導下,老徐開始服用預防中風的抗凝藥物和減輕房顫發作的胺碘酮,但老徐的心慌症狀卻幾乎沒有好轉,並且出現了較嚴重的睡眠障礙,只好停藥。此後類似症狀反覆發作,對他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困擾。

「20多天發作一次,有時三四個小時,有時持續20個小時,發作起來明顯感覺心在亂跳,胸悶氣短。」老徐說,「一直到最近幾個月,發作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從20多天到一星期,到5天,太痛苦了。

今年初,老徐多方打聽,找到治療房顫有豐富經驗的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內科蔣晨陽主任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後,蔣晨陽主任醫師先為老徐制定了藥物治療方案,但服藥後他的心悸、頭暈的發作持續時間雖有縮短,但症狀仍然有反覆發作。

浙江省首例熱球囊射頻消融手術

「老徐第一次房顫發作到第二次發作,間隔12年,這是非常典型房顫發作病史,發作兩次以上是房顫消融手術的適應證。」蔣晨陽介紹。

對於這種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的疾病,藥物治療不能根治,綜合詳細評估老徐病情後,蔣晨陽主任醫師向老徐介紹了醫院正在進行的一項世界領先的臨床研究,通過熱球囊導管射頻消融來「消滅」病灶。

經過詳細的術前檢查及充分的知情告知後,2020年11月2日,蔣晨陽為老徐做了浙江省首例熱球囊射頻消融手術,手術過程順利,2天後老徐出院。

「我很相信科學,也敢於嘗試。當時蔣醫生跟我說有新型治療技術,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就決定做了,我相信醫生。」老徐說,「手術結束,大家都在鼓掌,我心裡想,手術肯定很成功。」

房顫治療革命性新武器

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操控性安全性

射頻消融的原理和微波爐有點像,就是利用「射頻」(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加熱患者體內異常的病灶,使其被破壞,無法傳導錯誤電信號,而錯誤的電活動正是房顫的原因。「作祟」的病灶沒了,疾病自然也就好了。

蔣晨陽主任介紹,目前,房顫的治療主要是射頻導管消融術(佔85%)冷凍球囊消融術(佔15%)

常規射頻導管消融即點消融手術,針對房顫病灶,需要一個點一個點進行,一般需要30分鐘左右完成雙側肺靜脈隔離,速度較慢,對醫生的技術要求高,點位不對,手術就不成功。

冷凍球囊消融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冷凍的辦法把房顫的病灶凍掉,但因為凍的時候容易凍不足或凍得太過,手術也沒有全面開展,國內目前只有30000人做了這類手術。

而將射頻消融和球囊相結合是一種新技術,改善了肺靜脈隔離操作流程,僅需1-2分鐘的消融時間便可完成單根肺靜脈隔離,大大提高了操控性和安全性,為房顫治療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武器。

「射頻球囊從尖端到尾巴,有10個電極片,都是金做的。球囊撐開後,電極片貼在什麼位置,每個位置放電多久,都可以獨立精準控制,這樣就不會出現過度消融的情況,真正做到每個電極上的個體化消融。另外,因為球囊表面非常光滑,不易長血栓,轉動時也不會劃傷心臟,安全高效。」蔣晨陽主任醫師坦言,這種全新的房顫治療手段優勢在於全程可視,使得消融過程精準可控,還能極大縮短消融時間。「我做一個常規導管消融手術一般需要90分鐘,熱球囊消融只需40分鐘,手術時間能節省一半。」

「我一直在尋找這樣一種技術,安全性更高,有利於向更多基層醫院推廣,這樣能讓更多的患者獲益。」

蔣晨陽表示,這次國際臨床研究,旨在驗證熱球囊導管在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邵逸夫醫院心律失常團隊作為承擔這項臨床研究的國內兩大中心之一,順利完成12例手術,為熱球囊導管在房顫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臨床依據,更重要的是,邵逸夫醫院心律失常診治團隊邁入了國際先進技術研發矩陣。

蔣晨陽

主任醫師

專長:心內科重症病人診治和各種心律失常導管手術治療(如,但不限於:各種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顫動、房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的導管根治術和緩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術等)。心律失常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特別是心房顫動和室性心動過速。

門診時間:

慶春院區:

周三上午(名醫)

下沙院區:

周二下午(名醫)

周一上午(專家)

來源:杭州新聞

經邵逸夫醫院綜合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

歡迎分享

在看擴散

相關焦點

  • 50多歲阿姨打麻將突然胸悶 送醫發現心臟破了個洞
    三位大主任聚在一起,和錢江晚報記者說起一位心梗患者的故事,目的是提醒年末新春,大家玩樂時注意不要太過勞累,以免累及心臟,發生悲劇。家住浦江50多歲的陳阿姨,和小姐妹搓麻將時,突發胸悶。回家休息一晚,之後的情況卻急轉而下。心臟大面積壞死,靠近心尖部位的心臟表面長了一個鵝蛋大小的室壁瘤,心臟裡還破了一個3cm左右的洞。「這是我接診過病情最危重的患者之一。
  • 一周前胸悶胸痛沒當回事,一周後99歲老人心梗了!
    一周前胸痛胸悶,沒太在意。一周後,心梗了。日前,99歲的王爺爺在南京市第二醫院通過冠脈介入手術甩掉了「高危」的帽子。專家提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狀不典型,易漏診或誤診,一旦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冷汗等,要警惕心梗可能。
  • 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後,還能活多久?心臟血管再次堵塞該怎麼辦
    心臟支架手術這個詞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很多冠心病的患者都做過這種手術,通過專用的支架擴張血管,解決血管堵塞的問題。很多患者由於不了解這種手術,因此對於做心臟支架手術存在牴觸情緒,擔心會影響壽命或再次堵塞的問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這個手術,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很多人都想知道做完手術還能活多久?其實能活多久取決於患者自己。
  • 105歲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這種心律失常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治療?
    但最近這一段時間,紀老伯卻出現了反覆出現心慌、胸悶、氣喘和下肢浮腫,在家自行服藥無法緩解,2018年5月25號,紀老伯在家人陪伴下住進了我院心血管內科。 回首我們這一年為兩位百歲老人做過的心臟手術
  • 六旬男子胸悶一周 經查竟是心臟破了個「洞」
    趙先生正接受補「心」手術。杭州網訊 不久前,60多歲的趙先生突感胸痛不適,被診斷為大面積前壁心肌梗死,經過心內科積極治療後出院。但過了一個多星期,這位老人連睡覺都不能平臥,「睡覺只能坐著,睡平了就會胸悶,喘不過氣來」「太難過了,走路都走不動,只能靠家人來照顧。」趙先生回憶道,只能求助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 經檢查,這位老人在心肌梗死後並發引起室間隔下部直徑1cm穿孔,且合併心尖部、室間隔下部室壁瘤形成,這使得其血流動力學迅速走向衰竭,出現了心衰等相應的症狀。
  • 【跑步加油站】你的體質究竟適合跑步嗎?
    患有一定疾病的患者參與跑步反而會適得其反。 如果你是冠心病病人,如果你在近兩個月內曾發生過心前區憋悶疼痛,並放射至左肩胛,不能跑步。如果平時做輕微的家務,或上一層樓就沉得胸痛、胸悶、氣促心慌,也不能跑步。
  •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 做睪丸切除手術感覺人「輕鬆了幾十斤」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 老漢變性圓兒時夢想獲妻子女兒支持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老漢變性圓兒時夢想獲妻子女兒支持。2月15日下午,為保存體力應對昨日的手術,辛玥坐輪椅曬太陽。妻子一直陪伴左右。昨日上午9點,辛玥被推入了惠州某醫院醫學整形中心手術室,幾個小時後,他將擁有女性生理特徵———隆起的胸和人造陰道,有望和他的男兒身告別。
  • 換心手術後14歲男生突然變學霸!專家:心臟沒有記憶功能
    5歲那年,小翔因頻繁胸悶查出肥厚性心肌病(後來,隨著病情的進展發展成了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患者中最為多見的一種疾病)。自那以後,他開始變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了,他每天需要吃各種藥,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奔跑、跳躍,劇烈運動對他而言都是「危險」。「在移植前,每次體育課我只能站在邊上看,從沒在操場上跑過。」
  • 心臟支架從1.3萬降至700元!什麼情況下,患者就需要做支架手術了?
    是否能夠做心臟支架手術,需要依靠專業醫生做出綜合判斷。 國內外指南中表示,心臟造影顯示血管狹窄大於等於70%,建議進行心臟支架。比如同樣70%的狹窄,10毫米長和30毫米長的狹窄,對於患者心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2.心臟支架手術的風險大嗎? 同很多手術操作一樣,心臟支架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臨床中,將這些風險稱為併發症。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手術之前,醫生會同患者籤一個知情同意書,裡面會提到進行支架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 女子胸悶氣短,被查出心臟腫瘤,直徑5公分大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陝西新聞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陝西省鹹陽的姜女士,今年54歲,近日她時常感到胸悶,氣短,而且越來越嚴重。隨後,她前往醫院接受檢查,醫生發現她心臟內有一個50×45mm的腫瘤,幾乎佔滿了大半個左心房,並伴隨心臟收縮活動,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來回擺動。
  • 美國72歲跑步狂人40年8萬公裡 相當於2個地球周長
    美國一位老人堅持跑步40周年,如今,他總計的跑步距離已經超過8萬公裡!近日,在裡程碑出現時,72歲的肖恩常去的酒吧的大屏幕為他打出了「祝賀邁克·肖恩!50000英裡(約8萬公裡)」這樣的祝賀標語。回家之後,肖恩的妻子也貼了一面旗子以示祝賀。
  • 39歲阿梅心臟破了個洞 醫生釋放一把「小傘」堵上
    醫生做手術時通過超聲定位材質為鎳鈦合金的「小傘」  39歲的樂清女子阿梅(化名)被查出心臟有個直徑2.5釐米的洞,若不及時修補,再過幾年就有可能出現心衰。以往要完成補心,必須心臟停跳、體外循環做開胸手術,或者需要「吃」大量的射線才能完成。近日,溫醫大附一院醫生在超聲引導下,用一把「小傘」成功堵住這個「心洞」。
  •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心臟支架?手術後,做好這些護理很重要
    一般來說,在出現嚴重心臟方面疾病後,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治療來改善病情,比如心臟支架手術。心臟支架手術又稱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即將球囊導管通過血管穿刺置入狹窄的血管,在體外將球囊加壓膨脹,撐開狹窄的血管壁,使病變血管恢復暢通,以預防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治療。
  • 體檢正常,但總胸悶心慌、頭暈、失眠是咋回事
    相信很多朋友在生活當中都會有胸悶,心慌,頭暈或失眠等症,甚至也會感覺渾身乏力或噁心,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但是檢查之後身體都比較正常,也查不出是哪方面的問題,這時就應該考慮是否有心臟神經官能症,很少有人熟悉。
  • 做完支架手術,如何保護心臟?注意這7件事情,重視一個都是好的
    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疾病,而其中心臟支架手術就是為一些先天心臟病患者和冠心病較為嚴重者量身打造的一種處理手段。那麼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後應如何護理好我們的心臟呢?其實只要做到下面幾點就可以讓我們同正常人一樣生活。
  • 50歲男子一活動就胸悶,醫生:我只好在他心內裝一個「探頭」
    而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為餘先生實施了「心腔內超聲(ICE)指導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經皮室間隔射頻消融術」,在餘先生的心臟內安裝了一個「探頭」,手術過程中,醫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心內的情況,讓手術微創且精準。該手術在福州市尚屬首例。心室間隔太肥厚,男子一活動就胸悶餘先生今年51歲,出現胸悶的情況已經快5年了。
  • 心臟長在右邊 醫生「反著」為他做搭橋手術
    為這類病人做手術是對醫生極大的考驗。日前,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成功為一位罕見的「鏡像人」施行了高難度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解除了患者的「心頭大患」。今年42歲的鐘先生,患有多年高血壓,近日總感覺胸悶。「小時候一次就醫,醫生說我的內臟都長在右邊,但沒有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所以也沒在意。最近胸口總是悶悶的,就到愷德醫院來看看。」鍾先生說。
  • 75歲老太兩次中風後沒能等到手術機會
    最近,她出現了氣喘、心慌的症狀,擔心病情進展,想預約做房顫手術。在術前的食道心超檢查中,王齊齊發現,沈女士左心耳有塊一釐米大小的血栓(左心耳位置血液最容易瘀滯形成血栓),不能馬上進行手術,需要先服用抗凝藥物溶栓一個月,之後經過評估,再進行手術。
  • 39歲男子心臟長在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進行「迷宮...
    原來,高僧心臟長在右邊。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被稱「鏡面人」,這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他們的心臟、肝、脾、胃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發病率百萬分之一。在福建泉州工作的39歲吳先生,就是一位「鏡面人」。
  • 胸悶氣短,老想深呼吸,怎麼辦?
    最近經常有朋友說,常常出現胸悶氣短的現象,剛開始以為是一過性的,偶然的身體不適,後來頻繁發生,他們還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其實人體出現胸悶氣短,不一定是心臟部位發生病變,這幾個原因也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