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幸穗:轉基因產品安全性需評估

2020-12-04 農博網

  農業科技成兩會熱詞 曹幸穗:轉基因產品安全性需評估

  中廣網北京3月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今天我們觀察的熱詞是農業科技。今天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了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增產增收"等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去年農業大豐收糧食實現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罕見八連增產量達1.1萬億斤,農民收入同比增長11.4%,目前大家最為關心是這樣一個糧食大增產、農民高增收的形勢能不能維持,會不會出現拐點。農業部門實際上也估計到這樣一個情況,所以韓部長說到今年的增長目標時做了一個保守的估計,糧食產量確保1.05億斤,農民收入增幅確保7.5%,相比上一年是有所調低。依靠土地水等資源的持續投入,依靠農藥化肥的持續投入這樣農業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必須要實現依靠農業科技來支持農業增長面臨的轉型,這也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的主要原因。

  目前農業科技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農村基層的技術推廣,一號文件明確一個銜接兩個覆蓋的目標,一個銜接是讓基層在崗的農機推廣人員工資收入水平與基層事業單位的平均水平相銜接啊,兩個覆蓋是今年的農機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示範縣,要覆蓋到所有的農業縣,投入財政資金解決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沒有經費的問題,二是農機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要覆蓋全部鄉鎮由發改委來出資金解決其條件,比如像房屋、儀器設備等等,有了這樣兩條才能保證農業科技真正落實到農村落實到農民。

  短期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包括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內,一再強調政府目前沒有允許任何轉基因組糧產品,像水稻、小麥、玉米等生產和銷售,像大豆有轉基因產品,按照韓長賦的意思轉基金產品目前主要是加強研究,規範管理,在主要產品這方面目前不會推廣利用。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以農產品(12.04,0.32,2.73%)的生產、加工、流通為主的企業,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有11萬家之多,其中國家認定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是1253家。農業部門表示到「十二五」期末龍頭企業總數達到15萬家,其中銷售收入上百億元的企業數量是達到100家,途徑是兼併重組收購和控制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直至符合條件的國家龍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在境外發行股票並上市增加企業發展的實力,並且積極利用外資對外資併購的龍頭企業安全審查。目前在我國種業、大豆加工、中醫藥行業都存在這樣的現象,整個行業的企業總資產規模不如同行業的一家跨國公司的體量,因此做大非常有必要,但問題是在做大的同時能否把企業行業做強,如果沒有質的提高單單是兼併重組是很容易做到的,做強卻不那麼容易。

  關於"農業科技"這個話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委員認為,關於農業科技這個概念,國際上的主流看法就是指高新技術,從長遠看,大力發展以生物育種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技術是大勢所趨,也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段改善品質、提高產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代表表示,種子是農業科技的最重要載體,種業競爭力決定了農業競爭力。"農業科技創新要大力發展現代生物技術,促進優良品種的研發。目前我國的農作物育種技術還不錯,尤其是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品種,但在畜禽品種和一些高端蔬菜品種方面,還要大量依靠進口。"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委員認為,"中國種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在於品種繁育時間長,由於育種方法上的差異,國外大公司一年可繁育多個品種。"

  "全基因組分子育種技術是全球育種的發展趨勢,日本每年撥出2億美元用於水稻的基因定位研究,美國大力支持玉米等作物的研究。中國有必要快速建立國家級的全基因組育種平臺,面向所有育種專家,以加快育種步伐。"

  浙江省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代表認為:"農業科技創新不僅應該關注農產品生產領域,也要重視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方面。農業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農產品的高值化。""我國在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的科技支撐力量還是太薄弱了,現在的農產品大都是粗放式生產,精加工大有潛力可挖。"

  我國農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階段。搶佔農業科技制高點不僅是為了保證農產品有效供給,更是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國需要在轉基因技術方面佔領制高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如果現在不進行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將來就可能受制於人。轉基因有什麼好處,又會有什麼危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所所長曹幸穗作出介紹。

  曹幸穗:你為什麼要做這個東西?你做這個東西讓人拿來吃還是讓人拿來用?種了一盆有一百種顏色的花出來,我那個花能賣五千塊錢,你說這個花和你有什麼關係嗎?這個花轉基因非常漂亮,全世界都沒有我做出來了這個非常好,這個和你沒太多影響,你喜歡就欣賞,不喜歡就不去看。第二個講的功能表達。第三個就講環境危害,環境危害不是對你吃的有危害是對環境有危害,比如說殺蟲劑,培育出一種轉基因的抗蟲的水稻出來,我們要考慮這個水稻吃了對你有什麼影響?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所有和水稻有關的蟲,吃了你的水稻以後蟲會死掉了,這對你是非常好的,但是對環境不一定好,水稻跟雜草雜交了,雜交之後也抗蟲了,最後所有的環境都抗蟲了,這個蟲就死了,涉及到生物倫理學的問題,人類有沒有權利讓一種蟲地球上滅亡?如果沒有權力,抗蟲就不能推廣。

  轉基因的農產品關係到食品安全、生態平衡等多個方面,所以人們很關注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性,什麼樣的轉基因是安全的,曹幸穗委員作了這樣的分析。

  曹幸穗:所以我們要作出評估啊,用於吃的這種轉基因要考慮你的基因源從哪來,比如說就大豆的轉基因本來我們的人類栽培大豆裡面就有很多的基因,我把這種需要的基因集中在一塊兒,這種轉基因是非常安全的,本來雜交也是一種轉基因,不過是通過生物本身來轉基因,而現在我們為了更快,用人類用剪刀把它剪出來放到那上面去,基因源是非常安全的,這種食品是可以接受的。

  曹幸穗委員說,掌握轉基因技術不僅可以造福農業,還可以帶動航天等許多方面的科技進步。

  曹幸穗:一個是基因源從哪來的,一個是基因的表達功能,第三個是基因的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一定要考慮這三個。所以你不考慮這三個東西,你就沒辦法去判定這個基因怎麼樣。把蜘蛛合成的基因放到蠶上面去,結果蠶絲變成蜘蛛絲了,蜘蛛絲的強度比那個高一百倍,以後我們的太空倉回收降落傘就比原來至少要減輕80%。以後降落傘就很輕了,這個非常好啊。

    (文章來源:中國廣播網)

[農博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農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論嗎?
    搜索「轉基因食品」,往往會彈出兩種說法,一種「安全」,一種「不安全」,這總會給大家一種錯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沒有定論」,是這樣的嗎?科學界是如何定義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聽聽專家的看法。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等部門就轉基因技術的評價及安全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國際公認和遵循的評價標準與準則,以保證經過安全評價以及批准的轉基因產品除了增加我們期望的特定功能外,比如抗蟲抗旱功能,並不增加任何其它的風險。
  • 正確認識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社會公眾最熟悉的應該是在超市看到的食用油桶身標註的「本產品所用原料為非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或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大部分的公眾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選擇非轉基因食用油,認為食用了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用油會對人體產生慢性危害,在一定時間後對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害,以至於,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些關於轉基因危害健康的謠言,如2010年2月,烏有之鄉網站刊登文章稱,「多年食用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
  • 歐盟就進口食品和飼料中的微量轉基因植物成分的安全性評估發布指南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的要求,2017年11月20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進口食品和飼料中的微量轉基因植物成分的安全性評估發布了指南文件。   歐盟食品安全局指出,微量是指轉基因植物成分在配料中的比例不超過0.9%。本次指南文件有助申請人按照(EU)No 503/2013附件II的要求,開展食品和飼料中轉基因植物成分的安全評估。
  • CNN:美國FDA批准轉基因豬產品上市,可用於治療紅肉過敏
    通過轉基因技術,這種轉基因豬細胞表面不存在α-半乳糖,紅肉過敏患者可以安全食用。轉基因豬也可以製作很多醫療產品,比如肝素抗凝劑、生物心臟瓣膜等等,可以有效避免過敏患者產生更嚴重的免疫排斥反應。FDA在聲明中指出,FDA對轉基因豬肉的安全性進行了全面評估,確定它在食品用途上是安全的。同時,該機構還評估了轉基因豬的後代,確認這些後代的產品中也沒有檢測到α-半乳糖。
  • 轉基因植物新材料育種價值評估
    之後優異的轉基因材料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完成小、中、大規模的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階段,經受住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包括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然後才可以申報安全證書。走到這一階段的材料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 漫談:轉基因的本來面目和安全性
    ,如應用轉基因技術生產重組疫苗、抑生長素、胰島素、幹擾素、抗生長激素等;轉基因在工業的應用主要包括纖維素的開發利用、食品工業和新型抗生素的生產等;在食品工業方面,又主要有利用轉基因技術及產品用於乳製品發酵、單細胞蛋白質及釀酒工業等;在環境保護和能源領域,用於利用轉基因生物發酵燃料酒精以及汙染物的生物降解等。
  • 歐盟評估一種轉基因地衣芽孢桿菌生產的α-澱粉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3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種食品酶α-澱粉酶(α‐amylase)的安全性評價發布意見。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轉基因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 DP‐Dzb45生產的,旨在用於釀造過程和蒸餾酒的生產中。
  • 轉基因植物安全性問題並非無解
    同時,轉基因作物和以此為原料製造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影響尚未有定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和日本等地,人們對轉基因植物安全性問題的爭論和擔憂已經影響到了轉基因植物商業化的推廣和應用。  為了擺脫轉基因技術在推廣和應用中的諸多煩惱,科學家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進行了多次嘗試。
  • 吃了轉基因食物,會被「轉基因」嗎?
    即使真的存在有功能結構的片段(鑰匙),我們體內也沒有專門針對其吸收的受體(門),這些轉基因食品可以說是無處可去,打為原型。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吃了幾千年的大米,我們也沒有變成水稻。所以吃轉基因食品,不會被「轉基因」。Part4: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需不需要長期、多代人來驗證?
  • 【科學時報】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典型爭議事件溯源
    然而,由於研究中存在的各種缺陷或失誤,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並進而引發公眾對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的疑慮。 作為高技術實驗品的轉基因農作物,在其邁向公眾日常生活的途中,因與人類休戚相關的安全性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廣受爭議而充滿坎坷。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於食用安全和生態安全兩個方面。
  • 農業部再度明確發展轉基因 國內轉基因產品名單一覽
    轉基因技術產生以來,為保障轉基因產品安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制定了一系列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標準,成為全球公認的評價準則。依照這些評價準則,各國制定了相應的評價規範和標準。從科學研究上講,眾多國際專業機構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已有權威結論,就是通過批准上市的轉基因產品都是安全的。
  • 專家詳解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性及應用前景
    就轉基因抗蟲水稻及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及應用前景等問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部分委員、專家及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答。由於轉基因新品種在增產、優質優價、低耗等方面的優勢,已使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農戶累計獲得純經濟效益340億美元,農民增收25%左右。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的應用,實現了密植和免耕,有利於水土保持。我國棉農也因種植轉基因棉花,每畝減支增收130元,累計實現農民增收200多億元。三是拓展產業形態,提高產品附加值。
  • (21)歐洲絕對禁止轉基因?錯,英國準備大力發展轉基因
    雖然種的少,但歐盟國家一直面臨進口轉基因產品的壓力,因為來自美洲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性價比極高,而在WTO規則下,美國也希望多賣農產品給歐洲。為此,歐盟進化出了一套完整而嚴苛的轉基因準入制度。在2003年後,轉基因產品要上市,需要先提交給歐盟食品安全局進行風險評估,評估完了再交由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討論和決議,由於歐盟理事會常常是各國意見相左,所以最後又踢回歐盟委員會決定。
  • 轉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能不能吃?
    關於轉基因食品,大家都一直心存疑慮。那麼,轉基因食品究竟能不能吃呢?其實在玉米遺傳育種專家戴景瑞院士看來,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吧。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是經過科學評估的每一種投入商業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其安全性都經過了嚴格的科學評價。
  • 科普解讀:轉基因到底「轉」的是什麼
    縱觀近年來輿論場相關話題,我們可以發現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熱度和關注度持續走高。那麼,轉基因中所「轉」的基因來自何處?轉基因食品有沒有毒害?目前,人們對於基因「轉移」過程的科學依據缺乏了解,導致大眾對轉基因安全問題存在諸多疑惑。
  •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等級
    1、依國家轉基因相關法規,安全等級確有四級,但反轉者只說高度危險的ⅳ級,是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惡意帶節奏。事實上低度、中度、高度危險的可能只存在於研究階段、實驗室內,國家批准商業化種植、向環境釋放的前提是通過安全評價確認尚不存在危險的1級。能夠上到民眾餐桌的轉基因食品並不會比傳統食品增加風險,這是全球科學界和各國政府的共識。
  • 又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了?
    通過漫長嚴格的科學評估,FDA最終認定這種三文魚與非轉基因三文魚在食用安全性和營養方面無區別,它的養殖也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影響。  怎麼樣?就是培育了優良品種嘛,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例子也很多,比如最開始的野生西瓜和野生香蕉,跟咱們現在吃的也不一樣。
  •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
    為什麼要生產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得以開發和銷售是因為對這些食品的生產者或消費者存在著某些感知的好處。這是指將其轉變為一種價格較低、利益更大(在耐用或營養價值方面)或二者兼具的產品。最初,轉基因種子開發者希望他們的產品獲得生產者的接受,因此集中於農民(以及更廣泛的食品工業)所重視的革新上。以轉基因生物為基礎開發植物的最初目標是改進作物保護。
  • 美國將開始轉基因強制標識:或可用「笑臉」等符號
    AMS建議將油菜籽、玉米、棉花、大豆、甜菜等使用率較高的轉基因作物的相關產品進行標識。同時,對於使用率不是很高的非褐變蘋果、抗褐變土豆、番木瓜等相關產品也要標識。文件顯示,三類實體具有進行標識的責任,分別為食品製造商、進口商和某些零售商。如果食品在零售商收到之前就已被包裝好,那麼食品生產商或進口商需負責食品標籤的信息披露。如果零售商負責包裝的,則要承擔相關信息披露的責任。
  •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從1983年轉基因菸草的問世,到1996年轉基因作物全球的商業化種植,基因工程為多個領域尤其是食品領域帶來了深刻的技術革命。轉基因生物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