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一戶人家有傳家寶 家譜中發現王陽明散佚之作

2020-11-30 騰訊大浙網

這篇《王陽明全集》中沒有收錄的佚文,對研究陽明學頗具價值。而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陽明有淵源。王陽明還作了一副對聯讚美新昌的石氏四賢。這副對聯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廟慶雲寺中廳石柱上,可惜後來被毀了。

最近幾年,國內很多地方掀起王陽明研究熱潮,紹興的王陽明故居、王陽明墓、陽明洞天、稽山書院4處遺蹟已被大家熟知。

「新昌和王陽明也很有淵源!」近日,有新昌讀者向記者爆料稱:400多年前,在新昌南山村,一對90歲的老夫妻做壽,王陽明特意為他們寫了壽序。後來,這篇壽序被保存在《南山王氏宗譜》中,代代相傳。

這對老夫妻何許人也?為何王陽明會為他們賀壽?王陽明和新昌又有著什麼淵源?記者就此作了採訪。

王陽明為一對夫妻賀壽

王陽明寫的詩文《贈新昌襲怡處士夫婦九秩慶壽圖詩序》,如今就收在《南山王氏宗譜》裡,全文700多字。詩文寫於明朝嘉靖癸未夏,也就是公元1523年。

一開始,這篇文章並沒有引起新昌文史專家的注意,倒是南山村的王氏後人口中時常會提起「陽明山人」王守仁。村裡有宗譜的老人都知道王陽明曾為先祖寫過文章。

王東惠是新昌縣史志辦副主任,老家就在南山村。她告訴記者,宗譜裡除了有王陽明的詩文,還有文徵明的詩,以及蔡元培寫的傳記。

最先注意到這篇壽序的是新昌文化名人陳百剛先生。

1988年,新昌縣啟動重修《縣誌》工作,陳百剛成為《新昌縣誌》主編。為收集資料,他查閱了大量的地方志、宗譜資料,結果在南山村的《南山王氏宗譜》中發現了王陽明寫的文章。

「文章不落俗套,又與王陽明思想體系一致,並非一般應景之作。」仔細研究了詩文後,陳百剛又查閱了《王陽明全集》,發現這篇文章並沒有被收錄其中。

「這篇散佚之作,對研究王學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後來,陳百剛老先生又專門為這篇壽序寫過文章。

「王陽明的這篇壽序收錄在束景南教授所著的《王陽明全集補編》和《王陽明佚文輯考編年》增訂版中。」採訪中,紹興文理學院教授、紹興市王陽明研究院秘書長張炎興告訴記者。

據介紹,10多年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束景南教授也一直致力於王陽明佚文的輯佚和考訂工作,從地方志、石刻、碑拓等材料中,發現了大量佚文佚詩,並對這些文章的真偽和創作時間做了嚴密考證。

「我也是從《南山王氏宗譜》裡發現的這篇壽序。」近日,記者聯繫上束景南教授,他說,發現壽序後,他根據宗譜和地方志做了一些考證工作,證實文章確實為王陽明所作。

和王陽明有什麼淵源?

一個小山村裡,一對尋常夫婦做壽,為什麼能請當時已名動天下的王陽明賀壽?這個疑問,束景南有,陳百剛和王東惠也有,3個人都就此做了考證。

王東惠介紹,早在元代,南屏王氏的先祖王勝寶就來到南山,並在此卜築居住下來,至今已繁衍二十餘代。南山王氏歷來耕讀傳家,出了不少賢明之士,遂成望族。

「新昌南屏王氏和陽明秘圖山王氏同出於王祐三槐堂一門。」束景南介紹,因此,王陽明在詩中會寫「予與王君有同宗誼」。

壽序中這位「襲怡」名叫王銓,字以衡,襲怡是他的號。宗譜記載,王銓活到93歲。

1523年5月,王銓和妻子章氏90歲。老先生的子女們決定為父母做90歲大壽。當時,王陽明已因「陽明心學」名動天下,老人的子女便想邀請王陽明給父母寫詩賀壽。

這個過程中,包允誠成為關鍵人物。

包允誠和王陽明曾是關係不錯的同事,和王銓的第五個兒子惟常又是連襟,所以王家人通過包允誠向王陽明發出做壽序的邀請。

除了和包允誠這邊的關係,束景南教授在查閱《南山王氏宗譜》和新昌地方志後還發現,王銓的族人和陽明心學本身就有密切聯繫。

原來,王銓有個兄長叫王鎮,王鎮的孫子王坦,也就是王銓的侄孫,是一位不一般的人物。

明萬曆《新昌縣誌》記載:「王坦,南山人,少有隱智,長好學慕古。」王坦曾「結軒梅園,環以修竹,誦詠其中,陶然自樂」。

「王坦結交的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文人。」王東惠說,除了書畫家文徵明父子、尚書呂光洵外,還有一位緒山錢德洪。這位錢德洪正是王陽明的學生,也是王陽明之後「心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此外,據宗譜記載,王坦的兒子王世儀曾「受業陽明之門,由太學生任四川按察司知事,有清望」。

「嘉靖二年,王陽明住在紹興,王坦等人有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紹興,請他為王銓做壽序的。」束景南推測說。

「陽明學」影響新昌很深

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陽明有淵源。

「王陽明還作了一副對聯讚美新昌的石氏四賢。」陳百剛說,這副對聯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廟慶雲寺中廳石柱上,可惜後來被毀了。

對聯的內容為:祖延明道,孫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鬥;兄劾蔡京,弟彈秦檜,塞天浩氣鎮中州。

查閱宗譜後,陳百剛還發現,和王陽明交往的新昌籍人物有不少,他選取了其中幾個有名的人物做了介紹:

俞振強,1523年中二甲進士,官至大理寺副卿,著《四書尚書解義》,曾與王陽明面說《大學》古本,「王先生弗能難也」。

陳大昌,曾受聘於稽山學院,與王陽明同事;陳應奎、陳應璧兄弟是王陽明的學生。陳大昌之弟陳南城精通陽明雜書。

「呂氏家族十六世『光』之輩中也有不少師從王陽明。」陳百剛說,「陽明學」對當時新昌的士林界影響很深,他覺得這一方面的課題值得好好挖掘、研究。

新聞連結

贈新昌襲怡處士夫婦

九秩慶壽圖詩序

天之壽常清,地之壽常寧,人之壽常生。常清則氣化行,常寧則品物亨,常生則事業成。氣化行而後天享其高,品物亨而後地享其厚,事業成而後人享其聖且賢。與夫富貴之類,故壽為箕疇五福之宗,而三才所賴不可無者,但有數存焉,非可幸致。

予嘗以上壽望世人而不數覯,適山陰包允誠欲壽其婭之父新昌王處士九秩,與內子章氏安人同德同壽,先期繪圖,綴以詩歌,乞予文弁其首。予與王君有同宗誼,而允誠在江西宜黃蓮幕時,有宦遊之素,兼戚裡也,不容辭。

竊惟之物理,發源深者其流長,培之固者其植茂。聞公名銓,字以衡,別號襲怡,其先卜居南山之麓,以簪纓世其家,發源深矣,流得無長乎!公倜儻克幹,學識宏博,以庠生受恩典,身不盡享家有餘積。積金有餘,貽子孫以衣食;積書有餘,貽子孫以學植;積善有餘,貽子孫以福澤。日夕盤旋桑梓間,樂恬曠景與意適,豁如也,是所培者固矣,植豈無茂乎!生六丈夫子,五曰惟常,即允誠之婭也,任鳳陽縣幕官,以循良稱。曾、元數十,輩皆聰明英俊,曰京,藩府引禮舍人;曰香,參從都督府之末;曰世傳,充儒學弟子員;曰世相,習舉子業,發策抉科,倚馬可待。德門襲慶,壽之固宜!

今年夏五月二十三日,乃其懸弧之辰,親友畢賀,子姓森列,若芝蘭玉樹,茁秀階前,而公獨翛悠然與乎其間,雖不必詫廣成子、安期生與夫商山香山之老,真恍然神仙中人也。所享盛備如此,又豈與世之徒壽者倫哉?

雖然,壽之道大矣!無私偽,為守一保真,天地得此而清寧,吾人得此而常生,家國得此而齊治,天下得此而太平,壽之道大矣。允誠方持此以壽王公,而予方欲以公之壽而祈以壽吾民。於是乎序。

嘉靖癸未夏五月吉旦

賜進士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書贊參機務

陽明山人

宗生 守仁

拜書

相關焦點

  • 雲南大山發現一戶人家,在巖洞下蓋房子隱居,這裡與世無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雲南大山發現一戶人家
  • 王陽明的思與書:書者,固其心畫也
    煩惱場中錯用功。 莫道聖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此詩為心學大師王陽明的《良知詩四絕卷》第一首,作於嘉靖七年(1528年),書法作品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作為一名思想家,陽明先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典籍,但他的墨跡、信札卻屈指可數。而即日起至2月28日,在紹興博物館舉辦的「聖賢之道——陽明的故事」王陽明個展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其書法的空前大集合。
  • 英國南威爾斯一戶人家發現著名科學家牛頓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英文版初版
    英國南威爾斯一戶人家發現著名科學家牛頓著作英國南威爾斯一戶人家早前整理家中書架期間,發現一本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罕見英文版初版書籍,該書最後在美國紐約的拍賣會以2.2萬英鎊成交。英媒上周四(8日)報導,負責拍賣的多米尼克冬季拍賣行(Dominic Winter Auctioneers)表示,這本書一共兩卷,如缺減任何一頁都會變得一文不值。該書因為書頁完整,估價是1.5萬至2萬英鎊。
  • 這樣的石頭,才是最好的傳家寶!
    中華民族,又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親情的民族,為了家族的和諧團結,發揚光大家族事業,傳承家族精神文脈,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蘊的人家,往往會有一件,祖上傳承下來的,獨一無二的寶貝-傳家寶,留給子孫後代,寄託祖輩們,對後輩的無限期望,延續良好的家風家訓,使自己的家族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家族事業永遠興旺發達,惠及子孫萬代。傳家寶,既傳承了財富,又延續了家族對後輩的期望。
  • 法一人家修天花板意外發現大師畫作 價值逾8億元(圖)
    據臺灣「中央社」4月13日報導,法國南部土魯斯附近一戶人家兩年前修理漏水天花板時,發現閣樓裡一幅畫作,後經證實它是400年前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卡拉瓦喬真跡,估值達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81億元)。
  • 紹興文史專家來還原
    「王陽明家一直是紹興的望族,其祖上在紹興住了千餘年。王陽明雖出生在餘姚,但王陽明在10歲時,其父王華『常思山陰山水佳麗,又為先世故居,復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這是《王陽陽全集》中最早記載其在紹興居住處的描述。」張炎興教授介紹說。
  • 東亞文化之都:紹興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文化是紹興城市的靈魂。紹興這座城市因文化而顯得風姿綽約,儒雅脫俗,神採奕奕。無論是厚重、深邃的歷史文化,還是情韻滿溢的山川河流,無論是沉靜悠長的古街古巷,還是大氣而又閒適的亭臺庭院,都從骨子裡透出文化的氣質和韻味。紹興城市在血肉骨骼中,在品位風格裡,在精氣神韻中,都流溢著文化的自信。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怎樣判定一部家譜為名人家譜      名人家譜,簡單地說就是記載了本族中一個或數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家譜。生活中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姓嶽的認定是嶽飛的後裔,姓李的祖先多是李世民、李白,……筆者曾在浙江的一潘姓宗祠見到過一塊「潘公仁美」的靈牌,那是把潘仁美作為自己的祖先。其實這絕大部分並不可信。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
  • 深山裡住著一戶人家,家中6人與世隔絕,外界發現時還沒上戶口
    深山裡地六口之家,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有戶口 引言 只有在蠻荒之地,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才能顯現文明世界的宗教觀與原始力量的驅逐,才能突出愚昧的虔誠同世俗偏見的無所不在的殺傷力。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2013年以後,我先後加入陝西柳氏宗親聯誼會和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對家譜有了更深層的研究也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資料。這個時間段,我開始留意各種柳姓著作。可惜的是,柳姓專著寥寥無幾。我便萌生了儘快去寫幾部關於柳姓的著作,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姓氏和家族文化。這一年,我出版了關於家鄉之作《焦岱史話》。
  • 無意間發現一戶人家衛生間,布置太有意思,用「磁懸浮」做地漏
    無意間發現一戶人家衛生間,布置太有意思,用「磁懸浮」做地漏。衛生間是家裡最小的房間,確實很重要的功能區,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沒有真的不行。
  • 王陽明告誡:中年多「欲」,必是無福,五十歲時一定學會這2點!
    我們在祝願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會祝他往後越來越有福;家裡很多老人也常說,如果能常聽見喜鵲的叫聲,那就說明是有「喜事兒」,若是一戶人家走廊有燕子築巢,那說明這家的福氣會很旺等等。很多人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裡所說也是福氣的一種。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王陽明雖然追求做聖賢,卻反對自以為是,把「聖賢」掛在口頭上居高臨下教訓人——被教訓的「人家」也是聖人啊!若把人家當愚夫笨婦,自己也要成愚夫笨婦,平等無欺。如果扛著個「聖人」去給「俗人」講學,「俗人」會嚇跑,還有誰能用心來聽?又有誰能信而學、學而做呢?這位王艮後來對老師心服口服。
  • 香港發現一戶人家的廚房真高級,拍下來給大家看看,果然有錢人
    廚房可以說是一個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了。尤其對於喜歡做飯的人來說,廚房的整潔程度直接影響做飯的心情,整潔有序的廚房空間,讓烹飪更加從容有序、優先和諧。上周末去香港出差,發現一戶人家的廚房真高級,拍下來給大家看看,果然有錢人。
  • 王陽明學術思想的產生與宋明理學自身內在的邏輯演變有什麼關係?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諡文成。生於明成化八年,卒於明嘉靖七年。祖籍江蘇餘姚,早年隨其父王華遷居山陰(今紹興)。十七歲時在離越城不遠的陽明洞結廬講學,自號陽明子,世人稱其為陽明先生。他在晚年所提出的「致良知」思想,不僅是其一生學術思想的最終旨歸和集中概括,而且還推動了明代心學運動的展開而蔚為一代思潮。
  • 條件有限,大山深處就一戶人家自製發電機,已運轉30多年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學習一些關於山河的詩句,在這些詩句當中,我們平時經常可以見到的山,雖然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在這些詩句當中,山之美得到了無限放大。那麼在現實當中有沒有美麗的大山呢?答案是有的,在一個大山深處就發現一戶人家自製發電,這臺發電機已經運轉了30多年。
  • 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後 紹興梳文脈向海外展江南底色
    中新網紹興1月5日電 (李典 謝盼盼)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的煙雨紹興成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今,穿越歲月長河,浙江紹興成功入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  作為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重要品牌,「東亞文化之都」旨在通過開展多樣文化活動,帶動東亞區域文化合作與城市文化建設。
  • 王陽明最智慧的10句話!讀透了,做人也就簡單了!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王陽明心學》中的人生大智慧,字數不多,卻深有內涵。不妨收藏起來慢慢品讀學習。
  • 胡氏家譜
    清同治十一年(1872)榮壽堂木活字本 二十冊   美國   5046【江蘇江陰】澄江香山胡氏宗譜五十卷首一卷   (清)胡本坤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榮壽堂木活字本   三十四冊   日本 美國   5047【江蘇】崑山安定胡氏世譜十一卷   (清)胡口時修輯   清嘉慶中刊本
  • 美一戶人家門口陷落巨大洞穴,越破越大進洞一看,地底能蓋12棟房
    美國南達科他州一戶人家門口陷落巨大洞穴,越破越大進洞一看「地底能蓋12棟房」▲滲穴示意圖。圖片發生於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黑鷹市喬治亞州某處街道。美國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黑鷹市(Black Hawk)一戶人家日前發現,家門前車道石板底下草坪「破了個洞」,而且越破越大洞。本以為草下面是土壤,然而這個大洞深不見底,讓附近居民都很錯愕,經調查後發現,這個洞是老舊的廢棄石膏礦坑,綿延整個社區地底,穿越地面超過12棟房子,直徑約60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