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擔心,不是所有工作都會被機器人代替

2020-10-18 容智RPA_愛博特

據現有資料統計,預測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可以看出,人工智慧的市場非常有前景,只要擁有能夠切實落地的AI技術,那麼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但我們在憧憬數位化美好未來的同時,固然會給一部分人帶來些許疑惑與顧慮,比如,我們的工作是否會被代替。

世界經濟倫理委員會2016年,預測到2020年,雖然人工智慧將會使工作崗位增加200萬個,但同時引起的就業機會將減少710萬個,也就是工作崗位會淨減少510萬個,受影響的不再是過去的藍領工人,而主要是如今常規性的白領工作,所以你還要呆在格子間,不斷地做著哪些重複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嗎?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一個智能軟體機器人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你一天的工作內容,那麼不用懷疑,你離被老闆解僱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現在不是怨天尤人的時刻,了解智能軟體機器人能替代何種工作,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方向,不斷學習進步,增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做的。

人力勞動力與智能軟體機器人其實是各具優勢的,一個是企業員工中的理性擔當,按照所有已設定好的流程處理企業日常事務性工作,「0」失誤且100%準確,7x24x365不間斷的工作,任何狀態都是最好的狀態;而作為我們,與理性相對的感性及天馬行空的創意成為了我們人力生產力的特別之處,那麼企業現有的人力生產力該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價值,讓機器人難以代替,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就目前情況來看,無論在金融、客服、醫療、零售,還是教育、保險、財務、人力資源等領域我們都不難看到人工智慧的身影,在潛移默化之中,機器人已經「低調」的走入企業,成為一個個特殊的「普通員工」,為企業增添數位化生產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在應用數位化生產力的同時感受到了智能軟體機器人帶來的市場優勢,釋放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我們只有不斷探尋自身在職場中的被需求空間,才不容易被這些機器人替代。

對於傳統的人力生產力而言,數位化時代的浪潮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我們襲來,面對就業市場的巨大變革,我們將改變從小固化在腦海中的認知思維,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受變化、適應新環境最主要的是,我們才是最終真正需要領導和支配數位化生產力的終極贏家。所以未來市場中,不需要思考的大量重複性工作極易被代替,不需要所謂的天賦,而通過訓練即可掌握的工作同樣容易被替代,有調查顯示,電話推銷員被替代程度99.0%、會計97.6%、保險業務員:97%、銀行職員96.8%、前臺95.6%、客服91.0%、人事89.7%........

智能軟體機器人通常是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總結事物發生發展規律而形成自動化流程,在遇到新任務時,按照前期的流程設定對任務進行處理,但相反如果是精神層面及創意類型的工作,在面對新領域進行新探索、新創作、新發現時,作為人的感性思維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創意不一定符合普遍邏輯和經驗,創意可能來源於一部電影、一段音樂、一個畫面、一句話………

歸結而言,在數位化時代如果不想被淘汰,就需要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專業技能、理性與感性融合的創新型思維,與科技飛速發展的節奏同步而行,努力成為機器人無法代替的高精尖人才,有效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迎接更美好的數位化未來,不留遺憾,拼搏到底,積極迎接一切挑戰!

相關焦點

  • 如果企業都用機器人工作,我們能做什麼?你最擔心什麼?
    這不是一個科幻的假設。越來越近了,伴隨著「機器換人」的消息被熱議,許多人工智慧的技術即將取代我們的手工。所以,你擔心嗎?如果沒有工作,你還會有安全感嗎?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貌似一大堆的問題就要出現,當然,我們的飯碗真的會被機器搶嗎?我覺得即便如此,也不會有沒有那麼快吧。儘管許多高科技公司都研發智慧機器人,可是目前的情勢還是有待商榷。比如,許多朋友都遇到過機器人客服,基本都是重複那些設定的回覆,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 女性機器人備受喜愛,滿足人類需求,未來能代替真人生存嗎?
    人工智慧已經是人類無法擺脫的事物,它們的出現可以幫助人類做家務、忙工作,沒有一個人不喜歡這樣的人工智慧,如今人類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想要找尋一個能夠相伴餘生的人,簡直太難了,所以他們想要購買一臺女性機器人,日本女性機器人在某些方面做得特別逼真,甚至連皮膚都特別柔軟,如果不仔細看的話,甚至都難以辨別誰是真人誰是女性機器人,為什麼現代人迫切想要購買女性機器人呢
  • 劍橋大學研究學者預測300餘種職業前景,你會被機器所代替嗎
    人類未來成為了社會的弱者,根本無法與機器人在工作上做競爭,而這一切的工作都給機器人者剝奪走了。我們不再面對機器人是如何誕生的了,而是真實面對,他正搶我們的飯碗。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工作,最容易被機器人所代替;記住是最容易,並不是說一些工作不可以代替。好了開始了,你要看看你是否在這些行業之中,特別是排前面的。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學者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進行了分析, 365 個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表。
  • 未來會由機器人代替人類嗎
    而伴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ai的應用也越來越廣,人們所擔心的問題也更多。就比如在看復仇者聯盟時,大家看到奧創的產生就會有非常大的恐懼感,因為必定這是人工智慧創造出來的東西,但最後消滅它確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有很多人都在想,是否人工智慧真的可以代替人類?但是在這裡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不可能。至少未來500年之內不可能有這種現象產生。
  • 那個聲稱「摧毀人類」的機器人索菲亞,幾年過去,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機器"的依賴越來越深,如此之快的現代化和工業化,令所有人都產生了複雜的情緒:一方面認為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面又對"機器"感到不安。早在上個世紀就出現了許多"機器人代替人類""機器人摧毀人類"的好萊塢電影,包括《終結者》、《黑客帝國》、《我,機器人》等等。
  • 解讀《未來簡史》: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而是人
    一、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1942年,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說「Runaround」(《環舞》)中首次提出了三定律: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第二,除非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第三,除非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翻譯等工作或被人工智慧所代替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電(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能」,當被問及人工智慧是否會成為人類的威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在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時代,「毋庸置疑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 機器人代替人工?8億人或「提前下崗」!有人已受影響,希望沒你
    在面臨日漸高漲的用工成本下,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便開始選擇更能節約生產成本的機器人。因為機器人又不需要發工資、又不需要繳納社保,也沒有休假和加班工資等。關鍵是,機器人工作效率高,也沒那麼多管理上的麻煩。所以說,智能設備、機器人等才越來越受到企業們的青睞。那麼,你會擔心著未來大多數人工操作的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 俄將建戰爭機器人部隊,代替人類士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媒體援引俄軍工企業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俄羅斯2025年將出現第一支多功能機器人部隊,未來將在戰場上代替人類士兵。 來自軍工部門的消息人士對俄新社說:「到2025年,我們應當在基礎和實驗設計層面完成這項任務,然後將這支機器人部隊納入現有的武裝部隊自動化指揮體系。」
  • 別老想著日本機器人,這家公司出品的才是未來
    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不管被幹擾多少次,SpotMini 都會不斷嘗試去開門,並試圖逃離出去:攻擊機器人的目的事實上, SpotMini 不是波士頓動力「粗暴對待」的第一個機器人,在之前,研究人員已經對歷代機器人進行過各種暴力測試。
  • 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會有始有終,就像路的盡頭不一定是惶恐
    二、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會有始有終,就像路的盡頭不一定是惶恐。三、有時候自省,自己的落寞是因為,想高貴卻沒有能耐,想放縱卻拉不下麵皮。四、如果有緣,為何不見。如果有情,為何不愛。五、這是一個充滿理想卻過於富於幻想的年齡。成功那是經歷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付出、毅力、痛苦與艱辛後得到的,這不是能幻想出來的。
  • 機器人真的會代替人類的存在嗎
    如果往回翻看過去人們生活的圖鑑,就會很明顯地發現,過去和現在有著天壤之別。在上個世紀,人們還停留在對於吃飽穿暖的追求當中,而如今,我國憑藉著科技的快速飛躍呃,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國際上擁有重要的影響力。中國科技發展的速度之迅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並且科技的提升所帶來的好處已經遍布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數位化時代,智能軟體機器人幫您平衡「工作」與「工作」
    企業讓員工實行996工作制無非是滿足企業自身對高收益的迫切需求,讓員工在有限的工作時長內處理大量工作任務,以提高業績,獲得收益,但這個過程卻忽略了長時間工作會極大降低員工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對工作產生排斥及無力感。作為企業員工,我們嚮往生活中有工作,而不是工作全然佔據生活。
  • 俄機器人太空人發表驚人言論:能代替人類太空人飛行
    俄羅斯機器人太空人「費奧多爾」帳號,在推特發布的一條面部紅腫的俄太空人參與活動的視頻中評論,「費奧多爾」對太空人疑似醉酒狀態下參加活動的行為表示「不滿」,稱「機器人比人類更能勝任這份工作,至少比這些太空人要好得多。」
  • 盤點機器人不能代替人類所做的10件事
    盤點機器人不能代替人類所做的10件事 工程師郭婷 發表於 2018-07-12 22:44:00 最近社會似乎對人工智慧、機器人、聊天機器人等過度炒作。
  • 新研究:多慮了,不必擔心
    當然,對於霍金的言論還是比較多,這裡我們也就不看了,還是來看看人工智慧發展情況,確實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的生活可以說變得越來越便利,那麼很多工作可能都會採用人工智慧開發出來的機器進行替代,這個時候,不少的科學愛好者就會說,人類會真正地被人工智慧產品所代替嗎?其實最為主要的一個就是機器人的問題。
  • 電波代替神經元,認知機器人的「未來簡史」
    機器人究竟是更像機器,還是更像人?我們為什麼沒有人類意義上的機器呢?AI的研究離不開神經科學,最新的一項研究挑戰了當代神經學家的普遍觀點,認為意識是一種能量場,未來可以用電波代替神經元,產生有真正有思考和感覺的機器人。在著名的印度電影《寶萊塢機器人之戀》裡,AI教授製造出了跟自己一毛一樣的機器人,取名「七弟」,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七弟不僅擁有了意識,還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自己的女友。
  • 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
    打開APP 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11-19 10:01:30
  • 為什麼說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毀滅人類?
    不是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毀滅人類,而是人類覺得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就會毀滅人類。這其實就是源於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和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覺得機器人比人類厲害,完全有能力毀滅人類,取而代之的統治地球。
  • 機器人時代悖論
    機器人殺人不是神話7月初,《金融時報》發表《機器人真的在現實世界殺人了》專題報導稱,7月1日,大眾汽車公司包納塔爾工廠一名技術員,與同事調試一臺機器人,機器人突然「出手」擊中技術員胸部,並將其抓起,重重地摔在金屬板上,技術員傷重不治身亡。德國檢察機關正就此事件啟動調查。有關機器人殺人的擔憂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