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藍瑤寨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是隨著2010年以來,榮獲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等稱號的過程而開始的,而最重要的契機則是被納入江永縣「千年古村、千年女書、千家峒文化」旅遊品牌打造的戰略目標中。2013年開始江永縣政府整合全縣部門力量和資金創勾藍瑤寨3A景區工作,瑤寨基礎設施、聚落景觀、古建築修復、歷史文化挖掘等得到大幅度提升。
這一旅遊空間生產是一個「國家選擇」和資本推動的過程,其目的是「將勾蘭瑤寨建成以秀美的自然山水為基礎,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和兼具城市郊區公園功能的綜合性國家3A級旅遊景區。」許多聚落古建築和遺址得以整理、修繕、重建、標識,並以其為點修建道路連成旅遊線路,被重構的還有水系、荷塘等田園景觀。
(一)古建築和遺址重建、修繕2014年初,江永縣政府成立創3A景區指揮部,從各部門調集人力和資金支持勾藍瑤寨景區建設。先後投入資金530萬元,對景區進行了總體規劃,徵地24畝,完成了村活動中心、民俗文表演廳、文化休閒廣場及其附屬設施建設;投入522萬元,完成了勾藍瑤寨景區遊客服務中建設、停車場修建、古城牆及古城樓重建、相公廟和石鼓登亭兩個水系整理、村落環境整理、旅遊公廁修建改造等建設:完成了景區旅遊景點及旅遊線路標識標牌的設計製作安裝,對景區主幹道、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等場所進行了綠化美化。
投入460萬元,修繕恢復古涼亭、古戲臺、古祠堂、古門樓、古城牆、風雨橋等39處,保護維修古民居176棟、古商鋪10間、古巷道1080米,收集整理碑刻等古文物100多件≌,使瑤寨傳統風貌得到較好的保存、恢復和美化勾藍瑤寨核心景區包括上村和下村,從最西邊的寨門和古城樓進入村寨,經由新修的環村水泥路,可到達最北邊的陽家背古城牆,然後再從蘭溪河對岸返回。
環村的水泥路和村中縱橫交錯的石板路、巷道將分布在蘭溪河兩岸的主要景點串聯起來,主要分黃家村、三門街、上村三大片區。旅遊線路中標識出的主要景點和核心吸引物大部分是古建築,豎有與古村落景觀相符的棕色方形木質標識牌,上面寫著簡要的建造年代、建築形式、文化內涵等介紹詞。由西向東包括了城牆、橋、涼亭、廟宇、祠堂、守夜屋、關廂、門樓、蘭溪八景中的三景遺址、商業街、碑林、榨油坊等類型的建築,以及夾雜其中的大片古民居。
修復或重建的有代表性的建築和遺址景觀主要有古城樓、盤王廟、相公廟、碑林等。
如今瑤寨入口處具有新寨門性質的城樓是在原有的下關大城牆遺址上修建而成,古城牆從馬腰山連接培元橋過車尾山,是勾藍瑤寨跨度最大的城牆。新建的為雄偉的城牆、高城樓和寨門形式,並沒有恢復舊有的聯結兩山的延伸城牆線。
盤王廟於2016年重建,因勾藍瑤盤王祭祀儀式中斷多年,尚未恢復,目前未投入使用。據村支書歐陽明俊講述,相公廟及戲臺最初由湖南省民委撥款30餘萬,於2007年開始重建,後由江永縣政府補資,花費共計50餘萬,2012年落成,闢為勾藍瑤寨每周末固定的民俗文化晚會表演廳。
碑林位於三門街商業街旁,將從瑤寨各種古建築和廟宇遺址中搜集的幾十塊碑刻集中豎於此地,以利保護和研究。即便如此也還是九牛中之一毛,據江永縣文物部門統計,勾藍瑤寨共有古碑刻四百餘塊,但散落在各處,或被損毀或做建築材料如今僅存百餘塊。
(二)水鄉田園景觀重構在自然景觀方面,為了突出古村落原有的「小橋。古井。流水。湖塘。人家」水鄉韻味和田園風光,3A創建過程中一方面是做了全寨的河流疏浚、水系疏通工作,包括蘭溪河、多處水井、水渠,做好垃圾清理和排汙,基本恢復了古寨原有的青山綠水棲居景觀。
另一方面是從桃川集鎮段河道治理項日資金中安排專項經費,重新打造了三處標誌性的水系景觀,一是位於盤王廟下方從寨門進寨即可見的標誌性荷塘和大水車景觀每到夏日,映日荷花和被流水推動的水車相映成趣,實有江南水鄉之韻。
二是相公廟前和橋頭風雨橋一線的水系景觀,在河道中修築小石墩,岸邊種植常青柳樹,培育小草坪,放置石桌石凳給人幽深寧靜之感、春日踏青之趣。
三是上村蒲鯉生井外的水系景觀打造,修築了多層由高到低的小水壩,流水有層次地傾瀉而下,中間修築排跨河石墩,可供遊人賞玩拍照,水壩、岸邊垂柳、蒲鯉生井及題字白色屏牆、高聳的石鼓登亭,構成了上村及勾藍瑤寨最為美麗和諧、深受遊客喜愛的標誌性自然景觀,可謂對外宣傳的景觀地重構的田園景觀還包括村寨入口處斜對岸的錐形大穀倉,由竹木製成,外層貼著醒目的紅色『豐」字。
此外,上下村交界處的大片平壩土地被流轉為景觀用地,規劃為花田景觀。根據不同的季節種植不同花種,目標是打造常年有花的鄉村美景,與村落古建築相映襯。在春天的油菜花季夏日的荷花季和秋日的向日葵季、格桑花季,前往拍照的遊人如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