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而仁慈的上帝,為什麼任由世間發生苦難?

2020-12-04 陳以蔡視界

《哲學七大終極之問》

第3問–創造並推動世界發展的力量是什麼?

作者:蔡銀兵

關於世界的起源,從古至今都有許多種說法。對於神學家與基督教信徒而言,最能使人信服的,仍然是上帝創世紀之說。

尤其是在西方文明的發展進程中,被基督教籠罩的漫長的中世紀時期。人們普遍相信人類世界,是由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所創造的。

當然在此後的許多無神論者們看來,這是一種極為主觀而片面的認識。不少持反對與批評的哲學家們則會反駁道,既然上帝全能全知全善,那麼為什麼又要使世界擁有疾病、犯罪、戰爭、痛苦呢?假如真如神學家們所言,上帝是全能而仁慈的,那麼世界就應該只有幸福、快樂、健康、完美,難道不是嗎?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不僅有快樂,還有痛苦。不僅有和平,也有戰爭。不僅有健康,更有疾病。然而這些都不應該是一個全能而仁慈的上帝所應該給予的,所應該創造的世界。

換言之,上帝既然是全能全知全善,則應該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但上帝似乎並沒有這麼做,至於上帝不那麼做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上帝無法做到。假如上帝都無法做到,就只能證明上帝並不是全能的。假如上帝並不願意這麼做,就說明上帝並不是仁慈的。

如此一來,上帝即便存在,也稱不上是全能而仁慈的上帝,因為上帝本身也不是完美的。又或者,上帝只是人們塑造出來的上帝,是人們豐富的想像力賦予其一種至高無上、全能全仁的形象。

然而上帝本身並不是如此,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既然上帝不存在,那麼世界也就不可能是上帝創造的。至少無神論者是這樣認為的,並且能夠給出足夠的理由去反駁神學家與基督徒們的說辭和信仰。

即便無神論者的反駁如何強烈而有力,但基督文化依然強盛到如同藍天裡的白雲,抹不去也擦不盡。而關於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一書,更是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基督徒們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相信上帝存在並主宰世界的人們,仍堅信在這個豐富多彩、苦樂摻半的世界上,有一個至高無上、全能全知全善的神的存在。

雖然關於上帝以及其它各種宗教關於神的說法,不免有些極端而片面。但賦予為世人救贖之名的耶穌,至少在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紀時期,切切實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某種希望。

在戰爭不斷、疾病肆虐的時期的人們,很難想像能夠毫無信仰地生存下去。而基督教恰好給了苦難中的人們以往生的希望,減少當下來自肉體上的或心靈上的痛苦。這也許正是上帝在基督教信徒們心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此外,人們在沒有其它更好的對世界起源加以合理解釋的情況下,認為世間萬物都源自於某種更高層級的力量,也是再為合理不過的解釋了。

即使到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二十世紀,在物理學與科學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物理學家們,也仍然對上帝心懷虔誠。

畢竟科學的解釋也有著局限性,因此曾出現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一說法。但無論如何,哲學所要做的,就是對科學尚未能夠滲透的領域,進行深入發現與探討。不論這些內容是否符合科學,或只是一種純粹的假設。

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理解上帝的定義,雖然基督教中對上帝的形象是擬人化的,是人類將自身特點強加給了上帝,從而使得上帝具有與人類相似的外在形象與思維特點。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信仰上帝存在的有神論者那裡,窺見一種類似於推動世界形成與發展的力量。

對此,虔誠的基督徒與神學家們則堅信,創造世界並維持世界發展的就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而無神論者則對此不斷加以批駁和反對,雖然無神論者反對上帝存在,但依然不得不承認世界確實存在某種力量在推動發展。這種力量可以被稱作自然法則,也可以被視為任何一種概念上或物質上的東西。

其實不論是有神論者所信仰的上帝,還是無神論者心中的某種自然法則,以及概念上或物質上的力量,都是對世界背後的某種神秘力量存在的猜想。

那麼我們又為何不能將這種力量視為上帝或類似上帝一樣存在的力量呢?並且這種力量可以是概念上的力量,也可以是物質上的力量。而上帝也可以是人們概念上的上帝,或具有物質性質的上帝。

相關焦點

  • 讀《上帝與新物理學》這本書,且看量子論如何追問全知全能的上帝
    繼續來說《上帝與新物理學》這本書。下面,我們來講講:量子論和上帝的全能全知。在具體談論量子論之前,先來說明兩個概念,什麼叫宏觀,什麼叫微觀。我們都知道我們平時看到的各種事物,都是由各種小粒子組成的。那麼上帝無所不知這件事情還成立嗎?人類通過測量,就可以直接改變宇宙中某個粒子的狀態,如果上帝知道未來發生的所有事情,那在測量前,上帝就知道這個粒子會怎麼變了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測量後粒子的變化完全沒有規律。或者說,人類測量微觀粒子這件事情也是在上帝的計算之內?
  • 無神論者是如何證明上帝不存在的?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想要「幹掉上帝」的人。幾個世紀以前,羅馬教皇出版了一本論證「上帝是全能」的書,有智者反問道:「上帝可以製造出自己搬不動的石頭嗎?」和顯然的邏輯,如果上帝可以製造出這麼一塊石頭,必然的結果就是自己搬不動;如果上帝能搬動所有的石頭,並造不出來自己搬不動的石頭,那麼上帝就不可能是全能的。這是著名的「上帝悖論」。
  • 馮象:上帝為什麼要後悔?
    沒有什麼比上帝後悔更可怕的了。《創世記》六章,上帝說:我要把我造的人,連同鳥獸爬蟲,從大地上通通消滅。當初真不該造他們的!       可是,造物主全能全知,宏圖預定一切。他怎會學我們這些「塵土所造,一碰就碎/ 蛾子般的人類」(伯4:19),一件事稍不順遂就改變主意,就翻悔?「像亞當子孫,常變心」(民23:19)?
  • 上帝和宇宙的較量:上帝是否存在?宇宙是他創造的嗎?
    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如果宇宙始於一個量子粒子的爆炸,高速地膨脹出時空和各種各樣的物質,那麼為什麼它會如此適宜生命生存?對中世紀的哲學家來說,宇宙的完美性恰恰是證明上帝存在的關鍵。  如此適合智慧生命的宇宙必定是一個強大而仁慈的神的恩賜。或者,正如時下流行的神學所認為的:這一切絕不可能是意外。
  • 在苦難中成長蛻變
    生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一個奇蹟,世間有生命的萬物,都在努力拼搏活出自己的精彩;苦難是生命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風景,是人生的一場修行,只有經的住生活的磨難與困苦,才能攀登人生旅程的巔峰,到達理想的彼岸。世間有生命的萬物無不在苦難中修行、再造,適應瞬息萬變的狀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這句千古絕唱的詩,道出了世間萬物戰勝苦難,超越自我,完美蛻變的真諦;也啟迪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曲折,不要逃避,接受苦難,才有可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經得住困苦,忍得住磨難,才有可能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藍圖。
  • 基督信仰問題解答:天災、海嘯、地震、肺炎的源頭是上帝嗎?
    第二個源頭, 是因個人犯罪,結果產生報應,產生因果律中間不可避免的那個苦難的來到。第三個源頭:是上帝許可這些事情的發生,使人性受磨練,使人的信仰被建立起來,然後從苦難中間產生偉大的人格。第四個源頭,是撒旦攻擊聖徒,把許多的苦難加在人身上。人就埋怨上帝。人就咒詛上帝。這樣因著苦難的存在, 就成為人不能相信上帝的原因。 上帝為什麼許可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 天災海嘯地震是出於上帝是撒旦的手,還是純粹不可控制自然規律
    如果說是出於上帝,那好像上帝是禍源;如果說出於撒旦,那好像上帝沒有辦法解決災禍的源頭帶來的痛苦,那麼如果是自然的控制,那表示上帝的無能。這個三個因素的背後,都是告訴許多人,你觀念當時的上帝是沒有辦法控制這個事情的。
  • 聖經解密:信上帝就沒有災難了嗎?
    點擊關注查看更多《解密解密》系列文章信上帝就沒有災難了嗎?仁慈的上帝為什麼不阻止災難?其實相關的問題,之前已經略微討論過,但最近又有人問起,今天就再儘可能全面的討論一次!聖經上記載,人類的第一次災難就發生在伊甸園中,亞當夏娃偷食禁果的時候,人類因此失去了永生的機會!第二次災難,發生在亞當夏娃離開伊甸園以後,該隱因妒生恨,殺害了他的弟弟亞伯,只因為上帝喜悅亞伯的祭物!
  • 為什麼說上帝是第一推動力?
    牛頓為什麼說上帝是第一推動力?引力就像蘋果一樣,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但問題是,牛頓無法找到引力存在的原因,人們常說,科學家可以告訴我們「是什麼」,但未必能解答「為什麼」, 牛頓也沒辦法通過自身知識解釋這個東西,因此牛頓自然而然地認為,引力的原因不能是別的,一定是造物主的推動。創造者,加上一神論,那就是上帝的推動。這是牛頓方法論的必然結果。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讀完頓悟了!
    而世間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把人生/每一件事/每一個當下,當成一種修行。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來度我們的。或痛苦或開心,或好人或壞人,都是只是我們修行的參照。既然是修行,那麼最容易讓一個人覺悟的方式是什麼呢?
  • 聖鬥士:性格過於仁慈,這也是他戰績平平的原因之一
    精神:沙羅雙樹園之戰後,撒加三人已經受「天舞寶輪」嚴重打擊,被艾歐裡亞狂揍,接著米羅攻擊,結果是卡妙及修羅任由魚肉,但撒加卻隨即以「銀河星爆」反擊,幾乎殺死米羅。而且中招後也一度驚慌失措,在此看來,米羅的集中力和精神力似乎真的不強。精神值為 34. 戰鬥意志:米羅的性格比較人性化,情感也很強烈豐富,戰鬥意志應該頗強的。
  • 哲學|可以從「上帝」的定義,證明上帝存在嗎?
    此外,我也將介紹安瑟論於《論述》的第三章中所提出的模態(modal)版本本體論論證,以及說明為什麼對前一論證的批評並不適用於此模態版本。最後,我將討論對模態版本的本體論論證的一些批評。在《論述》的第二章中安瑟倫提到,就連不相信神的人都能有以下的概念:一個沒有比之更偉大的存有可被想像的存有(a being than which no greater can be conceived)。
  • 假如可以,我情願這世間沒有「情」,沒有情,心就不會痛!
    作者:胡楊映月在這世間,似乎有這樣的一條定律:「深情」總是用來被辜負的,而「薄情」卻總是用來被懷念的。往往,我們愛一個人,愛到極致的時候,我們便會丟了自己,沒有了自尊,成為感情的乞丐,任由自己所愛的人去踐踏自己的那份真心和感情。而我們卻只能一次次地選擇原諒,還是原諒。
  • 對於絕對仁慈的寶庫,透過伊本·阿拉比,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深度
    伊本·阿拉比認為,真主是以「仁慈的寶庫」這一至高的支柱來榮耀他自身的,所以,真主是完全仁慈的,儘管他至知世界的苦難。正因為如此,伊本·阿拉比常說,世界起源於絕對的仁慈,終將回歸於仁慈。所以說,任何痛苦或不幸都將是暫時的、顯而易見的。
  • 【話題】羅爾事件後,多位牧者談:基督徒需平衡信仰 正確看待苦難
    文章中,字裡行間流露著羅爾對女兒深沉的愛和對耶穌的不理解:不理解為什麼他的女兒要得此疾病,也不理解為什麼耶穌不來治癒他的女兒。此文章後在11月27日一位非基督徒P2P業內有名的財經評論員、營銷專家劉俠風也在P2P觀察上以同名文章發起了「你轉發,我轉款,你轉發一次,我捐款一元」的活動,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起刷屏,成為公共熱點,被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廣泛關注。
  • 在逆境中修行,在苦難中成長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麼大的苦難已經不需要我們去經歷,不必拋頭顱,灑熱血,卻不能說苦難就沒有了。然人生實苦,恰恰是這些不大不小的苦難,時時刻刻的考驗著每一個貧寒之家,熬不過去的失望難捱,最後可能就難以承受,熬過去的自有一番心胸,無懼風浪。而每一個富貴之家,也更應深知人間疾苦,克己復禮。
  • 全能神邪教痴迷人員思想認知分析
    自「5.28」山東招遠全能神邪教人員公然殺人案件發生後,全能神邪教逐漸浮出水面,為人所關注。眾多新聞媒體從不同角度對全能神邪教進行了挖掘,使其徹底暴露在了陽光之下,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其邪教本質。然而,作為反邪教志願者,筆者感到,這些報導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是從宏觀的角度對該邪教進行批判,而對於邪教痴迷者的思想狀態、認知等缺乏深刻的分析。
  • 科學家輕鬆一敲破解植物長刺秘訣,動植物真的要任由人類宰割了!
    那麼這些植物為什麼要長刺呢?你可能很簡單就能做出正確的回答:避免自己被飢不擇食的動物打來吃了。然而另一個問題你可能就無法回答了,植物的刺是怎麼來的呢?哇,我已經為大自然的神奇瞠目結舌了,科學家們現在已經在接管上帝的工作了,動植物們用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年進化出來的,避免牛嚼牡丹,豬吞玫瑰悲劇發生的本領,就這麼輕鬆一「敲」就給破解了,植物們是不是已經欲哭無淚,在心裡破口大罵了呢?長此以往,動植物們豈不是只能任由宰割了?人類豈不是真的要成上帝了?
  • 上帝存之於內心,在人的偏見之外
    「上帝」是笛卡爾哲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笛卡爾的哲學觀點之異於其它哲學家的觀點之處,上帝的概念和他的哲學原理的關係非常緊密,甚至可以說,正是對上帝存在的執著造就了他的哲學觀點。他的最重要的命題之一「我思故我在」的合理性——他甚至將這一觀點的真理性歸之於上帝的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