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工資帽,荷包緊一緊,今年中國足球的轉會市場交投清淡,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到了俱樂部中性名稱這件事情上。有媒體報導,目前僅有少數俱樂部的中性名稱通過了審核,多數還處於「待審核」或者沒有通過審核的狀態。
洛陽龍門?
足協去年年底就做出了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決定。各隊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也都在推進工作。有的像廣州富力,高效!已經改名叫「廣州城」了。也有像北京國安這樣的,一心想留住老牌子,向足協遞交了一份延期申請,希望能夠在時限到來前完成股權變更,這樣就可以保住俱樂部的名稱。
但也有在更名這件事情上改出岔子的。河南建業改名叫「洛陽龍門」鬧得最是沸沸揚揚。為了留住「河南建業」這個名稱,河南球迷行動了起來。全球各地的河南球迷列印了「抵制中國足球昏庸舉措,N×24小時堅守河南建業」拍照展示,蔚為壯觀!
對河南球迷的憤懣之情,不少心有戚戚焉的球迷表達了支持。只要設身處地,球迷之間很容易產生共情。更何況,河南球迷矛頭直指的對象是一貫形象「昏庸」的中國足協。但細想一下,足協的新舉措昏庸嗎?
老改名、換地方,好嗎?
十多年前,中國足球也曾經經歷過一次行業低谷。有些俱樂部在全國範圍內顛沛流離,俱樂部幾度易主。試舉一例,1995年成立於上海的浦東足球俱樂部,前後8次更名,從上海搬到西安,又從西安搬到北京,最後定名北京人和,去年聯賽結束降入中乙聯賽。
北京人和將入乙級
還有像剛才提到的廣州城隊。該隊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瀋陽隊。這支球隊前前後後有過9個不同的名字(瀋陽六藥、瀋陽華陽、瀋陽華晨金客,瀋陽海獅,瀋陽金德,長沙金德、深圳鳳凰、廣州富力、廣州城)。該隊從瀋陽遷到長沙,又從長沙搬到深圳,最後總算是在廣州落地生根。回頭一看這兩支球隊,都已經是滄海桑田了。好像崔健在「假行僧」裡唱的「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著我,卻不知道我是誰」。
那段時間,也有不少媒體感慨中國足球職業化程度低,俱樂部名字朝三暮四,呼喚足協能夠規範俱樂部異地註冊和名稱中性化。而現在,俱樂部已經不能異地註冊,名稱中性化也在推進當中。有意思的是,反對的聲音卻也高漲起來了。這次中性化名稱到底觸了誰的逆鱗呢?除了對俱樂部名稱充滿情感的球迷之外,那就是指望靠冠名來打廣告的俱樂部投資人了吧。
誰的錯?
從河南建業改名洛陽龍門的案例來看,俱樂部的名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河南變成了洛陽,建業變成了龍門。但足協的規定裡,只是要求俱樂部改中性名稱,並沒有要求俱樂部連名稱前的屬地都改了啊。所以,河南隊改名字改成這樣,到底該算是誰的問題呢?
有媒體報導,由於無法冠名,建業集團內部對是否堅持下去有不同的意見。這個時候,洛陽市伸出援手。省地級國資背景的洛陽文旅集團將成為俱樂部的新投資人。這才有了主場在鄭州的河南建業改名叫洛陽龍門的變化。但這更名改姓的變化對俱樂部有屬地要求的球迷來說變得就無法接受了。誰該為這場巨變來負責呢?雖然,事情不是中國足協辦的,但中國足協推動了這些變化,於是足協就成了球迷的出氣筒。
這件事情上有誰出錯了?足協希望俱樂部自身品牌能夠樹立起來;贊助的洛陽市想體現自己的特色;奉獻了情感的球迷想要留住記憶。原本經營中國足球就沒什麼收益,各家企業看中的是宣傳效果和其他效應。現在,受到疫情衝擊,各行各業都在承受壓力,足協又要求更名,給駱駝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只能說,足協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上,推動了一件正確的事情。
這件事情想要妥善解決,各方就得有個求同存異的心態;如果只想讓別人聽自己的,那什麼事都做不成了。這是小孩心態,不是成人解決問題的方式。相信這件事情最後會有一個三全其美的辦法。
佳男
五星體育廣播主持人、評論員
《體壇怡佳壹》 17:00 - 18:30
阿根廷隊的忠實球迷,93年開始支持阿根廷之後,該隊再也沒有收穫洲際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