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包括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時速400公裡跨國聯運高速列車等項目在內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首批3個項目10月21日在京正式啟動。這是我國首個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專項,標誌著我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專項試點拉開序幕。
當前,我國正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將原先由國家科技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改由企業組織實施。中國中車成為第一家試點單位,科技部把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10個專項中的7個定向委託給中國中車組織實施,這是目前唯一定向委託企業組織實施的專項。此次率先啟動的「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時速400公裡及以上高速客運裝備關鍵技術」和「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3個項目,正是中國中車負責組織實施的7個專項中的一部分。
目前,中國中車成立以總裁奚國華為組長、由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專項管理領導小組,以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院士為組長,原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為副組長,由11位院士、4位管理專家組成的諮詢專家組,以中南大學副校長陳春陽教授為組長,由31位技術專家和財務專家組成的總體專家組,以及專項管理辦公室,為確保項目目標實現奠定了管理基礎。
搭建中國磁浮交通體系
此次啟動的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項目其主要目的是攻克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懸浮、牽引與控制核心技術,形成我國自主並具有國際普遍適應性的新一代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核心技術體系及標準規範體系,具備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化與產業化能力。
該項目具體包括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項目與時速200公裡的中速磁浮項目。時速600公裡意味著高速磁浮速度能達到飛機時速的2/3。
據悉,時速600公裡磁浮項目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要建設一條長度不小於5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線並研製一列高速磁浮試驗列車。項目要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最高設計時速600公裡以上的高速磁浮運輸工程化系統,並進行線路集成示範和試驗驗證,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速磁浮運輸系統協同創新與集成化試驗平臺,形成國際領先的標準規範體系和綜合評估及評價方法,研製新型永磁電磁混合懸浮系統,與國外同類高速磁浮相比,懸浮能耗降低35%、電磁鐵溫升降低40℃、單位有效載荷車輛減重6%以上。
時速200公裡的中速磁浮項目由中車株機公司牽頭,將研製一列時速200公裡的中速磁浮列車,以及配套的多分區牽引供電系統和運輸組織與控制保障系統成套裝備,建設一條長度不小於3公裡的中速磁浮試驗線路,完成最高速度時速200公裡的集成試驗;建立中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體系,並形成行業標準。
時速400公裡跨國聯運高速列車
該項目將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軌距、不同電壓制式、不同環境溫度、不同技術標準、不同信號控制的運用需求,按照統一的技術平臺、不同的技術路線研製具有產品平臺特徵的時速400公裡跨國聯運高速列車。
據悉,該項目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牽頭,推出的高速列車設計時速400公裡,採用6動2拖8輛編組模式。中車長客股份公司、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車唐山公司將各研製一列動車組,其中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與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的列車,能夠適應40℃至-50℃運營環境,中車唐山公司研製的列車則能夠適應50℃至-25℃運營環境。
在完善和健全既有相關試驗驗證手段與平臺的基礎上,該項目將有助於初步建成高速列車裝備領域具備面向全球創新資源凝聚、技術輻射、產業轉移和創新過程協同功能的創新能力網絡化平臺,並能夠形成高速列車多效應耦合及智能牽引控制技術,實現能耗降低10%。
此外,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項目主要在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兩個領域開展主動安全保障技術和裝備本構安全技術研究。項目的總體考核目標包括3個方面,第一是實現運營安全預警完備率提升30%;第二是因技術原因導致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事故率降低50%;第三是具備時速36公裡及以上整車碰撞試驗的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