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龍飛船4人團太空5日遊,明年底至後年中出發

2021-01-10 澎湃新聞

馬斯克又在搞事情。

4人成團,雙飛5日遊,2021年末-2022年中出發,參考價5200萬美元/人,約合3.6億元。

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出發,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往返,目的地是1000公裡外的太空。要知道,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才400公裡左右。

SpaceX這條「旅遊」信息已經被掛在某消費門戶網站上,文案稱SpaceX是「NASA的合作公司,太空業務成熟、靠譜,值得信賴」。

有網友在該消費門戶網站評論稱,「0購物,無導遊,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等到5200人民幣再出手」。也有網友提問,「帶回程票嗎?」、「保險哪裡買?去之前我想先把保險買了」。

飛一趟多少錢?哪裡買保險?

旅遊這件事,除了國內遊、出境遊,還有太空遊。

SpaceX日前宣布與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籤訂協議,計劃在2021年底至2022年中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載人龍飛船,搭載4名太空遊客開展為期5天的「自由飛行」,目標高度是超過1000公裡,到達高度約為國際空間站2-3倍的軌道上。如果進展順利,這將打破私人太空飛行高度的最高紀錄。

載人龍飛船內有7個座位、3扇窗戶,最多可攜帶7名乘客。旅客可以從座位上看到地球、月球和更廣闊的太陽系。當然還會獲得一件由SpaceX設計的定製太空服,它可以為旅客在艙室減壓等情況下提供加壓環境,也具有通訊和冷卻功能。

確定參加的旅客將在美國參加幾周時間的培訓。不過,這趟旅行的具體飛行票價並沒有被透露。但根據參考價,大約在3.6億元人民幣級別。

去年6月,美國太空公司Bigelow Aerospace宣布已為載人龍飛船4次前往國際空間站支付了「不菲」的保證金和預訂費,並計劃對外出售這幾趟飛行的座位,當時每個座位標價5200萬美元(約3.6億元)。

美國航天局去年6月也宣布,允許私人乘坐美國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旅行,往返「客票」(不包括食宿)近6000萬美元(約4.2億元)。

對於SpaceX推出的這項太空旅遊服務,有網友在某消費門戶網站評論,「0購物,無導遊,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等到5200人民幣再出手」。也有網友提問,「帶回程票嗎?」、「保險哪裡買?去之前我想先把保險買了」。

去了太空還能回來嗎?

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每個座位票價約8000萬美元。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美國航天局大力支持商業載人航天發展,希望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模式能夠孕育出這一產業。

2014年,波音公司和SpaceX分別從美國航天局獲得42億和26億美元的大合同,用以建造「星際客機」載人飛船和載人龍飛船。

載人龍飛船是SpaceX新一代宇宙飛船,用來送人類飛往國際空間站和其他目的地。2012年,龍飛船成為第一艘向空間站運送貨物的商業飛船。但龍飛船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載人,SpaceX也正朝這一方向努力,不過並不是一帆風順。

2019年3月,載人龍飛船完成不載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的測試飛行。搭載了一個假人模型的載人龍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停留5天後返回。

龍飛船 SpaceX官網 圖

然而一個月後,卡納維拉爾角突發爆炸。載人龍飛船的「超級天龍座」發動機在一次靜態點火測試中發生異常。隨後的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液體推進劑進入高流量氦氣加壓系統,意外導致鈦金屬著火併引發爆炸。

SpaceX試圖儘快擺脫爆炸陰霾,最終在去年11月,載人龍飛船低調完成一系列發動機靜態點火測試,全部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被驗證為安全可靠。接下來載人龍飛船就會進行「飛行中發射中止測試」,以驗證發射後出現意外情形下飛船的逃生能力。

今年1月,搭載了兩個假人的載人龍飛船順利完成考驗。當時馬斯克直言「心潮澎湃」,並透露首次載人飛行將在今年4-6月期間開展,這發任務所需的火箭和飛船已經在佛羅裡達州組裝。

落後的波音,馬斯克說「不公平」

目前,共有8家公司獲得了美國航天局的授權合約,其中7家拿到了美國航天局的經費支持。美國航天局花錢如流水,望眼欲穿,但商業公司這邊卻命途多舛。

最矚目的波音和SpaceX家的兩艘飛船,首飛時間從最初計劃的2017年多次推遲。尤其是「星際客機」這邊,相比一路高歌猛進的SpaceX,老牌波音公司標榜的技術穩定性並不完全可靠。

「星際客機」飛船效果圖 波音公司官網 圖

2018年6月,「星際客機」發射中止引擎測試出現意外,發動機推進劑洩漏。2019年底,「星際客機」的兩次關鍵測試也都表現勉強。去年11月的發射臺逃逸測試中,3個降落傘只打開2個,還有一個未能按時打開,儘管美國航天局稱這並不影響太空人的飛船逃生能力。

去年12月20日,搭載了一個假人「星際客機」搭乘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但發射約1個小時後,美國航天局稱,飛船未進入預定軌道。

原本還想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一周,出現這個結果後,「星際客機」沒有墜毀已經萬幸,也只好提前打道回府。

今年2月,美國航天局公布「星際客機」試飛失利的初步調查結果。其中一個問題是,自動計時器出現故障,它在發射近11小時前就錯誤地開始計時。「任務耗用時間」異常使飛船錯誤以為已經進行了實際上並未發生的入軌點火。此外,飛船服務艙也存在一個軟體錯誤。現在來看,「星際客機」的載人試飛仍是未知數。

馬斯克對波音也有微詞。去年11月,他在推特上說,「波音公司為同樣的事情得到了更多回報,這是不公平的。」

當時美國航天局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星際客機」每個座位票價9000萬美元,龍飛船為5500萬美元。實際上,2014年的大合同之後,NASA又陸續對兩家公司增資,而波音繼續拿大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在太空待了兩個月後,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即將返航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22,SpaceX發射了一枚全新的獵鷹9號火箭,執行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將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名太空人羅伯特·班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送上國際空間站。本次發射意義重大——不僅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進行的首次載人發射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太空船票或明年開售
    在這一過程中,飛船進入大氣層的角度、高速運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都是對於龍飛船的巨大挑戰。角度過小可能會被大氣層彈出,角度過大則會危及飛船和太空人的安全。在成功進入大氣層後,龍飛船經歷了約 1927 攝氏度的高溫。在到達一定高度後,龍飛船展開降落傘,幫助自身減緩墜落速度,最終成功降落在海洋表面。隨後,救援船努力將龍飛船從水中拉起。
  • SpaceX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59年來首次降落海上
    這是美國載人航天59年歷史中第一次使用海灣作為著陸點,這也標誌著NASA航天計劃的新篇章。我們正在進入人類太空飛行的新時代。」兩名航天員從太空艙中出來後,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坦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飛往太空的船票或將於明年開售
    在軀幹分離和脫軌燃燒完成後,龍飛船太空艙重約21200磅。搭載SpaceX人員的兩艘快艇則從主回收船出發。第一艘檢查太空艙的完整性,並測試周圍區域是否存在自燃推進劑蒸汽。第二艘負責安全回收龍飛船的降落傘。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龍飛船成功送太空人返回地球
    乘坐SpaceX龍飛船(Crew Dragon)前往太空站的兩名太空人,在美國時間8月2日成功返回地球,象徵美國相隔9年的載人太空任務取得成功。30日,龍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成功升空。(Reuters)龍飛船牛在哪裡?5月30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兩名太空人,赫利(Doug Hurley)及本肯(Bob Behnken)搭乘SpaceX公司的奮進號「龍飛船」前往國際太空站。5月31日,兩人抵達國際太空站,並逗留了2個月。7月31日,兩人搭乘龍飛船,返回地球。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飛往太空的船票或明年開售
    搭載SpaceX人員的兩艘快艇則從主回收船出發。第一艘檢查太空艙的完整性,並測試周圍區域是否存在自燃推進劑蒸汽。第二艘負責安全回收龍飛船的降落傘。但在載人龍飛船中,由於飛船後殼的側面安裝了逃生推進器就造成了不對稱。當然,在那次採訪中,馬斯克也強調稱,SpaceX和很多工程師已經對載人龍飛船的設計進行了方方面面的測試。這套設計在載人飛行前也進行了發射測試。在2019年3月2日進行的無人軌道航行(即Demo-1任務)中,龍飛船就成功完成了和國際空間站的對接並安全返航地球。
  • 載人龍飛船凌晨成功返回地球,將在1個月後搭載4名太空人再次發射
    2020年5月30日(北京時間5月31日)發射,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私人企業發射的載人飛船,發射的時候美國總統川普也來到現場觀看,重視程度可見一斑。2020年8月2日早上7點34分,龍飛船正式和國際空間站分離對接,開始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北京時間5月31日上午10:29,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將兩位航天員正式送入這個太空軌道前哨基地。對接成功標誌著龍飛船載人航天任務的又一重大裡程碑!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大型軌道實驗室,是世界上16個國家共同為人類在太空打造的一個永久性前哨基地,是人類最尖端科學技術的結晶,也是人類創造的最昂貴的裝置,目前為止已經花費1300億美元。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運載4名太空人上天
    本次飛行一共載了4名太空人,分別是3名來自美國的太空人和1名來自日本的太空人。有意思的是,這4名太空人中有男太空人,也有女太空人;有白皮膚的太空人,有黑皮膚的太空人,也有黃皮膚的太空人;有美國本土的,也有美國之外的。
  • 城市之窗|太空掘金:SpaceX邁出太空商業旅行第一步
    低成本龍飛船的發射成功,也為國際空間站的商業飛行提供了可能,不能不說這次發射成功是SpaceX與NASA的雙贏。未來,SpaceX公司能向幾乎所有想去太空的人售票,太空旅行時代已經到來。天,這意味著飛船將在2021年6月返回地球,然後經過檢修後,將繼續用於未來的載人任務。
  • 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 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SpaceX正式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龍飛船投入商業運營,進入常態發射期。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航天發射重回美國本土從1981年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到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著陸,帶翼的軌道飛行器家族是NASA幾十年來往返太空的主力。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
  • 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
    SpaceX正式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龍飛船投入商業運營,進入常態發射期。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航天發射重回美國本土 從1981年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到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著陸,帶翼的軌道飛行器家族是NASA幾十年來往返太空的主力。 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
  • 龍飛船攜4名太空人升空,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
    開啟「太空計程車」業務,載人航天發射重回美國本土從1981年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到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著陸,帶翼的軌道飛行器家族是NASA幾十年來往返太空的主力。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
  • 馬斯克讓美國重回太空
    去年4月,龍飛船在進行發動機自動點火測試時,一個閥門故障導致火箭發射的推進劑洩漏,從而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爆炸。就在當月,龍飛船在返回艙著陸測試中也遭遇了挫折。返回艙配備的4個降落傘中,除去一個為測試系統控制能力而「主動未打開」的,其餘3個未能正常打開,導致返回艙高速撞毀。不過,在查明並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龍飛船還是搶先一步實現了商業載人航天的目標。
  • SpaceX龍飛船發射升空,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成功對接後,4名太空人將加入到NASA太空人Kate Rubins(凱特·魯賓斯)、俄羅斯太空人Sergey Ryzhikov(謝爾蓋·雷日科夫)和Sergey Kud-Sverchkov(謝爾蓋·庫德-斯韋奇科夫)的隊伍,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首次擴大到7人。
  • SpaceX的太空旅遊即將開團,5500萬美元一位
    為了把人送上400公裡高的空間站,SpaceX用了10年時間。在SpaceX和NASA的推動下,曾經遙不可及的太空旅遊開始成為現實。倒計時結束後,獵鷹9火箭底部的9個液氧煤油發動機發動機同時點火,以接近7萬kN的推力將500多噸的火箭連同4名太空人加速推向天空。
  • SpaceX龍飛船抵達佛羅裡達,又一次太空人發射,這次是4人
    據美國宇航局商業船員博客報導,C207太空艙完成了從加利福尼亞到佛羅裡達的旅程,並於8月18日星期二抵達了位於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SpaceX設施。在從加州出發之前,C207太空艙配備了一個主幹部分,具有升級的太陽能電池板,旨在延長「乘員龍」號之前在軌道上的120天的限制。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SpaceX將成為NASA載人航天的主要供應商,載人龍飛船將幫助國際空間站承載更多航天員。聯盟號可以搭載三人開展為期六個月的任務,而四座的載人龍飛船開始工作後,國際空間站的常住人口將會提升至七人。
  • 美國龍飛船返回地球,俄羅斯製造成過去,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始?
    今天凌晨,美國的spacex研發的龍飛船成功在佛羅裡達外海降落,標誌著美國重新回歸載人航天競賽的行列。同時,這次飛船發射活動也證明,龍飛船設計理念的成功。龍飛船是美國在2011年結束國產飛船太空載人航天后,第一批自產載人航天的新一代載人飛船。
  • SpaceX成功返航,馬斯克:太空旅行變得普遍,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
    8 月 1 日,龍飛船開始與國際空間站脫離,在既定軌道上航行 18 個小時後,開始執行脫軌程序。下午兩點左右,推進器被點燃,將太空艙帶出軌道並駛向地球。在這一過程中,飛船進入大氣層的角度、高速運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都是對於龍飛船的巨大挑戰。角度過小可能會被大氣層彈出,角度過大則會危及飛船和太空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