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鶴壁一些市民反映,不知什麼原因,原本很普通的加碘鹽在市面上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價格貴上幾角錢、包裝相對華麗的各種「營養鹽」。「鹽要漲價了,趕緊買一些備用吧。」隨之而來的傳言讓市民如墜霧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7月 15日《大河報》)
現在各種資源雖然都緊張,但鹽礦資源並不稀缺。不僅如此,國內一些大型鹽礦生產基地還出現一些滯銷的跡象。可市場上卻是冰火兩重天。普通加碘鹽沒有,像那種原始顆粒的食鹽更是稀缺。當中各樣的營養鹽、精製鹽卻琳琅滿目。近幾年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可以發現,我們每天生活食用必須的食鹽,包裝袋越來越小,越來越精緻,所裝的分量也越來越少,但價格卻越來越貴。幾乎是換一種包裝一個價格,包裝小一號就上一個檔次。包裝袋上的說明更是天花亂墜,除掉碘之外幾乎各種各樣的營養元素都有了,這包東西不像食鹽,倒像是一服包治百病的藥品。至於裡面到底是不是像說明書「說明」的那樣,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食鹽是人體所必需的一種元素,正因為人人所需,家家必備,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食鹽才成為國家壟斷的一種社會產品。為了人們的健康和預防某種疾病,經過科學的研究可以在食鹽中添加每種元素。這一點群眾還是歡迎的。但現在增加食鹽的元素已經漸漸偏離了為群眾健康的這個主線,而純粹就是為了增加食鹽的附加值,增加賣點,繼而為漲價創造條件。
現在的食鹽市場,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企業和商家一拍即合。因為其有國家壟斷這個招牌,絕不擔心會有另種力量競爭,因此他們玩起壟斷經營的把戲更加有恃無恐。想推出哪種產品就推出哪種產品,想讓哪種產品斷檔就讓哪種產品斷檔。在市場上,老百姓喜歡的便宜的食鹽沒有,群眾更不可能從別的路子上選擇,更不可能不吃鹽。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奇怪的現象。
可以說,食鹽市場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沒有任何一種自然的原因,而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是鹽業的壟斷暴利心理已經完全把社會利益和應承擔的責任拋棄到了一邊。現在有必要給食鹽這條壟斷巨鱷戴上籠頭,更該給營養鹽驗明正身了。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