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iPS細胞制出部分腎臟組織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日本京都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育出部分腎臟組織。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網絡版上。

據日本媒體23日報導,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副教授長船健二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由人類皮膚細胞培養而來的iPS細胞培養出名為「間介中胚層」的細胞群,「間介中胚層」是可以發育成腎臟和生殖腺等組織的基礎細胞。研究人員進一步培養「間介中胚層」細胞群,得到了尿細管等腎臟組織。

研究還確認,相關細胞可以分化為腎臟中的5個部位的細胞。

長船健二表示,通過進一步研究,今後有可能實現複雜的腎臟再生和移植治療。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人員首次用幹細胞制出立體肝臟
    原標題:日研究人員首次用幹細胞制出立體肝臟
  • 日本於人類史上首次用iPS細胞製成腎臟組織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日本新聞網1月23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長船健二23日宣布,該小組在全世界首次成功使用人類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製成部分腎臟組織。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船健二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文章。
  • 日本研究者利用iPS細胞培育出腎臟組織 屬世界首例
    由iPS細胞培育出的腎臟組織(NHK視頻截圖) 人民網東京12月13日電 據日本NHK網站報導,日本熊本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利用能夠發育成各種細胞和組織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了腎臟組織,這是世界首次培育出和人體內結構相同的能夠產生尿液的腎臟組織結構。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日專家用iPS細胞成功再造腎臟
    【日本《東京新聞》1月23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副教授長船健二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 日本制定幹細胞技術時間表:十年內再生肺和腎臟組織
    日本制定幹細胞技術時間表:十年內再生肺和腎臟組織  人民網11月2日訊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近期公布了為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相關研究制定的時間表:要在十年內用IPS細胞再生出肺臟和腎臟組織。
  • 日本或出現世界首例iPS細胞視網膜臨床應用
    人民網10月29日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援引《朝日新聞》消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再生科學研究項目帶頭人高橋政代宣布,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決定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為6名眼部疾病患者移植新的視網膜細胞。如果治療申請被批准,將是iPS細胞技術的世界首例臨床應用。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本ips技術攻克疑難病病理,有望開發藥品!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研究人員還是沒有放棄這種冷門疾病的治療希望,他們通過ips細胞建立模型還原了CADASIL的致病機制,這對研發治療藥物有非常大的幫助。 CADASIL是什麼? CADASIL為系統性血管疾病,病變常累及外周血管。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再生醫療的目標:日本使用ips細胞製作「類器官」的最新進展
    日本研究人員立體組織培養>世界上首次證明培養細胞形成立體組織的是日本的研究人員。2008年,當時在理化學研究所工作的笹井芳樹(已故)、永樂元次(現京都大學病毒再生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等人,用ES細胞製造了大腦皮質的部分,這是大腦表面的神經細胞層。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四層結構,形狀像一個直徑約2毫米的蘑菇的胎兒水平的腦組織。永樂先生最初研究的是受精卵的神經是如何形成的。利用這些知識,將ES細胞在培養容器中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塊,然後漂浮在大量的培養液中。
  • Nature:科學家利用iPS細胞培育腎臟類器官
    文獻來源:Nature 2015 Oct.7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學家宣布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培育出腎臟類器官,實現了在實驗室環境中培育出可移植功能器官的關鍵性目標。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期刊。
  • 日本用iPS細胞治腎病初現曙光 腎透析或成歷史
    中新網3月17日電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一家大型製藥公司和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展開合作,用iPS細胞製成的腎臟細胞成功治癒了急性腎功能不全這一重大疾病。若下一步研究能順利進行,腎透析或將走入歷史。據報導,研究團隊先將試驗用小鼠的血管扎住,使之出現腎功能不全症狀。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日本將立法監督iPS細胞再生醫療
    日本京都大學首次使用iPS細胞,製成極其複雜的人體腎臟器官的部分組織等,iPS細胞的醫學應用已經迅速蔓延開來。據日本媒體消息,為確保iPS技術的安全應用,日本厚生勞動省已經向本期國會提出制定專門的再生醫療規製法議案,並將努力促成其早期實現。該法案暫定名為「再生·細胞醫療安全法」。
  • 為動物培育人工腎臟獲得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劉園園)日本東京慈惠大學醫學院科研團隊培育的人工腎臟移植到豬和實驗鼠體內後,可以正常運轉並和自然的腎臟一樣排出尿液。他們表示這離人工培育功能完備的替代性腎臟又近了一步。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科學家在此之前培育的人工腎臟一直存在排尿難題,這導致腎臟在巨大的壓力下破裂。
  • 日本利用iPS細胞和ES細胞製成可吸收營養並蠕動的微型小腸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和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1釐米左右的小腸,並觀察到其成功吸收營養的動作。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做到上皮組織、肌肉、神經等細胞協同聯動。    小腸具有從食物中吸收營養、排送廢物,以及避免被細菌感染的免疫功能。在此之前,人們利用ES細胞和iPS細胞已經成功培育了具有吸收營養能力的上皮部分,但是沒能做到與肌肉、神經等細胞聯合起來,再現腸道蠕動。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日本用iPS細胞培養出視神經細胞
    新華社東京2月11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的專家在新一期英國在線科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