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信息安全困境何解?

2020-12-03 eNet矽谷動力

「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云計算共舞,科技與人文碰撞,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飛速孵化,信息呈現爆發式增長。 

然而,突如其來的勒索病毒威脅、DDoS攻擊、Web API惡意利用以及共享技術存在的漏洞讓信息安全面臨巨大風險。「雲」時代的到來,逐漸消弭了企業的安全邊際,「網絡黑手」也不期而至,數字資產安全現狀堪憂。

生產力的關鍵在雲端,數據安全的關鍵就是雲安全

隨著傳統生產力瓶頸的出現,雲端正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引擎。毋庸贅述,雲端帶來的資源共享和成本優勢讓該應用獲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未來,雲資源將成為重要的數字資產,成為提升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所以,數據安全的關鍵就在於雲安全。

保護數字資產,重心應放在何處?

雲服務商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除對數據進行維護外,還要開放一定權限給用戶,並進行隔離防護以及共享。可以說雲端是一把雙刃劍,優點與缺點福禍相依,所以,如何棄之糟粕便成為了數據保護的關鍵所在。管理,便成為了保護數字資產的核心。

總的來說,防止信息隱患的發生,大概包括建立文件保密制度、彌補系統漏洞、監管重點崗位數據與部署文檔安全管理系統等措施。但如何細化職責與防護措施,是當前監管亟待解決的重點。

船已啟航,目前並不是毫無進展。如今電商、行動支付的普及,與相關企業對於數據防護能力的不斷提升有著斬不斷的聯繫。「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節上,人們關注的往往是不斷增長的成交量,卻忽略了支撐其亮眼表現背後的強大信息防護能力。

身為「行走的錢包」,阿里更容易「招黑」。據悉,為了保護數據安全,阿里巴巴系統採用了自啟和人為兩種數據保護方法,無論啟動哪一種,結果都是系統陷入癱瘓,除非重啟。另外與公安機關的合作,加上阿里強大的追蹤能力,也讓「兇手」不能隨心所欲。這只是阿里在信息安全領域的防護措施之一,在雲領域的不斷積累除了讓其成為電商、支付領域的巨無霸,更助其成為雲計算領域的重量級玩家。

概而論之,增強信息管理能力是防止黑客「要麼給錢,要麼撕票」的根源途徑。

雲安全談的究竟是什麼?

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的防護能力實際上指的便是分析能力。海量數據的上傳和下載,對黑客入侵提供到了很好的掩護,如何迅速篩選而出、全面鎖定是阻擊網絡黑手最有效的措施。如何找出數據中心自身的弱點也是強大分析能力的體現。

雲服務商正在不斷發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信息事故的責任也不應該完全由雲端買單。安全公司金雅拓發布的《2016年數據洩露與客戶忠誠度》報告中顯示:消費者將個人數據安全責任寄託於保管其數據的組織機構上,而非其自身。用戶的信息安全防護觀念不足,讓黑客有機可乘,對用戶的隱私與信息安全帶來困擾,與此同時影響了用戶的數字服務體驗,更致使用戶對保存個人數據的公司失去了信心。同樣的,類似問題讓一些企業對雲服務的安全性持質疑態度,卻鮮少從自身角度出發,正視這一問題,甚至導致不能有效獲取自身所需資源,卻被「網黑」將自身掏食殆盡,形成雙向的悲劇。

實際上,「雲計算」這一概念便是建立在強大的計算、分析能力之上。如果能提升雲計算在信息安防領域的能力,無疑將會使「大數據+雲計算」的結合孕育出新的瑰麗。簡言之,網際網路的「石器時代」逐漸走向終結,「雲」潮襲來,雲端必將在數據管理和分析上全面發力。而對於企業與用戶來說,接受,並提升自身的數據安防意識,才是形成產業良性循環,打破「被黑」魔咒之正途。

相關焦點

  • 360周鴻禕:數字時代安全無小事,須擺脫傳統防護困境
    9月25日,由全國工商聯、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在福州舉行,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會上分享了對於保護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思考。「未來10年,我們將迎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黃金期,進入高度數位化的世界。」周鴻禕表示,這也意味著,網絡安全不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附庸,而是基礎,因此,要把安全作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的先決條件。
  • 三六零:深度布局政企安全及城市安全 數字經濟時代鑄就安全基石
    導讀:數字經濟時代,國內網絡安全市場規模2023年底將突破千億元。三六零作為網安行業領軍企業,擁有成熟的產品技術體系,有望受益於行業發展長期穩向增長。要點:◆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和安全服務提供商,深耕網絡安全賽道;◆數字經濟時代安全服務市場廣闊,政企和城市安全業務大有可為;◆業績表現良好,充足的現金流為政企和城市安全業務發展提供保障。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之「焦子」困境何解?
    在當前就業市場供需失衡的形勢下,關於未來的焦慮無處不在,有的畢業生迷失自我,對提供的就業信息置之不理,甚至沉迷於網路遊戲中逃避現實;更多對自己期望值過高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較大差距讓他們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而小蔡的極端悲劇也在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愈演愈烈的「就業焦慮症」不容小視,來自全社會的援手不可或缺。
  • 同盾李曉林:解決時代困境,知識將成為AI3.0的「第四要素」
    這是他帶領研究院夥伴們提出的理論體系,希望一種更安全的方式,利用好現有數據,搭建一個開放的智能大腦,最終推動人工智慧3.0時代的到來。 姚期智提出用「多方安全計算」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如今的人工智慧領域,正面臨類似的困境,人工智慧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大數據,但大家對數據邊界越發重視,又不願數據離開本地。 在李曉林教授看來,這是AI 2.0時代必須要解決的困境。
  • 數字時代的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信息膨脹與信息丟失,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悖論之一。從文字產生、印刷書籍、再到數字記憶,存儲技術的發展並沒有解決我們對於記憶的困擾。網絡平臺一旦關閉,我們的回憶、愛好、生活感悟、學習資料都會消失。數字時代的數據不斷膨脹,也在不斷丟失,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 第十一屆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數據隱私即服務
    11月5日,第十一屆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在北京順利舉行。此次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以「主權 治權 權利」為主題,設主論壇和「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治理」、「密碼法治」、「網絡犯罪生態治理」、「優秀論文線上交流」五個分論壇。
  • 彭波| 論數字領導力:數字科技時代的國家治理
    在後新冠疫情時代,應建立與數字科技兼容匹配的治理模式,讓具備數字領導力的數字政府成為數字社會的標配。當今,伴隨數位技術革新與數據爆發式增長,人類社會正迅速從信息科技時代(IT)向數字科技時代(DT)邁進。
  • 徐冠華:「數字中國」建設應重視地理信息安全
    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通過與這些新技術的融合,釋放巨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空間。如何把握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機遇,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
  • 徐冠華:「數字中國」建設應重視地理信息安全
    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通過與這些新技術的融合,釋放巨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空間。
  • 王欽敏:數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時代符號
    覆蓋了中央省地市縣四級,承載了47個全國性的業務系統和五千餘項地方的業務系統,這一些突出的成就為數字中國躍升到一個更高的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數字中國具有新的時代特徵,它立足於以四化同步的發展,以數字經濟的建設為引擎,以四個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國家信息化。服務於國家五位一體建設的硬實力跟軟實力的整體提升。數字中國承載的不僅僅是簡單的0和1二進位代碼,而是億萬人民對於資訊時代美好生活的憧憬。
  • 梅根哈裡將主持專家討論信息安全:高中肄業生哈裡有資格主持嗎?
    100》訪談節目,會議將召集網絡與信息安全專家、記者、企業家,一同探討如何追求一個更安全、更值得依賴的數字世界。抄襲是指梅根說使用社交媒體的人被稱為用戶、吸食毒品者也被稱為用戶;但這一說法早前在網飛(Netflix)的紀錄片《社交困境》(the Social Dilemma theory)中,統計學家愛德華 塔夫特(Edward Tufte)就曾說,只有兩個行業將其使用者稱為user(客戶),一是非法毒品,另一是軟體。
  • 數字時代 不能落下老年人
    攝影:祁繡娟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健康碼出行、掃碼支付、網上掛號……「數字時代」便捷了群眾的生活,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於年輕人來說,只需要一部智慧型手機或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很多事。在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便利的同時,有一個群體卻「前進」得格外困難,那就是由於不會上網和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便利的老年人群體。
  • 安全困境VS螺旋模型的解釋維度:無政府狀態、攻防平衡、人工智慧、聯盟困境
    3.安全困境在起源上是無意的——並不存在故意傷害的意圖。4.安全困境產生了悲劇結果。5.心理因素能惡化/緩解安全困境6.在所有的人類衝突背後,安全困境都是一種決定性的驅動力量。儘管赫茲最初認為安全困境是無處不在的,但也明確指出希特勒德國和其他國家並不存在安全困境,反駁了巴特菲爾德安全困境是所有人類衝突背後的原因的主張。他認為邪惡意圖的存在將使得安全困境不再存在。安全困境的起源必須是非故意的。(三)羅伯特·傑維斯是將安全困境帶入主流(結構)國際關係理論中最重要的學者。
  • 信息安全 物聯網時代下的「新人類」
    【IT168 評論】自資訊時代開端以來,信息安全就一直被重視。隱私、倫理道德等問題一度聲討著無孔不入的信息技術。黑客、駭客、紅客、間諜、反間諜作為神秘人物,遊走在網際網路上的每一根絲上。近期又爆發了斯諾登事件,信息安全似乎爆發了危機。在物聯網時代,對於信息安全的呼籲聲會更大,但是人們真的能組織物聯網的信息蔓延嗎?
  • 觀察|高新科技運用於軍事領域:先行者優勢與安全困境
    先行者優勢與安全困境安全困境概念是國際關係領域解釋軍備競賽的一個主要工具。安全困境是指一個國家出於增強己方安全的目的做出了包括增強軍備在內的某些行為,但這些行為引發了對手國家的不安全感,因此對手國家針鋒相對地加強軍備投入,進而引發惡性循環,最終反而使本國的安全受到更大的挑戰。
  • 如何走出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困境 啟明星辰集團提出解決之道
    日前,2018年工業信息安全大會在京召開,啟明星辰集團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事業部技術總監孟雅輝女士應邀出席並發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安全最佳實踐」主題演講,從工業雲平臺、工業物聯網、工控網、網際網路、企業辦公內網五個維度出發分析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困境,從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安全通道、安全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基於雲架構和智能工廠五層架構的安全解決之道
  • 5G安全護航數字經濟發展
    近日,2020年世界5G大會召開,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發表了題為《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5G賦能未來共享數位化新生活共贏數字經濟新機遇》的演講中提到:5G的高質量發展非常關鍵,要特別關注安全,比如在網絡安全、雲網安全、終端安全、數據安全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應統籌謀劃、不斷推進。
  • 中國安全困境劇變 若與美競賽或陷冷戰
    儘管中國的這種政策選擇主要是關於中國的內部發展,但對國際關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有效地遏制了國際政治中稱之為「安全困境」的問題浮上檯面。這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中國的開放政策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西方國家。中國實行「請進來」和「接軌」政策,不僅主動向西方打開自己的市場,而且願意改革自己的制度和國際體系接軌。這種通過和世界融合的政策,促使中國的高速發展。
  • 疫情流行期間的謠言、八卦和錯誤信息就像數字時代的十四世紀通信
    但是,在這個新的數字時代,社會面臨著一個舊問題,流行病、新技術是否有助於提供應對這一挑戰的新手段?回顧歷史,比較那個時代對大流行的反應,則出奇的相似,沒有新手段和新技術。儘管是新技術,但其效果與我們所希望的老式口碑相差無幾,只是速度更快。實際上,二十一世紀的數字交流最終可能會產生與十四世紀的口頭交流相同的結果,而我們的學習可能改變這一切。
  • 數字時代的我們該如何記憶信息
    說起來,不知怎麼回事,手機換來換去總感覺不夠用,尤其是各種視頻、照片和資料滿天飛的時代,很快就爆滿又捨不得刪,於是各種卡頓。我最喜歡的就是內存超大的手機,再搭配一個雲端的網盤,才不會擔心自己的信息丟失遺漏。但這麼多的網絡信息真的是我們生活必須的嗎?自己又記住多少?